范小明
摘 要:通過深入調查,摸清了黃山市養殖業發展的現狀、特點及面臨的主要問題。
關鍵詞:黃山市;養殖業;調查
中圖分類號 F326.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15-138-02
“十一五”期間,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黃山市養殖業取得了長足的進展。無論從畜禽飼養總量、出欄量,還是畜禽產品質量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但近幾年來,受國內養殖業發展大環境和周期影響,黃山市養殖業發展不景氣,養殖業從業者感到身心倍受煎熬。為對黃山市養殖業發展現狀有個全面的了解,筆者及同事采取上門走訪、坐談、發放調查問卷的形式,對市、區縣畜牧獸醫局和157戶養殖企業(場、戶)進行調查,現將調查結果匯報如下:
1 黃山市概況
黃山市位于安徽省最南部,地處皖、浙、贛三省交界處。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降水量1670mm,全年日溫穩定在10℃有227~237d,年無霜期約236d。黃山市面積9 807km2,耕地面積49 333hm2,人均耕地467m2。現有人口147.42萬,其中農業人口110.82萬。黃山市糧食生產以水稻為主,不能自足。黃山市是全國聞名的旅游城市,是徽文化的發源地,擁有世界著名的旅游景區—黃山風景區。2013年,全市旅游業接待量達3 732萬人次,旅游總收入314.5億元。
2 養殖業發展現狀
2013年黃山市畜牧業總產值19.7億元,占農林牧漁總產值37%。養殖業以養豬為主,其次是蛋雞,蜜蜂。蜜蜂作為特色養殖,飼養總量達20.1萬群,占全省飼養總量的1/4以上。2013年末全市能繁母豬存欄4.718 6萬頭,生豬存欄68萬頭,全年生豬出欄98萬頭;家禽存欄389萬羽,大牲畜存欄2.8萬頭,羊存欄0.97萬頭,蜜蜂20.1萬群,肉類總產量9.9萬t,禽蛋2.9萬t,產蜂蜜1.3萬t,蜂王漿1 200t。全市擁有國家級畜禽標準化養殖場4家。
3 養殖業發展特點
3.1 散養戶養殖數量和規模比重縮小,規模養殖戶數量和規模比重增大 2013年,全市生豬存欄68萬頭,其中農戶散養占60%,年存欄50頭以上的規模養殖比重占40%,而市場貢獻率正好相反。隨著社會工資快速上漲,養殖比較效益低,農村散養戶都選擇外出打工,空圈現象比較突出。
3.2 養殖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數量增多 隨著國家對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的扶持,我市涌現出了一大批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截止發稿時,我市注冊成立的各類養殖業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已有250余家。合作社的牽頭人和家庭農場主都是這個行業的領頭人、養殖大戶和農民經紀人,他們有一定的養殖經驗,在當地都有一定的名望,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3.3 地方品種資源豐富,保護和開發利用有待提高 我市畜禽地方品種資源豐富,有皖南花豬、皖南黃牛、黃山黑雞、皖南中蜂等。現已建成的有皖南花豬、黃山黑雞、皖南中蜂等遺傳資源保護場,對地方品種資源保護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由于缺乏資金保障,保種難度大,目前,省農委、黟縣、徽州區政府對黃山黑雞、皖南中蜂投入資金較大,黃山黑雞、皖南中蜂保護取得實質進展。
3.4 畜產品品牌和認證標準增多 黃山市近年注冊的畜產品牌和各種認證增多,徽州區養生源的蜂產品已通過了ISO9001和綠色食品認證。
4 養殖業發展面臨的問題
4.1 養殖業文化已經起步,營銷力度有待加強 養殖業文化的發掘、打造和營銷已經引起黃山市養殖業從業人員的重視,養殖業文化已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接受,其中不乏有黃山市烏金園豬文化博物館、黃山市養生源蜂業有限公司蜂產品展示廳、養蜂人家等一批宣傳養殖文化的民間組織,但仍存在宣傳力度不夠,社會知名度不高,沒能發揮推動養殖業發展的效果。
4.2 管理粗放,標準化程度低 據調查,散養戶養殖的畜禽以自食為主,飼料以自產的農副產品和剩飯剩菜為主,少量購買玉米、豆粕等,圈舍衛生條件極差,防疫主要依靠政府。生豬存欄50~400頭,家禽存欄1 000~10 000羽的養殖場(戶),一般從業人員以自家勞動力為主,忙時請人幫忙,養殖圈舍多以房前屋后的空地修建或閑置的空房改建而來,缺乏很好的規劃設計,他們一般采購成品飼料,聘請村防疫員做防疫工作,除使用政府提供的強制免疫疫苗外,還根據自身豬場發病規律,制定適合自身豬場的免疫程序。生豬存欄400頭以上,家禽存欄10 000羽以上的養殖場,養殖場經過很好的設計,養殖人員以聘用社會勞動力為主,聘有專業的技術員,制定完備的轉舍、換料、用藥、免疫程序,有飼料加工車間,一般采用濃縮料或自配料。
4.3 機械化程度低,設施簡陋 據調查,生豬存欄50~400頭,家禽存欄1 000~10 000羽的養殖場(戶),由于受養殖場地限制,養殖設施較為簡陋,由養殖場根據生產需要自行設計、改建和安裝,設施使用時存在使用效果差,隱患多。生豬存欄400頭以上,家禽存欄10 000羽以上的養殖場,選址相對規范,布局合理,設施較完備,設施設備都是經過專門的養殖設備生產企業到場設計、安裝的,使用效果好、安全、耐用。
4.4 從業人員年齡老化,文化程度低 據調查,157戶養殖企業(場),從業人員628人,其中男性471人,占75%,女性157人,占25%;55歲以上302人,占48%,35—55歲189人,占30%,35歲以下127人,占22%;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490人,占87%,高中及以上文化138人,占13%,會上網的有226人。當問及生產中遇到棘手的問題,327人選擇第一時間咨詢同行和政府的獸醫部門,157人選擇咨詢獸藥經營者,120人選擇上網查詢,182人參加過相關企業組織的培訓班,367人參加過政府獸醫部門組織的養殖技術培訓班。
4.5 土地規劃審批難 據調查,157戶養殖場(戶),都曾經或正在為土地問題困擾過,他們很多都將養殖場建在村莊、道路及河道附近,或多或少存在影響群眾正常生產生活和環境污染問題,有25戶曾經被周圍農戶舉報過;有40戶建設在政府規劃的養殖小區內,但他們反映養殖場間距太小,交叉感染機會增多,養殖品種不一,許多疾病越來越難治,飼料報酬降低。隨著社會發展,很多建設期限較長的養殖場迫切期望重新選址,但受地域影響,規劃審批難,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養殖業的發展。
4.6 環境污染嚴重 環境污染問題一直是制約養殖業發展的瓶頸問題。據調查,黃山市已有250余戶養殖場(戶),實施了雨污分離,糞便化制,生產沼氣或干燥生產有機肥,再利用,環境污染有所改善。但要徹底改變這種現象,還需要投入更多的技術和資金。隨著《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的落實、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等一系列政策深入和黃山打造國際旅游城市步伐加快,適度控制養殖總量和規模已成發展的主選調,有望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養殖環境污染問題。
4.7 投資大,融資難 據調查,幾乎所有養殖場都反應,發展養殖業過程中都存在資金緊缺的問題,而銀行貸款又很難貸到,只能采用民間借款的方式融資,尤其在2013年H7N9流感事件發生中,全國家禽業損失慘重,養殖、加工損失達2 000多億元,畜牧業生產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再加上今年生豬價格持續低迷,創2010年以來歷史新低,養殖虧損嚴重,養殖業面臨巨大的資金壓力挑戰,銀行貸款風險大,融資難。 (責編:吳祚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