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桂芹
(舟山市普陀區人民醫院,浙江舟山 316100)
癌癥晚期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機體疼痛,給患者帶來了極大的肉體及精神的痛苦,嚴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1]。傳統口服鎮痛藥物法常由于患者惡心嘔吐、吞咽困難、衰弱等原因,出現止痛藥物口服困難的情況[2]。外貼鎮痛藥物的給藥途徑往往療效不佳。三角肌下緣皮下注射嗎啡由于維持時間短,患者需頻繁注射,除注射時局部疼痛外,常會伴有硬結、滲出等局部反應,從而加重患者的痛苦。有研究表明[3]肘關節伸側皮膚對疼痛刺激反應低。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本院腫瘤內科對重度癌痛的惡病質患者行肘關節伸側皮下注射嗎啡,并采用自身對照法與三角肌下緣皮下注射法進行對照研究,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對象 入組標準:晚期腫瘤患者,符合惡病質的診斷標準[4];經過WHO推薦的三階梯止痛治療,口服、外用止痛效果欠佳或不良反應明顯患者,或不能口服給藥患者,皮下注射嗎啡針每天≥3次;預計生存期在4周以上。本研究方案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入選患者或者其法定授權人需簽定知情同意書。選擇符合入組條件患者50例,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齡46~89歲,平均年齡(74.8±3.3)歲;肺癌14例,肝癌6例,胃癌11例,大腸癌1例,宮頸癌6例,食管癌4例,胰腺癌1例,乳腺癌7例;其中內臟痛30例、骨痛19例、其他類型痛1例。
1.2 注射方法
1.2.1 部位選擇 第1周選用三角肌下緣皮下注射嗎啡,第2周選用肘關節伸側皮下注射嗎啡。
1.2.2 藥物與材料 兩組均統一使用同一公司生產的鹽酸嗎啡注射液,規格為1 ml∶10 mg。注射時使用同一規格1 ml帶針頭的注射器。
1.2.3 操作方法 由責任護士負責為患者注射嗎啡。三角肌下緣皮下注射:被注射側手放在腰部, 此時三角肌下緣形成弧線, 將其分為三區, 選擇中區行皮下注射,按常規皮下注射法在15 s內將藥液注入,拔針后局部壓迫15 s。肘關節伸側皮下注射:取前臂,將肘關節伸展,操作者右手持針,左手捏起肘關節伸側皮膚,確認該部位無疼痛后在捏起的皮膚下[3]將針向肘關節方向刺入皮下,角度5°,進針9~10 mm,右手固定,左手抽針芯,回抽、無回血,在15 s內將藥液注入皮下,拔針后局部壓迫15 s。
1.3 評價方法 責任護士在每次注射后0.5 h內,按疼痛數字分級法(NRS)[5],對患者所描述注射時局部的疼痛程度進行評分并分級,1~3分為輕度疼痛,4~6分為中度疼痛,7~10分為重度疼痛;觀察患者注射局部出血、滲液及硬結情況,并及時記錄。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2.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采用卡方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不同注射部位局部疼痛情況比較 見表1。

表1 不同部位注射時局部疼痛情況比較
2.2 不同部位注射局部反應情況 見表2。

表2 不同部位注射局部反應情況(例次)
人體感受疼痛的感受器是一種游離神經末梢,分布隨器官、組織和部位不同而有所差異[4],國外有學者最先提出肘關節伸側部位皮下注射法,國內徐佳美等[3]研究表明,肘關節伸側對疼痛刺激反應低,皮下注射時局部疼痛明顯減輕,并認為肘關節伸側皮膚濕度相對較低,血流量及血流速度相對少和緩慢。藥物吸收速度與血流速度呈正比,在肘關節伸側皮下注射嗎啡,藥物的吸收速度較三角肌下緣緩慢,半衰期及有效血藥濃度維持時間更長,為此能有效改善重度癌痛。而三角肌下緣皮下注射范圍小,惡病質、低蛋白血癥患者抵抗力、免疫力下降,皮下脂肪層相對薄,隨著注射次數的增加,局部血液循環障礙,易引起皮下出血、滲液,逐漸形成硬結[6],導致注射局部疼痛,患者不易耐受[7,8]。本研究結果顯示,不同注射部位皮下注射嗎啡對癌痛的緩解沒在差異,肘關節伸側皮下注射嗎啡針時患者注射局部疼痛程度明顯低于三角肌下緣注射法,且三角肌下緣注射局部硬結、出血、滲液發生率高于肘關節伸側注射部位,建議對惡病質合并重度癌痛患者行嗎啡皮下注射止痛時采取肘關節伸側部位。
參考文獻:
[1] Nathan IC,Russell KP.Cancer pain:principlesof assessment and syndromes.Textbook of Pain[M].4th ed.China:Science Press,2001:1017-1064.
[2] K?ninger J,Wente MN,Müller MW.Surgical palliation inpatients with pancreatic cancer[J].Langenbecks Arch Surg.2007,392(1):13-21.
[3] 徐佳美,郭燕香,范汝艷,等.肘關節伸側皮下注射重組人紅細胞生成素治療貧血的觀察[J].護理與康復,2007,6(2):75-77.
[4] 李開春,吳晴.腫瘤惡液質發病機制及診治進展[J].中國腫瘤,2007,16(9):698-700.
[5] 馬龍.疼痛科病人的護理研究進展[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0,29(7):962-964.
[6] 何守葉.晚期腫瘤患者疼痛護理措施[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2,16(10): 10-11.
[7] 余春英.三角肌不同方法注射的對比研究[J].護理研究,2010,24(1):221-222.
[8] Vadhan R,Mirtsching B,Charn C.Assessment of hematologic effects and fatigue in cancer patients with chemotherapy-indnced anemid given, darbepoetin alfa every two weeks[J].J Support Oncol,2003,1(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