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明
這是戰爭的最后一年。我們的部隊駐扎在國境線上,離莫斯科很遠。
傍晚,我回營房去。我疲倦極了,對故鄉的思念之情,壓抑在我心頭。
“讓這一切都趕快結束,趕快回到家鄉才好。”我思忖著。
庭院里,一個小女孩迎面向我走來,她身材纖細,梳著兩條淡褐色的發辮。
“您好,叔叔。”她說的是陌生的語言,但聽起來與俄語很相近。
“你好,小妹妹,你叫什么名字呀?”我問道,并熱情地和這位新交攀談起來。
“叫葉蓮卡。”她慢條斯理地說,同時用十分明亮而又極其嚴肅的雙眼注視著我。
“你幾歲啦?”
“六歲半了。你幾歲呀?”
“我呀,你看有幾歲?”
葉蓮卡猶疑了片刻,然后很自信地說:“大概,有十六歲吧。”
可愛的葉蓮卡,這也許是她能數到的最大的數字。我不愿意讓她失望,用肯定的口吻回答她:
“你說對了。”
我們坐在那兒,默不作聲。
“叔叔,你講個故事給我聽好嗎?”她要求我。
“從前,有個國王,”我開始講了,“他很老了,同時,又很兇殘。”
“像希特勒一樣嗎?”
“比希特勒還要兇殘。”我一邊講,一邊做出兇狠的表情。
“沒有比希特勒更兇殘的了,”葉蓮卡提出抗議,“他是最兇惡的人,就是這個希特勒,他把我們都趕出家門,還把我的爸爸給偷走了。”
葉蓮卡不說話了。后來,她又悄悄地對我耳語,好像是有什么秘密要跟我講。
“以前,爸爸還常給我們寫信,可現在不寫了。是不是他忘了我們的地址?”
“大概是忘了。”我隨聲附和她。
我們重又沉默起來。我在痛苦地思索,怎樣才能排解葉蓮卡這些悲傷的思念,但始終找不到話題。我不知所措,完全不知道怎樣和孩子說話。
最后,我問她:“告訴我,葉蓮卡,你長大以后想做個什么樣的人?”
她又用十分明亮而又極其嚴肅的雙眼望著我:
“叔叔,我要像媽媽那樣,長大做個寡婦。”她說出這個奇怪的字眼之后,自己也笑了。也許,在她看來,寡婦——這是個職業,就像司機,或者看院子的人一樣。
我望著葉蓮卡,望著她瘦削的雙肩,望著她那像溪水一樣在背上流淌的發辮,對自己剛才那瞬間的疲乏,感到無地自容。
(選自《感動中學生的100篇微型小說》,有刪改)
讀后一得
精彩的小小說善于捕捉生活中富有典型意義的瞬間鏡頭,來反映深刻而重大的主題。這篇小小說便是這方面的最佳范例之一。從一個士兵和葉蓮卡的對話中,我們了解了葉蓮卡的可憐境遇。尤其是無忌的童言,“叔叔,我要像媽媽那樣,長大做個寡婦”,這太讓人震驚和心碎了,這是一個六歲半孩子對戰爭最有力的控訴。從這樣的角度來表現殘酷戰爭給人們帶來的肉體和精神方面的打擊和與痛苦,堪稱匠心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