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翔
“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這句話出自明代著名醫家李中梓所著的《醫宗必讀·痰飲》。脾有運化水液和營養物質的職能,是人體水液及營養代謝的中間環節。脾出現了問題,便不能正常運輸營養物質來養肺,水液代謝也會出現問題,這樣肺氣久而久之會變虛,一旦受到外邪侵犯,肺的通調水道也會“失職”,水液停聚于體內就成了“痰”。很多疾病如頭目眩暈、惡心嘔吐、心悸氣短、神昏或癲狂等,都是由停于臟腑、經絡的無形之痰引起的,因此,中醫有“百病皆生于痰”的說法。
明代著名醫學著作《景岳全書》說:“五臟之病,雖俱能生痰,然無不由乎脾生。蓋脾主濕,濕動則生痰,故痰之化,無不在脾”。可見,脾虛則生痰,要想不被痰飲所困,日常生活中就要注意護脾。要少吃寒涼的食物;注意清淡飲食,避免攝入過多油脂,影響脾運化功能的發揮;可適量多吃些具有健脾功能的食物,如玉米、芡實、板栗、番茄、香菇等。
參棗米飯
黨參10克,糯米250克,白糖50克。將黨參、大棗放在沙鍋內,加水泡發后煎煮30分鐘左右,撈出黨參、大棗,藥液備用。將糯米淘洗干凈,放在大瓷碗中,加水適量,蒸熟后,扣在盤中,將黨參、大棗擺在糯米飯上,藥液加白糖,煎成濃汁后澆在棗飯上即成。可做早餐食用。
此米飯具有健脾益氣之功效,適用于體虛氣弱、乏力倦怠、心悸失眠、食欲不振、便溏浮腫等。
白術豬肚粥
白術30克,檳榔10克,豬肚1只,生姜少許,粳米60克。將豬肚洗凈,切成小塊,同白術、檳榔、生姜煎煮,取汁去藥渣,入粳米同煮成粥。豬肚撈出切塊或片蘸麻油、醬油佐餐。早晚各服一次。
適用于脾胃虛弱、消化不良、不思飲食、倦怠少氣、腹部虛脹、大便溏瀉不爽等,具有補中益氣、健脾和胃的功效。
(摘自《保健藥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