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金玲
(黃島區珠海街道辦事處,山東青島 266400)
農業經濟管理創新策略淺析
盧金玲
(黃島區珠海街道辦事處,山東青島 266400)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我國的綜合國力顯著提高。但是,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下,雖然工業取得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但由于農業人口在人口結構中所占的比重較大,農業經濟依舊是支撐國民經濟的支柱。為了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黨和國家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推動農業的發展。為了使我國的農業經濟走出傳統發展模式的桎梏,促進工業與農業經濟的協調發展,黨和政府目前正在努力探索尋找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農業發展道路。同時,為了有效提高農業經濟管理水平,也需要我們在摸索的過程中不斷創新。作者結合現實情況,闡述了實現農業經濟管理思路創新的具體策略。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農業經濟 發展模式 管理策略 統籌發展
在世界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國的經濟發展對于促進世界經濟發展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中國經濟的發展情況,受到世界各國普遍的關注。為了促進世界經濟的穩步發展,黨和國家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用以推動經濟的發展。由于自古以來,農業經濟一直是我國經濟的支柱。雖然近年來,工業經濟的發展取得了顯著的進步,但農業經濟的發展還是絲毫不能放松的。和世界其他農業強國相比,我國的農業管理模式存在著明顯的不足,為了加快農業經濟發展的步伐,黨和國家政府開始探索尋找新的管理模式,提高農業經濟的發展效率。
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中國,農業經濟的發展關系著國民經濟的命脈。農業經濟的發展水平直接制約著整個國家經濟的發展程度。近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各國綜合國力的競爭日益激烈。世界各國都在努力促進經濟的發展。同樣,作為世界經濟體的重要組成成員,中國也在不斷地加快經濟建設的步伐。隨著我國經濟建設政策的不斷向前推動,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的弊端日益凸顯,尤其是農業經濟的發展模式,存在著明顯的不足。長期以來,由于受到傳統文化思想的影響,農民的農業思想具有保守性。落后的生產方式、科技管理人員、農民積極性不高等因素都制約著農業經濟的發展。為了改變農業經濟發展的現狀,調動廣大人員的生產創造積極性,這就需要我們去尋找一條新的農業經濟管理模式。隨著科學發展觀理念的提出,為了能夠有效的落實中央的指示,這就需要我們在各行各業實現科學發展。而同樣,在農業方面,我們也要用科學發展觀的思想作為指導,形成科學的農業發展模式,促進農業經濟的高效發展。另外,由于農業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廣大科技人員的辛勤勞動,如果管理模式落后,就會導致生產積極性不高。倡導農業經濟管理策略的創新,可以調動廣大農業科技人員的積極性,使他們全身心投入到農業經濟建設之中。除此之外,實行農業經濟管理策略的創新,還能夠走出以往發展模式的束縛,實行質的改變,使得經濟發展情況和國家的基本國情相協調,實現中國特設化的發展模式。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提高創新,有利于提高競爭能力。社會上的各項各業都需要培養創新的意識。因為只要通過不斷的創新,才能實現質的飛躍。同樣,作為支撐國民經濟的命脈的農業經濟,要想取得更大的發展,同樣離不開創新。通過不斷的對農業管理模式實行創新,提高農業的生產效率,創造出更大的農業價值,從而實現經濟社會進一步的發展,為提高一個國家的綜合過來提供雄厚的經濟基礎。實現農業經濟管理的創新,主要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對管理體制的創新;二是農業操作技術的創新。農業操作技術的完善,可以提高生產效率;管理體制的創新,在某種程度上能夠調到廣大人民的勞動積極性,從而創造出更高的農業經濟價值,推動這個國家經濟的發展。
農業經濟的發展情況不僅束縛著國家整體經濟的發展,同時也與廣大農民的生活水平息息相關。最明顯的一個表現就是農民的收入直接和農業經濟的發展情況相掛鉤。農業經濟發展好了,農民的收入就會有所提高,這樣就會改變農民的生活水平,同時也能促進國家的穩重。然而,農業經濟的發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干擾,一種落后的管理模式是一個最顯著的原理。由于管理落后,導致農業生產效率低下。雖然從整體上看,我國農業發展水平波動范圍不大,長期以來,一直處于一個比較平穩的地步。但是,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加劇,世界各國之間經濟競爭更加激烈。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農業經濟發展水平較低,這就需要我們改變以往的管理模式,實行體制的創新。而體制的創新,是提高經濟發展水平最先決的條件。
關于農業經濟管理上的創新,我們可以從很多方面對其進行分析,其中農業科研管理方面的創新是一個切入點。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科研水平的高低也會對經濟的發展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要想提高科研水平,就要加大對其各方面的投入,包括科研資金以及科研設施的投入。科研項目的開展,離不開充足的科研基金以及完備的科研設施。缺少任何一個,都會影響科研項目的開展。在農業科研管理上,傳統觀念上,其科研資金主要來源于國家的財政撥款。每年國家都會向各農業科研所下撥資金,近年來,隨著國家對農業的重視,在農業上投資的科研基金越來越多。然而,由于管理模式的不足,資金沒有發揮到最大的利用效果,農業科研并沒有質的突破。為了改變這種境況,就需要我們對農業科研管理制度進行改革。國家部門應該改變以往的資金投放模式,嚴把資金投放關,要根據不同農業科研機構的實際水平下撥科研資金,這樣既可以是科研基金發揮到最大的利用效果,同時也能促進各個農業科研單位相互競爭,調動農業科研部門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促進科研成果的進步。對于生產出來的科研成果,要將其轉化資金,進而繼續投入到科研生產中。通過這樣的不斷循環,可以提高農業科研的水平。
改革促進發展,創新促進進步。要想改變農業經濟管理的模式,首先要培養農業經濟管理創新的意識。作為農業管理部位,我們要積極倡導這種觀念,通過走訪基層,向廣大人民宣傳這種理念。農業經濟的發展離不開農民,要想提高農業經濟的水平,首要的任務就是調動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如果不能很好的調動廣大人民的生產積極性,后續的工作就很難展開,因此,要通過各種渠道向廣大人民群眾宣傳這種創新觀念,讓農民群眾心里有所了解。作為工作人員,我們要樹立崇高的為民服務意識,全心全意的為農民服務,推動農業經濟的發展。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就是堅持以人為本。以人為本就是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求發展、促進發展。為了統籌城鄉發展,實現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這就要求推動經濟結構的調整,改革開放以來,為了使廣大農民走向富裕的道路,黨和政府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口號,隨著這一口號的提出,農村建設成為國家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三者之間緊密聯系、相互制約。要想促進新農村建設,首先就要保證農業經濟的發展,農業豐則基礎強。將發展農業經濟擺在一個突出的地位,充分說明了農業經濟的重要性。農業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在這項龐大的工程里,這就需要我們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深入基層,密切聯系廣大農民群眾,及時幫助他們解決在農業生產中遇到的問題,幫助他們提高生產技術,提高農業經濟的附加值。
在我國現階段的國情下,農業經濟在整個經濟結構中占有重要的作用。農業經濟的發展直接關系到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時也關系著國家、社會的長治久安。如何發展農業經濟,始終是黨和國家政府關注的熱點問題。農業經濟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隨著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口號的提出,國家實施一系列惠民政策,用以推動農業經濟的發展。國家倡導推動工業反哺農業,加大對農業建設的投資比重,農業經濟的社會地位不斷提高。然而,由于受到傳統文化思想的束縛,長期以來,我國的農業經濟總體發展水平還有待提高。為了縮小與發達國家之間的農業發展水平差距。黨和國家政府開始提出轉變農業經濟管理模式,把創新的理念運用于農業經濟管理上,推動農業經濟的高效快速發展。農業經濟管理的創新貫穿于農業發展的整個線路里。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加劇、科技水平的提高、市場需要的轉變、生產模式的轉化。傳統的農業管理模式的弊端日益凸顯,它不但不能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相反卻給農業經濟的發展進步產生巨大的阻力。為了充分發揮農業經濟在在國民經濟的突出作用,迫切需要尋找一種全新的管理理念。在這樣的背景下,黨和政府提出了創新性農業經濟管理發展模式,隨著國家不斷加大對農業的投入,理念的不斷轉變,在將來的發展中,我國的農業經濟水平將會發生質的飛躍。
[1]孫海平.農業經濟的管理創新研究[J].現代營銷(學苑版),2012(06).
[2]伊焱,曹際祥.體制創新下的中國現代化農業經濟發展研究[J].改革與戰略,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