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岳池縣位于四川盆地東部,渠江與嘉陵江匯合處的三角臺地,是成渝經濟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千年魚米之鄉,岳池自古便有“川東糧倉”之稱,享有“銀岳池”之美譽,故別稱“銀城”。
日前,岳池在全省通報表揚的35個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市、區)中,位居上游;縣城入選全省環境優美示范縣城,羅渡鎮被評為環境優美示范鄉(鎮),8個村被命名為美麗鄉村;縣委書記李永平等6人獲得省優秀縣鄉村黨組織書記殊榮……一系列耀眼的光環,讓銀城的發展深受注目。
盛夏7月,記者行走在岳池廣袤的大地,感受到了另一番建設“熱度”:驕陽下,筑路工人揮汗如雨;工業園區內,一臺臺大型挖掘機不停地舒展“臂膀”;廠房內,新出爐的連桿、軸承升騰著熱氣……
然而,3年前的岳池卻一度經濟停滯、矛盾凸顯、人心渙散。岳池為何能在3年后華麗蝶變,昂首邁向全省縣域經濟第一方陣?一切還得從該縣縣域經濟發展的“領頭羊”李永平說起。
過硬“三風” 打造“鋼班鐵隊”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李永平善謀全局,具有很強的駕馭復雜局面、處理復雜關系的能力。他以開明開放的民主之風、真抓實干的務實之風和以身作則的清廉之風,抓班子、帶隊伍,打造出了政治堅定、作風過硬、能力出眾、奮發有為的“鋼班子、鐵隊伍”。
2011年6月,李永平由廣安區委副書記、區長調任岳池縣委書記。上任之初,岳池正值“漆楊”案件余震中,經濟停滯、矛盾凸顯、干群觀望。
面對“漆楊”案件和縣、鄉(鎮)兩級換屆帶來的人心渙散的被動局面,這位新上任的縣委書記響亮地提出了憑實績用干部,不搞“一朝天子一朝臣”。此舉很快理順了情緒、穩定了人心,凝聚起了干事創業,加快發展的正能量。
保持民主作風,帶頭執行民主集中制。李永平善于在民主中納諍言、找智慧、聚力量、促團結,凡屬重大問題、重要決策,不搞“家長制”“一言堂”“小范圍”,堅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既聽取縣“四大家”領導及鄉鎮、部門意見,又廣泛征求社會各界的意見建議,真正做到了民主決策、科學決策。他的言傳身教,讓全縣各級領導耳濡目染,形成了自覺堅持民主集中制的良好風氣。
為解決鄉鎮干部走讀問題,整肅干部隊伍作風,提升工作效率,李永平明確要求:事情辦理要“上不過午、下不過夜、周不過六”,帶頭蹲駐岳池,全面推行“一線工作法”。在他的示范引領下,全縣干部隊伍工作作風明顯轉變,工作節奏明顯加快,工作能力明顯提升。
“其身正,不令而行”,作為岳池縣委“一把手”,全縣的“當家人”,李永平深諳此道。他堅持以身作則、清廉為官,帶頭遵守廉政紀律,帶頭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帶頭在電視臺就個人廉潔自律公開承諾,帶頭喊響“向我看齊,對我監督”,很好地踐行了清廉之風。
3年來,岳池縣“四大班子”成員無一人在黨風廉政建設方面出問題,全縣黨風廉政建設考核連續兩年位居全市第一,社會滿意度評價連續兩年位居全市全省前列,樹立了為民務實清廉的公仆形象。
超強“三力” 助推“底部崛起”
“發展不足是岳池最大的問題,加快發展是岳池的首要任務?!崩钣榔街髡莱匾詠?,憑借超強的洞察力、創新力、發展力,快速推動岳池從底部崛起。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李永平調任岳池縣委書記后,提出了岳池的縣域蝶變之路:在充分調研論證、廣泛聽取各方意見、集中集體智慧的基礎上,確立了“加快發展、爭先升位”的總體取向和“工業主導、三化聯動、弘文興教、富民強縣”的發展思路,提出了“一個升位、兩個再造、三個翻番、四個岳池”的奮斗目標,并成功跨入全省縣域經濟發展第一方陣。
作為傳統農業大縣,岳池沒有資源優勢、區位優勢、特殊政策優勢,但李永平敏銳地發現“岳池經濟發展差距在工業,潛力在工業,出路在醫藥”,為此,他另辟蹊徑,選擇走轉型發展、創新發展之路,瞄準醫藥產業對資源要求相對較低,川東北地區既無大型醫藥企業,又無專業醫藥產業園區的實際,搶抓省委、省政府“打造千億醫藥產業”的發展機遇,作出了大力發展醫藥產業的決策。
短短3年,岳池醫藥產業園已入駐仁安、禾邦、印度阿拉賓度等醫藥企業20余戶,其中印度阿拉賓度藥業系全省唯一跨國醫藥企業,醫藥產業成功納入國家發改委批復的《川渝合作示范區(廣安片區)建設總體方案》,上升為國家戰略。
岳池縣醫藥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實現了“無中生有”的跨越騰飛。2013年,全縣醫藥產業實現總產值17.2億元、稅收1.4億元,今年2月,還作為全省唯一縣級代表在全省投資促進大會上作了經驗交流。
“農業發展要以增加農民收入為衡量標準”,這是李永平抓農業的工作思路。為此,他主動擔負起助農增收第一職責,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打造品牌勞務,培育壯大新型合作經濟組織,組建了三安農業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275個。
針對北部山區的地貌特征,在李永平的主持下,還出臺了《岳池縣特色效益農業發展獎勵辦法》,扶持發展以核桃、花椒、藥材為主的特色效益農業,在黃龍等鄉鎮新建核桃、花椒等干果基地5萬畝、中藥材種植1.5萬畝,促進了山區農民快速增收。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2013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達8698元,取得了五年翻一番(2008年為4314元)的佳績。全國土肥工作現場會、全省丘陵地區畜牧業助農增收工作現場會等多個全省性會議也在岳池召開,農業農村工作得到了省委主要領導的肯定。
因山為“岳”,因水為“池”。在推進新型城鎮化過程中,李永平按照“山水相映、傳承文脈、自然和諧”理念,提出了五年“再造一座岳池新城”的目標。他始終堅持以人為核心,以產業為支撐,以文化為靈魂,實現了岳池城鎮化的可持續發展。
截至2013年底,岳池縣城區面積達16.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達20萬,一座宜居宜業宜商的山水園林城市漸露新姿。水體面積300畝的東湖公園渾然天成,長約5公里的麻柳河沿岸綠樹紅花,占地900余畝的鳳山公園清幽雅致,已成為群眾休閑游樂的理想場所。
赤誠“三心” 贏得“金杯銀杯”
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耙讶罕姰敿胰?,把群眾的事當家事,把群眾的來信當家書”,李永平這樣對干部強調。3年來,他憑著一顆赤誠的“民心、真心、愛心”,贏得了全縣百姓的“金杯銀杯”和“口碑”。
在今年全省優秀縣委書記推薦岳池民主測評與民意調查中,李永平獲得了“兩個全優”的殊榮。
“信訪無小事,件件系民生。”在岳池縣信訪大廳,有一塊領導干部接訪時間公示牌。每兩個月,李永平要到信訪大廳接訪3次。面對群眾寄來的每一封“家書”,李永平都親自批閱并督辦,3年來,共接待群眾1225人次,批轉批復群眾來信1318件,使一大批陳年老案得以化解。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似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李永平常常利用下班時間到群眾中了解民意、傾聽民聲??h城水廠5萬噸供水擴能改造迅速完成,20萬人飲水用水困難問題得以解決;實驗學校、東湖學校的先后建成使用,使縣城大班額問題得到有效緩解;安置房、廉租房、農網改造等一大批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民生問題,都得到有效解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李永平對老人、兒童、殘疾人、精神病患者等特殊困難群體更是常掛心間。
當了解到全縣有2700多名精神病患者因貧無法得到及時治療時,他隨即發動愛心企業和企業家為精神病患者捐資組建救助基金;當得知黃翠萍、黃舉寶姐弟因母親早逝、父親身陷囹圄,家庭困難無力上學時,他帶頭籌資資助姐弟二人完成學業。3年來,李永平先后資助了6名貧困大學生,并對6名貧困留守學生、殘疾兒童進行結對幫扶,使多數特殊困難群眾的生產生活得到改善。
3年來,全縣共投入民生資金59.64億元,占全縣公共財政支出的70%,為民辦實事60萬件。全縣9.94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越溫脫貧,新增城鎮就業2.75萬人,居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分別達35.60萬人、101.82萬人。
在李永平的帶領下,岳池縣正昂首邁向全省縣域經濟第一方陣。2013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名列全省丘陵地區第3名。2011年、2012年、2013年連續三年榮獲全市目標考核一等獎。
3年來,岳池先后獲得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省現代農業建設重點縣等10多項殊榮,成功創建為省級園林城市、省級文明城市。
(圖片由岳池縣委宣傳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