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報紙信息圖表已不局限于餅圖、柱狀圖,而是演變成繪畫、巧妙制圖等多種手法,既能體現傳統媒體的優勢,又能吸引年輕讀者,成為很多媒體越來越重視的呈現方式。
繁瑣內容簡單化。如何在千絲萬縷的聯系中,把海量信息抽絲剝繭、高度提煉,從而讓讀者一目了然,《新京報》5月1日的《中國領導人的非洲足跡》一圖,把非洲地圖進行拆解,細數了我國領導人到非洲每個城市的次數,并列出到達過該城市的領導人,使讀者在更直觀的新聞可視化表達中,透過數據了解中國領導人在非洲所走過的每一步。這種方式,是通過搜集不同時間里的海量數據,進行數據的梳理匯總之后進行的深加工,直觀又清晰。《京華時報》4月30日的《一圖看懂義務教育入學流程》也是將新聞信息、背景資料和相關內容融入制圖之中,讓家長通過圖片就能了解流程,省去了反復研讀文字資料的繁瑣。
枯燥內容生動化。《錢江晚報》4月28日的《圖視繪》專版,用來闡述遠離6種致癌生活方式,并解讀對應的健康生活準則。可以看到,整版的內容主要來源于國內外的案例和相關的登記年報,如果只是單純的文字信息,可能并不會受到太多讀者的關注,畢竟這樣的內容時常有之。但是通過新聞制圖的形式,將要點“拎”出來,形象生動,便吸引了不少關注健康生活的讀者。
抽象概念具體化。經濟版面經常要將不同類型的數據進行圖形化處理,將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在數據之中進行對比分析,可以使新聞內容實現增值,但是過度注重視覺報道有時也會得不償失。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