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蓉 王志鵬
摘 要:以廣東省工業貿易職業技術學校內地西藏中職班為例,針對學校藏族學生愛國意識培養的現狀,在分析原因的基礎上,結合作者多年來的德育工作經驗,探究加強內地西藏中職生愛國意識培養的一些德育措施,以促進內地西藏中職班的德育建設,為祖國建設培養優秀人才。
關鍵詞:內地西藏中職班;愛國意識;措施;優秀人才
西藏地區是我國重要的邊疆民族地區,在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保持邊疆穩定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國家關于“治國必治邊,治邊先穩藏”的戰略思想,清晰地表達了這樣一種理念:沒有邊疆民族地區的跨越發展,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又何談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實現中國夢?因此,加強對內地西藏中職班學生的愛國意識培養,增強西藏地區學生的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意識,是維護民族團結、實現西藏地區繁榮穩定的重要保證。
黨中央、國務院歷來十分重視西藏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在發展西藏地區教育事業方面采取了許多特殊措施,在內地創辦西藏班,就是其中一項富有成效的工作。為響應國家的“智力援藏”,我校于2010年開辦了內地西藏中職班。辦班近4年來,學校對西藏內地中職班堅持“尚德篤學、愛國興藏”的德育工作理念,緊緊圍繞“以德樹人,為誰培養人,怎么培育”的德育工作,積極探索,精心部署,多措并舉,力爭培養一批政治可靠、素質全面的建設者與接班人。
本文以廣東省工業貿易職業技術學校內地西藏中職班為例,針對學校藏族學生愛國意識培養的現狀,在分析原因的基礎上,結合作者多年來的德育工作經驗,探究加強內地西藏中職生愛國意識培養的一些德育措施,以促進內地西藏中職班的德育建設,為祖國建設培養優秀人才。以下,是我校在開展學生愛國意識培養方面的一些實踐和探索。
一、當前內地西藏中職班學生愛國意識培養所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由于西藏地區特殊的文化、歷史背景,藏族學生在語言、思維方式、性格、交往行為、文化基礎等方面,與內地學生相比,有一些差異和不同的特點。他們從西藏地區的教育環境,轉入內地教育環境,有時可能會產生諸多方面的不適應。如環境的不適應、教育教學的不適應、心理的不適應、人際的不適應、交流的不適應等。而內地西藏中職班的教工,如果對學生的這些特點把握不準確,對思想政治教育認識不夠深刻,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單調,就不能開展有效的有針對性的思想教育活動。
開辦內地西藏中職班的學校,如何根據我國少數民族的一些特點,從入學開始,加強民族團結教育,逐步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民族觀,有針對性地進行維護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反對民族分裂的教育,值得所有教師認真思考。個別學校,在學生思想政治課的評價體系中,有時可能學業成績評價多,學生思想和行為評價少,往往只重成績,不重過程和日常表現。在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有的活動轟轟烈烈,但實際效果如何、學生是否接受,卻沒有關注。如對學生愛國意識的培養,更多的還是注重活動的開展上,投入大,有時可能忽視學生的民族特征,忽視了歷史教育,學生的愛國意識培育也沒有遵循循序漸進的教育模式,從入學到畢業,采用統一的教育模式,活動的形式上考慮得多,細節上把握少。
二、加強內地西藏中職班學生愛國意識培養的德育
措施
(1)以日常德育為抓手,深入開展民族團結教育。為使德育工作有的放矢,我校將民族團結教育貫穿于內地西藏中職班學生學習生活的各個階段,將內地西藏中職班的德育分解為三個方面,每個方面對應一個年級,作為此年級的德育重點。一年級側重進行中華民族大家庭教育,引導和教育學生形成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二年級側重國情和國防教育、民族團結政策教育與民族融合教育;三年級側重愛國興藏、勵志報國教育。這樣每個學年突出一個重點,引導學生進一步增強民族團結意識、遵紀守法意識和愛國意識,每一個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既全面又深刻。民族團結教育活動的形式不拘一格,有民族團結主題團日、主題班日活動、民族團結教育專題形式報告講座、民族團結主題班會。如通過“藏漢一家親”的主題班會弘揚民族精神,加強民族團結的教育活動。活動的設計和組織,全部由我校學生處民族班事務辦公室完成。
(2)管理風格化,落實全員育人的教育制度。“眾人拾柴火焰高”,學校推行全員育人的教育思想,具有非常現實的意義。首先,“全員育人”一直是內地西藏班(校)的傳統和特色。每一個教職員工,都應該具備“培養什么樣的人”“為誰培養人”的政治責任和育人意識。其次,內地西藏中職班學生遠離家鄉和親人,對內地生活不適應,又處在成長發育的青春期,需要學校教師給予更多的關懷和幫助,而這一切單靠班主任老師是遠遠不夠的。只有更多的教師來做他們的“爸爸”“媽媽”,才能使更多的孩子得到關愛、健康成長,這對密切師生關系,維護民族團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而且,利用學校各種教育力量開展德育工作,既凸顯班主任的主體地位,又發揮全體教職工的主觀能動性,主動結合自己的崗位特點對學生進行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教育,進行基本國情、民族團結和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教育以及科學工作精神、科學工作者方法和科學態度教育,陶冶學生情操,規范學生行為,激發學生愛國情感,增強學生祖國意識。
(3)以特色活動為載體,加強學生愛國意識培養。
①組織開展集中體現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革命傳統的經典格言、詩詞誦讀活動,教唱以愛國主義為主題的歌曲,唱響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改革開放好、人民軍隊好、人民群眾好、偉大祖國好的主旋律。每年五月積極參加學校舉辦的五四大合唱,同學們合唱了《一個媽媽的女兒》《翻身農奴把歌唱》等,國慶期間也有歌詠比賽和文藝演出等活動。同時,還有在重要紀念日、民族傳統節日的歌舞表演、藏族特色文化展示等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
②以民族傳統文化和重大節日為載體,扎實開展鄉土教育,增進學生對本民族文化環境的了解,培養學生熱愛家鄉、服務社會及家鄉的熱誠;扎實開展反分裂教育,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進一步激發學生愛國熱情,自覺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更充分利用元旦、春節、端午、中秋、五一、國慶等祖國的傳統節日,進行愛國主義、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優秀文化、民族大團結等傳統教育。
③充分利用廣東的自然、歷史、人文景觀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利用寒假或節假日組織藏族學生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廣東博物館、虎門銷煙館、中山紀念堂、辛亥革命紀念館、黃埔軍校等),祭掃烈士墓,緬懷各族英雄、仁人志士、革命先烈,學習他們的高尚品德和感人事跡,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培養具有人本情懷及祖國意識的合格接班人。
④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到城市、農村調查研究,慰問孤寡老人等,使學生感受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奮斗歷程、輝煌成就,以最直接、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材開展好學校的愛國主義教育。
(4)以課堂教學為重點,強化學生愛國意識。一是每個教師、各學科教學中都滲透德育工作的內容;二是強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思想政治課、主題班會課為教育主陣地,注重學科教學中的德育滲透,對學生進行黨的基本路線教育、中國近代史教育、西藏地區歷史及文化教育、“四觀兩論”教育;三是充分利用課堂教學陣地,做到結合教學講歷史、講傳統、講國家版圖,強調西藏地區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部分;結合教學講愛國英雄和科學家、藝術家的卓越貢獻;結合教學講“老西藏精神”,引導學生繼承和弘揚“老西藏精神”,并將其轉化為反對分裂、維護穩定、為中華騰飛做貢獻而刻苦學習的自覺行動;結合教學講西藏地區社會主義建設的飛速發展和黨的民族政策實踐的成就;結合教學講愛國主義理論、遠大理想和奮斗精神;結合教學,講國情、區情和形勢政策,引導學生強化愛國主義意識,懂得知恩、感恩,為報效祖國而努力學習,爭取早日成為優秀人才。
(5)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優化育人環境。學校充分利用校園廣播、電視、校園網、櫥窗、板報和文化長廊等宣傳陣地,大力宣傳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偉大建設成就,營造愛國主義教育的濃厚校園氛圍,創設一個“時時受教育,處處受感染”的德育環境。我校有健全的教育陣地,如:宣傳欄、黑板報、廣播室、閱覽室等,讓每一堵墻壁成為無聲的語言,讓每一塊綠地成為陶冶學生情操的陣地,在潛移默化中,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良好行為習慣教育。
(6)愛國主義意識培養在“對比教育”中顯成效。為增強藏族學生愛國意識培養的實效性,我校引導藏族學生在生動的對比教育中提高認識。比如,通過新舊西藏地區的對比,使學生認清新舊西藏地區兩重天和百萬翻身農奴當家做主人的事實;認清只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才能救西藏地區、才能發展西藏地區的歷史事實;通過“團結穩定是福、分裂動亂是禍”的對比,使學生深刻認識現實,增強愛國主義意識。通過對比教育激發藏族學生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并把愛國與愛黨、愛社會主義統一起來,增強建設社會主義新西藏的信心,明確自己肩負的歷史責任,樹立愛憎分明的情感,使愛國主義成為藏族學生的精神支柱。
結語:以上,以廣東省工業貿易職業技術學校內地西藏中職班為例,針對學校藏族學生愛國意識培養的現狀,在分析原因的基礎上,結合作者多年來的德育工作經驗,探究了加強內地西藏中職生愛國意識培養的一些德育措施,以促進內地西藏中職班的德育建設,為祖國建設培養優秀人才。
耕耘在這塊特殊的教育熱土上,面對黨和人民的重托,我熱情滿懷,腳步堅定。我也擔心我的人格魅力還不夠,更擔心我的德育工作方法、方式不對頭。我一直在加強德育工作理論、西藏地區人文歷史、國家民族團結政策等的學習,始終以全面育人為指導,以弘揚民族優良傳統為重點,以愛國主義為主線,緊密聯系藏族學生思想實際,采取形式多樣、針對性強的系列教育方式,激勵學生的愛國情感。我堅信,今天我們在學生的心靈中播下了希望的種子,明天我們的學生一定會成為偉大祖國的棟梁之材!
參考文獻:
[1]周濟.在大力加強內地民族班民族團結教育和學校管理工
作會議上的講話[N].光明日報,2009-8-27.
[2]續文輝,萬金鵬,靳海波.治邊穩藏戰略思想的理論意蘊[N].西
藏日報,2013-8-17.
[3]郭海燕.愛國主義新論[M].北京:海潮出版社,1997.
[4]夏春峰.例談西藏班化學教學與祖國意識的滲透[J].吉林教
育,2011(23).
(廣東省工業貿易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