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琰++朱選朝
摘 要:近幾年來,高校資產管理工作受到重視,在信息化、專業化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推進,但是還有許多方面有待改進和完善。強化國有資產管理,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是永恒 的追求。
關鍵詞:國有資產;問題;對策
本文在國有資產管理實現信息化的基礎上探討目前高校國有資產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改進的方面,希望對高校的國有資產管理的實踐和發展有所幫助。
一、高校國有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資產管理人員變更頻繁,資產管理缺乏積極主動性。雖然高校成立了專門的國有資產管理部門,也配備了資產管理人員,但是由于長期以來形成的認識不足,人們對從事資產管理工作認識不高,再加上理論學習和系統培訓少,仍存在資產管理人員消極地對待國有資產管理工作。導致對資產管理問題既缺乏思考,也缺乏調查研究,加之單位部門內部的資產管理人員變更頻繁,往往將資產管理工作交給新人來做,不利于資產管理工作的長期發展,亦很難實現國有資產管理目的,更談不上優化資產結構,資產的保值增值等等。
(二)固定資產界定不清,某些非固定資產也按固定資產登記管理。財政部36號令對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定義:事業單位占有、使用的,依法確認為國家所有,能以貨幣計量的各種經濟資源的總稱。各級財政部門作為政府的職能部門有權根據國家有關國有資產管理的規定制定本級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規章制度,研究制定本級事業單位實物資產配置標準和相關的費用標準,并組織實施和監督檢查。但是財政部門的國有固定資產界定容易與低值易耗品混淆,例如購買的學生食堂的某些物資,購買招待所的某些物資等用具及實驗室某些低值用具,購買的低值的辦公用家具都按照固定資產來管理,虛增了高校固定資產。
(三)資產配置與學校的長期發展目標相脫節,資產使用效率低。教育部對高校的教學設施評估標準規定了嚴格的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價值及生均比例,文科類專業對教學科研儀器設備依賴性不高,理科類專業對教學科研儀器設備依賴性強,因此高校在升本過程中或是教育部達標評估時為了達標不切實際的大量添置實驗室儀器設備,沒有充分考慮學校的長期發展目標,這樣就導致一方面文科類藝術類設備供應不足,一方面是理科類實驗室設備資產供應飽和,甚至部分教學儀器設備閑置浪費。
(四)資產管理制度不健全,執行不到位。雖然《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頒布已經近十個年頭了,但是,相應的配套的一整套措施還不健全,成文的管理制度跟不上國有資產管理實際需要,對資產管理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和具體辦法。
(五)國有資產管理的歷史遺留問題亟待解決。在2006年的財政部36號令頒布之前,高校國有資產管理工作不規范,許多國有資產雖然有賬務登記,但因登記信息不全面,好多賬實不符或有帳無物,甚至無從查起;另外,高校在擴大規模過程中,大量購進儀器設備,沒有對大批量的儀器設備購進進行一一入賬,而是資產總體打包入賬,對后續的規范管理產生困難;在新校區建設中,由于條件限制,在校舍建設裝修及設備購置一步到位,導致某些設備資產與在建工程難以剝離。
二、加強高校國有資產管理的對策
(一)加強資產管理制度建設,完善措施管理。依照財政部36號令及本級財政主管部門的相關文件,契合學校資產管理實際需要,制定適宜學校需要的資產采購、資產驗收、資產登記、資產管理、資產處置、資產責任人等一攬子資產管理制度,使資產管理有章可循,依照制度管理。在實際工作中,堅決執行資產管理規章制度。使每一項國有資產從采購之初到資產使用、流轉直至處置完畢都有一整套的制度措施掌控,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二)建立穩定的專業化的資產管理人員隊伍。雖然學校都成立了專門的國有資產管理部門,也配備了專門的資產管理人員,但是人員更換頻繁,很多資產管理人員在有其他機會時都毅然決然的離開資產管理部門。二級學院或系部的資產管理人員通常是教師等人員兼職來做,積極性不高,在部門有新人的情況下會馬上交給新人來做。新人對資產管理缺乏認識,往往只充當了資產基礎信息錄入的角色,并且需要隨時給予資產管理入門培訓,無形中增加了國有資產管理部門人員的工作量,不利于國有資產管理工作的長效機制。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必須建立資產管理考核機制,提高資產管理人員的崗位待遇,重視資產管理人員的進修和業務學習,對院系的兼職資產員要給予一定的課時等工作量減免,使干與不干有所區別。
(三)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學校長期發展目標相結合。預算管理與國有資產管理相結合,可以優化資產配置,有力的促進資產管理效率。國有資產采購嚴格執行預算管理,能有效的避免盲目采購,重復采購,反之資產管理水平又對預算資金分配的有效性和科學性產生決定性影響。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相結合也有利于學校財務管理水平。資產管理與學校長期發展目標相結合,實現資產管理支持和服務教育科研事業的目的。
(四)對固定資產的口徑統一 ,便于操作。理清低值易耗品和固定資產的細微差別,嚴格固定資產入賬標準。在資產入庫時嚴格區分低值易耗品和固定資產,避免某些低值的耐用品以固定資產入庫。在統一的財務制度或國有資產制度中對固定資產的定義除了概念性描述外,可以使用概念式和列舉式相結合的模式,例如上文提到的“單位價值雖然未達到規定標準,但是耐用時間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類物資”應適當的列舉出一些常見的固定資產或常見的非固定資產,防止固定資產虛增。
(五)加強國有資產領導責任制,防止國有資產流失。高校資產管理部門僅僅是一個與其他部門平行的部門,對其他部門使用或所有的國有資產沒有任何支配性的權利,因此,學校資產管理人員雖然統管著全校的國有資產,實質上并不能對每一項資產進行有效監控。強化國有資產管理意識,除了在國有資產處置環節嚴格處置監督工作,還要建立部門領導崗位變動時國有資產責任制審查,明確各級各層部門和人員的資產責任范圍,從而提高國有資產的安全與完整。
(六)合理有效配置資源,提高資產效率。教育資金投入量的多寡對學校的發展產生決定性的影響。確保教學科研的需要,辦出具有本校特色的專業結構,發掘市場潛力是每個高校的重大課題。學校應根據自身的中長期發展規劃和目標,在資金預算中就要對未來幾年重點發展的專業的資金投入成比例增加,樹立發展意識,支持學校的長期發展規劃,避免重復建設。對部門提出的資產需求要根據部門資產的已有情況和使用情況等比較分析,不能盲目添置。從源頭上制止重復購置,無計劃地購置和不切實際的購置資產。采購中要堅持適用性、先進性和經濟性的原則。
(七)堅持國有資產有償使用機制,探索國有資產保值增
值。高校國有資產也具有持有成本,屬于資產的一種,當然要考慮價值補償問題。新的事業單位財務制度也提出高校的固定資產要提折舊,高校財務也要改收付實現制為權責發生制。不管任何人任何單位使用國有資產,只要是用于非產權單位正常教學、科研活動的,都應該堅持有償使用原則;對學校內長期不用或使用率低的實驗室設備,可以通過市場進入流轉處置或轉入經營性資產,確保國有資產不必要的浪費;對學校使用率低又單位價值高的設備,也可通過市場機制進行租賃使用。
高校國有資產管理工作是一個基礎性的系統工程,國有資產管理水平的高低對學校的教育科研水平產生很大影響。面對國有資產管理工作的難題,國有資產管理人員要勇敢面對挑戰,不斷探索創新,在學校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更好的發揮高校國有資產的資源優勢,為高等教育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金麗芳等.《淺析高校國有資產管理的問題及對策》.高校管
理
[2] 鄧白平.《加強高校固定資產管理的思考》.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0年1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