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娜
【摘要】 目的 探討分析回收式自體血回輸與異體血輸血對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方法 60例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 將其分為回收式自體血回輸組(30例)和異體血輸血組(30例)。根據術中血容量丟失情況采用回收式自體血回輸與異體血輸血, 之后分別于麻醉前、輸血后第2天, 第5天測定血漿CD4+ T淋巴細胞CD4+、CD8+淋巴細胞(CD8+)、自然殺傷細胞的比列(NK)、白細胞介素-6(IL-6)的值等。結果 異體血輸血組輸血后, 患者血漿CD4+ 、CD8+、NK比例、IL-6在第2天、第5天均低于手術前, 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回收式自體血回輸經加工后不含異種抗原, 對人體的免疫系統影響較小, 是一種相對比較安全的血液保護方式。
【關鍵詞】 回收式自體血回輸;異體血輸血;免疫功能
本院特選取60例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 采用兩種輸血方式來分析對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60例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 并將其分成回收式自體血回輸組(30例)和異體血輸血組(30例), 其中男27例, 女33例, 年齡27~71歲, 平均年齡38歲。所有患者凝血功能大致處于正常范圍, 未接受過抗凝治療, 無免疫系統疾病病史、惡性腫瘤和全身感染性疾病。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以及患病時間進行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血液回收 本文兩組均采用國外開發的連續式自體血回收系統, 回收患者術中的自體血, 術前以(肝素25000 U加入生理鹽水500 ml)的肝素鹽水100 ml沖洗濾過器和雙腔管, 從手術切片開始后, 則可以回收手術出血, 回收的過程中調整肝素生理鹽水的滴速, 以此來維持肝素滴入量。回收原血液與生理鹽水按照 1:3用量洗滌并經高速分離、過濾、凈化等處理后, 將洗滌后的紅細胞被排空到備血袋中, 術中檢測Hct為24%回輸。
1. 3 觀察指標[1] 根據術中血容量丟失情況采用回收式自體血回輸與異體血輸血, 之后分別于麻醉前、輸血后第2天, 第5天測定血漿CD4+ 、CD8+、NK比例、IL-6的值等。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統計軟件對統計所得的具體數據進行分析, 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形式表示, 實施t檢驗;計數資料實施χ2檢驗, 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異體血輸血組輸血后, 患者血漿CD4+ 、CD8+、NK比例、IL-6在第2天、第5天均低于手術前, 對比差異具有明顯統計學意義(P<0.05)。回收式自體血回輸組的CD4+ 、CD8+在第5天有所下降, 自然殺傷細胞與白細胞介素也有所下降,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體數據見表1。
3 討論
本文觀察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的免疫功能, 依靠與細胞免疫有關的CD4+ 、CD8+、NK比例、IL-6等。如自然殺傷細胞是機體重要的免疫細胞, 與抗病毒和腫瘤免疫等有著緊密的聯系[2]。白細胞介素是一種重要的免疫調節因子, 由輔助T細胞產生, 可促進B細胞分泌抗體和TC細胞殺傷作用等。本文對兩組輸血患者研究后, 異體血輸血組輸血后, 患者血漿CD4+ 、CD8+、NK比例、IL-6在第2天、第5天均低于手術前, 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回收式自體血回輸組的CD4+、CD8+在第5天有所下降, 自然殺傷細胞與白細胞介素也有所下降,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回收式自體血回輸經加工后不含異種抗原, 對人體的免疫系統影響較小, 而異體血輸血對人體免疫功能抑制較大, 所以, 回收式自體血回輸是一種相對比較安全、可靠的血液保護方式。
參考文獻
[1] 季加富, 蘇帆.自體血回輸對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國際麻醉學與復蘇雜志, 2012, 33(12):819-820, 857.
[2] 薛彩霞, 常世卿, 趙俊桃, 等.兩種自體血回輸技術在全髖關節置換術中的聯合應用.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 2013, 28(8): 747-748.
[收稿日期:2014-04-16]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討分析回收式自體血回輸與異體血輸血對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方法 60例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 將其分為回收式自體血回輸組(30例)和異體血輸血組(30例)。根據術中血容量丟失情況采用回收式自體血回輸與異體血輸血, 之后分別于麻醉前、輸血后第2天, 第5天測定血漿CD4+ T淋巴細胞CD4+、CD8+淋巴細胞(CD8+)、自然殺傷細胞的比列(NK)、白細胞介素-6(IL-6)的值等。結果 異體血輸血組輸血后, 患者血漿CD4+ 、CD8+、NK比例、IL-6在第2天、第5天均低于手術前, 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回收式自體血回輸經加工后不含異種抗原, 對人體的免疫系統影響較小, 是一種相對比較安全的血液保護方式。
【關鍵詞】 回收式自體血回輸;異體血輸血;免疫功能
本院特選取60例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 采用兩種輸血方式來分析對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60例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 并將其分成回收式自體血回輸組(30例)和異體血輸血組(30例), 其中男27例, 女33例, 年齡27~71歲, 平均年齡38歲。所有患者凝血功能大致處于正常范圍, 未接受過抗凝治療, 無免疫系統疾病病史、惡性腫瘤和全身感染性疾病。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以及患病時間進行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血液回收 本文兩組均采用國外開發的連續式自體血回收系統, 回收患者術中的自體血, 術前以(肝素25000 U加入生理鹽水500 ml)的肝素鹽水100 ml沖洗濾過器和雙腔管, 從手術切片開始后, 則可以回收手術出血, 回收的過程中調整肝素生理鹽水的滴速, 以此來維持肝素滴入量。回收原血液與生理鹽水按照 1:3用量洗滌并經高速分離、過濾、凈化等處理后, 將洗滌后的紅細胞被排空到備血袋中, 術中檢測Hct為24%回輸。
1. 3 觀察指標[1] 根據術中血容量丟失情況采用回收式自體血回輸與異體血輸血, 之后分別于麻醉前、輸血后第2天, 第5天測定血漿CD4+ 、CD8+、NK比例、IL-6的值等。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統計軟件對統計所得的具體數據進行分析, 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形式表示, 實施t檢驗;計數資料實施χ2檢驗, 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異體血輸血組輸血后, 患者血漿CD4+ 、CD8+、NK比例、IL-6在第2天、第5天均低于手術前, 對比差異具有明顯統計學意義(P<0.05)。回收式自體血回輸組的CD4+ 、CD8+在第5天有所下降, 自然殺傷細胞與白細胞介素也有所下降,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體數據見表1。
3 討論
本文觀察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的免疫功能, 依靠與細胞免疫有關的CD4+ 、CD8+、NK比例、IL-6等。如自然殺傷細胞是機體重要的免疫細胞, 與抗病毒和腫瘤免疫等有著緊密的聯系[2]。白細胞介素是一種重要的免疫調節因子, 由輔助T細胞產生, 可促進B細胞分泌抗體和TC細胞殺傷作用等。本文對兩組輸血患者研究后, 異體血輸血組輸血后, 患者血漿CD4+ 、CD8+、NK比例、IL-6在第2天、第5天均低于手術前, 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回收式自體血回輸組的CD4+、CD8+在第5天有所下降, 自然殺傷細胞與白細胞介素也有所下降,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回收式自體血回輸經加工后不含異種抗原, 對人體的免疫系統影響較小, 而異體血輸血對人體免疫功能抑制較大, 所以, 回收式自體血回輸是一種相對比較安全、可靠的血液保護方式。
參考文獻
[1] 季加富, 蘇帆.自體血回輸對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國際麻醉學與復蘇雜志, 2012, 33(12):819-820, 857.
[2] 薛彩霞, 常世卿, 趙俊桃, 等.兩種自體血回輸技術在全髖關節置換術中的聯合應用.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 2013, 28(8): 747-748.
[收稿日期:2014-04-16]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討分析回收式自體血回輸與異體血輸血對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方法 60例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 將其分為回收式自體血回輸組(30例)和異體血輸血組(30例)。根據術中血容量丟失情況采用回收式自體血回輸與異體血輸血, 之后分別于麻醉前、輸血后第2天, 第5天測定血漿CD4+ T淋巴細胞CD4+、CD8+淋巴細胞(CD8+)、自然殺傷細胞的比列(NK)、白細胞介素-6(IL-6)的值等。結果 異體血輸血組輸血后, 患者血漿CD4+ 、CD8+、NK比例、IL-6在第2天、第5天均低于手術前, 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回收式自體血回輸經加工后不含異種抗原, 對人體的免疫系統影響較小, 是一種相對比較安全的血液保護方式。
【關鍵詞】 回收式自體血回輸;異體血輸血;免疫功能
本院特選取60例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 采用兩種輸血方式來分析對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60例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 并將其分成回收式自體血回輸組(30例)和異體血輸血組(30例), 其中男27例, 女33例, 年齡27~71歲, 平均年齡38歲。所有患者凝血功能大致處于正常范圍, 未接受過抗凝治療, 無免疫系統疾病病史、惡性腫瘤和全身感染性疾病。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以及患病時間進行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血液回收 本文兩組均采用國外開發的連續式自體血回收系統, 回收患者術中的自體血, 術前以(肝素25000 U加入生理鹽水500 ml)的肝素鹽水100 ml沖洗濾過器和雙腔管, 從手術切片開始后, 則可以回收手術出血, 回收的過程中調整肝素生理鹽水的滴速, 以此來維持肝素滴入量。回收原血液與生理鹽水按照 1:3用量洗滌并經高速分離、過濾、凈化等處理后, 將洗滌后的紅細胞被排空到備血袋中, 術中檢測Hct為24%回輸。
1. 3 觀察指標[1] 根據術中血容量丟失情況采用回收式自體血回輸與異體血輸血, 之后分別于麻醉前、輸血后第2天, 第5天測定血漿CD4+ 、CD8+、NK比例、IL-6的值等。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統計軟件對統計所得的具體數據進行分析, 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形式表示, 實施t檢驗;計數資料實施χ2檢驗, 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異體血輸血組輸血后, 患者血漿CD4+ 、CD8+、NK比例、IL-6在第2天、第5天均低于手術前, 對比差異具有明顯統計學意義(P<0.05)。回收式自體血回輸組的CD4+ 、CD8+在第5天有所下降, 自然殺傷細胞與白細胞介素也有所下降,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體數據見表1。
3 討論
本文觀察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的免疫功能, 依靠與細胞免疫有關的CD4+ 、CD8+、NK比例、IL-6等。如自然殺傷細胞是機體重要的免疫細胞, 與抗病毒和腫瘤免疫等有著緊密的聯系[2]。白細胞介素是一種重要的免疫調節因子, 由輔助T細胞產生, 可促進B細胞分泌抗體和TC細胞殺傷作用等。本文對兩組輸血患者研究后, 異體血輸血組輸血后, 患者血漿CD4+ 、CD8+、NK比例、IL-6在第2天、第5天均低于手術前, 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回收式自體血回輸組的CD4+、CD8+在第5天有所下降, 自然殺傷細胞與白細胞介素也有所下降,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回收式自體血回輸經加工后不含異種抗原, 對人體的免疫系統影響較小, 而異體血輸血對人體免疫功能抑制較大, 所以, 回收式自體血回輸是一種相對比較安全、可靠的血液保護方式。
參考文獻
[1] 季加富, 蘇帆.自體血回輸對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國際麻醉學與復蘇雜志, 2012, 33(12):819-820, 857.
[2] 薛彩霞, 常世卿, 趙俊桃, 等.兩種自體血回輸技術在全髖關節置換術中的聯合應用.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 2013, 28(8): 747-748.
[收稿日期:2014-04-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