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汝彬
(黑龍江省公安消防總隊大慶支隊,黑龍江大慶 163316)
國內消防與歐美繩索救援技術、裝備標準體系比較研究
楊汝彬
(黑龍江省公安消防總隊大慶支隊,黑龍江大慶 163316)
本文從繩索救援技術改革的角度出發,對中國消防與歐、美繩索救援技術與裝備標準體系進行了簡略的比較研究,說明了國內消防在這一領域的巨大差距和落后程度,分析了國內消防繩索救援技術與裝備標準體系落后的根源,指出國內消防進行繩索救援技術改革,必須積極學習、引進歐洲CE標準體系,建立健全中國消防繩索救援技術與裝備標準體系。
繩索救援技術改革 標準體系 繩索技術標準 裝備標準 裝備配備標準
中國消防2000年左右引進日本螺旋繩技術,至今已有10余年沒有學習、更新繩索救援技術了,國內消防繩索救援技術的缺陷日益明顯,尤其在高空救援當中已經不能適應實戰需要。螺旋繩技術與當前國際主流繩索救援技術相比,屬于嚴重落后的繩索救援技術,開展繩索救援技術改革已刻不容緩。目前,國內一些消防部隊已經開始學習引進北美、歐洲的繩索救援技術,一場大規模的消防繩索救援技術改革正在全國消防部隊醞釀,改革歷來都是一場攻堅戰,這場國內消防繩索救援技術改革也將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如國內消防現役兵役體制、傳統消防思維觀念、戰訓工作發展模式、螺旋繩技術固有習慣、繩索救援技術與裝備標準等等。廣義的繩索救援技術體系包括繩索救援技術及其裝備配備、繩索救援技術與裝備標準,繩索救援技術改進牽一發而動全身,甚至還涉及到繩索技術裝備制造工業及其產品認證,引入全新的繩索救援技術,一定會打破過時的繩索救援技術與裝備標準體系,對其造成巨大的影響與沖擊。為了讓更多的消防人員認識了解國內消防繩索救援技術與裝備標準體系現狀,推動國內消防繩索救援技術改革,本文對中國、北美、歐洲繩索救援技術與裝備標準體系進行了粗略的比較研究,以期提供參考借鑒,拋磚引玉,引發此類標準體系的討論與改革。
在歐洲CE標準體系之下,有完備繩索及其裝備標準,其最大特點與優勢是繩索(小直徑輔繩除外)與裝備都有獨立的具體標準,這一點遠遠勝于北美。歐洲CE繩索技術裝備系列標準為歐盟各國通用,既有運動標準,又有工業標準,消防救援裝備執行工業標準。歐洲CE繩索技術裝備標準,具體詳細,專業性強,技術性能優越全面。除了負荷強度要求之外,更重視其專業性能與功能要求。個人防墜落裝備標準有:動力繩EN 892、靜力繩EN 1891、下降器EN 341、挽索EN 354、勢能吸收器EN 355、工作用腰帶與定位挽索EN 358、移動止墜器(arrester)EN 360、全身安全吊帶EN 361、安全鉤EN 362、錨點裝置的要求與測試EN 795、坐式安全帶EN 813、繩索行進系統繩索調節裝置EN 12841等等。除以上所列繩索和防墜落標準之外,還有其他數量眾多的PPE裝備標準。國際ISO個人防墜落裝備標準均參照歐洲CE標準制定,足見CE裝備標準的優越性,如:全身吊帶ISO10333-1:2000、全身吊帶修改件ISO 10333-1 AMD1:2002、挽鎖和勢能吸收器ISO10333-2:2000、自動回縮式救生索ISO10333-3:2000、垂直導軌和裝有滑動式防墜器垂直生命線ISO10333-4:2002、帶自閉與自鎖閥門的安全鉤ISO10333-5:2001、系統性能測試ISO10333-6:2004、單點錨固裝置ISO 14567:1999、下降器ISO 22159-2007。
歐洲標準委員會對所有在功能上有關高空作業安全保護裝備統稱為高空防墜落個人保護裝備(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Against Falls From a Height),或個人墜落防護裝備(Personal Fall Protection Equipment),防墜落裝備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主動防墜落裝備,如限制工作范圍和工作定位裝備;另一方面是被動防墜落裝備,即墜落制停裝備(Fall Arrest Equipment)。防墜落更傾向于對墜落發生后的保護、制停,而不是強調對墜落的防止,即相關措施與裝備根本沒有防止墜落的作用,不是預先主動的防止墜落發生,而是當墜落不慎發生后,使用緩沖設備使人員緩緩制停而不至于墜落地面,從而達到避免或盡可能降低人員所受墜落沖擊力傷害的目的。防墜落是一種具有最終意義的被動保護措施,就像汽車的安全氣囊一樣,車輛事故發生后,安全氣囊被動打開保護司乘人員。
北美的繩索技術裝備標準是NFPA1983[1],即《安全救生繩和緊急服務裝備標準》,也稱為《消防作業用安全繩索、安全帶和五金件標準》,該標準在北美消防繩索救援技術體系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整個技術體系裝備發展的基礎。北美沒有個別獨立的裝備標準,NFPA1983標準是統一的、整體的裝備標準,以負荷強度要求為主。NFPA標準要求1至3年更新一次,該標準近些年來往往連續幾年都在更新,能夠與時俱進,符合北美繩索救援技術與裝備發展要求。
1.3.1 國內消防繩索技術裝備標準嚴重過時落后
《消防用防墜落裝備標準》(GA 494-2004)是國內消防繩索技術裝備標準,規定了消防用安全繩、安全腰帶、安全吊帶、安全鉤、上升器、抓繩器、下降器、滑輪裝置、便攜式固定裝置等九類繩索技術裝備的技術性能和認證檢測標準。該標準定義不準,應為繩索技術裝備標準,或繩索救援個人防護裝備(PPE)標準,繩索技術裝備不都是防墜落裝備,把整個繩索技術裝備都當成了防墜落裝備,犯了以偏概全的錯誤,如滑輪和一類安全吊帶不屬于防墜落裝備。對防墜落裝備的定義存在偏差,把防墜落裝備解釋為防止人員墜落的裝備,偏重于主動防墜落,忽視了更重要的被動防墜落墜落制停,使GA494標準存在嚴重缺陷,導致用于消防訓練與救援實戰當中的很多“防墜落裝備”并不防墜落,使消防員高空救援犯險作業比比皆是,嚴重制約了國內消防繩索救援技術尤其是高空救援技術的發展進步。
該標準裝備技術性能主要是工作負荷和極限負荷,缺乏具體的、重要的技術性能要求。對安全繩性能要求只有最低破斷負荷、延伸率、耐高溫性能等3項技術指標,CE標準靜力繩的技術指標超過10項,如靜拉力、8字結結點拉力、墜落系數為0.3時首次沖擊力、墜落系數為1時墜落次數(100kg)、皮滑動率、延展率(50-100kg拉力)、外皮百分率、內芯百分率、縮水率、每米重量、材質等,可見我們的標準存在很大差距。下降器沒有最基本、最主要的防慌亂功能,即自動制停功能,沒有這種功能的下降器不是標準的下降保護器,在歐洲繩索救援技術當中是禁止使用的。止墜器有反齒式和擠壓式兩種,這兩種止墜器的性能要求也是有區別的,而我們的標準沒有體現。對安全吊帶尤其是作為高空防墜落裝備的全身安全吊帶,缺乏承重掛點負荷能力要求。缺少與止墜器配套使用的勢能吸收器或相關挽鎖,沒有該裝備,高空救援防墜落就是空談。沒有扁帶、錨點裝備等繩索技術裝備。該標準已經10年沒有更新,嚴重過時落后,《消防員個人防護裝備配備標準》(GA 621-2013)和《城市消防站建設標準》當中的繩索技術裝備采購、配備和應用都以該標準為原始依據,造成了國內消防繩索技術裝備配備的落后。
1.3.2 裝備技術性能指標簡單落后,造成了一系列嚴重后果
標準是軟科學,是生產力,GA 494-2004標準生產力作用并不明顯,造成了國產繩索技術裝備的技術性能落后,該標準下繩索技術裝備被稱為國產低端裝備,用于繩索救援尤其高空救援是不健全、不可靠的,只能在國內自產自銷,而且主要針對消防部隊。現在歐洲CE標準裝備早已覆蓋中國市場,國內裝備毫無市場競爭力,將來學習引進歐洲繩索救援技術,必然是普及歐洲CE認證裝備,對國產裝備及裝備制造產業將是一個很大的打擊。近些年來,由于歐洲CE認證的品牌裝備越來越受到國內用戶的歡迎和信賴,于是仿制盛行,國內繩索技術裝備市場假冒偽劣產品泛濫,使市場環境進一步惡化,自殘了民族產業的發展。這些國產仿貨假冒CE認證,從外觀上難辨真假,但是質量毫無保證,其故障率和損壞率很高,如果一旦用于高空救援訓練與實戰,難免出現安全事故。大量假冒偽劣裝備暢通無阻,無節制地流入全國消防部隊,消防部隊缺乏防墜落裝備知識和檢驗鑒別技術,無法識別真偽,又沒有相應的監管措施,導致消防部隊埋藏了巨大的安全隱患。2014年5月15日,四川廣安消防繩索救援訓練架設斜渡救援系統時,使用電動絞盤緊繩,致使錨點處安全鉤斷裂飛出,擊中一名消防員頭部,造成該消防員當場死亡,這個事故案例深刻地說明了國內消防繩索救援技術落后,繩索技術裝備安全問題突出,以血的教訓向我們敲響了警鐘。消防部隊配備的防墜落裝備已經整體上失去了可信度,消防部隊引進歐洲繩索救援技術,或進行IRATA[2]繩索技術培訓,教練一律要求使用歐洲CE認證裝備,否則拒絕培訓。很多基層單位的防墜落裝備包里面裝的都是國產低端和假冒偽劣產品,以后引進普及歐洲繩索技術,務必要開展全國防墜落裝備大清查,甚至要清零直接從國際品牌代理商采購國際知名品牌防墜落裝備。
1.3.3 繩索技術裝備實行強制性產品認證,GA494-2004標準技術層次不夠
以往國內消防對消防員個人防護裝備(PPE)的重要性和安全性重視不夠,只有一種裝備空氣呼吸器屬于強制性認證(CCC)裝備,致使包括防墜落裝備在內的其他所有消防員PPE長期以來都不是CCC認證裝備,此類裝備從2015年9月1日起才開始施行CCC證。由于GA494-2004的專業性、技術層次遠遠達不到PPE防墜落裝備類所應具備的安全和健康的級別標準,與CE標準相差巨大,如果該標準不做實質性修訂,不學習、引進國際一流水平的歐洲CE標準體系,那么國產PPE防墜落裝備仍然不符合消防繩索救援防墜落裝備所應具備的技術與安全性能,不建議作為國內消防繩索救援尤其是高空救援防墜落裝備應用的首選。
在歐美,繩索裝備的配備都是常識性的知識,無需上升到標準層次進行專門的規定,只是在相關標準當中以參考建議的方式體現,都沒有專門的繩索裝備配備標準。歐美專業化、實戰化的繩索救援技術能夠使技術人員熟練掌握完整系統的裝備配備要求,可以根據不同的救援對象配備相應種類和數量的繩索技術裝備。歐洲《IRATA國際工業繩索技術作業守則》(IRATA ICOP)為裝備的選擇配備提供了科學的建議,北美NFPA1006《技術救援人員職業資格標準》以附件形式列舉了“技術救援人員的工具箱”,而且明確說明“該附件不是此NFPA文件要求的一部分,僅作參考。”歐美對于繩索裝備配備的這種做法是合理的、科學的,鼓勵因地制宜配備繩索技術裝備,不禁錮頭腦、僵化思維,留有充分發展和自由發揮的廣闊空間。
國內消防繩索技術裝備配備沒有單獨的標準,統一在《消防員個人防護裝備配備標準》(GA 621-2013)和《城市消防站建設標準》當中進行規定,稱為防墜落裝備,后者依據前者而來。GA 621標準首次發布于2006年,在當時技術、裝備落后,經濟欠發達的的消防社會救援條件下,規定了繩索救援裝備配備的標準,有力地推動了消防部隊搶險救援繩索技術裝備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但是隨著世界范圍內繩索技術與裝備的發展以及國內消防繩索救援工作現實需要,該標準中繩索技術裝備配備內容已經過時了,雖然2013年進行了標準修訂,然而繩索技術裝備配備部分并未做實質性修改,還是2006年以前的水平。該標準初始制定本身就存在諸多技術與觀念的局限性,現在看來該標準的繩索技術裝備配備是不標準的、落后的、籠統模糊的,甚至是錯誤的,直接導致了繩索技術裝備尤其是防墜落裝備采購配備的隨意、混亂和錯誤,造成了指導僵化,極大地限制了繩索救援技術與裝備的發展,影響了國內消防繩索救援尤其是高空救援的安全。
2.2.1 僵化的繩索技術裝備配備標準弱化了消防高空救援能力
GA 621-2013標準是消防員個人防護裝備配備標準,在繩索技術裝備配備方面卻是有名無實,沒有達到每人一套的個人裝備配備要求,不是消防員個人裝備配備標準,也不是班組裝備配備標準。該標準規定繩索技術裝備在配備數量上以班為單位進行配備,三種安全吊帶和通用安全繩普通消防站每班2套/根,特勤消防站每班4套/根,防墜落部件都是每班2套。相當于一個班8-10人只有2個人或4個人的戰斗力,繩索的不足又使戰斗力折損,作戰效能大大降低或喪失。防墜落裝備配備數量不足,繩索尤其不足,繩索的配備絕對不能統一一個標準,而應根據當地實際救援環境(高度、深度、寬度等)需要自行配備,水域、山岳、洞穴、索道、城市高空等救援實戰都需要大量的繩索。例如香港消防高空拯救專隊的繩索配備數量為200米10根,100米10多根,50米10多根,25米10多根。個人裝備隨身穿著、佩戴,繩索和其他裝備隨車配備,救援人員根據現場情況取用隨車裝備與繩索。針對索道救援,在索道公司車站專設的救援裝備倉庫及附近的消防站要存放大量的索道救援裝備及繩索,繩索長度與數量根據索道系統救援預案設置。標準對繩索技術裝備的配備沒有區分個人(單兵)、小組、班和中隊的配備標準,同時也未區分訓練與作戰的配備標準。如果僅有個人(單兵)裝備,沒有班組或中隊(團隊)裝備是不能夠完成很多救援系統架設并且正常開展救援工作的。
2.2.2 安全吊帶的配備標準增加了高空救援的高危險性
GA 621-2013標準規定一類安全吊帶可以選配,二類、三類安全吊帶可以根據需要選擇配備其中的一種或兩種,這種規定看似靈活,實際上是一種危險的缺乏常識性的誤導。一類安全吊帶屬于運動類裝備,適用于緊急逃生,不能作為繩索救援裝備,也不應列入防墜落裝備標準及相關配備標準,作為選配裝備,“選配”二字就意味著可以配備、默許配備。一類安全吊帶當中的探洞安全吊帶也可以用于高山或洞穴救援,但是從結構上與通用的一類安全吊帶有所不同,屬于極限運動的特殊情況;警察常常使用單純的一類安全吊帶,主要用于樓層突擊作戰,與繩索救援無關。二、三類安全吊帶適用于救援,屬于防墜落裝備,二者均應配備,而不應規定“選擇配備其中的一種或兩種”,一般性繩索救援二者可以選用,只要救援環境存在救援人員(高空)墜落的可能,就必須使用具有胸部和背部防墜落保護掛點的三類安全吊帶。在NFPA 1006標準中,建議配備二類安全吊帶和三類安全吊帶,未提及一類安全吊帶。實際上,二類安全吊帶主要用于腳面有支撐的環境,在歐洲繩索救援技術系統當中幾乎不用于高空救援,其設計本身不適合于長時間高空懸掛穿著,而三類安全吊帶適合于高空懸掛作業與救援。在GA 494-2004標準、GA 621-2013標準和《城市消防站建設標準》的指導下,國內消防高空救援使用的安全吊帶主要是二類安全吊帶和簡易三類安全吊帶,繩索救援類消防操法和比武操法,加劇了這種不規范裝備的固化和普及,加劇了消防高空救援的高危險性。
2.2.3 將8字環列入裝備標準是個常識性錯誤
GA 621-2013標準將8字環列入了防墜落輔助部件,在《消防應急救援技術訓練指南》(GB/T 29175-2012)標準中,也將8字環列為繩索救援技術訓練裝備,這與《消防用防墜落裝備標準》(GA494-2004)標準是矛盾的,屬于GA 621-2013標準的錯誤,也是國內消防繩索技術與裝備體系的矛盾,導致消防防墜落裝備采購配備當中8字環成了必配裝備。在國內消防訓練與救援當中,都將8字環、安全鉤作為下降器來使用,這是螺旋繩技術的顯著特點和最大缺陷之一。8字環屬于運動裝備,是沒有相關技術標準的邊緣裝備,不屬于個人防護裝備(PPE),更不屬于防墜落裝備,在北美繩索救援當中,當前已經很少使用這類裝備進行自主下降,在歐洲繩索救援全部使用自動制停下降器,8字環等非自動制停下降器嚴禁使用。安全鉤不是下降器,通過使用意大利半扣或者下降結等繩結在安全鉤上進行纏繞,增加摩擦力,從而控制下降速度,它與8字環一樣,嚴重依賴于右手的操作,對操作者本身來說都存在極大危險,高空救援毫無可靠性,二者均嚴重違反了突然死亡原則[3]。
北美的繩索救援技術標準包含在NFPA1006[1]《救援技術專業資格標準》和NFPA1670《事故技術搜救操作與培訓標準》當中,這兩個救援技術標準規范了繩索、結構性倒塌、車輛與機械、水域、野外、狹小空間、溝渠等七種救援技術的操作、教育培訓、專業資格評定等內容于要求,其中繩索救援技術屬于基礎性、通用性的救援技術,其他事故救援都會用到繩索救援技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這兩個標準規范和促進了北美繩索救援技術以及其他救援技術的發展,任何美國消防隊員都必須通過基礎繩索救援技術培訓,繩索救援技術的培訓往往需要伴隨其它科目的訓練。
國內消防還沒有健全繩索救援技術標準,在這方面還是空白,與歐美相比,存在巨大差距。2012年12月31日頒布、2013年10月1日施行的《消防應急救援》系列國家標準,表明國內消防已經開始了救援技術標準化的進程,但是該系列標準未將繩索救援技術列入事故救援技術體系,弱化了繩索救援技術訓練,導致國內消防繩索救援技術標準化進程發生歷史系倒退。
3.3.1 事故救援技術分類忽略了繩索救援技術是應急救援系列標準的重大失誤
消防應急救援系列國家標準存在諸多爭議,其中《消防應急救援 通則》(GB/T 29176-2012)的爭議是最多的,事故災害類型沿用《搶險救援勤務規程》并略有改動,事故救援技術分類參照并引用了NFPA1006標準和NFPA1670標準的分類方法,將救援技術分為危險化學品、機械設備、建(構)筑物倒塌、水域、野外、受限空間、溝渠等七種,所不同的是用危險化學品事故處置技術替換了繩索救援技術,將車輛與機械救援技術改為機械設備救援技術,而作為救援技術體系基礎的繩索救援技術被忽略、刪除,犯了常識性錯誤。沒有繩索救援技術,以繩索救援技術為基礎的其他救援技術也就失去了支撐,使《消防應急救援 通則》乃至《消防應急救援》系列國家標準失去根基。雖然《消防應急救援 技術訓練指南》(GB/T 29175-2012)當中作為基礎訓練提出了繩索救援技術,但是于事無補,那些依托訓練塔的基礎繩索救援訓練內容,根本無法對水域、野外、受限空間、溝渠、高空等救援技術提供足夠的繩索救援技術支撐。當前急需加強繩索救援技術尤其是高空救援技術,卻未受到應有的認識與足夠的重視,這正是該系列標準的嚴重不足和重大失誤。不管這個標準執行情況如何,其對國內消防繩索救援技術的發展都是當頭一棒,模糊了人們對繩索救援技術重要性的認識,為繩索救援技術及其標準化的發展設置了障礙,削弱了消防繩索救援技術專業化、實戰化訓練,將導致消防繩索救援尤其是高空救援能力的退化。
3.3.2 救援技術類型與災害事故類型主要對應關系存在明顯錯誤
《消防應急救援 通則》規定了救援技術類型與災害事故類型主要對應關系,規定水域事故對應水域救援技術,山地事故對于應野外救援技術,井下事故對應受限空間和溝渠救援技術,實際上以上三種事故還應對應繩索救援技術,因為以上幾種技術必都要使用繩索救援技術。同時,由于繩索救援技術的缺失,導致了高空事故(事件)救援沒有對應的救援技術,于是讓高空事故對應機械設備和受限空間救援技術,作為國家標準出現這樣明顯而低級的錯誤,是不應該的。NAFP標準中的高空救援技術叫高角度救援技術(High-angle Rescue Techniques),屬于繩索救援技術的范圍,刪除了繩索救援技術,自然也就刪除了高空救援技術。國家標準不重視繩索救援技術和高空救援技術,以致整個消防應急救援標準體系出現重大錯誤,標準本身自相矛盾,無法自圓其說,失去指導和規范意義。
3.3.3 繩索救援技術訓練內容陳舊過時,訓練指導發生歷史性倒退
在《消防應急救援 技術訓練指南》中,將繩索救援技術訓練列為基礎技術訓練科目,而且與訓練塔結合綁定,依托訓練塔訓練,沒有實戰訓練,該標準強化和固化了落后的螺旋繩技術,這是非常明顯的不足和倒退,基礎技術訓練中的繩索救援技術訓練內容和應用技術訓練中的野外山岳救援技術訓練內容,陳舊過時,這部分內容不具有任何指導意義,將導致國內消防繩索救援技術訓練再一次弱化、退化,訓練與實戰需求嚴重脫節,把國內消防繩索救援技術打回到十幾年前的起點。
步驟1:初始化候選斷點集,令CUT={Caj︱j=1,2,…,m},其中Caj為條件屬性aj的候選斷點集。
我們現用螺旋繩技術是歐美幾十年前就已經淘汰的繩索技術,該技術是基于本能的逃生自救與救人方法,技術簡單,裝備原始,適合作為消防基礎訓練科目,而不適合于高空救援,當前這種嚴重過時落后的螺旋繩技術早已不能滿足繩索救援尤其是高空救援實戰需要。基于這種落后的繩索救援技術制定繩索救援技術與裝備標準,必然缺乏標準必須具備的先進性和指導性。由上文分析可知,國內消防繩索救援技術標準、裝備標準和裝備配備標準之所以存在明顯的問題與錯誤,其根源就是繩索救援技術落后。落后的技術產生落后的標準,落后的標準又咬住落后的技術,阻礙技術的發展,形成“蛇吞尾”式的惡性循環。因此,只有進行繩索救援技術改革才能建立健全繩索救援技術與裝備標準,形成互相促進的良性循環。
歐洲CE標準的起草是受到嚴格監管的,一個專家委員會授命編寫適用于PPE范疇的健康和安全標準,這些專家要由歐盟成員國任命,都來自獨立實驗室或制造商,代表各國、各領域。而國內消防救援技術與裝備標準的制定,主要由消防行政主管部門牽頭,依托部門、研究機構的消標委制定,沒有社會參與,也很少考慮制造商的利益和產業的發展。參與制定的專家、學者當中缺乏繩索救援技術本職專業技術人員,多數從事傳統滅火救援工作研究的專家、學者本身不懂繩索救援技術,尤其對國際最新繩索救援技術與裝備缺乏了解,標準制定的參與面太少,缺乏基層、社會廣泛意見與實踐基礎。標準的制定是源自實踐并指導實踐,而我們標準的制定環境相對機械封閉,與實踐嚴重脫節,這種環境下制定的標準難免出現觀念陳舊、技術過時、裝備落后,指導偏頗等問題,甚至出現明顯的錯誤,使標準的指導意義和規范價值大打折扣。
我們的標準往往是一經制定完成便萬事大吉,作為成果束之高閣,置之不理;或者一批人員完成標準制定,因工作崗位變動調整,失去對所參與制定標準的持續關注。消防繩索救援技術與裝備標準的應用方尤其是廣大基層消防官兵,很少有人去關注標準本身并且對標準提出疑義。除非這個標準實在是不能將就了,才會通過行政方式提出,考慮修訂,修訂之后又不知何年何月再修訂了,使得國內消防標準缺乏健全的標準負責制和標準修訂維護機制,很多標準的修訂完善跟不上,導致標準不能與時俱進,不能滿足實際工作需要和實戰要求,過時的標準會直接阻礙和制約救援技術和裝備的發展。NFPA標準要求1至3年修訂一次,由于技術發展較快,實際上有的標準連續幾年都會更新。而我們的《消防用防墜落裝備標準》(GA 494-2004)已經10年沒有更新,《消防員個人防護裝備配備標準》(GA 621-2013)當中的防墜落裝備部分已有9年沒有更新。10年的時間,國際繩索技術與裝備的發展是很大的,而我們相當于畫地為牢,把國內消防繩索救援技術與裝備限定在原地徘徊。
一直以來,國內消防忽略了對繩索救援技術、裝備及相關標準的重視與研究,也忽略了對繩索救援技術專業外語(主要是英語)人才的培養,使國內消防嚴重缺乏繩索救援技術專業外語人才,對歐美先進的繩索救援技術、裝備及相關標準的學習引進極其乏力,導致國內消防繩索救援技術、裝備及相關標準發展緩慢,長期處于一種封閉落后甚至是閉門造車的發展狀態,陷入當前繩索救援技術體系與標準體系雙重落后的泥潭。當前國內消防非常需要既懂繩索救援技術、裝備及其標準,又精通外語,了解歐美救援技術與標準,能夠進行技術和標準翻譯的消防繩索救援技術專業人才,而這樣的人才在全國也是鳳毛麟角。以前我們制定的救援技術與裝備標準之所以達不到國際水平的高度,就是標準制定的參與者當中沒有這樣的人才,而我們又沒有面向社會征集這樣的人才。消防部隊外語人才不難找,而繩索救援技術專業外語人才最為稀缺。在2008年,中國消防協會曾經雇用一批外國語大學的學生翻譯過20部NFPA標準,其中的NFPA 1983標準由于翻譯缺乏專業性,最終無法將翻譯稿拿出來示人,這就是一個十分鮮明的例子。如果不引進歐洲基于IRATA技術的繩索救援技術和歐洲CE裝備標準體系,不培養和利用繩索救援技術專業外語人才,那么我們想在繩索救援技術與裝備標準領域趕上國際水平幾乎是不可能的。
在歐美,繩索救援技術體系與技術、裝備標準體系都是高度一致、不可分割的,二者是一個互相支持、互相促進的整體。但是由于種種原因,國內消防繩索救援技術體系與技術、裝備標準體系卻缺乏一致性與整體性,是一個制約技術、裝備發展的問題矛盾體。同一消防研究機構前后制定的繩索技術裝備及其配備標準與繩索救援技術(訓練)標準不一致,前者取法NFPA1983標準制定了防墜落裝備標準,配備了歐系裝備;后者卻取消了繩索救援技術作為一門救援技術類型的存在,將繩索救援技術弱化為基礎訓練內容,固化了日本螺旋繩技術,使繩索救援技術退回十幾年前引進日本螺旋繩技術之初的水平,使用最為簡單原始的螺旋繩裝備。
各級裝備采購部門為消防基層單位采購配備歐系防墜落裝備,而各級戰訓部門卻一直主導過時落后的日本螺旋繩技術訓練,使用日本螺旋繩及其配套裝備,裝備的產業化發展、認證認可及采購配備與繩索救援技術訓練、實戰是走兩條路線,各行其是。歐系裝備與日系技術互不兼容,螺旋繩技術用不上歐系防墜落裝備,導致裝備利用率很低,大量裝備陳放在庫房里銹蝕,白白浪費;繩索救援技術一直在基礎性、低層次停滯不前,消防繩索救援與高空救援實戰能力非常原始落后,這早已是有目共睹的社會共識。技術、裝備、標準互不兼容,互不支持,國內消防繩索救援技術體系與技術、裝備標準體系既不如北美那樣系統完整,更不像歐洲那樣博大精深,相差巨大,值得相關部門深刻反思。
通過對中、美、歐繩索救援技術與裝備標準體系的比較研究,可知國內消防在這一領域的巨大差距和落后程度,取法乎上,學習引進歐洲繩索救援技術與裝備標準已刻不容緩。標準體系的先進程度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反應了繩索救援技術水平的高低,與世界主流繩索技術、標準、裝備不相容的繩索救援技術體系必將被同化或淘汰,歐洲基于IRATA技術的繩索救援技術、裝備及其標準體系是全球的發展趨勢。國內消防進行繩索救援技術改革,不僅僅是繩索救援技術本身的改革,而是包括標準與裝備在內的系統、全面、徹底的繩索救援技術體系改革。引進歐洲繩索救援技術,需采用歐洲CE體系認證裝備,同時一定要引進、轉化歐洲繩索技術與裝備標準,與歐洲CE標準體系接軌,建立健全中國消防繩索救援技術與裝備標準體系,這樣才能保證繩索救援技術改革的順利進行和最終成功。
香港消防在短短幾年內就完成了繩索救援技術改革,全面學習引進了歐洲IRATA技術體系的繩索救援技術,創建了香港消防高空拯救專隊,已成為大中國地區乃至亞洲地區,唯一一個全隊員具有IRATA國際資質的技術最系統、專業性最強的高空救援隊,為內地消防提供了一種極具參考價值的經典模式,其成功經驗值得內地消防學習借鑒。其中一個值得我們注意的方面,就是香港消防沒有任何現成的繩索救援技術標準、裝備標準以及裝備配備標準,也就沒有這些標準的束縛,所以繩索救援技術改革進行的順利、徹底。香港消防的經驗啟示我們,進行繩索救援技術改革,要突破現有技術標準、裝備標準以及裝備配備標準,標準的制定與執行部門要為繩索救援技術改革讓行,并且積極引進、制定適應最新繩索救援技術的相關標準。
注釋:
[1]NFPA:即美國消防協會(National Fire Protection Association),又稱國家防火委員會,成立于1896年,旨在促進防火科學的發展,改進消防技術,組織情報交流,健全防護裝備,減少由于火災造成的生命、財產損失。該協會是一個國際性的技術與教育組織,擁有150個學會、協會等組織的集體會員,75,000名個人會員,此外,還有80多其他國家的會員,負責制訂防火規范、標準、推薦操作規程、手冊、指南及標準法規等。NFPA這里指“美國消防規范”,它包括建筑防火設計規范、滅火救援訓練、器材相關規范(如1006、1670、1983)等,屬于美國的消防行業標準,即全國防火規范體系(National Fire Code:NFC),現已得到廣泛承認,并有許多標準被納入美國國家標準(ANSI)。
[2]IRATA:國際繩索技術行業協會(Industrial Rope Access Trade 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又稱IRATA國際,成立于 1987年,總部設于英國,是一個著名的全球性工業繩索作業技術組織。截至2014年3月,共有會員公司286個,其中工程執行類會員公司129個,教育訓練類會員公司157個,各級別技術員超過6萬人,技術級別分為一、二、三級,每個級別累計至少工作1千小時,并至少1年時間才具有升級資格。亞洲IRATA會員公司38個,大中國地區只有4個。這些IRATA會員公司在全球范圍內傳播最具安全性和高效能的IRATA繩索作業技術,而專門開展高空繩索救援技術培訓的公司并不多,在大中國地區只有一家,即香港DAS。
[3]突然死亡原則:是IRATA繩索技術重要的技術原則之一,其含義為:“任何一個人的死亡會造成所架設系統的瓦解,或是令其他人的生命陷入危險。”就是說在任何技術操作系統中,人只能擔任系統的“操作者”,決可以成為“系統的一部分”。
楊汝彬(1976.12-),男,籍貫:黑龍江省大慶市,大專學歷,大慶市公安消防支隊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滅火救援工作,傾向于繩索救援技術體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