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凌云
再次剖宮產106例的臨床分析
孫凌云
目的 了解剖宮產對孕產婦健康影響及瘢痕子宮的危害性。方法 106例產婦術中情況觀察分析, 探究剖宮產對孕產婦健康的影響以及瘢痕子宮的危害性。結果 剖宮產術后可能出現子宮下段愈合欠佳, 盆、腹腔粘連, 產后出血, 先兆子宮破裂, 前置胎盤, 胎盤植入等并發癥。結論 剖宮產對孕產婦健康有較大影響, 術后并發癥多, 應盡可能采取措施降低剖宮產率。
剖宮產率;剖宮產術;術后并發癥
近年來, 剖宮產率逐年攀升, 現將本院收治的106例再次剖宮產產婦資料進行分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在本院進行再次剖宮產孕婦106例。孕婦年齡25~39歲, 孕周37~39周, 上次剖宮產距今:1~8年。上次剖宮產手術指征:胎兒窘迫27例, 巨大兒22例, 臀位20例, 社會因素14例, 羊水過少12例, 骨盆狹窄3例, 橫位2例, 指征不詳6例。
1.2 手術方法 35例下腹部正中縱切口, 71下腹部橫切口,均先切除原切口瘢痕, 依次切開腹壁各層次, 將粘連進行分離, 在原切口處上方約1 cm 處進行切入, 為橫切口或兩側稍向上彎曲的弧形切口, 胎兒分娩后注射縮宮素20單位, 胎盤自娩后, 將宮腔擦凈, 然后用“0”號可吸收線將子宮肌層進行連續縫合并褥式包埋淺肌層, 用4號絲線將子宮腹膜反折進行連續縫合, 最后進行常規縫合腹壁。
縱切口大部分病例切口發現瘢痕攣縮, 切口下段較為明顯,腹壁各層次粘連不清, 切口滲血嚴重。下腹部橫切口腹壁粘連也較明顯, 層次不清, 切皮至娩胎時間較長, 平均時間(12±3.12) min,隨機選取本院首次剖宮產下腹橫切口術式90例, 切皮婉胎時間(5.14±1.75)min。子宮下段愈合不良, 盆、腹腔粘連50例,肌層菲薄19例, 產后出血19例, 前置胎盤7例, 先兆子宮破裂6例, 胎盤植入2例, 部分孕婦同時出現以上2~5種表現。
3.1 近年來, 剖宮產在產科臨床實踐中的應用越來越多, 解決了許多婦產科臨床棘手問題, 并且隨著剖宮產成功解決,難產、其他合并癥以及術后鎮痛技術的應用, 越來越多的產婦開始接受剖宮產術。加上醫務人員對剖宮產指征要求的不嚴格, 使剖宮產率越來越高。但是, 剖宮產屬于治療手段,對身體會造成一定的不良影響, 且存在術后并發癥。
3.2 通過對本組106例行剖宮產孕產婦分析研究發現, 剖宮產存在以下幾個問題:①腹壁粘連不清:切皮至娩胎時間較長, 不利于胎兒窘迫的搶救。②子宮切口處愈合不良:瘢痕處愈合不良導致子宮破裂較無瘢痕子宮破裂明顯增多。③盆腔, 腹腔粘連:可能受上次手術刺激影響, 存在盆腔, 腹腔粘連情況。④子宮切口處胎盤附著, 胎盤植入,前置胎盤,容易引起產后出血、失血性休克、甚至子宮切除等并發癥的發生。由于剖宮產會引起諸多并發癥, 所以只要能陰道分娩,還是鼓勵孕婦陰道分娩。本組行剖宮產主要原因有以下幾種:①胎兒窘迫:由于擔心胎兒窘迫對于胎心率異常跡象者進行剖宮產的數量明顯增多。②臀位:因存在陰道分娩過程骨折、臂新生兒窒息等并發癥, 加之低年資醫生助產經驗不足, 均行剖宮產結束妊娠。③巨大兒:巨大兒可能導致難產、產傷以及新生兒窒息等嚴重后果[1]。④社會因素:受傳統思想影響, 刻意選擇“時辰”。⑤羊水過少:羊水過少不是絕對的剖宮產手術指征, 對羊水過少孕產婦進行動態觀察胎動、B超、胎兒監護等, OCT試驗后應用縮宮素或普貝生促子宮頸成熟, 嚴密監護下陰道試產。現本院應用普貝生提高了羊水過少病例的陰道分娩率[2]。
3.3 在基層醫院, 胎兒窘迫、臀位、巨大兒是主要剖宮產手術指征, 加強對孕婦的管理, 嚴格把握胎兒窘迫等剖宮產指征, 強化臨床知識和技能訓練有助于降低剖宮產率。但降低剖宮產率是個艱巨的工程, 醫護人員應接受國際化的有效培訓, 需要做的工作任重而道遠, 甚至需要幾代人的不懈努力。
[1] 張瓊, 張知新, 韓素慧, 等.北京地區巨大兒高危因素及并發癥分析.臨床兒科雜志, 2011, 29(6):556-559.
[2] 廣怡, 邱蘭, 熊瓊英, 等.不同腹壁切口對再次剖宮產手術影響的臨床分析.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 2013(03):258-259.
2014-04-25]
102488 北京市房山區婦幼保健院婦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