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興揚

再過不久,趙波履任宣漢縣縣委書記一職就已4年。
2014年7月,在四川省委表彰的313名優秀縣鄉村黨組織書記名單上,趙波名列其中。自2011年以來,宣漢縣域經濟持續快速增長,連續三年榮獲四川省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綜合排名從全省20位上升到第2位,提前兩年進入全省擴權強縣試點縣第一方陣;連續3年榮獲達州市綜合目標績效考核第1名,領跑全市。
2011年初,剛剛接任一把手的趙波,面對的是宣漢縣人口多、底子薄、基礎差、欠賬多、貧困重的縣情,城鄉二元結構突出、初級階段特征尤其明顯,發展滯后且不平衡是宣漢亟待解決的問題。趙波意識到,宣漢雖在社會經濟發展中表現出較好的態勢和寬廣的發展空間,但對比周邊地區強勁的發展勢頭,競爭壓力仍是巨大:從達州全市來看,“十一五”時期,宣漢主要的經濟指標排名始終在三、四位徘徊;從四川全省第一、二批59個擴權強縣試點縣來看,發展速度更慢、差距更大。發達地區正憑借高起點、高平臺的基礎乘勢而上,謀求又好又快發展,作為后發地區的宣漢只能臥薪嘗膽,奮起直追。
趙波常說,宣漢在整個四川乃至西部地區發展滯后,但正迎來千載難逢的大好發展機遇。西部大開發深入推進的戰略機遇,秦巴山區扶貧開發、川渝合作的政策機遇,國家支持革命老區發展的政治機遇,國家擴大內需的長期機遇等,宣漢必須鉚足了勁頭,大干一場。
或許是因為有過作為運動員和供職于體育局的經歷,趙波對于速度和競爭懷有敏銳的直覺和狂熱的追求,對宣漢所處的發展現狀及外部環境,也似乎有著如同田徑比賽般的認知。于是,在宣漢縣第十一屆四次黨代會上,趙波率領新一屆縣委領導班子向全縣人民高起點規劃了“十二五”的發展目標,提出了“搶跑爭先、領跑競位、長跑跨越”的奔跑精神。奔跑精神激發了宣漢蘊藏多年的發展勁頭。
“它體現出的是一種人本精神,是拒絕平庸、享受過程的一種心理狀態,是自我加壓、追求卓越的一種精神狀態。”趙波認為,奔跑精神是縣委在充分審視宣漢發展實際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是實干加巧干、接力加長跑的工作狀態。你可以將其認為是紅軍精神、樊噲精神和抗洪精神在新的歷史時期的發揚、延續和深化,是克服困難、應對挑戰、搶抓機遇的根本動力所在。3年多的實踐證明,深入開展“奔跑精神”主題實踐活動,對于進一步統一思想、凝聚力量,以最快的速度、更高的要求實現宣漢加快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下了奔跑的指令,如果不給予領導班子和群眾以鼓勵和信心,那所謂的‘奔跑精神也只能成為一句口號。”趙波說,宣漢處在川東北,靠近秦巴山區,交通并不便捷,多年來的貧困似乎已讓當地人將落后當成了一種習慣。在當地干部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干工作、辦事情急功近利、短期行為的現象,工作效率低下,落實不到位,滿足于“成績不大年年有、步子不大年年走”的現狀。為發揚奔跑精神,趙波及宣漢領導班子深入各個社區、行業中,開展了大大小小的動員大會,為當地的干部和人民反復解釋宣漢發展的內在動力。
一條條標有“奔跑精神”的紅色橫幅陸續在縣內各地高高掛起,宣漢縣委、縣政府也大膽提出“有需則為,非禁即可”的理念,在政策之內搶著干,政策之外探索著干,大膽嘗試,以超前思維增強加快發展的內生動力,牢牢把握了發展的主動權。在“奔跑精神”的推動下,宣漢全縣各項工作開始有了起色,各個領域喜訊頻傳,僅在第十四屆“渝洽會”上,宣漢就與投資企業簽訂了13個項目合作協議,簽約資金高達37.4億元。
有了奔跑的勁頭和方向,奔跑的路徑選擇就變成了頭等大事。隨著實踐的不斷深入,宣漢的奔跑機制也在不斷革新,對于“發展什么、如何發展”的問題,也有了較為科學的規劃。2013年起,宣漢縣委充分對接四川省委“三大發展戰略”和達州市委“三大總體戰略工程”部署,堅持“贏在理念、勝在實干、貴在人和”的治縣經驗,大力發揚奔跑精神,把優秀當作習慣,把完美作為標準,提出了城區、園區、景區的“老山區變煥新三區”的建設方案,力求推動經濟社會科學發展,實現奔跑跨越。
城區建設,宣漢立足建設達州衛星城市和山水田園城市、精品旅游城市的定位,按照“西進東活、南延北擴,完善功能、提升形象”思路,擴面推進城市“334”工程,西門運動休閑廣場、明月大橋、巴山紅軍公園等16項城市設施全面建成,觀湖長廊和城市中央公園等工程強勢啟動,縣城建成區面積3年拓展1倍,帶動南壩小城市、普光等4個產業新城、君塘等片區小城鎮不斷發展壯大,努力構建縣域多點多極支撐的城鎮體系。
園區發展,重點突出工業、農業、文化創意和商貿物流四大園區建設。據了解,僅普光經濟開發區目前入駐園區的項目就有45個,竣工投產20個,成為全省“51025”產業培育計劃重點園區。按照“東茶西菜、北煙南菌、全縣一牛”現代農業戰略布局,宣漢已建成以雙河方斗為中心的現代食用菌產業園區,以10萬頭“蜀宣花牛”繁育、1萬頭奶牛養殖“兩大基地”為中心的畜牧產業園區。為深入挖掘巴人文化、土家文化、紅色文化、燃氣文化等獨特文化元而建設的文化博物館、科普館等文化創意產業項目和商貿物流園區也在有條不紊地建設之中。
景區打造,宣漢則以“生態景區、紅色景區、民俗景區”三大名片為亮點,打造以洋烈景區、峨城山景區和百里峽地質公園為代表的生態景區,以巴山紅軍公園、王維舟紀念館和紅三十三軍紀念館等為代表的紅色景區,并建設以巴人文化館、普光羅家壩遺址展示區和土家特色新寨等為代表的民俗景區,著力把宣漢建成川東生態文化旅游大縣、全國優秀旅游城市。其中以在洪澇受災的洋烈村重建基礎上配套建設漁子溪濕地公園等景點,打造洋烈水鄉特色旅游景區、實現了災區變景區的歷史性轉變。
一邊比劃著、一邊滔滔不絕地介紹著宣漢的發展規劃,透過趙波帶著欣喜望向遠方的視線,似乎感受到來自這方人民、這片水土的自豪與自信。目前,宣漢縣正瞄準目標,力爭到2015年,提前兩年進入全省地區生產總值超300億元的40個縣行列;到2017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超過430億元;到2020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城鄉居民收入趕上全國當年平均水平,與全省全市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會。
被表彰為優秀縣委書記,趙波很謙虛,他說,這榮譽是對整個宣漢縣發展成果的肯定,以后更要努力做好一方人民的服務員,讓百姓滿意。
(圖片除署名外均由宣漢縣委宣傳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