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明
握東西沒力氣、步態變遲緩、站起來很費勁……這可能是肌肉丟失的信號。研究發現,50歲以后人體肌肉丟失得很快,有些人甚至患上“少肌癥”,導致肌力減弱、活動能力受損,進而增加跌倒、骨折等風險。老年人要想延緩肌肉丟失,除了均衡飲食、適量補充蛋白質之外,還要加強耐力及韌性肌力量訓練。
首先,每天保持30~60分鐘的中等強度耐力鍛煉。對于中老年人來說,健步走是個不錯的選擇,如果一口氣走不了30分鐘,可每天分多次走,每次10分鐘。
其次,每天至少做2分鐘的柔韌性訓練,如站立旋轉身體、握啞鈴手臂屈伸等,以加強大肌肉群靜態伸展。
最后,每周做2次力量訓練,這一點往往被中老年人當作是年輕人的事而忽略。其實,中老年人同樣需要力量訓練,以保持肌肉量。可做些遞增阻力訓練,如雙手扶墻做立臥撐,每天2~4組,每組8~12個,中間休息一會兒。關節健康的人還可用手托著屁股爬樓梯,此舉有助于加強肌肉收縮。平時還要根據自身健康狀況隨時隨地做些平衡訓練,如伸展胳膊、扶椅子單腿站立等。
另外,肌肉會在睡眠中增長。當人體處于深度睡眠階段,全身肌肉都會得到放松,血流量增加,肌肉組織激素釋放,進而完成肌肉生長和自我修復,所以成人每晚要睡夠7~8小時。如睡眠不足,鍛煉再刻苦也是徒勞。
(摘自《健康時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