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劉浩三+++呂曉虹
編者按:國內電臺頻率專業化、類型化改革以來,新聞廣播頻率(包括新聞綜合頻率)歷來是電臺體制內的龍頭人們經常會以新聞廣播頻率的狀況定位一家電臺的專業品位及地位。但是,也正是這種情況的存在造成了研究新聞廣播頻率的“燈下黑”現象,討論廣播現狀與改革、熱議交通廣播頻率發展、暢想音樂廣播頻率前景者眾,專門深入思考研究新聞廣播頻率(新聞綜合頻率)者少,總是以大廣播研究涵蓋類型化的新聞廣播研究。
自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之聲扛起“國內第一新聞頻率”的大旗后,國內各家新聞頻率(新聞綜合頻率)專業化、本地化、類型化改革就沒有停息過,從輪盤式操作到標準化生產,新聞廣播的播出流程不斷被豐富和完善,創新亦成為新聞廣播頻率(新聞綜合頻率)改革發展中永恒的追求。
新媒體的迅猛發展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更給傳媒業帶來機遇與變革。廣播,特別是新聞廣播頻率(新聞綜合頻率)如何擁抱移動互聯與大數據時代帶來的機遇?這值得廣播新聞人好好梳理、研究,并努力學習和掌握新的理念和技術,敞開我們的懷抱,在融合中創新發展。
本期“特別策劃”邀請新聞廣播業界專家、從業者,從不同角度論述新聞廣播現狀及走向,供大家學習、參考、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