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三妹
(浙江省第一測繪院,浙江杭州 310012)
淺析生活休閑類專用地圖的制作
陳三妹
(浙江省第一測繪院,浙江杭州 310012)
以制作生活休閑類專用地圖的一點經驗簡述了專用地圖的概念及其種類和特點。分前期準備、設計制作2階段,從制圖區域研究,資料的搜集整理與分析,圖幅大小、比例尺和版式的確定,地理地圖,專用地圖專業要素設計等方面介紹了生活休閑類專用地圖的制作步驟。
專用地圖 制圖區域 地理底圖 專題內容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人們認識世界的加深,地圖也越來越深入地走進人們的生活,地圖的價值也越來越顯現出來。而專用地圖的選題范圍也越來越廣,其品種和數量也在日益增多,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的作用也日益重要。
本文將以制作生活休閑類專用地圖的一點點經驗,淺析生活休閑類專用地圖制作的一般步驟。
專用地圖,是指根據某一特殊要求所編制的具有專門用途的地圖。由于專用地圖都有專門的用途,因此地圖的內容與形式也各不相同,各具特色。
專用地圖的種類主要有教學地圖、航海圖、航空圖、公路交通圖、旅游圖、水利圖、傳媒圖、軍事圖等等,近年來隨著休閑文化生活的豐富,生活休閑類專用地圖應運而生,其品種也越來越豐富,出現了專門的登山地圖、自行車騎行地圖、自駕車指南地圖、攝影采風地圖、農家樂指南地圖、古道探秘地圖、賞花地圖、品茶地圖等等。
專用地圖的特點依據其用途各不相同。如旅游地圖根據旅游者的旅游要求,突出旅游交通、名勝古跡、旅游餐飲住宿等內容;登山地圖則針對登山運動,對登山線路、山徑類型、高程、山上景點、典故等最為關注;自駕車指南圖則重點反映公路網絡,里程,沿線災害易發點、交通事故易發路段以及目的地游玩情況等內容。專用地圖針對用圖者,突出主題,各盡其用。
前期準備工作包括制圖區域研究和資料的搜集整理與分析。
研究制圖區域,目的在于清楚地了解制圖現象的區域特征。這是編寫作業指導書和保證成果綜合質量的重要條件,對后續資料優劣的鑒定、要素指標的分級、表示方法的選定、選取指標的確定都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可采用小比例尺地圖、大比例尺地圖、專題地圖、影像地圖、文字圖片資料相結合的方式對制圖區域進行深入研究,弄清制圖區域的綜合性自然和社會特征,該區域的特殊條件,以及與專用地圖主題相關的內容,專用地圖使用者的特殊需求等內容。如《京杭運河休閑指南圖——杭州段》,制圖區域為杭州區域內的京杭運河及沿岸,可采用杭州八區圖,1:5萬、1:1萬地形圖,杭州0.5米分辨率衛星影像圖等資料作區域研究,研究時首先應弄清區域范圍的形狀、大小,為設計版面,確定比例尺做準備,其次,應弄清運河沿岸景點的級別和種類,以便分級設計符號。
專用地圖由于內容的專業性,所用資料可能涉及到專業性很強的學科知識,因此,對資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就顯得尤為重要。一般應采用專業研究機構和專門業務部門公布的正式文件、權威數據,包括黨和政府發布的一些政策文件,以免出現科學性或政治性錯誤。對于其他一些非權威資料,只能作為參考,如需使用,必須經過檢驗,核實其準確性。如《浙江省古道探秘指南圖——仙霞古道》中古道的線路,資料的比例尺較小,放置至較大比例尺的古道詳圖上就不能保證其數學精度,地圖制作前期專門派了調繪人員,攜帶手持式軌跡儀和照相機,對線路進行了了實地調繪,采回了一手資料;又如《京杭運河休閑指南圖——杭州段》,前期也對運河沿岸的游步道、景點、歷史街區的詳細布局等內容,均進行了實地調繪。在資料的分析運用階段,要求專用地圖的設計者能對專用地圖的專題有較為全面的了解,以求設計時直擊主題,突出重點。當然,由于學科不同,設計者不可能對其他學科專題有全面翔實了解,這就要請教相關學科的專家,請他們來幫助分析。如浙江省古道探秘地圖,設計前期就聯系了專門組織古道探秘游的機構參與進來,他們不僅提供了大量的古道探秘資料,還幫我們專業分析了古道探秘的專業知識,為圖幅的設計制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在設計制作階段,主要工作是圖幅大小、比例尺和版式的確定,地理底圖,專用圖專題內容的設計3項工作。
圖幅大小和比例尺需根據前期制圖區域研究及資料情況,結合制作成本與經費核定情況,以及專用地圖的專題要素來確定。如《京杭運河休閑指南圖——杭州段》,詳細表示運河沿岸要求圖幅采用較大比例尺,由于運河“帶狀”的特殊性,按地形分塊表示能保證更大的比例尺,而制作經費又限定了項目的紙張大小,最后確定將運河主要游玩區分3塊,比例尺確定為1:1.5萬。
專用地圖的版式設計沒有統一的格式可言,應根據其專業性靈活應用,力求簡潔明了,錯落有致,讀圖性強。版式設計還會受到圖幅尺寸的限制。配置文字和照片介紹專業內容時,應注意語言簡練,表述中性,字體易讀,照片不宜過大或過小,一般控制在3.5×2.5cm—5×4cm左右為宜。
專用地圖上存在兩種內容,一種是專用地圖上的專題內容,就是地圖主題所規定的內容,是專用地圖的重點,置于第一平面;一種是底圖內容,就是地理基礎內容,他應置于第二平面。基礎地理底圖上的要素(水系、居民地、道路網等)是專題要素表示的骨架。地理底圖內容表示程度應遵循的原則是:既要能闡明專題內容所發生的環境,又要有益于讀圖,清晰易讀,不干擾專題內容。地理底圖的詳盡程度還取決于專題內容和地圖的比例尺,如《杭州城市周邊登山指南圖》,各分幅圖的比例尺是1:1.5萬—1:3.5萬,而且水系和登山線路關系相對密切,因此應較為詳實地表示水系的各級支流,而《浙江省自駕車指南圖》,其比例尺是1:92萬,而且自駕與水網關系不密切,為了給自駕專題內容讓路,只需概略表示水系的一級二級支流即可,且做弱化處理。
地理底圖一般采用同比例尺的普通地圖作為基本資料編繪而成,作為專用地圖的從屬內容,地理底圖應處于視覺效果的下層平面。用色上盡量選擇偏暗且飽和度小的顏色,拉開與專題要素的層次。
專用地圖專業內容的設計主要包括符號設計和用色設計。
專用地圖的符號主要有點狀符號、線狀符號和面狀符號。點狀符號一般以符號的形狀與顏色表示質量特征,既定性特征,符號的大小表示數量指標,即定量特征。點狀符號又分幾何符號、文字符號和透視符號3種。點狀符號圖形簡單,大小易判斷,在居民地表示上應用較廣泛;文字符號通俗易懂,如用“文”表示學校,用“P”表示停車場;而透視符號形象生動,如廟宇、亭子的象形符號。在休閑類的專用地圖中,透視符號的應用較為廣泛,這不僅給讀者以直觀的感受,而且增加了使用地圖的趣味性,如京杭大運河杭州段休閑指南圖中,不僅在地圖中配置了彩繪的透視符號,更在文字排版中,運用了較多的象形符號,給讀者以耳目一新之感。線狀符號用來表示呈線狀或者帶狀延伸分布的物體,一般用顏色和形狀來表示專題要素的質量特征,用粗細來表示其質量等級。如杭州城市周邊登山指南圖中,用綠色雙線表示山上的游步道,較寬的表示主要游步道,較窄的表示支線游步道,用綠色單虛線表示登山小路。布滿制圖區域面狀的現象需用面狀符號表示,表示方法有質底法和等直線法。前者偏重質量特征,后者偏重數量特征。
專用地圖專業要素的用色應區別于地理地圖,使其處于整個視覺層面的上層,一般選用鮮艷且飽和度大的顏色,達到醒目、突出的目的。另外,顏色色相應盡量簡單,不要過雜,避免圖面過于雜亂,設計時應確定主色調,整體用色應協調統一,互相呼應。
近年來,地圖越來越深入地走進了人們的生活,地圖的的應用范圍也越來越廣泛,分類也越來越細,生活休閑類專用地圖的的前景也越來越廣闊了,也定會有越來越多的新品專用地圖面世,服務于廣大讀者。
[1]黃任濤,龐小平,馬晨燕.專題圖地圖編制[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
[2]祝國瑞,郭禮珍,尹貢白,等.地圖設計與編繪[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1.
[3]廖克.現代地圖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