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亮 牛兆建
萊蕪市人民醫院分院外科住院患者營養風險篩查及營養支持應用調查
孔亮 牛兆建
目的 應用營養風險篩查(NRS2002)評定萊蕪市人民醫院分院外科住院患者營養狀況, 同時調查住院患者營養治療率, 判斷營養治療的合理性。方法 以389例患者為研究對象, 入院后第2天、住院2周(或出院)時進行營養風險篩查(NRS2002)。營養不良判定標準為體質量指數<18 kg/m2、血清白蛋白<35 g/L。營養治療包括腸外營養和腸內營養。結果 389例患者中入院時總營養風險發生率為36.76%(143/389), 143例存在營養風險患者中共有81例接受營養支持, 其中47例為腸外營養支持、34例為腸內營養支持;246例無營養風險患者中35例接受營養支持, 營養支持率為14.23%。存在營養風險和無營養風險患者的營養支持率分別為56.64%(81/143)和14.23%(35/246)。入院和入院2周(或出院)時的總營養風險發生率分別為21.4%和49.6% , 兩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營養風險評分>3分的143例患者中出現并發癥23例(16.08%), 評分<3分的246例患者中出現并發癥5例(2.03%),存在營養風險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高于不存在營養風險的患者,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NRS2002具有簡單、有效、易行、無創及快速等優點, 可有效用于篩查住院患者的營養狀況。
營養風險;營養支持;營養風險篩查2002;住院患者
2002年, 歐洲學者提出營養風險的概念, 同年歐洲腸內腸外營養學會(ESPEN)推出了用于成年住院患者的營養風險篩查的工具(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2002, NRS2002), 并已應用于臨床[1]。本院分院外科采用NRS2002對住院患者的營養風險進行篩查, 以期指導合理臨床營養支持。
1.1 一般資料 連續定點收集2013年1~12月本院住院患者389例, 包括甲狀腺腫瘤、腹股溝斜疝、乳腺腫瘤、大隱靜脈曲張等常見的普外科疾病, 其中男166例、女223例,年齡19~87歲, 平均年齡(53±9)歲。手術患者304例, 患者術前均未行放化療, 無感染及免疫性疾病, 無肝腎功能損害。排除標準:年齡<18歲;有意識障礙者;住院時間<24 h者;拒絕評定者。
1.2 方法 采用定點連續抽樣方法, 由專門培訓的人員對萊蕪地區新入院的患者進行問診、測量及實驗室檢查。多人同時測量患者體重、身高, 然后對數值取平均值, 以減少測量誤差?;颊呷朐汉? 對納入評估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颊呷朐旱?天早晨完成營養風險篩查(NRS2002)。每日收集并登記前1天符合評定的住院患者一般情況[2,3]。到床邊詢問其近1周飲食和3個月內的體重變化情況, 并記錄入院診斷, 若入院診斷不明確, 則在記錄中補充出院診斷, 測量體重、身髙, 并給出NRS2002評分。患者住院滿2周或在2周內出院后, 記錄此期間營養支持應用情況。所有患者均觀察至出院, 記錄術后有無并發癥, 以客觀診斷標準為依據。
1.3 營養支持 應用調查營養支持方式包括腸外營養(parenteral nutrition, PN)和腸內營養(enieral nutrition, EN)。PN定義為靜脈輸注脂肪乳劑、氨基酸和葡萄糖, 其中包括單瓶輸注脂肪乳劑和氨基酸和醫院配制“全合一”輸注袋或商品化的三腔袋。EN包括管飼和口服營養補充。根據術后實際營養支持的應用情況, 營養支持方式分為PN、EN和PN+EN聯合營養支持。
1.4 NRS2002評價標準 總評分由3項評分相加, 即疾病嚴重程度評分+營養狀態受損評分+年齡評分(超過70歲者加1分)??傇u分≥3分者具有營養風險, 需制訂營養治療計劃;總評分<3分者, 不具有營養風險。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EPIDATA3.0軟件雙人雙錄人, 計數資料用百分數(%)描述, 采用χ2檢驗, 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NRS2002適用性 共389例患者人選, 全部使用 NRS2002進行營養風險篩査。
2.2 營養支持狀況及營養風險發生率 入院時總營養風險發生率為36.76%(143/389), 143例存在營養風險患者中共有81例接受了營養支持, 其中47例為腸外營養支持、34例為腸內營養支持;246例無營養風險患者中35例接受了營養支持, 營養支持率為14.23%。存在營養風險和無營養風險患者的營養支持率分別為56.64%(81/143)和14.23%(35/246)。入院和入院2周(或出院)時的總營養風險發生率分別為21.4%和49.6% , 兩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并發癥情況 營養風險評分>3分的143例患者中出現并發癥23例(16.08%), 評分<3分的246例患者中出現并發癥5例(2.03%), 存在營養風險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高于不存在營養風險的患者,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營養不良包括營養不足和肥胖, 其中營養不足通常是指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protein-energy nutrition, PEM), 以患者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18.5 kg/m2并結合患者的臨床情況作為判斷標準。營養風險是指營養因素對患者臨床結局, 如并發癥、住院時間、住院費用等發生負面影響的風險,不是發生營養不良的風險。近年來國內外臨床資料研究表明,住院患者營養不良現象相當普遍, 發生率高達40%~60%[1,4]。
營養支持有利于改善營養不足和有營養風險患者的臨床結局。但臨床營養在臨床應用的規范方面存在一些問題, 一方面, 患者得不到有效營養支持;另一方面, 患者不存在過度的營養支持。目前國內尚未形成統一實踐指南和規范, 臨床醫師在進行臨床營養支持的實踐過程中多依據個人臨床經驗[5.6]。目前評估標準繁多, 但對住院患者評估工具缺乏統一認識。營養風險篩查方法2002(NRS2002)具有其他工具所不可比擬的優勢, 被推薦為住院患者營養不良風險評定的首選工具。本研究結果顯示入院外科患者營養風險的發生率為36.76%, 高于歐洲等國的報道[7,8], 可能的原因:①本研究對象均為老年患者;②入選患者中接受大手術的患者本身也增加了患者的營養風險;③文獻所采用的評價方法不一, 包括營養不良通用篩查標準和主觀全面評定工具等, 可能存在評定方法之間的差異。本研究表明仍需進一步提高腸內營養支持在肝膽外科老年患者中合理應用的認識。
[1] Kondrup J, Allison SP, Elia M, et al.ESPEN guidelines for nutrition screening 2002.Clinical nutrition, 2003, 22(4): 415-421.
[2] 蔣朱明, 陳偉, 江華, 等.住院患者營養風險篩查指南.中華臨床營養雜志, 2007, 15(1):13-15.
[3] 陳偉, 蔣朱明, 張永梅, 等.歐洲營養不良風險調查方法在中國住院病人的臨床可行性研究.中華臨床營養雜志, 2005, 13(3):137-141.
[4] 朱明煒.重視老年患者的營養支持.中華臨床營養雜志, 2010 , 18(3):131-133.
[5] 魏娜, 王春梅.老年膽膽囊炎病人的營養風險篩查研究.護理研究, 2010, 24(5):1240-1241.
[6] Kondrup J, Alison SP, Elias M, et al.ESP EN Guide lines for Nutrition Screening 2006 .Clinical Nutrition, 2006, 22(4):415-421.
[7] Kondrup J, Rasmussen HH, Ham berg, et al.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NRS2002):a mew method based an analysis of controlled clinical brails.Cline Nutria, 2006, 22(3):321-336.
[8] Otter FD.Re thinking nutria Fiona M support of the cancer patient:the new field of nutria Fiona oncology.Semi Ontology, 2007, 21(6): 770-778.
2014-04-11]
266000 青島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普通外科
牛兆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