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世東+杜強
消除貧困,共同富裕,是人類共同的追求。黨的十八大以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把扶貧開發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作為關乎我們黨和國家政治方向、根本制度和發展道路的大事。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深入貧困地區調研,就扶貧開發工作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深刻闡明了新時期我國扶貧開發的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形成了新時期我國扶貧開發戰略思想。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說,“我們要繼續向貧困宣戰,決不讓貧困代代相傳”,并提出要著力構建政府、市場、社會協同推進的大扶貧開發格局,加快貧困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步伐,掀起了新一輪扶貧攻堅熱潮。
新形勢下,蕭縣如何打贏扶貧攻堅戰,筆者認為關鍵在于黨員、干部要增強五種意識。
一要增強政治意識。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采取對口支援等多種形式,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扶持力度”,“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和扶貧開發,全面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中辦、國辦下發的《關于創新機制扎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意見》指出:“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在安徽省農村工作會議上,省委書記張寶順強調“要全面貫徹中央關于新時期扶貧開發的部署和要求,打好大別山區和皖北地區扶貧攻堅戰,創新扶貧工作機制,推動我省扶貧開發事業不斷取得新進展”。省長王學軍強調“以提高貧困群眾生活水平為主要目標,加快構建政府、市場、社會協同推進的大扶貧格局”。黨員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一定要講政治,要堅決貫徹執行黨和政府的扶貧政策。蕭縣作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扶貧攻堅就是政治任務。全縣黨政部門和黨員干部要從講政治的高度,充分認識扶貧攻堅重大戰略決策的重要意義,進一步增強扶貧攻堅的緊迫感和責任感,把扶貧工作看作是應盡之責而不是分外之事,把駐村包扶看作是反哺回報而不是施舍恩賜,把貧困戶當作親人而不是外人,為貧困村、貧困戶發展生產、脫貧致富出實招、辦實事、出實效。
二要增強大局意識。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政府各部門的“一把手”,雖然有職責分工,但并非只代表著各個部門,而是政府的組成部門。各部門要自覺融入黨和國家事業全局,牢固樹立“一盤棋”的大局思想,摒棄扶貧工作只是少數部門工作的想法,善于從貧困縣的現實情況出發去思考問題,善于把本部門的工作放在全縣的大局中去謀劃,堅持部門工作與扶貧工作相結合、相聯系,而不是把扶貧工作只作為本單位工作的一部分,想抓就抓,想放就放。
各級領導干部的職權是人民賦予的,要把自己擔任的領導職務看做是黨和人民賦予的重托和責任,把黨和人民的事業放在第一位,把貧困群眾的脫貧致富時刻掛在心上,把貧困群眾當作自己的親兄弟,認清使命、不負重托、勇于擔當,盡心盡力抓好相關扶貧工作。
各級領導干部不僅要了解熟悉本單位本部門的干部群眾,還要了解蕭縣還有87個貧困村、21.29萬貧困人口,更要知道本部門聯系的貧困村貧困戶的生產生活情況。“政聲人去后,民意閑談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領導干部要想真正在群眾心目中留下一點“影”、留下一點“聲”、留下一點印象,就要精心謀事、潛心干事,努力為貧困群眾多做貢獻,而絕不能靠作秀、取寵、討巧,博取一些廉價的掌聲。
三要增強宗旨意識。共產黨就是為人民服務的。作為一名黨員干部要時刻牢記黨的宗旨,牢記自己的黨員身份,牢記自己的責任和義務,不能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眾。
當前,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艱巨任務,擺在了我們共產黨人面前,全體共產黨員必須義無反顧、一如既往的擔當起黨交給我們的這一歷史重任,把貧困群眾脫貧致富與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聯系起來,認真踐行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焦裕祿和沈浩為榜樣,要“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機關頭豁得出來”,爭當扶貧攻堅的排頭兵,多為扶貧攻堅作貢獻。各級黨員干部要把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認真研究扶貧開發面臨的實際問題,創造性開展工作。按要求每名黨員干部至少要包扶1戶貧困戶,幫助其轉變觀念、落實項目、落實政策、解決困難和脫貧致富。
四要增強責任意識。任其職,盡其責;在其位,謀其政。要以勤政務實、苦干實干的工作作風,全力打勝扶貧攻堅戰,不獲全勝,絕不收兵。
目前,縣委縣政府已成立了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并召開會議進行了安排部署,多次到省人大和省直部門匯報工作爭取支持,深入聯系貧困村和貧困戶開展幫扶活動。但少數單位和黨員干部還沒有認識到扶貧是全社會的責任和義務,對駐村包戶工作認識不足,熱情不高。被動應付的多,主動參與的少;浮在面上的多,沉下去辦實事解難事的少。各級領導干部都要把包扶困難群眾放到更突出的位置,不僅要嚴格要求自己,還要嚴格要求本單位的人;不僅要抓好本級,還要帶好下級,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真抓實干。各單位駐村工作隊要協同包扶村干部群眾編制發展規劃,每年至少幫助包扶村完成1個項目,解決1個實際問題,大力發展扶貧產業,幫助困難群眾脫貧致富,一包到底,不脫貧不脫鉤。
五要增強服務意識。黨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能不能為人民服務、會不會為人民服務,這是檢驗黨性強弱的根本標尺。習近平總書記說:“農村要發展,農民要致富,關鍵靠支部。”鄉(鎮)村是扶貧攻堅的前沿陣地,鄉鎮黨委、村支部是扶貧攻堅的先鋒,其戰斗力如何,服務意識的強弱,對能否打勝扶貧攻堅戰起著關鍵性作用。
目前,大部分村黨組織戰斗力很強,服務意識很強。但有一些基層組織、村支部軟弱渙散,缺乏戰斗力,服務意識薄弱,在扶貧攻堅的艱巨任務面前還不適應。要采取強有力措施,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特別是村支部的建設,要注意選好支部書記這個“領頭雁”,對那些銳意改革、大膽創新,能夠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凝聚力強的支部和支部書記給予鼓勵支持;對那些思想保守、觀念陳舊,沒有開拓創新精神的,加強學習培訓,提高其綜合素質。
要以“村村有項目、集體增收益、群眾得實惠、組織強根基”為目標,積極探索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現形式,逐步實現村級集體經濟總量增長、實力增強,建立充滿活力的村級集體經濟自我發展機制。到今年年底,蕭縣力爭30%以上的村集體經濟經營性純收入達到2萬元,減少貧困人口3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