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傳福 家翁泰能 陳天航

四川省瀘州市龍馬潭區產村相融的 “三農”實踐
比人還高的瓜果、“喝牛奶”的草莓、四季絢麗的花海、引人注目的生態餐廳……四川省瀘州市龍馬潭區特興鎮現實版的“家庭農場”內應有盡有。
目前正是收獲的季節,在走馬新農村綜合體的大棚蔬菜基地內,《當代縣域經濟》記者看到,眾多農民在收獲各類蔬菜和瓜果,然后裝上車運往外地。大棚架上,仍有不少瓜果玲瓏剔透,香味撲鼻。管理員楊序祥告訴記者,基地內都是用有機肥料進行種植,由于品質好,價格也可觀,都是銷往省內外大型超市和商場。
近年來,龍馬潭區大力實施“統籌城鄉富民”戰略,重點走特色觀光農業富民、品牌戰略農業強民、靚麗新村建設宜民之路,2013年,該區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萬元大關,成為全市唯一突破萬元的區縣。
高效觀光農業促增收
在綜合體的科技展示園內,不少游客用手機和相機拍攝各類利用營養液無土栽培或水培的蔬菜,這些新鮮玩意兒要么栽種在墻體上,要么坐落在花盤間,雖然沒得沃土,卻長得郁郁蔥蔥。楊序祥說,目前該蔬菜科技示范基地內擁有各類瓜、果、菜、花、草等100余種,一年四季常青。
位于魏園村的上百畝四季花海內,薰衣草、格桑花、馬鞭草等20余類花卉次第開放,沐浴著陽光盡顯無窮魅力。花海內,前來賞花的游客一撥又一撥,各種農家土貨在這里賣歡了。
近年來,龍馬潭區加大投入,重點對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進行補助,打造集觀光采摘體驗、旅游休閑等為一體的高效精品農業。目前,已成功打造特興、長安、石洞、胡市為核心的近郊休閑觀光農業基地,著力建設走馬、魏園、桐興、敦和、金壩等現代農業園區,有效吸引省內外游客到此觀光、度假、體驗。農民吃上“旅游飯”,每戶年增收3000元以上。
“龍馬造”農產品俏全國
柚子未熟已賣完、生姜訂單不愁銷、桂圓上門搶購……對于今朝龍馬潭區的農民來說,輕松增產增收早已由夢想變成了現實。
在安寧鎮良豐村11組的果園內,記者看到果農在高興為“中華名果”——九獅柚套袋,精心呵護著還未成熟的柚子。瀘州九獅柚專業合作社黨支部書記、理事長袁德清介紹,九獅柚自2000年注冊“九獅香柚”商標以來,先后榮獲“中國優質果品九獅柚基地”“中國名優水果金質獎” “老百姓喜愛的產品”等國家、省級6塊牌子和證書。2010年4月,被中國果品流通協會授予 “中華名果”殊榮,一舉成為國家級品牌水果。目前,該鎮成立合作社,吸引176戶農戶加入,還帶動其他鄉鎮的3800余戶農戶栽種。
優良的品質和良好的品牌,往往被看好。近年來,央視《科技苑》欄目組記者走進該區,對生姜、肉鴿等基地進行采訪,探訪農民增收的奧秘,并在央視七套滾動播出。
截至目前,該區發展釀酒高粱7.2萬畝,特色蔬菜12.5萬畝,健康水產2.6萬畝,龍馬烏雞出欄880萬只,優質肉鴿150萬只,全區傳統優勢主導產業發展規模和質量得到提升。不少 “龍馬造”農產品進入大型超市和商場,俏銷全國各地。
如今,龍馬潭區“魏園”生姜、“九獅”食用菌、“羅漢”蛋、“九獅”柚、“天綠”香米、“西壇”花椒、“長安”肉鴿、“瀘桂圓”等10余類特色農產品品牌效應凸顯,供不應求,全區基本形成“一鄉一產業、一村一品牌”的發展格局,農民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幸福農民畫中笑
整潔寬闊的文化廣場上健身,嶄新明亮的太陽能路燈照亮村落,漂亮的農家書屋里悠閑看書,別致的小轎車開到家門口,棟棟別墅掩映在藍天白云和花草樹木中……融入大自然,與青山綠水為伴,農民過上比城里人還舒坦的生活。美景入畫,農民村中笑。
這樣的場景,走馬村走在前頭,長安鄉慈竹村也不甘落后。
在慈竹新村,一棟棟外觀簡潔大方,屋內寬敞明亮的別墅首先映入眼簾。“這些住宅總共28套,占地面積30余畝,水電氣等五通,每家每戶門口還有自留菜地。”剛進村口,村黨支部書記趙詠梅就興致勃勃地向記者介紹起來。
一灣灣的丘田里,碧綠的荷葉間,朵朵荷花含苞欲放;房前屋后,一些矮矮的向日葵,早已探出金黃的頭,微風拂過,清香撲鼻。據介紹,今年,該村新建櫻花園50畝、向日葵園100畝、荷花池50畝、標準生態魚池12口,重點打造城郊觀光旅游業。
據了解,近年來,該區按照“房屋美觀大方,格調高雅醒目,室內協調整潔,環境優美宜人”標準,高規格在村民聚居點、瀘鹽路沿線、區外環路沿線、進港公路、隆納、成自瀘赤高速路沿線、開展風貌塑造和新村建設。如今,川南民居依山順勢、因地制宜、錯落有致,產業配套,成為一道道靚麗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