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徽
2014年6月下旬,第六屆海峽論壇如期在福建登場,這一迄今兩岸民間最具規模的基層民眾嘉年華再次吸引了超過1.2萬的臺灣鄉親跨海而來,切實感受“兩岸一家親”的火熱場景。
悠悠兩岸,民生為大。如往屆一樣,本屆論壇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更加不遺余力地讓基層民眾唱主角。包括臺灣相關黨派、工會、青少年、婦女、農業等30多個界別和民間社團站到了兩岸交流的舞臺中央,煥發出蓬勃的民間性、草根性和廣泛性,也讓這一活動的“民生”標簽更為閃亮。
有“向下扎根”才有“向上結果”
2014年2月,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北京會見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及隨訪的臺灣各界人士時強調,希望兩岸雙方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理念,順勢而為,齊心協力,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取得更多成果,造福兩岸民眾,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本屆海峽論壇,正是習近平提出“兩岸一家親,共圓中國夢”后,大陸舉辦的首個大規模兩岸交流活動。輿論各界也將其視作新的對臺方針的具體踐行。
也正是秉承了這一方針,本屆海峽論壇將主議題放在“和諧發展 共享幸福”上。“和諧”與“幸福”,是中國夢實現的兩個重要元素,也是兩岸同胞共同追求的目標。
“今天上午,我同許多參會者一樣,一踏上通往會場的走廊,就被兩岸‘同名村活動圖片展所吸引。一些‘同名村代表介紹說,兩岸‘同名村數以千計,是兩岸同胞同根同源、骨肉鄉親的真實寫照,親不親,故鄉土,土親人更親。”6月15日的論壇大會一開始,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的致辭就讓兩岸各界“耳朵一亮”。
俞正聲在致辭時說,“海峽論壇是一個專門為兩岸老百姓搭建的交流平臺,希望大家暢所欲言,多出主意、多想辦法,為推進兩岸關系發展、增加民眾福祉貢獻心力。他強調,“對兩岸民眾尤其是對臺灣基層民眾有利的事,大家就要多做,而且要努力做好;而對他們不利的事,大家都不要做。兩岸關系不斷向前邁進,必然會觸及到一些深層問題。關鍵是我們都要從一家人的角度出發,多一點理解,多一點尊重,多一點體諒。”這樣簡潔、平實、富有溫情的講話,在重要的致辭中并不多見,俞正聲用臺灣老百姓聽得懂的語言對話,展現出的是對待基層民眾的獨特風格和真誠態度。有學者分析認為,俞正聲的講話貫徹了習近平提出的“兩岸一家親”的重要理念,堅定了兩岸繼續走和平發展道路的信心,同時顯示大陸方面越來越設身處地看待臺灣情況和島內民意。
不僅坐而言,還要起而行。就在此前一天,俞正聲深入基層,來到廈門海滄區新陽街道興旺社區,與在這里工作和生活的“臺南媳婦”胡美琪拉家常,并來到社區臺胞志工隊員中,感謝大家為社區居民所作的貢獻,鼓勵大家創新思路、主動作為,共同把社區管理好、建設好,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大陸中央領導在海峽論壇期間走訪廈門臺胞社區,與當地臺胞面對面交流,“共話幸福與發展”,這在歷屆海峽論壇中還是頭一遭。這也讓各界看到大陸領導層在兩岸關系領域“向下扎根”的堅定意愿。
如果說俞正聲與臺胞“拉家常”還屬頭一遭,那國臺辦主任張志軍的“逛廟會”則是“輕車熟路”。本屆海峽論壇上,舉行了5年的“臺灣特色廟會”升級為“兩岸特色廟會”,名字更具開放性,貨品種類也更為豐富,突出了廟會作為中華文化重要載體的特點。張志軍擠在四五十名記者長槍短炮的采訪“蜂團”中,還不忘向大家喊話:多關心臺灣商戶,多報道他們!在“西井村企業 蜂蜜鹵味”前,張志軍與攤主親切攀談起來:“這次你帶了多少產品來?”聽說對方一噸豬腳兩天就賣光了時,張志軍高興地說:“大陸市場很大,下次來的時候,要多帶一點。”
海峽論壇已經舉辦6年,如何能獲得兩岸基層民眾的認可,特別是獲得臺灣基層民眾的認可,成為大陸高層和論壇主辦方最關心的問題。有觀察人士認為,領導層集體“向下扎根”,顯示出海峽論壇“民間性”、“草根性”、“廣泛性”的特色在持續強化,只有深入到基層中去,才能真正了解到老百姓所思所想,才能真正制定出符合基層需求的政策,才能真正促進兩岸關系的和平發展,實現“向上結果”。
讓更多基層民眾搭上這艘“大船”
海峽論壇年年辦,作用在哪里?一言蔽之,就是讓更多臺灣基層民眾能夠通過搭上這艘基層交流的“大船”而受益。
被張志軍探訪過的鳳梨酥攤在采訪“蜂團”掃過后立刻擠滿購物民眾,“我要兩盒!我要三盒!”的喊聲此起彼伏。一噸鹵豬腳提前售罄,來自臺南的老板許智偉開心得合不攏嘴。面對記者,他的話似乎更能表達臺灣最基層商戶的樸素想法:“這樣的夜市能開起來,有客人,就是我們商戶最大的福音。張主任能過來看看,讓我對今后的生意有更大的信心,因為知道了他在關注我們的生意。”
兩岸的年輕一代也正在成為這艘大船上的主角。新增的三項活動之一就與青年有關。除以青年為主題的活動外,青年交流在其他分論壇中也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顯示出青年人正在走向兩岸基層交流的舞臺中心。
論壇大會當天,緊隨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之后致辭的國民黨副主席洪秀柱就把致辭主題聚焦在了兩岸青年群體上。她不諱言地指出,幾個月前一場“學運”,延緩了兩岸關系既定的時程,也帶給臺北和北京諸多的省思。為什么部分臺灣年輕一代竟然會對兩岸經貿合作的進一步開展產生疑慮?為什么兩岸和平交流的成果沒有被全面而且善意的解讀?
事實上,在社交網絡發達、媒介遍布的當代社會,兩岸青年人并不缺乏彼此了解的機會,尤其大陸從中央到地方,從官方到民間,每年都要舉辦多次以青年交流為主題的兩岸交流活動。但正如臺灣中華青年數位文創交流協會理事長李國杰所說,雖然青少年交流不斷,但還缺少實質性的合作。“近些年,兩岸都有很多好政策來促進產業、金融等領域的合作,唯獨缺乏扶持兩岸青少年共同合作的政策,因為青年人還沒有產業,不是財團,無法取得相對應的資源。”交流是為了理解彼此,合作才是彼此融合的開始。“彭帥與謝淑薇的‘海峽組合能夠頻頻奪冠,是兩岸年輕人攜手合作獲得成功的最有力證明。”
可喜的是,這一問題在本屆論壇上也引起關注。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張志軍6月15日在第六屆海峽論壇大會上就表示,大陸將大力推動擴大兩岸青年交流規模、豐富交流內容,讓更多的青年參與到兩岸關系發展進程中來,弘揚傳統文化,發揮聰明才智,攜手創業發展,實現人生理想。
23歲的臺灣彰化小伙子蔣東穎就在這屆論壇上找到了他的“歸屬感”。他原本是抱著陪父親“走一趟”的念頭來參加“同名村 一家親”聯誼活動。“原本我認為尋親是老人家的事情,來了之后覺得不錯,覺得尋根、認識自己的祖先是必要的。”在當天活動現場,主辦方通過微信開通了“閩臺同名村 兩岸一家人”的溝通交流平臺,所有的“同名村”都可以加入。在兒子蔣東穎的幫助下,蔣敏全利用微信群發出了尋親的求助信息。這也讓蔣東穎感到,尋親也可以是一件“很新潮”的事情,“現在蠻認同我爸的,希望爸爸的心愿早日實現。況且我正打算到大陸創業,正好過來探探路。”
而更多的領域,更多的人群,也都因為搭上了這艘“大船”而有所改變。
由于海峽論壇引發的效應,臺灣食品的進口也呈現出“井噴式”增長。6月份前18天,福建東山口岸共進口臺灣食品19 35噸、180.3萬美元,比增3.9倍和4.1倍……
在平潭,來自臺北、臺中、高雄等地的30多名企業家,走向標示著“臺灣創業園”的一座座施工大樓,仔細查看展板上的平潭綜合實驗區“共同家園”項目示意圖,準備開始他們在這里的“筑夢工程”。
臺灣云林縣議會議長蘇金煌連續6年參加海峽論壇。他認為,海峽論壇及相關措施,“讓臺灣民眾在大陸有更好的發展機會和環境,能夠讓到大陸來的或者有意要到大陸來的臺灣民眾,不管是經商、求學、結婚還是定居,都能更加安心。”
兩岸關系的“解套”與“催熱”
事實上,本屆海峽論壇在舉辦之前,兩岸關系似乎正處于一個頗為“微妙”的時刻。據島內媒體報道,受“反服貿”學運和島內局勢影響,當前兩岸之間的多項協商,包括兩岸貨品貿易談判、爭端解決機制以及航空、觀光、海運與郵政協商等,都處于“暫停”狀態。這讓處于“深水區”的兩岸關系多出了幾分“前途叵測”的意味。甚至包括國臺辦主任張志軍此前承諾的“上半年訪臺”能否如期進行,也打上了重重的問號。
在此形勢下,島內媒體更加期待,大陸方面能基于維護兩岸和平發展考量,針對當前兩岸關系的新變化,利用本次海峽論壇作出關鍵性的宣示。期待此次論壇可以為有些微妙的兩岸關系“解套”甚至“催熱”。
而就在海峽論壇大會召開的前三天,6月12日,新華社發布了國臺辦主任張志軍將于6月下旬赴臺參訪的消息。可謂為“溫吞”了一些日子的兩岸關系投下了重磅“利好”。當天稍早時候,張志軍正在福建莆田湄洲島參加第六屆海峽論壇·媽祖文化活動周的開幕活動,與400余家臺灣宮廟萬余名臺胞和2000多名大陸鄉親一起,舉行兩岸信眾齊拜媽祖祭祀大典,同拜天上圣母,共祈兩岸福祉。
似乎是有感于此前一段時間兩岸關系的小小“波折”,張志軍在開幕致辭上感性地表示:兩岸是同撐一條船、同渡一片海的一家人,只要我們兄弟齊心、同舟共濟,不管前路多艱辛,風浪多大,我們都能達到美麗的彼岸,媽祖會保佑我們。
在論壇大會上,張志軍則明確表示:在未來兩岸合作上,將繼續推動兩岸經濟交流合作,推動大陸居民赴臺旅游健康有序發展,繼續大力推動兩岸基層交流,繼續為兩岸交流和人員往來提供便利。四個“繼續”對此前島內的種種質疑,是一次堅定有力的消解和淡化。通過此次論壇,大陸高層更有了面對面接觸臺灣基層民眾的機會,對于今后政策的制定想必也將有較大的幫助。
無數次的歷史證明,每當兩岸關系遇到一些波折和阻礙的時候,廣大的基層民眾總能發揮出神奇的力量。縱觀本屆海峽論壇,一萬多名臺灣鄉親的跨海赴約,一場場交流活動的精彩上演,“兩岸一家親”的火熱場景,不僅顯現了大陸對兩岸關系和平發展路線的自信和堅持,更顯現出基層民眾在兩岸關系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根基在民間,動力在人民。”這句從第一屆海峽論壇時就頻頻出現在媒體上的話,像真理一樣,時至今日仍在不斷的實踐中被驗證著它的正確性。
正如一些觀察人士所言:雖然兩岸關系和平發展不可能因一次會議、一個論壇就能竟全功,但“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只要我們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理念,繼續圍繞“擴大民間交流、加強兩岸合作、促進共同發展”的論壇主題,每次海峽論壇就一定會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