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試論盧梭的三種自然狀態與兩種社會契約

2014-08-27 02:49:57楊健瀟
求是學刊 2014年4期
關鍵詞:盧梭

摘 要:盧梭分別在邏輯意義、歷史意義和法律意義上提出了自然狀態理論。邏輯意義的自然狀態是論證契約社會正當性的理論前提;歷史意義的自然狀態構成了批判一切現存政治制度的經驗性基礎;法律意義的自然狀態既為推翻階級壓迫的暴力革命進行辯護,也為實現理想的契約社會提供了實踐路徑。與此相關,在盧梭的理論中存在兩條達到社會契約的路徑。

關鍵詞:盧梭;自然狀態;社會契約;政治哲學

作者簡介:楊健瀟,男,法學博士,吉林大學行政學院教師,從事政治哲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B565.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7504(2014)04-0034-06

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的政治哲學在歐洲啟蒙運動中是獨樹一幟的,但其理論的獨特性也給人們帶來了理解上的困擾,尤其是《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以下簡稱《論不平等》)與《社會契約論》兩部著作中所表達的一些截然不同的觀念更具典型性。在盧梭政治哲學的解釋者所面臨的諸多困惑中,盧梭政治理論邏輯的一致性問題是其中的關鍵。盧梭強調在他不同著作中所表達的思想體現出一種融貫性,例如,他堅持認為,其所有著作中都有“一大原則”顯而易見[1](P2),并且“《社會契約論》里的一切大膽的言論早在《論不平等》里就有了”[2](P503)。一些近現代學者如卡西勒(Ernst Cassirer)等人也從特定角度對其思想的一致性進行了不同程度的解讀;但有更多的學者否認這種一致性,認為盧梭兩部政治哲學著作之間存在著尖銳的矛盾和難以逾越的鴻溝。例如,沃恩(C.F.Vaughan)認為,“《論不平等》表現了毫無顧忌的個人主義,《社會契約論》則表現了同樣毫無顧忌的集體主義”[3](P650)。盧梭的這兩部著作被認為充斥著對理性的否定和肯定、對國家的普遍性批判和對共和國的高度贊揚等諸多矛盾。本文試圖從盧梭的自然狀態理論入手,對其“自然狀態”與“社會契約”之間的邏輯關系進行梳理和總結,為理解盧梭政治理論的一致性問題提供一種新的視角。

一、盧梭政治理論中的三種自然狀態

學術界對盧梭“自然狀態”性質的認識存在三種不同的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盧梭試圖盡可能精確地描繪初民的境況”[4](P16),即自然狀態體現出一種歷史性的特征,施特勞斯(Leo Strauss)在《自然權利與歷史》中明確表達了這種觀點[5](P273注釋32),其他學者如哈文斯(George Havens)、馬斯特(Roger Masters)、莫雷爾(Jean Morel)等也持有類似的看法;第二種觀點如涂爾干(Emile Durkheim)、克勞克(Lester G. Crocker)等人認為盧梭的自然狀態是一種純粹的理論假設,或是推測性的建構,與實際的歷史狀態毫不相干;第三種觀點如迪拉特(Robert Derathè)等人認為盧梭的自然狀態充滿著矛盾,他在這個問題上陷入了混亂和猶疑不決。[4](P16-17注釋)

筆者認為,在盧梭看似混亂并易引起爭議的“自然狀態”中實際存在著三種不同的理論屬性,也就是說盧梭的自然狀態可以從三種意義上來進行考察和分析,即邏輯意義、歷史意義和法律意義上的自然狀態,它們構成了盧梭政治理論中自然狀態的三種類型。

邏輯意義的自然狀態是盧梭“自然狀態”的第一種類型,表現為一種理論假設,是為了探究事物的性質而進行的假定和推理。盧梭在《論不平等》中多次闡明了這一狀態的假設性質,他寫道:“我不過開始進行了一些推理,大膽地作出了一些猜測”,“我們首先要把一切事實撇開,因為這些事實是與我所研究的問題毫不相干的。不應當把我們在這個主題上所能著手進行的一些研究認為是歷史真象,而只應認為是一些假定的和有條件的推理。這些推理與其說是適于說明事物的真實來源,不如說是適于闡明事物的性質”[6](P63,71)。“某些假定……如無歷史可考,則應由哲學來確定那些能起聯系作用的類似的事實。”[6](P110)盧梭在《論不平等》中把自然狀態劃分為兩個發展階段,即“原始狀態”(純粹自然狀態)和“人類的青春時期”,作為自然狀態第一個階段的“純粹”自然狀態或“原始狀態”體現出邏輯意義與歷史意義相互重疊的特征,一些學者也基于這一原因認為盧梭把自然狀態視為一種歷史真實和理論假設的結合體。為使盧梭自然狀態第一發展階段中的邏輯屬性和歷史屬性剝離開來,筆者依據盧梭《論不平等》中的表述進行如下假定:“純粹自然狀態”這一名詞表示的是假設的、邏輯意義上的自然狀態;“原始狀態”描述的則是人類早期的生存狀況,是一種歷史真實。盡管二者在《論不平等》中是同義詞,不過為了區別這一自然狀態中所包含的邏輯的和歷史的混合內涵,我們姑且賦予“原始狀態”以歷史意義,賦予“純粹自然狀態”以邏輯意義,使二者完全剝離出來。

從自然狀態的邏輯意義來看,盧梭是以抽象推理的方式,剝去了人的一切社會屬性,從而得到一個純粹的自然人,以便闡明人類個體的和社會的本質屬性,這也是他把這種自然狀態稱為“純粹自然狀態”的重要原因。人類在純粹自然狀態中的突出特征是處于“孤獨、愚昧的野蠻人”的境地,“孤獨”表明人類是一種原子式的存在,“愚昧”表明人類處于理性發展的低級階段。盧梭反對大多數自然法學派理論家關于“人具有天然的社會性”的觀點,他把純粹自然狀態和社會狀態完全對立起來。自然人是平等、自由、自足的,與其說他們的平等和自由是因為他們遵循著指導人們相互關系的“自然法”,不如說主要是因為人們很少有或幾乎沒有任何的“相互關系”。盧梭認為,“孤獨的野蠻人”所處的狀況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自然狀態”,沒有其他任何思想家“曾經追溯到這種狀態”,因為他們設想的自然狀態都是某種程度的“社會狀態”[6](P71)。“愚昧的野蠻人”與盧梭《社會契約論》中所強調的“理性”的重要作用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與他的兩種社會契約論的理論邏輯存在著相關性,后文對此將做進一步分析。

歷史意義的自然狀態主要分為“原始狀態”和“青春時期”兩個主要的且較為穩定的階段。從這兩個階段來看,第一階段即原始狀態是盧梭所言的真正意義上的自然狀態,自然人是孤獨、愚昧、自由的,人們沒有家庭和任何社會性聯系,因此也沒有作為交往工具的語言,在一定程度上是等同于非社會性的動物的。第二個階段即人類的“青春時期”可以視為第一階段“自然狀態”的延續,它是建立現實社會契約的必要過程,但它又不同于“自然人”所處的原始狀態,而是一種新的“社會”狀態或“準”社會狀態,因為此時家庭和私有財產已經出現,人類存在著較為固定的社會關系,它處于原始狀態與文明狀態之間,是人類的“青春時期”。盧梭對第二階段的真實性給予了較為充分的肯定,認為它類似于美洲的部落民族所處的狀態。從歷史的角度看,盧梭把早期人類社會的發展演進過程劃分為三個階段,即從原始狀態、青春時期到政治社會或國家, 這與同時代其他自然法學家的“自然狀態-政治社會”的兩分法頗為不同。盧梭除了從肯定的角度即邏輯意義的自然狀態來論證契約社會或共和國的正當性之外,還從否定的角度即歷史意義的自然狀態來對現存國家進行批判。也就是說,盧梭認為從自然狀態的歷史發展過程來看現存國家都是不正義的,這是他闡述自然狀態歷史屬性的一個重要原因,下文在分析從自然狀態到社會契約的兩條邏輯線索時將對此進行闡述。

在討論法律意義上的自然狀態時,盧梭“把自然狀態等同于人們沒有生活在合法統治下的情況”[4](P80)。盧梭在《論不平等》中論述了不平等的三個階段,認為不平等的第三個發展階段即專制政治的不平等階段最終將導致一種新的自然狀態,因為建立在強者的權力基礎上的統治秩序必將遭到臣民的反抗,當人民推翻暴君統治之后,社會在一定時期內類似于一種無政府的狀態。這種作為過度腐化結果的自然狀態“是不平等的頂點,這是封閉一個圓圈的終極點,它和我們所由之出發的起點相遇”[6](P145)。“終點”是法律意義的自然狀態,“起點”就是邏輯的和歷史意義的自然狀態。邏輯自然狀態存在于理論中,歷史自然狀態不可能再次重現,只有第三種自然狀態即法律意義的自然狀態有可能在人類社會出現,它是對現存政治社會的批判,也是實現理想政治社會即共和國的一種現實條件。

二、盧梭的兩種“社會契約”及從自然狀態到契約社會的兩條邏輯線索

盧梭的三種自然狀態是為其兩種社會契約服務的。在《社會契約論》中,盧梭集中論述了一種理想的社會契約,在大多數情況下,盧梭所說的“社會契約”就是特指這種契約。這種理想的社會契約,本質上是一種使人們結合的契約,自然狀態中的人們通過契約結合成政治社會,這一政治社會以實現公民的自我統治為目標,并通過“自治”使公民能夠真正實現“自由”,這種社會契約所產生的政治社會就是盧梭的“共和國”。這是一種典型的“社會契約”而非“政治契約”,它不同于霍布斯的“利維坦”,因為在這種情況下,政府的創制本身并不是一項契約[7](P128-130),而是社會契約的一個結果。而在《論不平等》中,在從歷史的角度對國家的起源進行說明尤其是在闡述“不平等”的三階段的時候,盧梭又提出了另一種契約,這種契約使得現存的國家得以產生,與其說它是社會契約不如說是一種“政治契約”,因為這種契約的重要內容就是確認統治者的統治地位,政府的形成和合法化是契約的核心條款,私有制的確立以及保護私有制的法律就是通過這樣的“政治契約”而獲得的。盧梭僅僅在《論不平等》中用少量的篇幅論及第二種社會契約,將其視為富人欺騙窮人的契約,其目的就是使富人的統治合法化,使財富的不平等轉變為政治的不平等,它在實質上作為一種“政治契約”,還因為一種“社會”狀態(以人類的“青春時期”為代表)在該契約訂立之前就已經長期存在了,簽訂契約不過是建立國家及其暴力機器并使之合法化的一種方式,因此,“政治契約”實質上是一種“統治契約”。這一契約使人們徹底喪失了自然狀態中的天賦自由,在自然狀態下“生而自由”的人們,在政治狀態下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7](P8)。“統治契約”是使人類從社會狀態過渡到政治狀態的歷史途徑,它實際上批判了一切現存的國家的合法性和正義性。

盧梭政治理論中的三種自然狀態與兩種社會契約之間的關系可以通過下圖(見下頁)得到更為直觀的說明。從圖中可以看出,從自然狀態到契約社會的論證過程中包含著兩條邏輯線索:一是從人在自然狀態中的狀況和特征出發分析人的本質屬性(自由),然后論證何種社會(即契約社會、共和國)能夠實現人的這一本質;二是強調歷史發展的不可逆性,在承認原始狀態的美好以及社會和政治發展在根本意義上的退步性(對現存國家的批判)的基礎上,認為只有“結合的”契約才能使人類社會在根本上擺脫奴役以及“統治的”契約所造成的治亂循環。

第一條邏輯線索就是從“純粹自然狀態”到“社會契約”的邏輯發展過程。盧梭在《社會契約論》中論述這個過程時這樣表述:“由自然狀態進入社會狀態,人類便產生了一場最堪注目的變化;在他們的行為中正義就代替了本能,而他們的行動也就被賦予了前所未有的道德性。”[7](P29)由這句話可以看出這里的“社會狀態”不是歷史意義上的,而是依據結合的契約形成的政治社會,也可以證明契約論是以純粹自然狀態為邏輯基礎的,也就是說是直接由純粹自然狀態過渡到政治社會的。

在這一邏輯過程中,盧梭把自然狀態中的“孤獨的人”(或者稱之為“原子式的個人”,但這還不能完全表達盧梭的本意)與契約社會中作為社會性存在的個人進行了對比,盡管兩種類型的人所處的生存環境存在著巨大差異,但二者的共同點是他們都是自由的人。盧梭試圖將這兩邊畫上等號——前者的自由是“自然的自由”(Natural Freedom)或譯為“本性的自由”(在“純粹”自然狀態中“自然的”即是“本性的”),后者的自由是“道德的自由”(Moral Freedom),二者雖有不同,但盧梭關注的是它們的共同點。與純粹自然狀態這一初始狀態中的人相比,把一切權利轉讓給了集體的訂約者并沒有失去任何個人所有物,他們不過是在服從自己本人,也就是說等式兩邊的核心要素都是自由。盡管孤立地考察《論不平等》一書可以得出盧梭所關注的問題是平等這一結論,但在《社會契約論》中,尤其是綜合考察盧梭政治理論的邏輯體系之后可以確定,“自由”才是盧梭政治理論的核心概念。

第二條邏輯線索包括人類社會的歷史發展脈絡和共和國的應然性論證兩個部分。自然狀態中的人們通過政治契約建立國家以及國家的最終解體構成了這一線索的歷史發展過程,而國家解體之后所形成的法律意義上的自然狀態又為建立理想的共和國提供了社會歷史條件。盧梭否定了這一歷史進程的正義性,他認為,從原始狀態到政治社會乃至國家解體的歷史發展過程,表面上是人類由野蠻到文明的演進,實質上是人類走向墮落的過程。盧梭一直對文明社會以及人類理性持一種批判態度。文明人不自由,因為人類理性的發展創造了外在于人但又凌駕于人的物的世界和復雜的社會關系,并使人成為這些人造之物的奴隸,這與盧梭所主張的“積極自由”存在著密切關系。不過,盧梭并未對理性以及人類社會的前景感到絕望。在他看來,在文明狀態(或社會狀態)下實現自由仍具有可能性,理性的發展使野蠻人喪失了自由,而文明人最終仍需要依賴理性重獲自由,重獲的“自由”即是取代“自然的自由”而在共和國中得以實現的“道德的自由”。

第二條邏輯線索表現為“破”與“立”的兩個過程,它們都是從歷史的角度構建盧梭政治學說的框架:“破”就是在回顧人類歷史發展道路的前提下對現存一切國家的批判,“立”就是使其“理想國”建立在現實的基礎之上,它與第一條邏輯線索在理論上論證共和國合法性的“立”不同,它既是歷史的又是實踐的,“破”是“立”的前提條件和實踐路徑,其中,法律意義的自然狀態銜接了盧梭的政治“理想”與“現實”。

三、盧梭政治理論邏輯的幾個關鍵:理性、自由與自然法

由上文可見,“自由”和“理性”在上述兩條邏輯線索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它們也是盧梭政治哲學的核心概念和解決其思想爭議的關鍵。

在盧梭看來,理性或更準確地說人類“自我完善化的能力”是人與動物的一個重要區別。靈長類動物大都具有相當程度的智力,這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人與動物之間的嚴格界限。但盧梭將人類理性所具有的無限發展潛能作為區別二者的關鍵,這種區別不是程度上的而是本質上的。盧梭在一般情況下是貶低人的這種本質的,認為能夠“沉思”的文明人是墮落的、變了質的動物,原因在于文明人喪失了自然狀態下的自由,而自由是盧梭全部理論的核心,他甚至強調“放棄了自己的自由,就是放棄了自己做人的資格”[7](P16)。“自由”體現了人的本質,文明狀態中的人實際上已經失去了“人”的資格,他們在本質上不過是奴隸。“自我完善化的能力”或“理性能力”是從生理上區分人與動物的標志,而“自由”則從倫理上使二者區別開來,當人類在生理上自詡為高于動物的存在時,他們往往在倫理上已經成為“墮落的”動物了。盧梭只在一種情況下對人類的理性持贊賞態度,即理性的人訂立社會契約建立共和國,從而實現所謂“道德的自由”,這種“道德的自由”將使人在倫理上成其為人。

盧梭的共和國的基礎在于理性,在這一點上,他與啟蒙運動的潮流是合拍的,不過他表現得更為激進,更具有理想主義、浪漫主義色彩。《社會契約論》表達了這樣一個觀念,歷史上的社會存在著多種類型,但只有依據盧梭所言的結合方式而建立的理性政治社會才是實現自由的唯一途徑。也就是說,理想的政治社會只能有一種形式。在盧梭設想的社會契約中,契約條款的任何修改都是不可能的。盧梭指出,“盡管這些條款也許從來就不曾正式被人宣告過,然而它們在普天之下都是同樣的,在普天之下都是為人們所默認或者公認的” [7](P23),“使人們聚集的方法可以有千百種,但是使人們結合的方法卻只有一種”[7](P23注釋4)。契約的內容就是人類理性的普遍要求,它意味著,解決政治社會中既要服從國家權力又要保持個人自由這一問題的唯一途徑就是建立盧梭的“共和國”。

盧梭強調,人們為了實現“真正的自由”或“像以前一樣自由”,必須通過“結合”的方式建立契約社會。其中,“真正的自由”就是純粹自然狀態模式下自然人的自由,這不是理性人選擇的結果,而是一種邏輯的必然,人們考慮的核心問題是自由而不是其他物質性的基本“善”,正義的社會就是能夠使其成員實現自由的社會;“像以前一樣自由”是以追溯歷史的口吻來說明契約社會的價值,也體現了自然狀態的歷史內涵與邏輯內涵的融合性關系,同時也表明了盧梭的信念:人類不退回到原始狀態同樣可以實現或恢復自由。

盧梭政治理論邏輯以“自由”的實現為其最終目的,這符合啟蒙運動以來現代政治哲學的一般特征。盧梭“通過陳述人類自由與國家之間的一種本質關聯——‘國家是自由的實現——表達了政治哲學最基本的原則”[8],但他所強調的這種自由屬于“意志自由”或“自由意志”的范疇。黑格爾認為盧梭是第一個將“自由意志”作為政治哲學基本原則的思想家[8]。盧梭所言的“自由意志”不僅表現在《社會契約論》中,同樣表現在《論不平等》中。對于盧梭來說,“自然人是自由的”在根本上并不能歸因于他們是孤獨的或獨立的,而應歸因于他們是愚昧的、野蠻的。啟蒙時代多數學者所采用的“原子式個人”的理論假設最多只能表達和論證一種消極意義的自由,它的邏輯結果可能會導向洛克式的自由,而非盧梭式的積極自由、意志自由。自然狀態尤其是純粹自然狀態中人類的“自由”狀況與盧梭對自然狀態的獨特設計相關。在純粹自然狀態里,自然人的孤獨特征是其“自由”的客觀條件而非根本原因,自然人能夠保持自由的根本原因則是他們缺乏理性能力,或者說人的“自我完善化”的能力尚未得到展現。愚昧、野蠻的自然人處于一種接近于動物的生存狀態,除了自然之外不存在任何可以支配和壓迫個人的力量;也不存在任何能夠引發和促進人的欲望并進而使人喪失自由意志的人為之物。而在理想的契約社會,人的自然特征這一具有關鍵意義的因素為人的緊密的社會關系所取代,此時,理性得到高度發展的公民能夠而且只能依賴理性實現同等的自由。因此,盧梭實際上在這一等式的兩邊賦予了“自由”以相同的內涵,“自由”觀念在《論不平等》與《社會契約論》之間表面上的差異很容易掩蓋二者的共同之處。不過,野蠻人的自由與“共和國”中公民自由的差別也是顯而易見的,野蠻人的自由意志是因為其自身之外的客觀條件所促成的,公民自由的實現則需要依賴公民主動的政治參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公民美德這些內在條件。

除了“自由”和“理性”之外,盧梭的“自然法”觀念也明顯有別于其他啟蒙思想家,同時也是容易被人們忽視的一個理論特征。對于盧梭的理論來說,“契約社會”這一理想的政治社會不是自然的,正如他在《日內瓦手稿》中所說的,沒有自然而然的普遍人類社會[7](P189-198),理想的、具有普遍意義的政治社會必然依賴理性的建構。我們由此也可以得出盧梭政治理論中的一個潛在命題:自然法既不是形成國家的動力,也不是由“自然狀態”導向“公民社會”的法。以霍布斯和洛克為代表的啟蒙思想家均認為,自然法一般包含著兩部分內容:首先是自然人也就是理性人在自然狀態中的行為法則和規律;另一部分內容則體現了人們組建政治社會和國家的必然要求。顯然,盧梭沒有遵循這一傳統,因為這一傳統中的自然法具有正當性和應然性的特征。盧梭不認為自然法是形成“國家”這一被其所批判的政治實體的動力,現實中不平等的政治社會不是自然法的結果,非正義的“政治契約”是基于人的自我完善能力以及財產私有制而形成的。自然法同樣不會促使人們訂立社會契約從而組建理想的公民社會,公民社會和社會契約依賴于一種“人為法”——這種“人為法”就是盧梭用來建構那種通過“公意”體現公民自由和利益的共和國的理性原則。盧梭自然法的主要內容所涉及的是“自我保存”以及人的自然情感,它們只是促使自然狀態中的人類保持在該狀態中的法則和力量,他認為這種原始狀態應該是非常穩定的,只有某些重大的偶然事件才能使其發生改變。由自然狀態過渡到公民社會,人們獲得了自然法的等價物,“自我保存”為“共和國”的法律以及人們所獲得的其他更大的保護自身的力量所取代,“自然的情感”則轉變為具有極強倫理意義的“公民道德”。

從盧梭所設想的三種自然狀態與兩種社會契約之間的邏輯關系來看,盧梭實際上已經構建了其政治理論的完整圖式,他的政治思想中一些看似矛盾的觀念在這一理論圖式中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釋。

參 考 文 獻

[1] 卡西勒:《盧梭問題》,南京:譯林出版社,2009.

[2] 盧梭:《懺悔錄》,北京:商務印書館,1986.

[3] 薩拜因:《政治學說史》,北京:商務印書館,1990.

[4] 普拉特納等:《盧梭的自然狀態——〈論不平等的起源〉釋義》,北京:華夏出版社,2008.

[5] 施特勞斯:《自然權利與歷史》,北京:三聯書店,2003.

[6] 盧梭:《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北京:商務印書館,1962.

[7] 盧梭:《社會契約論》,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

[8] 弗雷德里克·紐豪瑟:《自由、依附與公意》,載《政治思想史》2012年第3期.

[責任編輯 付洪泉]

On the Three Natural States and

Two Social Contracts of Rousseau

——On the Issue of Consistency in the Political Philosophy of Rousseau

YANG Jian-xiao

(School of Administration,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12, China)

Abstract: Rousseau puts forward natural state theory in the sense of logic,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and legal significance. Natural state in the sense of logic significance is the theoretical premise to prove the rightfulness of society of contract; natural state in the sense of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contributes to the experience basis to criticize all existing political system; natural state in the sense of legal significance defends for the violent revolution to overthrow class oppression and provides practical path to realize ideal society of contract. Therefore, there are two paths to realize social contract in the theory of Rousseau.

Key words: Rousseau; natural state; social contract; political philosophy

除了“自由”和“理性”之外,盧梭的“自然法”觀念也明顯有別于其他啟蒙思想家,同時也是容易被人們忽視的一個理論特征。對于盧梭的理論來說,“契約社會”這一理想的政治社會不是自然的,正如他在《日內瓦手稿》中所說的,沒有自然而然的普遍人類社會[7](P189-198),理想的、具有普遍意義的政治社會必然依賴理性的建構。我們由此也可以得出盧梭政治理論中的一個潛在命題:自然法既不是形成國家的動力,也不是由“自然狀態”導向“公民社會”的法。以霍布斯和洛克為代表的啟蒙思想家均認為,自然法一般包含著兩部分內容:首先是自然人也就是理性人在自然狀態中的行為法則和規律;另一部分內容則體現了人們組建政治社會和國家的必然要求。顯然,盧梭沒有遵循這一傳統,因為這一傳統中的自然法具有正當性和應然性的特征。盧梭不認為自然法是形成“國家”這一被其所批判的政治實體的動力,現實中不平等的政治社會不是自然法的結果,非正義的“政治契約”是基于人的自我完善能力以及財產私有制而形成的。自然法同樣不會促使人們訂立社會契約從而組建理想的公民社會,公民社會和社會契約依賴于一種“人為法”——這種“人為法”就是盧梭用來建構那種通過“公意”體現公民自由和利益的共和國的理性原則。盧梭自然法的主要內容所涉及的是“自我保存”以及人的自然情感,它們只是促使自然狀態中的人類保持在該狀態中的法則和力量,他認為這種原始狀態應該是非常穩定的,只有某些重大的偶然事件才能使其發生改變。由自然狀態過渡到公民社會,人們獲得了自然法的等價物,“自我保存”為“共和國”的法律以及人們所獲得的其他更大的保護自身的力量所取代,“自然的情感”則轉變為具有極強倫理意義的“公民道德”。

從盧梭所設想的三種自然狀態與兩種社會契約之間的邏輯關系來看,盧梭實際上已經構建了其政治理論的完整圖式,他的政治思想中一些看似矛盾的觀念在這一理論圖式中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釋。

參 考 文 獻

[1] 卡西勒:《盧梭問題》,南京:譯林出版社,2009.

[2] 盧梭:《懺悔錄》,北京:商務印書館,1986.

[3] 薩拜因:《政治學說史》,北京:商務印書館,1990.

[4] 普拉特納等:《盧梭的自然狀態——〈論不平等的起源〉釋義》,北京:華夏出版社,2008.

[5] 施特勞斯:《自然權利與歷史》,北京:三聯書店,2003.

[6] 盧梭:《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北京:商務印書館,1962.

[7] 盧梭:《社會契約論》,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

[8] 弗雷德里克·紐豪瑟:《自由、依附與公意》,載《政治思想史》2012年第3期.

[責任編輯 付洪泉]

On the Three Natural States and

Two Social Contracts of Rousseau

——On the Issue of Consistency in the Political Philosophy of Rousseau

YANG Jian-xiao

(School of Administration,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12, China)

Abstract: Rousseau puts forward natural state theory in the sense of logic,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and legal significance. Natural state in the sense of logic significance is the theoretical premise to prove the rightfulness of society of contract; natural state in the sense of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contributes to the experience basis to criticize all existing political system; natural state in the sense of legal significance defends for the violent revolution to overthrow class oppression and provides practical path to realize ideal society of contract. Therefore, there are two paths to realize social contract in the theory of Rousseau.

Key words: Rousseau; natural state; social contract; political philosophy

除了“自由”和“理性”之外,盧梭的“自然法”觀念也明顯有別于其他啟蒙思想家,同時也是容易被人們忽視的一個理論特征。對于盧梭的理論來說,“契約社會”這一理想的政治社會不是自然的,正如他在《日內瓦手稿》中所說的,沒有自然而然的普遍人類社會[7](P189-198),理想的、具有普遍意義的政治社會必然依賴理性的建構。我們由此也可以得出盧梭政治理論中的一個潛在命題:自然法既不是形成國家的動力,也不是由“自然狀態”導向“公民社會”的法。以霍布斯和洛克為代表的啟蒙思想家均認為,自然法一般包含著兩部分內容:首先是自然人也就是理性人在自然狀態中的行為法則和規律;另一部分內容則體現了人們組建政治社會和國家的必然要求。顯然,盧梭沒有遵循這一傳統,因為這一傳統中的自然法具有正當性和應然性的特征。盧梭不認為自然法是形成“國家”這一被其所批判的政治實體的動力,現實中不平等的政治社會不是自然法的結果,非正義的“政治契約”是基于人的自我完善能力以及財產私有制而形成的。自然法同樣不會促使人們訂立社會契約從而組建理想的公民社會,公民社會和社會契約依賴于一種“人為法”——這種“人為法”就是盧梭用來建構那種通過“公意”體現公民自由和利益的共和國的理性原則。盧梭自然法的主要內容所涉及的是“自我保存”以及人的自然情感,它們只是促使自然狀態中的人類保持在該狀態中的法則和力量,他認為這種原始狀態應該是非常穩定的,只有某些重大的偶然事件才能使其發生改變。由自然狀態過渡到公民社會,人們獲得了自然法的等價物,“自我保存”為“共和國”的法律以及人們所獲得的其他更大的保護自身的力量所取代,“自然的情感”則轉變為具有極強倫理意義的“公民道德”。

從盧梭所設想的三種自然狀態與兩種社會契約之間的邏輯關系來看,盧梭實際上已經構建了其政治理論的完整圖式,他的政治思想中一些看似矛盾的觀念在這一理論圖式中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釋。

參 考 文 獻

[1] 卡西勒:《盧梭問題》,南京:譯林出版社,2009.

[2] 盧梭:《懺悔錄》,北京:商務印書館,1986.

[3] 薩拜因:《政治學說史》,北京:商務印書館,1990.

[4] 普拉特納等:《盧梭的自然狀態——〈論不平等的起源〉釋義》,北京:華夏出版社,2008.

[5] 施特勞斯:《自然權利與歷史》,北京:三聯書店,2003.

[6] 盧梭:《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北京:商務印書館,1962.

[7] 盧梭:《社會契約論》,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

[8] 弗雷德里克·紐豪瑟:《自由、依附與公意》,載《政治思想史》2012年第3期.

[責任編輯 付洪泉]

On the Three Natural States and

Two Social Contracts of Rousseau

——On the Issue of Consistency in the Political Philosophy of Rousseau

YANG Jian-xiao

(School of Administration,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12, China)

Abstract: Rousseau puts forward natural state theory in the sense of logic,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and legal significance. Natural state in the sense of logic significance is the theoretical premise to prove the rightfulness of society of contract; natural state in the sense of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contributes to the experience basis to criticize all existing political system; natural state in the sense of legal significance defends for the violent revolution to overthrow class oppression and provides practical path to realize ideal society of contract. Therefore, there are two paths to realize social contract in the theory of Rousseau.

Key words: Rousseau; natural state; social contract; political philosophy

猜你喜歡
盧梭
花盆碎了
你欺騙在先啊
三月·奇遇
藝術啟蒙(2024年3期)2024-05-21 12:33:46
大師的彎腰
與盧梭的獅子相遇
跟著盧梭去看原始派
盧梭的思想實踐及其爭論
學前兒童的超前教育新談——以盧梭的自然教育思想為例
盧梭《社會契約論》中的自由思想
人間(2015年23期)2016-01-04 12:47:46
萊辛對民族戲劇的認識與盧梭的內在關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直播| 国产欧美日韩免费| 99视频精品在线观看| 成人国产精品视频频| 久久青草视频| 国产福利在线免费| 男人天堂伊人网| 中文字幕欧美成人免费| 欧美亚洲欧美| 欧美综合区自拍亚洲综合绿色| 九色综合伊人久久富二代| 蜜臀av性久久久久蜜臀aⅴ麻豆| 中文无码日韩精品| 国产欧美日韩va| 国产va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乱亚洲乱妇24p| 91丝袜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99欧美精品久久精品久久| 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无码精品一区 |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爽爽| 99视频国产精品| 奇米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新SSS无码手机在线观看| 国产女人爽到高潮的免费视频 | 天堂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伊人成人在线视频| 日韩无码视频播放| 亚洲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成年无码AⅤ片在线| 久久综合激情网| 特级精品毛片免费观看| 五月激情婷婷综合| 免费又黄又爽又猛大片午夜|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播放| 日韩一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无码37.| 午夜性刺激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综合二区| 婷婷六月综合| 欧美精品aⅴ在线视频| 四虎综合网|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图区| 呦女亚洲一区精品| 激情乱人伦| 欧日韩在线不卡视频| 国产高清又黄又嫩的免费视频网站| 国产乱人乱偷精品视频a人人澡| 老司机精品一区在线视频| 国产哺乳奶水91在线播放| 久久久亚洲国产美女国产盗摄| 狼友视频国产精品首页|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欧美日韩| 国产97视频在线观看| h视频在线播放| 欧美亚洲欧美| 又爽又大又黄a级毛片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专区第1页| 人人91人人澡人人妻人人爽| 欧美一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午夜人做人免费视频| 欧美α片免费观看| 久久www视频| 日韩黄色大片免费看| 久久国产高潮流白浆免费观看| 野花国产精品入口| 亚洲天堂久久| 夜夜操狠狠操| 国产精品午夜福利麻豆| 91精品网站| 少妇人妻无码首页| 四虎永久在线视频| 无码中文字幕加勒比高清| 伊人色婷婷| 亚洲中久无码永久在线观看软件| 日韩在线1| 欧美一区精品|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综合在线| 天天婬欲婬香婬色婬视频播放| 亚洲二区视频|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牲色| 精品三级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