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俊
作文是提高學生綜合能力之重要手段,也是語文教學難點。長期以來,在小學作文課堂教學結構上,形成了:“教師命題、指導—學生獨立寫作—教師自己改評”的傳統訓練模式,筆者認為這個作文訓練教學思路主要體現在七個“注重”上。
1 注重充分挖掘課文中的習作資源,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小學語文課本中,除了每個單元的作文訓練外,其實在課文中也蘊含著極其豐富的可供學生進行創造性習作的資源,這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陣地。因此教師要充分重視并挖掘這一不可忽視的習作資源,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寫出不同于課文的文章來。
2 注重創設情境,以增強學生寫作的興趣
傳統的作文訓練不注重情境的創設,因而寫作訓練過于呆板、無趣味性,不能吸引學生,學生也就不會樂意去寫。這是因為小學生受年齡特點及認識水平的制約,他們的寫作往往需要教師提供一定的情境,需要老師的指導幫助等外部條件促使他們寫出更好的作文,以增強學生寫作的興趣。
3 注重寫好“兩記”,讓學生奠定良好的語言基礎
“兩記”指的是日記和讀書筆記,日記寫作靈活,行文自由,訓練多,容量大,是提高自由寫作水平的捷徑之一,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所見到的或者說所感受到的人、事、物、景、理等,只要是自己覺得有必要訴諸筆端就可以把它記下來。因為要記,學生必須對每日所見所聞,“知之盡量詳,識之盡量真,思之盡量明。”天天動筆就會開闊學生的思路,積累大量詞匯、語言素材,越寫越熟。而且日記也是一種積累材料的過程,平時積累,作文時選擇使用,“活期儲蓄”,隨用隨取,“存”、“取”兩便,作文也就無從下筆、言之無物了,只有用心把事記下來,寫成日記,哪怕只是一兩句話,日積月累,時間長了,就會使自己所寫的日記由點到線,由線到面形成精彩文章的“雛形”,采一下“勞動所得”,學生由衷的體會到寫日記的好處。
4 注重寫作命題的開放性、靈活性、多樣性,讓學生有話可說
傳統的作文教學由于過分注重命題作文,常常把學生的思路逼向死角,學生沒有話可說,寫作文成了“擠牙膏”。在新課標下要求作文訓練命題開放性、靈活性、多樣性。就作文題而言,命題作文、半命題作文、無命題要靈活結合在一起;就命題者而言,教師命題與學生自由命題有機結合。
5 注重鼓勵學生放膽表達,讓學生思想自由馳騁
放膽表達,拓展創新思維空間。所謂放膽表達,就是教師提供一種或幾種習作的范圍,然后放手讓學生自己命題材,自己選材立意,不限體裁,不規定字數、時間,學生愛寫什么就寫什么,愛怎么寫就怎么寫,任學生思路自由馳騁,自由的傾訴表達,以調動他們的內在潛質,讓學生的習作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示。讓學生插上想象翅膀,少一點條條框框,多一點稚氣。
鼓勵學生放膽表達,不是說就可以不需要教師進行習作方法的指導,而是說學生剛進入習作狀態,教師不應用太多的框框來束縛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習作時考慮較多的不是寫作的方法,而是學生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感情,自己的生活,至于教師的寫法指導應在學生完成習作初稿之后。指導時要做到有的放矢。只有這樣,學生的習作才會有真情實感。
鼓勵學生放膽表達,教師可以采用寫想象作文的形式進行訓練,想象作文是最能讓學生的思想得到自由馳騁的了,相信教師在批改作文時,一定會為學生的奇特而又豐富的想象所折服。
6 注重綜合性學習,讓學生多渠道積累寫作素材
新課標非常重視綜合性學習,筆者在寫作訓練教學中也嘗試用綜合性學習,這綜合性學習體現在“溝通”上。
(一)通過作文訓練與各科教學。如自然課中的小論文寫作,音樂課中的歌曲欣賞,勞技課中的手工制作等都可以讓學生訴諸筆端。
(二)課堂作文訓練與課外、校外、社會生活,為學生提供“熱點話題”論壇,如“話說環保”、“我看上網”、“二十年后的暢想”、“我自立我自強”寫作話題等,促使學生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發現,讓學生有事可寫,有感而發。
(三)溝通課內與課外閱讀,教師要開展與閱讀相關的活動,如組織學生辦文學小報,誦讀比賽、讀書會等引導學生廣泛閱讀文學作品,觸發學生的審美想象與情感,豐富學生的心靈世界。
(四)溝通師生心弦,教師要營造和諧的寫作心理場,不以權威自居,不以學生的評判者自居,寫什么,該怎樣寫,盡可能啟發學生自由討論,促進自我感悟和發散思維。
7 注重合作,提高學生的作文的質量
合作是新課標重要教學理念之一,合作也不妨用在作文教學上。合作有生與生間的合作、師與生間的合作、生與媒體的合作,并在寫作合作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參與作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