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喜

今年6月30日,遼寧省隆重召開企業家大會,數千家企業負責人分別在省政府主會場和14個市分會場出席會議。東北特鋼等7家企業董事長或總經理介紹了經驗,本鋼集團等10家企業作了書面發言。
企業家們的精彩發言,重筆勾勒了企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成長軌跡,也集中反映了遼寧數以萬計的企業在老工業基地振興中的支撐作用。
企業強則經濟強,企業富則百姓富,企業興則遼寧興。十年振興戰略為我省企業發展創造了條件,企業做大做強也為遼寧振興發展奠定了牢固的根基。
追求高質高效高端產品
過硬產品始終是企業在激烈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的重要舉措。近年來,東北特鋼集團面對行業嚴峻形勢,堅持把生產經營的重心聚焦在產品結構調整上,突出發展高質量、高效益、高性能重點品種。他們聘請世界頂級特鋼專家,強化產品研發,開展工藝攻關,重點開發一批規格特殊、性能特別的差異化產品和市場空白產品,不斷推動特鋼產品升級換代。同時,依托重點品種汽車鋼、模具鋼的品牌優勢,通過并購外省齒輪企業推進產品延伸,通過在上海設立銷售公司拓展深加工業務,使經營觸角進入了更前沿的新興產業領域。今年前5個月,全公司鋼材產量同比增長了16.5%,營業收入增長了36.6%,噸鋼毛利率同比提高7個百分點,按可比口徑比上年增效14億元。
輝山乳業集團為了讓國人喝上安全放心的牛奶,以百分百自營牧場的新鮮奶源作為產品差異化競爭的堅實基礎,利用獨特而稀缺的“娟姍牛”等資源優勢,不斷提升奶源關鍵質量指標,實現了乳品產業升級換代,打造了世界領先的3.6克乳蛋白行業新標準,向廣大消費者兌現了始終如一的質量安全承諾。
技術創新引領產業升級
自主創新和轉型升級是企業的生命。沈陽遠大集團是以科技引領產業發展的典范。他們依靠科技創新,用7年時間創造了幕墻行業全國第一,用12年時間實現了世界第一。他們根據電梯與幕墻同在一個建筑市場的特點,將日本電梯的經濟性、美國電梯的舒適性、德國電梯的可靠性在技術上進行大膽整合,推出了集三者優勢于一身的博林特電梯,成為中國民族第一品牌。為了充分發揮科技人員的潛能,遠大集團將原來設在產業內部的研發機構分離出來,成立了遠大科技創業園,率先推出“承認知識產權私有化和知識產權個人終身受益”機制,為科技人員營造了實現自身價值的平臺。目前,科技創業園已在高科技、工業加工技術以及現代農業領域展開了41項研發項目,其中成功研制的由發電機、變頻器、電動機、逆變器、控制器等構成的電氣傳動控制系統,為我國電力、石化、冶金、礦山等行業提供了完整可靠的解決方案,一舉打破了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他們研制的電袋混合除塵系統對煙塵治理效果非常顯著,已成功將兩家電廠PM2.5排放值從國家標準30微克降到了4~7微克,社會價值巨大。
沈鼓集團多年來堅持以自主研發保障企業可持續發展,通過自主研發、技術合作、并購整合,先后完成了200多項重大技術攻關,其中百萬噸乙烯壓縮機填補了國內空白,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沈鼓集團一方面強化研發、設計、工程成套、售后服務等產業鏈功能延伸,向“微笑曲線”兩端要效益,挖掘和放大企業內部潛能和服務功能;另一方面強化集約化制造、社會化生產功能,逐步分離倉儲運輸、檢驗檢測等非主營業務,向金融服務、培訓服務、設備保運服務等領域延伸服務,推動制造企業走向服務化,并作為企業轉型升級做大做強的必行之路。
不斷創新商業運營模式
企業家們認為,持續單一的產品銷售,會使企業處于行業生態鏈條的局部或低端,導致企業市場競爭地位始終低下,難以形成強大的市場競爭力和影響力。因此當企業在同行業中具備了一定競爭力的時候,就必須進行商業運營模式的創新。輝山乳業是中國首家奶源全部來自規模化自營牧場,集牧草種植、精飼料加工、良種奶牛飼養繁育、全品類乳制品加工、乳品研發和質量管控等全產業鏈發展的大型乳制品企業,率先開創了“從田間到餐桌”的垂直整合經營結構。他們堅持規模化、標準化、專業化的牧場管理體系,現已建設高效飼草飼料種植基地50萬畝、現代化自營牧場59座、現代化乳制品加工基地5座,純種進口奶牛達到15萬頭。去年輝山乳業集團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成功掛牌上市,公開募集資金15億美元,上市首日市值近400億港元,成功躋身中國乳業上市公司三甲。
遠大集團在商業模式創新上的探索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為客戶提供全面解決方案,讓客戶的需求得到最充分的滿足,實現市場競爭的良性循環;二是積極探索成套與工程總承包模式,先后為老撾金礦配套了大型磨機工程,為中石油、中海油配套了LNG天然氣輸送加壓站工程,并嘗試在電力傳動控制領域與ABB、西門子一爭高下;三是利用企業國際市場的營銷網絡,組建商貿公司,代理銷售遼寧省內其他企業的優質產品,促進資源利用效率和市場競爭力的提高。
爭做全球行業領軍企業
恒力石化(大連)公司是2012年入駐大連長興島的知名企業,其母公司恒力集團名列中國紡織服裝企業競爭力第1位、中國百強民營企業第11位、中國企業500強第136位。恒力石化從建廠開始就瞄準了世界行業領軍企業,以科技創新贏得發展主動權。他們在德國、法國、意大利等國設立了國際研發中心,為企業高端產品研發和新技術孵化應用搭建人才高地。恒力國際專家團隊成功主持設立了聚酯、石化創新體系,攻克了工程設計等系統性關鍵技術,突破了一系列國際技術壟斷,為企業擴大規模、提升產業層次、增強核心競爭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近年來,盡管石化市場趨于飽和,但恒力石化憑借兩大關鍵性優勢,始終保持行業中最強者的地位。一是具有規模和裝備優勢,PTA裝置在業內單套產能最大,三套裝置可年產750萬噸,是目前世界最先進的生產水平,也是質量運行最穩定的設備。二是具有運營成本優勢,產業園建有自備熱電廠、碼頭港口等配套公共工程,生產成本業內最低。這些優勢,不但鑄就了恒力石化在PTA行業的國際領先地位,而且通過其在建的世界級石化產業基地,終將成為世界一流的石化和紡織產業集團。
創建民族品牌走向世界
中國的巨大市場,吸引著無數的外國資本。在外資商業巨頭大舉進軍中國、國內強手如林的激烈競爭中,大商集團顯出了民族商業英雄本色。大商集團是一家全國性大型零售企業和全國服務業領軍企業,現開設大中型店鋪200余家,分布在全國14個省70個地級城市,員工23萬人,連續多年排名全國百貨行業首位,2013年實現銷售收入1504億元。多年來,大商集團堅持理念創新、經營創新、管理創新,樹立了“無限發展、無微不至”的經營理念,不斷探索以零售為主業,以店網建設為特色,以大商麥凱樂、大商新瑪特、大商百貨、大商超市、大商電器、大商餐飲、大商五星級酒店等十余個商標商號構成的多功能、多業態、全景式、立體化發展模式。大商通過“三零”“自銷直營”“自有品牌”新經營模式的設計和轉向,形成了自成體系、自建商圈、細分市場、錯位經營的競爭優勢。大商一方面堅持實體轉型改造,持續提升實體店鋪的情感度、體驗度、鮮活度,一方面將實體零售的內涵與人們日益突出的個性化、情感性需求充分融合,塑造了大商集團實體優勢,創造了遼寧商業新高度。大商還通過持續開展同行業重組優化,先后在省內外成功收購重組40余個百貨大樓,構建了開放包容、萬紫千紅的商業大家庭。今后,大商集團將按照國際化、現代化的新標準,立足創建民族商業的大公司,引領中國百貨業享譽世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