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林群 李旭光
摘 要:近年來,我國的城市化建設發展迅速,城市建筑在功能上也不斷完善創新。建筑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一大組成部分,在供給人們日常生產生活之需以外,對精神層面、文化層面以及安全防護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斷的提升。因此,在對建筑的勘察、設計、施工時,要多方面綜合考慮。本文就地形、地貌對建筑物的體型和層高的影響做了淺顯分析。
關鍵詞:建筑;地形;層高;地貌
一、我國地形地貌的主要特點
我國不僅地域廣闊,還擁有盆地、平原、丘陵、山地以及高原等多種地形地貌,自西向東成西高東低的趨勢分布,并且將其劃分為三大階梯。在第一階梯的區域范圍內主要以西南部的青藏高原為主,這里平均海拔較高,植被覆蓋較少,部分地區常年都被冰川和積雪所覆蓋,氣候寒冷。因此,在這一區域內進行建筑開發,施工難度以及工程造價都非常高,并且這一區域也不太適宜人類進行生產和生活,所以較少開發。第二階梯主要以高原、山區、盆地為主,這一區域內總體的海拔較高,但是與第一階梯有著明顯的差別,氣候較干燥,在一些沖積平原地區,地勢平坦開闊,氣候溫潤,較適宜人類活動居住。第三階梯主要以一些丘陵及平原為主,平均海拔較低,氣候濕潤溫暖,非常適宜人類居住,在這一區域內的建筑綜合性能較好。
二、地形地貌對建筑體型的影響
社會在不斷發展的同時,人們對建筑的要求也在不斷的提高,因此建筑不再是僅僅滿足于基本的生活需求,更注重精神以及文化上的享受。一個好的有特色的建筑能夠象征一個城市,因此只有將合理的內部結構設計與藝術的建筑外觀相結合,建筑的體型才能夠滿足人們的需求。在以往,我國主要以亭、軒、閣、榭、窯洞、竹樓、四合院等舊建筑體型為主,時光的變遷使得建筑體型也隨之沉淀發展。近些年,更是由于各種相關技術的發展,促使建筑的類型日趨多樣化,并且其規模也在不斷的擴大。但是,自古至今不論是哪種建筑類型,在開發設計時務必要考慮地形地貌對建筑的影響。總的來說,我國東部地區的建筑一般都較高,逐漸往西會隨著我國東低西高的地勢特征而出現建筑較低的現象。這種現象的產生是和地形地貌有直接關系的。由于我國西部地區大部分的區域都存在氣候環境惡略、地質環境復雜的情況,因此在這種環境下投資較大、施工困難、維護不易,所以建筑的體型一般都會比較簡單。在我國的中部以及東南部地區,氣候、海拔以及其他多方面的人居環境等都很適宜人類居住,這里是我國人口較為集中的區域。因此建筑體型一般以高層建筑為主,這樣既解決了人口眾多但地域面積較小的矛盾,又滿足了經濟發展的需要。對于處在這一區域的鄉鎮級地區,其建筑體型主要以層高在10層以內的中層建筑為主。對于農村而言,其建筑體型大部分已經由原來的平房轉變為兩層的獨院小樓。在一些海拔較低、氣候濕潤但氣溫較高較悶熱的盆地地區,會存在很多竹樓等建筑體型。對于一些平原地區,雖沒有復雜的地形地貌,但也會有一些小的差異存在。從以上都可以看出,建筑的體型和當地的地形地貌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很好的掌握了建筑當地的地形地貌以及在此地勢影響下所特有的氣候環境,才能夠充分利用地勢的優勢,將其作為一種建筑資源投入到建筑施工當中,在滿足經濟實用以及各項建筑要求的同時,還能夠使建筑很好的與所處地域融合。
三、地形地貌對建筑層高的影響
建筑的層高通常除了按米來計量以外,還會以層來計。在設計建筑的層高時,是多方因素綜合考慮來設計的。因此,建筑層高有著很嚴格的規范及要求。若層高達不到,再大面積的建筑都會給人以壓抑、憋悶的感覺。但若是層高過高,又會增大成本,造成不必要的損失。由此可見,合理的層高設計對于建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對于高層建筑來說,雖然地形地貌能夠在占地面積小的情況下滿足更多的建筑容納需求,但是其并不是適合各種地形地貌。對于平原地區,由于這里地形地貌簡單,氣候環境較好,因此不論是哪種建筑都較適合。對于地質環境較差的地方,通常來說層高都較低。在地質環境較好的條件下,不同用途的建筑其層高也不同。那么,在一些大型的商場等超大空間的商業建筑中,其層高可以按照其功能需求做以合理適當的提高。對于工業建筑而言,通常情況下其占地面積都較廣,因此在單層的工業建筑中,其層高一般不受影響和限制,可按需而建。若不是單層工業建筑,就要根據首層的層高來計入容積率平衡。不論是哪一種用途的建筑,在設計以及施工時都要根據其特有的地質環境來有針對性的設計施工,不能按部就班,勉強建設,要“因地制宜”,形成建筑與周邊地質環境相協調的建筑發展模式。
結語:通過前面分析可以得出,建筑體型以及建筑的層高受地形地貌的影響是非常大的。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發展以及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人們對建筑的要求也日益提高。那么,這就要求我們在進行建筑設計和施工時,雖然要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但是與此同時更重要的是要結合建筑主體當地的地形地貌特征,這樣才能保證建筑物的質量及實用性,才能滿足建筑物的多元化、多樣化的發展要求。
參考文獻:
[1] 王冰.我國建筑層高的規范[M].北京;中國建筑出版社,2009年
[2] 葛啟云.中國的地形地貌分析[J].中國地質雜志社,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