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心
端午小長假的同學聚會中,幾位同學聊得正投機,只有現在市直某機關就職的葉宏神情木然,聊起天來有一搭沒一搭。問及原因,一向陽光開朗的他卻緘口不語,只是苦笑。出于同學之間的關心,大家圍著他七嘴八舌起來。
“這么好的工作,也定了副科級,咋還不快樂呢?有啥不開心的事兒說說,看我們能不能幫你出出主意,起碼能排遣排遣。”
葉宏:“說起來其實也沒啥具體事兒,就是覺得工作和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常有一種要窒息的感覺,完全感覺不到快樂!”
同學各個錯愕不已,“這可不像你啊,你上學時不是挺開朗、挺瀟灑的嗎?”
葉宏一聲長嘆:“那時候沒心沒肺啊,畢竟是學生。可參加工作以后才明白,實際工作絕不像大學只求‘及格過關的考試那么簡單。我們處的工作事務性很強,要寫的材料也多,經常是一天忙到晚都做不完,總怕處長拉臉子;因為存在晉級次序的競爭,和同事之間的關系也比較微妙,雖然彼此都很客氣,但基本上沒人可以說心里話;遇到一些應酬的場面,要做的工作不能扔,不參加又不行,而且喝酒我是弱項,喝少了怕處長和客人不高興,喝多了自己受不了。還有……算了,反正就是鬧心,這半年來常常感到心慌、焦慮甚至恐懼和自閉,幾乎天天失眠。現在誰都不想見,干啥都沒興趣。”
其實,像葉宏這種情況在公務員群體中并不少見。我國公務員隊伍中92%是科級以下人員,因工作、生活壓力大或心態不平衡等諸多原因導致的心理問題,帶有一定程度的普遍性。據報道,重慶市有關部門牽頭做了一個《公務員心理健康現狀研究》的調查。調查顯示:34.5%的公務員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抑郁傾向。其中,重度占3.46%、中度占9.9%、輕度占21.3%。如果分類的話,葉宏的這些癥狀大抵屬于中度,主要表現為煩躁、憂郁、失眠、頭痛等現象。出現這種現象的人,在工作中往往感到力不從心,常常表現為敷衍塞責、態度冷漠。還有些公務員在后備干部的位置上備了多少年也得不到提拔,看到別人政治上的進步,心里總是難以平衡,很不情愿地放棄仕途上的追求,用一種所謂“想開了”的心態麻痹自己,選擇一種及時行樂的生活方式,熱衷于“喝點兒小酒”、“賭個小牌”,有的甚至出現“能撈就撈”的腐敗心態。
除了工作壓力外,還有很多種壓力類型。比如說社會壓力、人際壓力以及包括情感壓力、經濟壓力在內的家庭壓力等等。這些壓力都會造成公務員產生心理問題,甚至出現極端的做法。其實,一些自覺不自覺的攀比也會帶來失落、自卑、彷徨等消極心理。
公務員的心理健康是個亟需引起重視的問題,最根本解決的辦法還是自我心理調適。心理學將人應對壓力的策略分為問題應對和情緒應對兩類。問題應對是指通過確立適當目標、制定周密計劃、講究科學方法以及合理運籌時間等努力克服困難,排除障礙。隨著問題的解決,壓力感便消除了。情緒應對也很重要,它側重于對情緒的自我調控和管理,調整好心態,以利于更好地解決問題。有幾種治標之法:宣泄、轉移、放松、運動等,像通過與朋友聊天,把心里的苦悶說出來,也是一種減壓方法。但要注意,學會積極正向的思維方式,養成辯證的思維習慣,才是應對壓力的治本之策。
有幾種簡單的策略,可以借鑒嘗試一下:一是尋找壓力源,樹立希望,增加自信。在工作中要善于預見壓力和問題,做好心理準備;也要常有“現在不好將來好”、“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正向心理預期。二是培養樂觀精神,增強韌性。總結和接受以往挫折和錯誤的教訓,重新建立自信,以積極、達觀的方式應對挑戰。三是主動交流,通過分享他人的實踐經驗、親身經歷、信息反饋等,鼓勵、激發甚至是警醒自己。
還應該特別注意基層干部的心理重建,形成一種長效的心理干預機制,對其進行心理疏導,以減少悲劇的發生。比如,現在很多公共部門每年都會定期組織職工體檢,要是能定期組織心理體檢就更好了。現在越來越多因工作而造成的心理問題肆虐在職場,所以針對公務員心理常見問題形成一套健全的激勵、關心、幫扶機制,很有必要。比如,實行公務員心理輔導制度、定期舉辦心理衛生講座、平時開設心理熱線或單獨談心進行心理輔導,幫助經受挫折以及面臨進退流轉的公務員疏導和緩解心理壓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