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媛
(寧夏大學 外國語學院,寧夏 銀川750001)
中阿自古以來就有著深厚的傳統友誼,從絲綢之路開始綿延多年,伴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中國和阿拉伯國家之間的務實合作不斷深化,雙邊政治合作迅速發展,雙方關系日益密切,相互需求不斷增強。2013年中國(銀川)國際穆斯林企業家峰會于9在銀川開幕,是中阿博覽會框架下的一項重要國際性會議。峰會在弘揚民族文化、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發揮了重要作用。峰會已經成為廣大穆斯林企業家共商合作、共敘友誼的盛會,是穆斯林企業界資源共享、互利共贏的重要平臺。本文的案例分析均來自筆者參加的2013年中國(銀川)國際穆斯林企業家峰會上的會議講話。
黃友義將外宣翻譯界定為:“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和進步,以及對外交流的不斷加深,需要把大量有關中國的各種信息從中文翻譯成外文,通過圖書、期刊、報紙、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媒體以及國家會議,對外發表和傳播,這就是外宣翻譯”(黃友義,2006,p.27)。外宣翻譯作為溝通橋梁,它是國家對外宣傳、展示中華民族形象、反映國家的“軟實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外宣英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主要目的是“服務經濟、促進開放、宣傳中國、梳理形象”(李崇月,張健,2009,p.78)。對中國而言,能否在外宣傳活動中提升我國軟實力,塑造良好的國家形象,很大程度上都取決于翻譯質量。但是,現如今許多外宣資料英譯仍存在問題,如詞語、語法、文化翻譯的錯誤,造成交流障礙,嚴重影響了我國進一步提升國家軟實力戰略的發展。
直譯是一種重要的翻譯方法,即直接翻。既要全面準確地闡明原作的含義又要無任何失真或隨意增加或刪除原作的思想,同時還要保持原有的風格,如詞序、結構等。
例1:俗稱“鳳凰城”的自治區首府銀川市,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寧夏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轄三區(興慶、金鳳、西夏)、兩縣(永寧、賀蘭)、一市(靈武)。城市建成區面積為165.7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04.63萬人,其中回族人口占24%。
譯文:Yinchuan is commonly known as “the City of Phoenix”.It is one of the fam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ies in China.Yinchuan is the capital city of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and also the center of politics,economy and culture in Ningxia.It administrates Xingqing District,Jinfeng District,Xixia District;Yongning County,Helan County and Lingwu.The urban built-up area of Yinchuan is about 166 square kilometers.The resident population of Yinchuan is about 2 million of which Hui People account for 24%.
例1:介紹的是寧夏的行政區劃及人口信息,如:“轄三區(興慶、金鳳、西夏)、兩縣(永寧、賀蘭)、一市(靈武)”、“面積為165.7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04.63萬人”屬于典型的信息介紹,用直譯的方法翻譯,既能傳遞原文信息,又能保留原文語言風格,做到忠實于原文,達到“信”的翻譯準則。
漢語的四字結構或對偶句很常見,其語言凝練、結構整齊,迎合了漢語的表現方式,能夠營造氣勢、創造美感。但英語中很難找到其相對應的表達方式,英語強調用樸實、簡潔的語言表達。奈達認為:“Translating means communicating”(翻譯即譯意)(Nida,1993,p.116)。在譯文中,如何能更好地表現原文,且符合譯語讀者的閱讀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在翻譯外宣資料的華麗辭藻時,應注意使用意譯的翻譯方法,用之以簡潔樸實的英譯表述。
例2:引領沿黃城市經濟區跨越發展的龍頭城市。
譯文:A leading city for development across economic zones along the Yellow River.
“龍”在西方文化中象征著殘暴和邪惡,為符合西方文化,“龍頭城市”不可直譯,而要根據其原文表達精髓,將其翻譯為“leading city”。由于中西文化差異,常常出現文化缺省現象,這就導致文化翻譯的不可譯性。所以,文化等值效應在翻譯中非常重要。
省譯法即刪去不符合譯語思維習慣、語言習慣和表達方式的話語,以避免譯文累贅。使既能充分表達出原文作者想要傳達的信息又能使譯文讀者一看就了解其中的思想和內涵。所以,當外宣資料原文中出現中國特色的思維方式或表達手法時,可以根據譯語讀者的思維方式、表達習慣,運用省譯方法進行翻譯。
例3: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蛋白飲食已比較普遍。
譯文:High-protein diet has become popular along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life.
例3中,將屬于范疇詞的“水平”刪去,更符合英語表達。
增譯法是一種常用的翻譯方法,指由于英漢兩種語言不同的思維方式、語言習慣和表達方式,有些意義對漢語讀者來說是不言而喻的,而譯語讀者卻不甚明了,這就需要在翻譯時增添一些詞、短句或句子,以便更準確地表達出原文所包含的信息。一般來說,一些包含中國文化背景知識的內容和具有中國特色的事物如人名、地名、中國特色詞語、歷史事件和政治用語等需要采用加注的方法予以解釋。
例4:近年來,銀川市抓住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和“兩區”建設的歷史性機遇,全力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
譯文:In recent years,Yinchuan speeds up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ization,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with full power by catching the historical opportunity of implementing the Western Development Strategy,and also support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the“Two Zones”:one is Ningxia Inland Opening-up Pilot Economic Zone;the other is Yinchuan Comprehensive Free Trade Zone.
在例4中,譯語讀者對“兩區”的內涵沒有相應的背景知識以及文化的了解。如果直譯,不增加譯文注釋,則無法將外宣資料的功能有效地傳遞給譯語讀者,所以在翻譯時,要把“兩區”具體指的是什么翻譯出來。
“由于文化差異,同一話語意圖在原語與譯語的語篇形式上很可能不一致。譯者應在正確認知原作意圖的前提下,以實現譯文的預期功能作為翻譯策略的準則,采用恰當的譯文語篇形式準確表達原作意義,以有效實現翻譯目的”(賈文波,2002,p.30)。重構法也叫改寫法,即譯者在充分領會原文的精髓和原作者的寫作目的后,通過重組、變通、調整或轉換等方法重建原文的信息內容和結構,減少中式英語或翻譯腔以符合英語的語言習慣。
1.5.1 邏輯整合
在翻譯過程中,由于受漢語思維的影響,常會忽視語篇的邏輯整合。英語傾向于開門見山,直奔主題的表達方式,而漢語不同,喜歡渲染、迂回、鋪墊的表達方式。因此在翻譯時,要對原語的結構進行邏輯整合。
例5:坐落于賀蘭山東麓,地處葡萄酒文化長廊核心區,自然氣候獨特,融觀光、休閑、旅游一體——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業帶。
譯文:The Wine Industrial Belt around the Eastern Region of Yinchuan Helan Mountains situated in Yinchuan along the east piedmont of Helan Mountains and at the core area of Ningxia wine culture corridor,is ideal for sightseeing,recreation,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 with unique climate condition.
原文先對其地理環境進行描述,然后對氣候、特色進行描寫,最后才點出地名。這符合中文的宣傳特征——鋪墊,但卻與譯語讀者的表達方式相悖。因此,在翻譯時,應對原文結構進行適當的調整。將重點信息置于句首,再進行詳細介紹。
1.5.2 主語的翻譯
眾所周知,由于中英主語差異,在翻譯過程中,原句主語不一定總是和譯句主語一致,在確定譯文主語時,必須符合英語的語言習慣和西方國家的文化習俗;必須符合句中的邏輯關系;必須符合上下行文的需要。
例6:依靠市場競爭力,促進企業進取精神,把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產業同開拓市場結合起來。
譯文:We should combine the efforts to develop new technologies,products and industries with the efforts to open up markets,relying on market forces and competitiveness as well as fostering the entrepreneurial initiative.
原文屬于無主句,“無主句就是沒有主語的句子,沒有主語可能是省略,也可能是隱含。漢語中有很多無主句,它是漢語文化中主體意識的集中表現,而英語的句法嚴格要求每個句子必須有自己的主語,因此在英譯漢語無主句時,必須要加上主語”(周玉忠,喬幪,李霞,2007,p.230)。原文將主語“我們”隱含,所以譯文增添了主語“we”。
1.5.3 動態與靜態的轉換
漢語重意合,呈動態;英語重形合,呈靜態,漢語多用動詞,且不受形態變化的約束,但在英語中,一個句子一般只能使用一個動詞,所以就要將英語的動詞名詞化,使動態變為靜態,符合英語表達習慣。
例7:建立一個正在西部崛起,走向繁榮、文明、進步、和諧的銀川。
譯文:A prosperous,civilized,progressive and harmonious Yinchuan is rising in the west of China.
原文中“建立”和“走向”均為動詞,但在譯文中,并沒有將此處的動態語言直譯出來,而是用謂語動詞加動名詞的表達方式,將兩個分句合為一個句子翻譯,體現英語的靜態特點。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外宣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中國文化走出去”戰略的重要傳播渠道,而外宣翻譯在其中起到了關鍵作用。優秀的外宣翻譯有利于提高我國國家軟實力,提升我國在國際社會中的話語權。不合格的外宣翻譯不僅達不到外宣作用,而且影響了我國的國際形象。對于迅速發展中的中國而言,搞好外宣翻譯工作非常重要。
翻譯不僅需要譯者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又需要采取認真謹慎的態度進行翻譯,經過反復琢磨、校對才能最終定稿。一名優秀的譯者,不僅需要扎實的語言功底,又需要具備孜孜不倦的精神,以及對翻譯工作的熱愛。外宣英譯不僅僅是語言文字間的轉換,更是對不同文化的解析與表達。由于外宣翻譯所涉及的范圍廣泛,不同的文體之間的翻譯又有區別,因此本報告所提出的翻譯方法并不能對所有外宣資料都起到指導作用,有其局限性。但筆者深信,隨著我國國家綜合實力的不斷提升,翻譯框架的不斷完善,外宣翻譯的重要性不斷凸顯,其研究將會更加完善!
[1]Nida,E.A.Language,culture and translat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3.
[2]黃友義.堅持“外宣三貼近”原則,處理好外宣翻譯中的難點問題[J].中國翻譯,2006,4:27-28.
[3]賈文波.原作意圖與翻譯策略[J].中國翻譯,2002,4:30-33.
[4]李崇月,張健.試談“外宣翻譯”的翻譯[J].江蘇大學學報,2009,5:78-80.
[5]周玉忠,喬幪,李霞.英漢互譯教程[M].銀川:寧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