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
摘 要:通過對地膜覆蓋栽培技術對農作物種植的正、負面影響進行綜合分析,構建了相應的評價模型,并以貴州省的玉米產量為例,對其進行了評價和分析。
關鍵詞:地膜覆蓋栽培技術;農作物;產量;地膜殘留
中圖分類號:S3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35(2014)12-0160-01
由于地膜覆蓋栽培技術可以提高土地、水分的利用率,增加農作物的產量,因此在農作物種植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然而,隨著地膜的不斷破碎、老化,其對農作物根部的生長和肥料的運輸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導致了農作物產量的減少。下文將對地膜覆蓋栽培術的正、負面效果進行綜合研究,并通過構建評價模型來探討、評價地膜覆蓋栽培技術對農作物產量的影響。
1 地膜覆蓋次數對農作物產量的影響
假設農作物在沒有使用地膜覆蓋栽培技術時,其單位面積的產量在短期內不會發生變化,在此項條件下,構建出地膜覆蓋栽培技術對農作物產量影響的模型,通過對地膜覆蓋栽培術的正、負面效果進行綜合分析,可得出第i年使用地膜覆蓋栽培技術的農作物的增產率為:
由式(1)可知,當IRi的值為0時,DRi=IR1,表明此時地膜殘留造成的減產率與地膜技術提高的增長率相同。
根據大量的研究文獻可知,農作物的減產量則隨著地膜的殘留量和使用次數的增多而增多。由此可以看出,如果未能采用有效的殘膜回收措施,那么由地膜殘留導致的農作物減產率將會一直增大,直至大于增產率,此時地膜覆蓋栽培技術不會起到有效的農作物增產作用。
假設在第m年,農作物因地膜殘留造成的減產率大于增產率,農作物便會以DRm的減產率繼續下去。此時,農作物減產量的估算公式為:
地膜覆蓋栽培技術產生的正效應和負效應相同的年數計算出來,如果計算出的年數比地膜完全降解的年數要小,那么僅從農作物增產的角度出發,地膜覆蓋栽培技術就已經不具備經濟性了,再
加上殘留的地膜會對污染環境,因而會造成更大的負面影響。
相關學者和專家持續調查了地膜覆蓋農田的地膜殘留和農作物產量情況,調查結果顯示,地膜殘留導致的農作物減產率與地膜覆蓋次數之間有顯著的正相關性。
2 貴州省地膜覆蓋栽培技術對玉米產量的影響
該實驗根據相關研究人員在貴州省調查的地膜殘留量、地膜使用次數、玉米減產率數據為基礎,建立了玉米減產率與地膜殘留量之間的線性方程,詳細數據如表1所示。
根據表1中的線性方程可以計算出不同地膜使用次數對應的地膜殘留量造成的玉米減產率,這兩者之間的線性方程為覆蓋年限與減產率之間的線性方程,即DRi=0.355 3i+0.865 5(R2=0.891 4)。根據相關農業技術專家的實驗數據和覆蓋年限與減產率之間的線性方程可以得出,貴州省農田在使用38次地膜覆蓋栽培技術后,地膜覆蓋栽培技術提高的農作物增產率將小于
地膜殘留導致的農作物減產率。由 可
得出,當不再采用地膜覆蓋栽培技術后,只要產生的負效應以13.5%的減產率延續15次,就可將前38次農作物因地膜覆蓋提高的所有產量抵消,由此可以看出農田殘留地膜的危害性。此外,如果此時的地膜還未得到完全的降解,那么在將來的農田耕種中,地膜也會對農作物的產量造成影響。從長遠角度看,在目前殘留地膜回收技術的背景下,使用地膜覆蓋技術產生的正面效果比地膜殘留造成的負面效應要小,因此不具備經濟性。
3 結束語
該實驗對地膜覆蓋栽培技術對農作物產量的正、負面影響進行了綜合分析,構建了相應的評價模型,并運用貴州省相關的實驗數據,對地膜覆蓋對玉米產量的影響進行深入探究。在使用地膜覆蓋栽培技術時,還應注意兩個問題:一是重視地膜厚度對地膜殘留量的影響,二是地膜回收技術的改進。應加快對地膜回收技術的研發和設備的改進,在推行適期揭膜措施的同時,開發新型的地膜清除設備,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地膜在農田土壤中的殘留。
參考文獻
[1]李明思,楊海梅.地膜覆蓋對滴灌土壤濕潤區及棉花耗水與生長的影響[J].農業工程學報,2010(06).
〔編輯:王霞〕endprint
摘 要:通過對地膜覆蓋栽培技術對農作物種植的正、負面影響進行綜合分析,構建了相應的評價模型,并以貴州省的玉米產量為例,對其進行了評價和分析。
關鍵詞:地膜覆蓋栽培技術;農作物;產量;地膜殘留
中圖分類號:S3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35(2014)12-0160-01
由于地膜覆蓋栽培技術可以提高土地、水分的利用率,增加農作物的產量,因此在農作物種植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然而,隨著地膜的不斷破碎、老化,其對農作物根部的生長和肥料的運輸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導致了農作物產量的減少。下文將對地膜覆蓋栽培術的正、負面效果進行綜合研究,并通過構建評價模型來探討、評價地膜覆蓋栽培技術對農作物產量的影響。
1 地膜覆蓋次數對農作物產量的影響
假設農作物在沒有使用地膜覆蓋栽培技術時,其單位面積的產量在短期內不會發生變化,在此項條件下,構建出地膜覆蓋栽培技術對農作物產量影響的模型,通過對地膜覆蓋栽培術的正、負面效果進行綜合分析,可得出第i年使用地膜覆蓋栽培技術的農作物的增產率為:
由式(1)可知,當IRi的值為0時,DRi=IR1,表明此時地膜殘留造成的減產率與地膜技術提高的增長率相同。
根據大量的研究文獻可知,農作物的減產量則隨著地膜的殘留量和使用次數的增多而增多。由此可以看出,如果未能采用有效的殘膜回收措施,那么由地膜殘留導致的農作物減產率將會一直增大,直至大于增產率,此時地膜覆蓋栽培技術不會起到有效的農作物增產作用。
假設在第m年,農作物因地膜殘留造成的減產率大于增產率,農作物便會以DRm的減產率繼續下去。此時,農作物減產量的估算公式為:
地膜覆蓋栽培技術產生的正效應和負效應相同的年數計算出來,如果計算出的年數比地膜完全降解的年數要小,那么僅從農作物增產的角度出發,地膜覆蓋栽培技術就已經不具備經濟性了,再
加上殘留的地膜會對污染環境,因而會造成更大的負面影響。
相關學者和專家持續調查了地膜覆蓋農田的地膜殘留和農作物產量情況,調查結果顯示,地膜殘留導致的農作物減產率與地膜覆蓋次數之間有顯著的正相關性。
2 貴州省地膜覆蓋栽培技術對玉米產量的影響
該實驗根據相關研究人員在貴州省調查的地膜殘留量、地膜使用次數、玉米減產率數據為基礎,建立了玉米減產率與地膜殘留量之間的線性方程,詳細數據如表1所示。
根據表1中的線性方程可以計算出不同地膜使用次數對應的地膜殘留量造成的玉米減產率,這兩者之間的線性方程為覆蓋年限與減產率之間的線性方程,即DRi=0.355 3i+0.865 5(R2=0.891 4)。根據相關農業技術專家的實驗數據和覆蓋年限與減產率之間的線性方程可以得出,貴州省農田在使用38次地膜覆蓋栽培技術后,地膜覆蓋栽培技術提高的農作物增產率將小于
地膜殘留導致的農作物減產率。由 可
得出,當不再采用地膜覆蓋栽培技術后,只要產生的負效應以13.5%的減產率延續15次,就可將前38次農作物因地膜覆蓋提高的所有產量抵消,由此可以看出農田殘留地膜的危害性。此外,如果此時的地膜還未得到完全的降解,那么在將來的農田耕種中,地膜也會對農作物的產量造成影響。從長遠角度看,在目前殘留地膜回收技術的背景下,使用地膜覆蓋技術產生的正面效果比地膜殘留造成的負面效應要小,因此不具備經濟性。
3 結束語
該實驗對地膜覆蓋栽培技術對農作物產量的正、負面影響進行了綜合分析,構建了相應的評價模型,并運用貴州省相關的實驗數據,對地膜覆蓋對玉米產量的影響進行深入探究。在使用地膜覆蓋栽培技術時,還應注意兩個問題:一是重視地膜厚度對地膜殘留量的影響,二是地膜回收技術的改進。應加快對地膜回收技術的研發和設備的改進,在推行適期揭膜措施的同時,開發新型的地膜清除設備,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地膜在農田土壤中的殘留。
參考文獻
[1]李明思,楊海梅.地膜覆蓋對滴灌土壤濕潤區及棉花耗水與生長的影響[J].農業工程學報,2010(06).
〔編輯:王霞〕endprint
摘 要:通過對地膜覆蓋栽培技術對農作物種植的正、負面影響進行綜合分析,構建了相應的評價模型,并以貴州省的玉米產量為例,對其進行了評價和分析。
關鍵詞:地膜覆蓋栽培技術;農作物;產量;地膜殘留
中圖分類號:S3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35(2014)12-0160-01
由于地膜覆蓋栽培技術可以提高土地、水分的利用率,增加農作物的產量,因此在農作物種植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然而,隨著地膜的不斷破碎、老化,其對農作物根部的生長和肥料的運輸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導致了農作物產量的減少。下文將對地膜覆蓋栽培術的正、負面效果進行綜合研究,并通過構建評價模型來探討、評價地膜覆蓋栽培技術對農作物產量的影響。
1 地膜覆蓋次數對農作物產量的影響
假設農作物在沒有使用地膜覆蓋栽培技術時,其單位面積的產量在短期內不會發生變化,在此項條件下,構建出地膜覆蓋栽培技術對農作物產量影響的模型,通過對地膜覆蓋栽培術的正、負面效果進行綜合分析,可得出第i年使用地膜覆蓋栽培技術的農作物的增產率為:
由式(1)可知,當IRi的值為0時,DRi=IR1,表明此時地膜殘留造成的減產率與地膜技術提高的增長率相同。
根據大量的研究文獻可知,農作物的減產量則隨著地膜的殘留量和使用次數的增多而增多。由此可以看出,如果未能采用有效的殘膜回收措施,那么由地膜殘留導致的農作物減產率將會一直增大,直至大于增產率,此時地膜覆蓋栽培技術不會起到有效的農作物增產作用。
假設在第m年,農作物因地膜殘留造成的減產率大于增產率,農作物便會以DRm的減產率繼續下去。此時,農作物減產量的估算公式為:
地膜覆蓋栽培技術產生的正效應和負效應相同的年數計算出來,如果計算出的年數比地膜完全降解的年數要小,那么僅從農作物增產的角度出發,地膜覆蓋栽培技術就已經不具備經濟性了,再
加上殘留的地膜會對污染環境,因而會造成更大的負面影響。
相關學者和專家持續調查了地膜覆蓋農田的地膜殘留和農作物產量情況,調查結果顯示,地膜殘留導致的農作物減產率與地膜覆蓋次數之間有顯著的正相關性。
2 貴州省地膜覆蓋栽培技術對玉米產量的影響
該實驗根據相關研究人員在貴州省調查的地膜殘留量、地膜使用次數、玉米減產率數據為基礎,建立了玉米減產率與地膜殘留量之間的線性方程,詳細數據如表1所示。
根據表1中的線性方程可以計算出不同地膜使用次數對應的地膜殘留量造成的玉米減產率,這兩者之間的線性方程為覆蓋年限與減產率之間的線性方程,即DRi=0.355 3i+0.865 5(R2=0.891 4)。根據相關農業技術專家的實驗數據和覆蓋年限與減產率之間的線性方程可以得出,貴州省農田在使用38次地膜覆蓋栽培技術后,地膜覆蓋栽培技術提高的農作物增產率將小于
地膜殘留導致的農作物減產率。由 可
得出,當不再采用地膜覆蓋栽培技術后,只要產生的負效應以13.5%的減產率延續15次,就可將前38次農作物因地膜覆蓋提高的所有產量抵消,由此可以看出農田殘留地膜的危害性。此外,如果此時的地膜還未得到完全的降解,那么在將來的農田耕種中,地膜也會對農作物的產量造成影響。從長遠角度看,在目前殘留地膜回收技術的背景下,使用地膜覆蓋技術產生的正面效果比地膜殘留造成的負面效應要小,因此不具備經濟性。
3 結束語
該實驗對地膜覆蓋栽培技術對農作物產量的正、負面影響進行了綜合分析,構建了相應的評價模型,并運用貴州省相關的實驗數據,對地膜覆蓋對玉米產量的影響進行深入探究。在使用地膜覆蓋栽培技術時,還應注意兩個問題:一是重視地膜厚度對地膜殘留量的影響,二是地膜回收技術的改進。應加快對地膜回收技術的研發和設備的改進,在推行適期揭膜措施的同時,開發新型的地膜清除設備,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地膜在農田土壤中的殘留。
參考文獻
[1]李明思,楊海梅.地膜覆蓋對滴灌土壤濕潤區及棉花耗水與生長的影響[J].農業工程學報,2010(06).
〔編輯:王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