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莉
疼痛護理路徑在鹽酸嗎啡緩釋片治療癌性疼痛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馬莉
目的 對在鹽酸嗎啡緩釋片治療癌性疼痛中應用疼痛護理路徑的效果進行探討和分析。方法 49例癌癥患者被納入本次研究中,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常規組, 觀察組25例患者, 常規組24例患者。全部患者均應用鹽酸嗎啡緩釋片止痛, 將患者劃分為常規組患者單純接受常規護理, 觀察組患者接受疼痛護理路徑, 比較和分析兩組患者的鎮痛效果以及疼痛護理依從性。結果 兩組患者鎮痛效果比較, 常規組0級疼痛5例, 1級疼痛3例, 2級疼痛7例, 3級疼痛9例, 觀察組分別為13例、7例、3例、2例, 觀察組患者的鎮痛效果明顯優于常規組, 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護理依從性比較,常規組不擔心副作用4例, 不怕成癮5例, 按時服藥6例, 匯報疼痛6例, 觀察組分別為23例、24例、24例、23例,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依從性明顯優于對照組, 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鹽酸嗎啡緩釋片治療癌性疼痛中應用疼痛護理路徑能夠取得理想的鎮痛效果, 使患者的護理依從性獲得提高。
疼痛護理路徑;鹽酸嗎啡緩釋片;癌性疼痛;應用效果
作為中晚期癌癥并發癥, 癌性疼痛嚴重降低患者的生存質量, 臨床上通常應用鹽酸嗎啡緩釋片進行癌性疼痛的止痛治療, 為了使患者的護理依從性以及鎮痛效果獲得提升, 本次研究特就在鹽酸嗎啡緩釋片治療癌性疼痛中應用疼痛護理路徑的效果進行探討和分析。
1.1 一般資料 49例在本院接受癌性疼痛治療的患者被納入到本次研究中, 1例直腸癌患者, 3例食道癌患者, 14例胃癌患者, 15例肺癌患者, 16例肝癌患者, 全部患者均應用鹽酸嗎啡緩釋片。對患者進行分組, 觀察組患者年齡范圍為49~78周歲, 平均年齡(51.9±5.5)周歲, 男13例, 女12例,常規組患者年齡范圍55~79周歲, 平均年齡(58.3±5.3)周歲, 男13例, 女11例,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規組患者單純接受常規護理, 觀察組患者接受疼痛護理路徑。入院后護理人員即需主動接觸患者, 增強患者的安全感, 推動良好護患關系的建立, 耐心傾聽患者的傾訴, 了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并對其關于疼痛認識以及相關信息的了解進行全面評估, 糾正患者的錯誤意識, 能夠及時報告疼痛感, 指導患者正確陳述疼痛程度。非癌性疼痛的主要治療原則為發現疼痛發生原因并采取有效的鎮痛或者止痛措施, 不行止疼藥物預防性使用或者進行單純性止痛, 從而避免病情受到掩蓋而影響治療效果。癌癥患者病情獲得確診,而且癌性疼痛已獲得明確診斷, 通常需要進行對癥治療并進行止痛藥物的預防性應用以減輕患者的痛苦, 同時取得理想的止痛效果。告知患者及其家屬應用鹽酸嗎啡緩釋片成癮機制, 使患者明確成癮可能性極小, 穩定患者情緒, 使之積極接受治療。使患者認識和了解鹽酸嗎啡緩釋片所產生的不良反應, 主要包括膽絞痛、排尿困難、便秘以及眩暈、嗜睡等, 一旦發生異常需要采取有效的處理措施能夠迅速緩解癥狀[1]。對患者的健康知識掌握情況以及護理依從性進行評估并根據評估結果給予患者針對性以及個體化指導。
1.3 觀察指標 患者入院后7 d對鎮痛效果以及護理依從性進行評價, 護理依從性主要包括不擔心副作用、不怕成癮、按時服藥以及匯報疼痛等。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中采用SPSS13.0進行數據統計和分析, 計量資料以均數± 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 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鎮痛效果比較 常規組0級疼痛5例, 1級疼痛3例, 2級疼痛7例, 3級疼痛9例;觀察組分別為13例、7例、3例、2例, 觀察組患者的鎮痛效果明顯優于常規組,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護理依從性比較 常規組不擔心副作用4例,不怕成癮5例, 按時服藥6例, 匯報疼痛6例;觀察組分別為23例、24例、24例、23例,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依從性明顯優于對照組, 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近年來, 社會經濟取得迅猛發展, 公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健康意識增強, 對護理質量有了更高的要求。隨著病發惡性腫瘤患者比例的增加, 在采取規范方案治療的同時, 加強個體化護理是降低患者不適程度, 體現人文關懷的具體體現, 與“以人為本”護理理念切合, 是社會進步到一定程度的標志。疼痛為機體不愉快的體驗, 易對情緒造成負性影響, 大部分癌癥患者死亡時均伴隨強烈的疼痛感, 部分患者無法獲得及時有效的疼痛護理, 嚴重影響患者的病情控制效果和生存質量[2]。鹽酸嗎啡緩釋片在癌性疼痛中具有較廣的應用范圍, 在對患者進行止痛治療的同時應用疼痛護理路徑能夠豐富患者及其家屬對癌性疼痛等相關知識的認識和掌握, 同時保證護理流程的順利進行, 使護理質量獲得有效提高, 不但能夠使護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獲得彌補, 同時還能夠避免護理工作中的隨意性和盲目性[3]。大部分患者缺乏主動報告疼痛的意識和觀念, 應用疼痛護理路徑可使患者對癌痛治療的顧慮獲得減輕或者緩解, 使患者的疼痛護理依從性獲得提高[4]。
本次研究經兩組對比可知, 觀察組患者的鎮痛效果以及護理依從性均明顯優于常規組, 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據此可知, 在鹽酸嗎啡緩釋片治療癌性疼痛中應用疼痛護理路徑對于減少患者的后顧之憂, 提升患者護理依從性, 減輕患者的疼痛感, 同時提升其生存質量具有重要意義。護理人員必須豐富癌性疼痛護理相關知識, 能夠按照疼痛護理路徑開展工作, 有效提升疼痛護理質量。
[1] 鞠秀波, 魏艷麗, 劉麗娟.止痛膏在癌性疼痛護理中的應用.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13(14):113.
[2] 楊桂英.疼痛護理路徑在鹽酸嗎啡緩釋片治療癌性疼痛中的應用.醫學理論與實踐, 2009, 22(4): 473-474.
[3] 陳薇, 呂紅利.慢性疼痛護理評估在提高癌性疼痛患者自我管理中的應用.中國誤診學雜志, 2011, 11(32): 7855.
[4] 林楨, 高莉蓉, 陳盈.對癌性疼痛護理干預的效果分析.中國實用護理雜志(下旬版), 2010(12): 42-43.
2014-04-16]
450000 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疼痛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