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鑫,劉麗娜
(鄭州交通職業學院,河南 武陟 454950)
《數控車削加工工藝編程與操作》是鄭州交通職業學院數控加工技術專業的一門專業主干課程。本課程為了配合高職院校積極實施“雙證書”制度,將職業教育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與職業資格認證緊密結合起來。課程中所有項目均以典型的機械零部件為教學載體,以工作過程為導向,采用項目教學方式組織內容,使學生在掌握數控編程知識的基礎上,同時獲得了相應的職業技能和職業意識。本課程的主要任務:①使學生能夠掌握零件數控加工工藝設計、程序編制和加工操作的方法。②使學生獲得中級數控車工等相應的技能證書。
(1)教學改革的基本思路。職業教育是現代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要重視職業教育的發展,就必須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向產學結合的發展道路。因此《數控車削加工工藝編程與操作》課程教學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數控崗位必須的職業能力和素質為主線,在突出理論知識的同時,加強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并堅持理論教學與實踐操作相結合,從而創建出具有我學院獨到特色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新的教學體系。
(2)教學改革的基本措施:①根據數控車削加工實際崗位的需要設置課程體系。
圖1 《數控車削加工工藝編程與操作》課程體系
在新的課程體系中,每一個項目都是由簡單到復雜,由單一到綜合,由工藝設計、程序編制到機床操作加工的學習和訓練,真正實現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②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課程的理論教學主要采取電子教案、模擬軟件、視頻播放等形式;而時間教學主要采取電腦仿真與實際操作等方式,實現教與做同步,強調了課程教學改革的突破性。教學改革以后的教學環境已經不僅僅局限在教師內了,圖2中顯示了新的教學環境。
(3)教學改革的考核方法。課程改革以后,除了采用傳統的成績考核方式對學生理論知識的考查意外,還需要學生在仿真軟件和數控機床上安全、有效的加工出合格的工件。
圖2 改革后的教學環境
從知識、能力、素質等方面來看,學生應該會獲得的學習成果。①具備零件圖紙分析的能力。②能夠合理的設計機械零件的加工工藝方案。③能夠選用合適的刀具、夾具。④可以編制中等復雜程度的機械零件的數控程序。⑤具有數控仿真的能力。⑥會操作數控銑床加工工件。⑦具有相應的職業意識和職業素養。為了達到預期成果,必須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并根據實際需求重新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本課程的教學改革,形成了以就業為導向,以工作任務為載體,以職業能力為核心,基于項目驅動教學形式的全新教學模式。教學改革以來,我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畢業生在進入企業以后能夠快速進入角色投入生產,收到了企業的普遍好評。
[1]譚界忠.高等職業教育產學研合作機制研究[M].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
[2]盧兵,建立工學結合的高職教育教學制度[N].中國教育報,2008.
[3]李曉紅.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研究[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