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健青
“問題導學法”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不管在講授新課還是復習課上,它都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出高效課堂。這一方法的靈魂是“問”,“問”是“導”的基礎,只有“問”到位了,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情緒,強化學生的探究內動力,使學生自主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因此,我們要重視“問”的設置。本文以《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一)》復習課為例,談談在設置復習課問題方面的一些嘗試和思考。
一、運用簡單問題引入,提高學生的學習信心,達到以“學”代“講”
所謂簡單問題是指學生能夠通過閱讀課本,直接在課本中找到相關答案的問題。雖說此類問題在培養學生綜合技能方面稍遜一籌,但是對于識記、理解的知識能夠做到一針見血、直擊重點,不浪費時間。在復習課《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一)》中,本人就設置了多個簡單性問題作為學案導學,省時省力,效果較好。
二、遞進式提問,環環相扣,由淺入深,突破難點
在本課中,對孟德爾豌豆實驗的現象解釋既是本課重點,也是本課難點,本實驗也包含很多概念,它們是非常抽象的,學生如果不能理解,靠死記硬背,無法達到原定的學習目標。我認為要把實驗現象和解釋變成一個個問題,通過這些有聯系的小問題的解決,由淺入深,一步步抽絲剝繭,直達問題心臟,最終解決問題。課堂上我是這樣設置問題的:
以上問題是通過由現象到本質,一步一步設置下來的,問題1到3比較簡單,學生通過看書能夠回答出來,并且由于是復習課,大部分學生對這三個概念還是有印象的。問題4到問題10是為了突破難點設置的,通過第四問回憶必修一遺傳物質的知識,由“基因”引出孟德爾時代的“遺傳因子”概念,并通過孟德爾對分離現象的四句解釋,引導學生寫出P代到F1代的遺傳圖譜,讓他們對孟德爾的解釋和遺傳圖譜的寫法有一定的重新認識,緊接著利用第10問,通過他們自行寫出F1代到F2代的遺傳圖譜,檢測他們是否都掌握了該知識。最后,我增加一個問題:孟德爾的解釋只是他的一個假設,那么我們如何證明這個假設是對的呢?有部分學生立馬想到了“測交”并回答出來。然后,我引導他們說出“測交”的概念,和寫出“測交”的遺傳圖譜,證明了孟德爾解釋的正確性。寫“測交”圖譜,其實也是讓他們再一次鞏固遺傳圖的寫法。
三、由簡到難,精心尋找實用型問題,培養學生實戰能力
如何檢測學生是否掌握了知識,用練習題檢測是最快的方法。在練習題的選擇中,我們也要遵守由簡入難的規則,不能一開始就用難題打擊學生積極性,而且還要注意練習題要與生活有一定的聯系,這樣就讓學生產生“知識實用”的意識,增強學習興趣。比如我在本課末,我主要選擇了以下問題對學生進行檢測。
這兩個問題都比較簡單,學生都能回答,達到了 “跳一跳,摘果子”的效果。
責任編輯 黃日暖endprint
“問題導學法”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不管在講授新課還是復習課上,它都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出高效課堂。這一方法的靈魂是“問”,“問”是“導”的基礎,只有“問”到位了,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情緒,強化學生的探究內動力,使學生自主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因此,我們要重視“問”的設置。本文以《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一)》復習課為例,談談在設置復習課問題方面的一些嘗試和思考。
一、運用簡單問題引入,提高學生的學習信心,達到以“學”代“講”
所謂簡單問題是指學生能夠通過閱讀課本,直接在課本中找到相關答案的問題。雖說此類問題在培養學生綜合技能方面稍遜一籌,但是對于識記、理解的知識能夠做到一針見血、直擊重點,不浪費時間。在復習課《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一)》中,本人就設置了多個簡單性問題作為學案導學,省時省力,效果較好。
二、遞進式提問,環環相扣,由淺入深,突破難點
在本課中,對孟德爾豌豆實驗的現象解釋既是本課重點,也是本課難點,本實驗也包含很多概念,它們是非常抽象的,學生如果不能理解,靠死記硬背,無法達到原定的學習目標。我認為要把實驗現象和解釋變成一個個問題,通過這些有聯系的小問題的解決,由淺入深,一步步抽絲剝繭,直達問題心臟,最終解決問題。課堂上我是這樣設置問題的:
以上問題是通過由現象到本質,一步一步設置下來的,問題1到3比較簡單,學生通過看書能夠回答出來,并且由于是復習課,大部分學生對這三個概念還是有印象的。問題4到問題10是為了突破難點設置的,通過第四問回憶必修一遺傳物質的知識,由“基因”引出孟德爾時代的“遺傳因子”概念,并通過孟德爾對分離現象的四句解釋,引導學生寫出P代到F1代的遺傳圖譜,讓他們對孟德爾的解釋和遺傳圖譜的寫法有一定的重新認識,緊接著利用第10問,通過他們自行寫出F1代到F2代的遺傳圖譜,檢測他們是否都掌握了該知識。最后,我增加一個問題:孟德爾的解釋只是他的一個假設,那么我們如何證明這個假設是對的呢?有部分學生立馬想到了“測交”并回答出來。然后,我引導他們說出“測交”的概念,和寫出“測交”的遺傳圖譜,證明了孟德爾解釋的正確性。寫“測交”圖譜,其實也是讓他們再一次鞏固遺傳圖的寫法。
三、由簡到難,精心尋找實用型問題,培養學生實戰能力
如何檢測學生是否掌握了知識,用練習題檢測是最快的方法。在練習題的選擇中,我們也要遵守由簡入難的規則,不能一開始就用難題打擊學生積極性,而且還要注意練習題要與生活有一定的聯系,這樣就讓學生產生“知識實用”的意識,增強學習興趣。比如我在本課末,我主要選擇了以下問題對學生進行檢測。
這兩個問題都比較簡單,學生都能回答,達到了 “跳一跳,摘果子”的效果。
責任編輯 黃日暖endprint
“問題導學法”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不管在講授新課還是復習課上,它都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出高效課堂。這一方法的靈魂是“問”,“問”是“導”的基礎,只有“問”到位了,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情緒,強化學生的探究內動力,使學生自主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因此,我們要重視“問”的設置。本文以《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一)》復習課為例,談談在設置復習課問題方面的一些嘗試和思考。
一、運用簡單問題引入,提高學生的學習信心,達到以“學”代“講”
所謂簡單問題是指學生能夠通過閱讀課本,直接在課本中找到相關答案的問題。雖說此類問題在培養學生綜合技能方面稍遜一籌,但是對于識記、理解的知識能夠做到一針見血、直擊重點,不浪費時間。在復習課《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一)》中,本人就設置了多個簡單性問題作為學案導學,省時省力,效果較好。
二、遞進式提問,環環相扣,由淺入深,突破難點
在本課中,對孟德爾豌豆實驗的現象解釋既是本課重點,也是本課難點,本實驗也包含很多概念,它們是非常抽象的,學生如果不能理解,靠死記硬背,無法達到原定的學習目標。我認為要把實驗現象和解釋變成一個個問題,通過這些有聯系的小問題的解決,由淺入深,一步步抽絲剝繭,直達問題心臟,最終解決問題。課堂上我是這樣設置問題的:
以上問題是通過由現象到本質,一步一步設置下來的,問題1到3比較簡單,學生通過看書能夠回答出來,并且由于是復習課,大部分學生對這三個概念還是有印象的。問題4到問題10是為了突破難點設置的,通過第四問回憶必修一遺傳物質的知識,由“基因”引出孟德爾時代的“遺傳因子”概念,并通過孟德爾對分離現象的四句解釋,引導學生寫出P代到F1代的遺傳圖譜,讓他們對孟德爾的解釋和遺傳圖譜的寫法有一定的重新認識,緊接著利用第10問,通過他們自行寫出F1代到F2代的遺傳圖譜,檢測他們是否都掌握了該知識。最后,我增加一個問題:孟德爾的解釋只是他的一個假設,那么我們如何證明這個假設是對的呢?有部分學生立馬想到了“測交”并回答出來。然后,我引導他們說出“測交”的概念,和寫出“測交”的遺傳圖譜,證明了孟德爾解釋的正確性。寫“測交”圖譜,其實也是讓他們再一次鞏固遺傳圖的寫法。
三、由簡到難,精心尋找實用型問題,培養學生實戰能力
如何檢測學生是否掌握了知識,用練習題檢測是最快的方法。在練習題的選擇中,我們也要遵守由簡入難的規則,不能一開始就用難題打擊學生積極性,而且還要注意練習題要與生活有一定的聯系,這樣就讓學生產生“知識實用”的意識,增強學習興趣。比如我在本課末,我主要選擇了以下問題對學生進行檢測。
這兩個問題都比較簡單,學生都能回答,達到了 “跳一跳,摘果子”的效果。
責任編輯 黃日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