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嵐(自貢市新四維規劃建筑工程設計有限公司,四川自貢 643200)
以土家族吊腳樓為例—談地域性建筑對現代建筑設計的啟示
劉嵐(自貢市新四維規劃建筑工程設計有限公司,四川自貢 643200)
地域性建筑受當地的自然條件和人文環境影響,形成了獨具特色建筑形式和建筑風格。本文主要從土家族吊腳樓的材料之美、形態之美、裝飾之美及人性之美等多個角度綜述地域性建筑的魅力,旨在為現代建筑設計帶來啟示。
土家族吊腳樓 地域性建筑 現代建筑設計 啟示
吊腳樓是土家族獨具特色的傳統民居。土家族主要生活在鄂、渝、湘、黔交匯的武陵山區,由于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和相對獨立、完整的民族文化,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地域性建筑風格。
傳統的建造材料在吊腳樓的建設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土家匠人充分發揮了材料的特性,賦予建筑鮮明的地方特色。建房木材為當地常年生的樅樹、杉樹、馬桑樹等,木料多采用白料且自伐自裁,展現木材本身的質感;室內鋪木地板,體現材料的原生態美;屋面多用自家田地的黃泥燒制成的青瓦;石材選擇也多就地取材,青石、板巖、磨刀石、塊石通常作為基礎墻基壘砌,上筑土夯實,也有用片石做屋蓋鋪裝,其材質效果也別具一番風情。
土家吊腳樓的結構與形態達到了和諧統一。一般采用穿斗式框架結構,體現出清晰的支架結構特征,且多采用木、竹等自然材料,通風防潮。吊腳樓的屋頂獨具藝術表現力,出檐深遠,屋角起翹,消除了龐大屋頂造成的壓抑感、笨重感,造就了飛動、高崇的韻味,另外因其懸起的局部吊腳顯得輕盈高挑,使吊腳樓有瀟灑飄逸的姿態。為了加強采光、通風和排煙,搭建類似于老虎窗式的小閣樓,改變了屋頂的單一,增強了立面上的豐富效果,使吊腳樓更加通透和靈活。
吊腳樓內檐、外檐以及室內裝飾獨具特色,許多細部處理都體現了土家族的民族信仰和文化習俗。例如,圖案、花紋裝飾多體現祈福消災的風俗。細密的扶手,精雕細刻的欄桿窗花,彰顯吊腳樓裝飾的精美。門窗花格、門頭飾、屋梁、檐板、挑枋等,密布花紋圖案。在建筑色彩上,展現材質本身的質感和紋理,使用淺色系的色彩搭配,或是用桐油刷光,防腐和視覺效果好。
土家吊腳樓的建造遵循中國古典美學的法則,注重與自然的融合,講究樸質人性之美,遵循禮法、節制和秩序。堂屋正中供奉祖先牌位或“天地君親師”,是整棟建筑的核心,凡婚喪嫁娶等重大集會儀式均在此展開。逢年過節,山前屋后都是祭拜神鬼、祖先之地。族中老人過世,墳墓的選址與“屋場”山勢形成對應關系,體現出土家人天地人神和諧統一的審美趣味。
土家族吊腳樓的建筑材料多以天然木材、磚瓦、石材為主,減少了建造過程的能源消耗,并達到一定的經濟性和可持續性。現代建筑材料要做到環保節能,就必須綜合考慮建筑材料的生產和使用能耗,盡量采用工業廢渣、工農業廢棄物及再生材料。例如,以秸稈等植物纖維為原材料制成砌塊、添加工業廢渣粉煤灰制作燒結磚、空心磚、墻地磚以及燒結陶粒等;利用泡沫玻璃、膜材、加氣混凝土、玻璃棉或礦物棉氈(墊)等保溫節能材料,作為屋面、墻體、天棚的保溫隔熱建材。
地域性建筑的建造,多以感性的、主觀的認識來解讀環境,并形成了建造的程式化。土家族吊腳樓的建造都靠民間的自發行為或工匠的口傳心授來傳承的,這給體型組合及外部造型帶來多樣變化的可能。
現代化的建筑給人過于理性和冷酷的感覺,千篇一律、似曾相識的建筑風格泛濫,這就要求建筑設計師從地域文化特征的感性體驗中提煉出理性的設計思想,注意結合地域自然條件,而不是牽強附會于教條理論,抄襲建筑風格,套用建筑流派。例如,在建筑設計初期,要充分調研當地的文化背景,聽取當地民眾的意見,挖掘出地域性建筑文化的靈魂,在建造過程中現場進行討論、修改和再創造。優秀的建筑作品,都是通過設計者在場所和環境中的感性體驗,傳達出特定的時代與場所的情感與品質,并使設計者的理性思想得以認同和傳承。
地域性建筑在裝飾方面體現出麗而不俗,雕花、屋頂形式的巧妙變化、承重與裝飾構件的木構架體系,通過材料的質感和力學的邏輯性展現藝術與文化美。土家吊腳樓的裝飾風格簡潔有序而又不失細膩,既重美觀又講實用。
反觀,當代建筑設計一味地追求裝飾的奢華與氣勢,只會引起人的審美疲勞。現代建筑設計要將地域性建筑裝飾元素抽象化,結合建筑本身的文化特色,把建筑作品烙上地域性建筑的裝飾符號,使現代建筑既有濃郁的現代氣息,又顯示出傳統文化的韻味。例如,云南麗江的悅榕莊酒店雖是五星級酒店,但在建造時卻沒有采用奢華的裝飾材料,而是采用五彩石等最淳樸的當地材料。
地域性建筑素來講究與自然的共融,追求和諧之道。近年來,后現代建筑的出現,體現了現代建筑開始扎根于當地文化的土壤,注重與自然的融合。世界級建筑大師貝幸銘在設計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時,從印地安人的巖洞遺跡得到啟發,設計回應當地的地形、地貌和氣候等自然條件,采用當地石料作為混凝上外墻的骨料,加以剁斧處理,使得建筑物的色彩與質感與山巖背景渾然一體,自然天成。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將水的概念深化,利用水的裝飾作用,使得建筑物的輪廓和外觀都變得柔和,傳達多重感知的自然意象。
開展地域性建筑的研究,挖掘地域性建筑的特色,對當代建筑設計無疑是一個很好的啟迪。在現代建筑設計中,完全地追求或拋棄傳統都是不可取的。對于地域性建筑,應該吸納其精華,將其融入到現代建筑設計中去。
[1]劉平發.土家族民居建筑的美學觀[J].裝飾,2006(7).
[2]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及設計研究院.建筑設計的生態策略[M].中國計劃出版,2001:48.
[3]彭璐.淺談建筑裝飾設計從傳統到現代的傳承[J].科技信息,2009,(36):136.
[4]彭一剛.傳統建筑文化與當代建筑創新[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5]崔世昌.現代建筑與民族文化[M].天津大學出版社,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