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成
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是人類進步和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是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有效途徑。對于面向“三農”服務的農村信用社(以下簡稱農信社)而言,城鎮化的加快推進,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如何適應新時期城鎮化建設的新要求,助推經濟轉型和平穩發展,是值得我們認真思考的重要課題。筆者結合四川省達州市通川區的實際,對農信社如何服務和支持新型城鎮化建設提出幾點設想和建議。
面對現實,正視問題
達州市通川區位于四川省東北部,是達州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素有“川東北門戶”之稱,全區下轄19個鄉鎮、3個街道辦事處和1個旅游風景區管委會,幅員面積900平方公里,總人口59萬人,是川東北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川、陜、鄂物資集散地,襄渝鐵路、滬蓉、達巴、達陜高速橫貫境內。
近年來,通川區聯社聯社始終堅持深耕“三農”、聚焦“三城”、專注“小微”的市場定位,不斷改進服務方式,創新貸款品種,加大信貸扶持力度,服務和支持全區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提升新型城鎮化水平。截至2014年5月末,通川區聯社各項存款56.28億元,較年初新增10.98億元,各項貸款余額31.44億元,較年初新增2.79億元。
雖然農信社在支持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信貸扶持中仍遇到一些不容忽視而又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是城鎮化率處于較低水平。城鎮化發展水平與工業化水平有著密切聯系,由于通川區大型龍頭企業少、實力弱,附加值不高,工業經濟發展相對滯后,與周邊地區比較經濟總量小,仍處在低基數增長水平,影響了城鎮化水平的相應提高。城鎮化發展水平滯后導致二元經濟矛盾不斷拉大,也制約了第三產業的發展。二是資金供給不能滿足城鎮化發展需求。隨著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發展步伐的不斷加快,經營模式正在逐步轉變,生產規模日益擴大,資金需求日趨旺盛。農信社受資金規模所限,難以滿足縣域發展巨量資金需求和農村城鎮化進程中多樣化的資金需求。三是涉農貸款風險補償難。由于農業貸款風險大、農民貸款擔保難、信用環境差等原因,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農信社的支農能力。
選準路徑,大有可為
——支持農業轉型升級,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通過優化信貸結構,將貸款投向逐步轉變為支持發展特色種植、養殖等方面,大力發展高效農業、品牌農業,著力打造現代農業特色品牌基地。充分發揮經濟開發區、城區產業園的示范帶動作用。以提高農業現代化和產業化水平為出發點,大力支持訂單農業、觀光農業、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基地建設,按照“規模化種植、有機化生產、標準化管理、規模化經營、市場化銷售”的發展思路,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大力支持土地流轉,扶持培育種養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不斷促進農業向現代化,規模化,集約化經營轉型升級,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
——支持企業做大做強,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在貸款投向上,大力扶持骨干企業發展,助推工業園區企業做大做強,不斷推進重點工業項目建設,通過信貸扶持,培植一批具有較高知名度和較強競爭力的大企業,加快新型工業化發展進程。在支持企業發展過程中,不斷改進服務方式,創新和推廣適合企業發展的企業流動資金貸款、倉單質押貸款、流動資金循環貸款、應收賬款質押貸款、汽車合格證質押貸款、社團貸款等信貸新產品。對效益好、有發展前景的骨干企業、小微企業根據發展規模和資金需求,適當擴大授信范圍,增加貸款授信額,并提供“貸款+承兌+貼現”等綜合金融服務。同時,創新貸款擔保方式,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通過支持發展貸款擔保機構,開辦企業聯盟貸款、中小企業聯保貸款、房地產抵押貸款等擔保抵押貸款品種。以通川區聯社為例,為大力支持地方小微企業的健康發展,設立了小微貸款服務中心和小企業金融服務中心,截至2014年5月末,共營銷客戶5萬余戶,成功支持小微客戶400余戶,累計發放貸款22746萬元。
——支持基礎設施建設和第三產業發展,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通過制訂城鎮化建設特色服務方案,積極開辦基礎設施貸款,支持中心村鎮道路、供水、供電、通訊、住房等基礎設施建設,為城鎮化建設提供貸款、理財、資金結算等綜合金融服務,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進程。同時,本著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宜農則農、宜游則游的原則重點進行扶持,加快推進重點小城鎮和農村新型社區建設,培育一批功能完備、生態良好、產業發達的新型特色城鎮,增強小城鎮區域輻射帶動作用,逐步構建以縣城為中心、以城鎮為支撐、以農村新型社區為基點的新型城鎮化格局,提高城鎮化發展水平。同時,圍繞加快第三產業發展,重點支持當地發展裝飾建材、農副產品、商貿流通等專業市場和現代物流、電子商務、金融信息、中介服務等新興服務業態,打造城區標志性商圈,提高服務業發展水平,積極引導和支持農民有序外出,培育發展二、三產業,積極扶持鄉村能人創業、農民進城就業,加快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以第三產業推動城鎮化發展進程。
——創新金融產品,打造服務品牌。結合當地實際和產業特點,不斷開發和創新就業小額擔保貸款、聯保貸款、婦女創業貸款以及個人住房、農民公寓及汽車消費等系列貸款新產品,積極支持農民和城鎮居民就業創業,形成特色化、差別化和多樣化信貸服務,提升客戶滿意度和忠誠度。對擁有區域資源優勢、品種好、特色鮮、競爭強的優勢農產品基地建設和農業龍頭企業發展要重點進行扶持;進一步創新信貸擔保、抵押方式,積極探索林權、土地流轉經營權、應收賬款、倉單抵質押、專業擔保公司擔保等貸款擔保方式,拓展貸款擔保物范圍,有效解決貸款擔保難問題。對投資興辦政府重點支持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符合擔保抵押貸款條件的可以享受貸款利率優惠、期限延長、額度放寬等政策,對符合新農村和小城鎮建設規劃的農村住房和公共設施基礎建設,在確保還款有來源的前提下,配合當地政府及有關部門提供相應支持和服務。積極試辦農民住房貸款,引進商品房按揭貸款方式,探索農民住房按揭貸款形式,在城鎮化程度較高的鄉村,對具備借款主體資格、落實有效擔保抵押的農戶,發放普通農民公寓建設貸款,提高農村城鎮化水平。同時,順應信息化與城鎮化協同發展的新趨勢,加快網絡金融、移動金融、自助金融、VIP服務等新型服務渠道建設,擴大有效服務覆蓋,推進農村金融結算服務現代化,有效滿足城鎮居民個性化的金融服務需求。
——健全風險保障機制,優化融資環境。一是優化信用環境。按照信用工程建設“全覆蓋”目標,加快信用工程建設,通過開展信用鄉鎮、信用村、信用戶、信用企業評定,建立信用檔案,進一步提升農戶和企業的社會信用度。同時,加大誠信宣傳和逃廢金融債務、惡意套取貸款行為的制裁打擊力度,營造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二是建立自然災害風險補償機制。積極創新和推廣各種類型的農村、農業保險業務,鼓勵農戶參加財產保險、種植保險、養殖保險及其他保險業務,使農戶在遭受自然災害等風險后能得到一定的風險損失補償,以降低支農貸款風險。三是建議成立城鎮化貸款擔保機構。建議由政府牽頭,財政、商業機構和企業等各方共同出資,成立城鎮建設貸款擔保機構,通過城鎮化建設互助擔保基金,為農民和企業提供貸款擔保服務,切實幫助農村種養大戶和涉農企業解決貸款難的問題。四是拓寬融資渠道。積極探索多元化的城鎮建設資金籌集方式,通過財政投資等多種方式吸引全社會投資,有效解決新型城鎮建設資金不足的問題。
(作者單位:四川省達州市通川區農村信用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