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曉昀

“跟這個時代的許多人一樣,泰德和凱莉的父母在孕育他們之前就已經定制好了他們的基因。泰德被定制成一個從事外太空礦業的家族傳人,凱莉則被定制為一個軍人。”
這段文字來自《譯林》雜志所刊登的一篇文章,標題為《基因學校》。在科幻的世界里,孩子被父母設定為想要的樣子,獲得專業的職業技能。
在現實生活中,也有人從事著幫助父母為孩子定制人生的職業。
學霸父母不培養學霸
李錦的辦公室在上海體育館附近,與她曾經就職過的公司相比,現在辦公室的規模算是極小的。她曾是世界500強企業的品牌總監,讓金霸王、家樂、強生嬰兒、迪士尼等品牌在大中華市場上發揚光大。
而如今,她的公司峰越教育是專業從事國內學生的留學服務。“我們更希望,孩子在初中階段就能聯系我們。依靠強勢的專業背景,我們有足夠的時間為他們打造令國外名校滿意的簡歷和背景。”李錦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李錦最得意的案例應該是她的兒子袁直樹,20歲的他目前就讀于紐約州立大學數學系。而今年李錦所撰寫的《我是孩子的品牌總監》已由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
“我在高中階段的成績一直處于中等水平,但父母并沒給我太大的壓力,只有在中考的時候拼過一段時間。”袁直樹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李錦所提倡的教育理念是:發現、培養并發展孩子天性中的興趣和才能,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要發展出自己的個性和特長,并使之成為個人優勢。“家長不應該抹煞孩子的天性,而是需要從旁邊多加關注,當發現孩子的興趣點后,如何引導和培養他,這才是家長需要做的。”
大學畢業幾年后,李錦到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學習碩士課程,她的丈夫從小到大也屬于優等生。但這兩位學霸父母卻從未給兒子報讀過任何與學科有關的課外學習班,也從未要求兒子學習當下流行的奧數課程。
“中國最不缺的就是學霸。如果GRE大家都考2400分,如何在一群學霸中脫穎而出,這就是個性。”李錦說,“美國的教育制度與國內不同,并不是你成績達到一定程度就會被選中,美國的名校喜歡多樣性,喜歡學校中充滿著不同個性和特點的學生。”
從游泳到羽毛球,從圍棋到鋼琴,袁直樹小時候幾乎嘗試了所有的興趣愛好。孩子往往容易在碰到困難時輕易放棄,如何幫助孩子堅持是父母的責任,而堅持也是通往成功的道路中必不可少的因素。
“從小學三四年級直到今日,袁直樹還堅持每周打一次羽毛球。他小時候想偷懶時,我和他父親都會鼓勵他,并且陪他去訓練,即使面臨考試我們也不讓他輕易放棄。”李錦說。
男生小時候都喜歡玩各種小游戲,袁直樹也不例外。李錦沒有像大多數的父母那般禁止他玩,反而引導他說:玩游戲并不稀奇,如何才能寫出游戲程序才厲害。
小學五年級時,袁直樹偶然接觸到了樂高搜救游戲,從此他每周都會抽出一天時間放在這項課外活動上。堅持必然有收獲,他在這一領域已經獲得了很多國內和國際獎項,這也成為他履歷中最亮麗的一筆。
像打造品牌一樣打造孩子
“入學三個月后,所有新生按照基因定制開始分班。泰德進入礦業班,凱莉進入了軍事特訓班。軍事特訓班的學員全部植入了一種視覺顯性基因片段,以此提高眼睛的夜視能力;而泰德班上的學員被植入了一種水母的基因片段,讓人體可以在黑暗中發光。”《基因學校》里這樣寫道。
沒有科幻世界中的高科技,現實中的孩子教育遠沒有植入基因片段來得簡單直接。不過,李錦的事業背景是500強的品牌總監,像打造品牌一樣打造孩子是她的強項。
Brand Key起源于聯合利華,現在被李錦運用到峰越教育的運營中。將每個孩子看做一個品牌,他就有自己的核心定位,其中包括:特長、文化、性格和能力等。
這把打開常青藤名校的個人品牌金鑰匙,包含著方方面面的元素,目標瞄準為想要考入美國名校且必將面臨激烈競爭的成千上萬的申請人。
據李錦介紹,她的公司擁有近十人的招生顧問團隊,每個招生官都有在美國高校從事招生官的背景經歷,公司會為每個顧客配備一名專職招生官。
招生官的綜合考量包括硬指標分數和個人閃光點,同時招生官的個人感受也非常重要,他們往往關注學生能為學校帶來哪些貢獻,又有哪些特質能夠打動其他人。
個人品牌的展現在于積極、堅持、負責等特質,而個人品牌的可信支持點則來源于獎狀、證書和成果;個人閃光點則在于領導力、多元化、性格、社會責任和各類特長。以上這一切,構成了個人的核心定位。
李小染(化名)在初二時和父母一起找到李錦,希望她為自己日后的留學之路給予指導。在與招生官的溝通中,她熱愛做手工藝品的特質被招生團隊注意到。
招生官建議李小染:不如在淘寶上自己開個店,把做出的手工藝品放在店里拍賣,賣出多少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過程,不僅能夠了解小淘寶店的商業模式,更發揮了自己的特長。
在父母的幫助下,李小染的淘寶店開始順利經營起來,并且已經找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為自己的淘寶店供貨,他們決定把盈利捐助給慈善機構。
“在這個案例中,掙多少錢不是關鍵,也不是美國學校考慮的重點。關鍵在于她從初中就開始接觸商業營運和慈善捐助。通過數年的堅持,這將成為李小染履歷中引人注目的個人閃光點。”李錦說。
這或許就是被定制的人生,在中國父母或是教育者的思維中,做手工藝品往往被認為不務正業。繁忙的學業中,這樣的小愛好會最先被犧牲掉,然而這恰恰就犧牲了孩子的個性。然而在中國的教育體制下,特別容易產生千篇一律沒有特點的孩子。
袁直樹告訴《瞭望東方周刊》:“與一般中國學生不同,在期末考試時,我會給老師寫郵件,請老師考慮我這學期學習非常努力而辛苦,能不能給個高分。”
在父母的培養和教育下,他的性格比普通的中國學生更為積極開朗。endprint
本科教育為立人之本
即將去伯克利大學學習藝術史的陳嘉真畢業于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中學。在中國求學期間的最后一個暑假,她依然過得十分忙碌:上午鍛煉身體,學習太極,下午去上自己喜愛的畫畫課。
“我們這一屆50%的同學都選擇了到國外讀本科,其中有很多人都申請到了不錯的學校。”陳嘉真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她的母親Lily也是早年留學國外的高材生,“我們對孩子的教育比一般的中國父母要寬松得多。學習成績并不是最重要的,從小我們比較注重她的眼界和經歷,”Lily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陳嘉真在父母的培養下參觀了多個國家的博物館和美術館,從歐洲的希臘文明起源到俄羅斯的經典傳承,這些經歷培養了她自小對藝術的熱愛。
決定出國接受本科教育是在陳嘉真上高二的時候,相對于很多早就確立目標的同學來說這個決定顯然有些晚。“高三時找到李錦,我的所有硬指標和成績都已經出來了。但公司的美國招生官,依然在自薦信和學校選擇方面給了我許多幫助。”
在自薦信上,招生官建議陳嘉真突出自己文理科綜合能力突出的特點,作為文科申請生這個特點是她的優勢。而選擇伯克利則是考慮了學校的人文環境、飲食和文化等各方面的因素,“聽說宿舍后面,就是一整條美食街。”這個活潑的姑娘笑著說道。
陳嘉真選擇伯克利大學另一個重要原因在于,該校的文科專業都非常強勢,在結束了基礎教育后,如果決定放棄藝術史專業,能更方便地轉換專業。
美國人認為,大學本科教育是為自由人提供最基本的教育,它幫助大學生成長為一個具有理性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的健全人;中國的大學教育,由于歷史和經濟發展水平等諸多原因,還被定為培養某方面專業人才的專才教育。
由于兩者在目標上存在著本質的區別,因此中美大學教育在其他諸多方面也存在著根本性的差別,這些差別可以集中地體現在專業選擇和課程設置上。
美國大學在前兩年無專業之分,只要求學習一些公共課程,這些課程涵蓋幾大領域:文學、藝術、歷史、哲學、人文、社會、數學、科學等,大學生到了三年級,才確定專業方向,并有學術顧問給予指導,允許學生自己選擇自己的道路。確定專業后,專業課程不超過總課程的1/3。
因此在美國人的觀念中,本科教育意味著立人之本,非常重要。
“哈佛大學第25任校長德里克·博克(Derek Bok),非常杰出。但他被選為校長時卻引起輿論風波,很多人說他是哈佛史上第一位不是哈佛校友的校長。而博克校長一再強調自己是哈佛校友。博克校長確實是哈佛法學院校友,但在根深蒂固的思想里,沒上過Harvard College(哈佛學院),沒有讀過哈佛本科的人都不是真正的哈佛校友。多年后,為了獎勵這位校長優異的工作成績,校董事會決定授予他哈佛學院名譽學士的學位,這才算‘轉正,由此可見,哈佛的學士學位最值錢。”Lily說。
無論是李錦還是Lily,她們都不是為了美國教育而去培養孩子的,首先是培養孩子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每個人的人生都可以被定制,或許我們沒有專門從業者的專業,但給予孩子更多的觀察,更多的發掘和鼓勵都將改變他們的人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