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肯·賽麥提
摘 要:污水是人類在自己的生活,生產活動中用過的,并為生活廢料或生產廢料所污染的水。污水包括生活污水,工業廢物,被污染的降水和流入排水管渠的其他污染水。應該指出,農業灌溉田凈化污水還有某些限制條件。其一是對水質的限制,特別是對混入城市污水中的的含有有毒物質的工業廢污水,他們對作物和土壤危害很大,如造成減產,使農產品變質,不能使用等,這種工業廢水應在出廠前進行無害化處理;其二是灌溉水量的限制;灌溉水量不能超過農作物的和田間持水量,否則污水會流失并且污染地下水,影響環境衛生等;其三是在雨季和作物非生長期,勿需進行無水灌溉,在利用與處理間存在著矛盾,因此合理地解決污水利用與處理矛盾,也是無水灌溉的關鍵問題之一。
關鍵詞:污水;灌溉;注意問題
1.灌溉用水的水質要求
①不危害農作物,而且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不影響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
②不使土壤中重金屬及有害物質的累計超過為害的限度;
③不破壞土壤的結構和性能。不使土壤鹽堿化;
④不傳染疾病,不危害人民身體健康;
⑤不污染地下水。
灌溉用水的水質指標,除有機污染物,懸浮固體,營養物質以及細菌總數及致病菌外,還應注意含鹽量,以及有害的重金屬等?,F就此分別闡述于下:
污水的含鹽量是確定該水質是否適宜灌溉的一項重要指標。用高含鹽量越來越高,最終將使土壤鹽堿化,破壞了土壤結構,使土地不宜耕種。
重金屬元素一方面是作物生長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但是,濃度過高會污染土壤,并能夠累積在作物的某些部位,降低作物的使用價值。同時重金屬還可能進入地下,污染低下水源。因此,重金屬元素也是灌溉用水的一項重要指標。
此外,還必須嚴格控制污水中的致畸物,致癌物,致突變物及各種病原菌和寄生蟲卵。他們都對人體健康,農作物帶來危害。
2.污水灌溉應注意的問題
2.1嚴格水質管理
用于灌溉農田的污水,各項指標都應符合《農田灌溉水質標準》的規定。
生活污水灌溉前應經2小時的沉淀,去除寄生蟲卵集粗大懸浮,而肥效降低不多(約10%)。沉淀污泥仍可繼續利用充作肥料。
工業廢水用于灌溉農田,應慎重做事。有害物質濃度超過規定應絕對禁止用于灌溉,特別是對含有重金屬,難降解有機物以及含有細菌的污水更應嚴格控制。
2.2加強田間管理
我國廣大農民和科技工作者在污水灌溉農田方面長期以來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灌溉制度是指在一定的農業耕種條件下,為滿足農作物對水肥的要求,以達到增產目的而制定的各種作物時間,灌水次數及每次的灌水量。
灌溉制度是設計灌溉系統的基礎,也是灌溉系統管理的主要依據。正確的灌溉制度,可以提高作物產量,充分發揮污水的水肥功效,同時還可以防止污染低下水和改變土壤肥效。
2.3污水灌溉對地表水的污染與污水終年利用
城市污水是一年四季晝夜不停地連續排放,因此要連續處理;而農田卻要求間歇灌溉,播種期,鋤草期和收割期都不需要灌溉,特別是雨季和非生長期更不需要灌溉。由于這種原因,目前有不少利用污水灌溉的灌區,當農田不許灌溉時污水任意排放,污染了地表水,達不到同時處理污水的目的。為此,污水灌溉農田不能單間的矛盾,使處理和利用兩者協調起來的,作到污水終年利用。
2.4無水灌溉對地下水污染的問題
根據對一些污水灌溉區的調查,發現距污灌溉區較近的淺層水的水井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位上升,特別是灌溉負荷高,灌渠無防滲措施以及灌區為砂質土壤的地下水污染較嚴重。由此可見,無水灌溉是有條件的,在具有淺層地下的砂質土壤地區,污水灌溉是不允許的。此外,灌溉負荷必須合理,盡可能按低負荷灌溉,灌渠必須有防滲措施等。
2.5污水灌溉對農作物和土壤的影響
污水灌溉對農作物的影響主要是有工業生產污水中有毒物質引起的。據對灌溉的檢測資料,用含砷,含鉻的污水灌田后在農作物體內的累積是比較明顯的,有的超過最大允許值。用未經預處理的污水灌田的后,寄生蟲卵對農作物的污染也是嚴重的,據檢測資料,污水灌溉一日后每百克蔬菜中含蛔蟲卵就增至50個。無水灌溉對土壤的影響主要是含鹽量高的污水使土壤鹽堿化;另外是重金屬等有害物質對土壤的污染和積累。出現上述問題的原因是對灌溉水質控制不嚴和預處理不力。因此,污水灌溉必須因地制宜,只有具備條件的地區才能進行,絕不能盲目從事。
2.6污水灌溉對灌區環境衛生的影響
在污水灌區,一般臭味較大,蚊蠅孳生,傳染病的發病率較高。為了避免或減輕這些問題的發生,灌區與居住據之間應保持一定的距離,建立防護林帶;此外,堅持按低負荷灌溉定額灌溉和采取清,污輪灌措施等,也能夠減輕上述問題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