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丙巖
薛彩紅②
(①青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西寧810003;②青海大學,西寧810016)
高等職業教育是以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為根本任務,以培養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設計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目標和培養方案。高等職業教育在教學過程中,強調知識、技能、素質、態度和職業道德的一體化培養,而實訓教學是保證實現這一目標的基礎,而這一基礎又必須以實訓基地為平臺[1-2]。因此,實訓基地的建設直接影響實訓教學水平、學生操作技能的培養。實訓基地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它關系到高職教育方針的貫徹落實、學生能力培養目標的實現。目前,我國高等職業院校實訓基地建設還存在結構單一、形式單一、實踐技能訓練單一以及管理不規范等問題[3-4]。因此,本文結合某院焊接技術自動化專業實訓基地建設工作,對實訓基地的建設模式及在專業建設中的作用進行了深入的探索,為專業建設發展提供一定的參考。
高等職業教育實訓教學是培養和提高學生技術應用能力的重要途徑,在高職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實訓基地在建設時要突出系統性、先進性、開放性、職業性等基本原則。實訓基地建設應適合學生的特點、適應以能力訓練為主線,面向學生,面向行業、企業、社會[5]。同時,要以行業技術的先進性為標準,與企業生產管理要求相一致,建立與職業環境相似的教學情境。
某院焊接技術及自動化專業實訓基地建設模式主要有二大類:一是校內實訓基地,二是校外實訓基地。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不僅具有常規的學生實驗實訓場所,同時整個實訓教學過程能模擬企業生產環境,實現教與學以及師生互動的仿真場景,使學生在專業能力、社會能力都能得到發展。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不僅有常規的學生見習、實習場所,還與企業共建校外頂崗實訓及就業基地。校外實訓基地既培養學生解決項目中實際的工藝、技術問題的能力,還提高了學生的職業素質及創新的能力。
1.1 校內實訓基地建設 某院校內實訓基地建設以焊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大綱的要求為依據,與人才需求崗位能力目標緊密相結合,實訓內容按照焊接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能力的實際要求確定,并采用“模塊化”教學原則,即理論和實踐一體化教學方式。實訓過程模擬企業的實際生產工序,以典型工作任務和生產項目為載體,教師邊講學生邊做,形成互動式的教學。通過這種教學模式將焊接專業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緊密聯系在一起,不僅有助于貫徹“能力為本位,就業為導向”的職教新理念,同時教師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能有效地促進其教學水平和實際動手能力。
1.2 校外實訓基地建設 校外實訓基地既是校內實踐教學的延伸,也是對高職實踐教學體系的完善。某院校外實訓基地主要是在校企合作企業中選擇規模較大、生產管理規范、技術先進的企業進行聯合投資或者技術合作形成校外實訓基地。校外實訓基地培訓課程由企業工程技術人員講授,利用工廠的設施設備和技術條件,將培訓內容融合到生產現場的環境之中,把生產的現場作為教學的課堂,現場解答學生操作中所遇到的疑難問題,從而提高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目前,某院分別與青海橋電有限公司、廣州中船黃埔船舶制造公司、浙江華業電力工程有限公司等企業建立了實訓基地,通過與各企業建立了互惠互利的長期合作關系,形成產學一體化的新型辦學模式,從而節省實訓基地建設的大量資金投入,借助企業提高了實訓基地的硬件設備及技術更新速度,促進了焊接專業的發展。
通過焊接專業實訓基地的建設加強了專業教學改革的力度,改進了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提高了專業實踐教學效果。學生的專業綜合能力得到顯著提升,焊接專業實訓基地的建設對專業教學改革的推動作用越來越大。
2.1 通過實訓基地建設,讓學生在校內感受到焊接生產企業的工作環境,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親身體驗理論知識在實踐活動中的指導作用,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職業技能的提高,實現了全方位的應用性人才的培養。
2.2 學校通過與企業的良性互動,有利于促進專業快速發展。建立穩定的校外實訓基地,是校企合作的基本保障,是產、學、研結合的重要體現,也是應用性專業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焊接專業實訓基地建設增加了校企之間的技術交流和對外合作,有效地落實“工學結合”,促進了專業教學改革的發展。通過學生在校外實訓信息的反饋,不斷調整焊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內容,不斷進行專業教學改革,使其充分體現高職教育的辦學特色。
2.3 實訓基地的建設使整個教學過程模擬工作的情景,使學生在專業能力、社會能力和個性方面都能得到發展。實訓基地既培養學生解決項目中實際的技術問題的能力,還對學生進行了職業規范化的訓練,解決關鍵性問題的能力的培養,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就業的競爭力。
2.4 增強了“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師資隊伍是專業建設的基礎,師資隊伍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學校的辦學水平。由于高職年輕教師一般都是直接從學校畢業以后直接走上講臺,缺乏生產實踐經驗。通過焊接專業實訓基地的建設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對年輕教師理論與實踐教學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斷地提高,教師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與技術人員接觸交流,能有效地促進其實際動手能力的提高。通過校外實訓基地,專業教師積極參與其中,能夠最大限度地理論聯系實際,及時更新知識結構,有利于“雙師型”教師的培養。
高職焊接專業實訓基地建設是保證焊接專業知識、技能、素質、態度和職業道德的一體化培養目標的基礎。通過校內、外實訓基地的建設提高了學生實踐能力,促進了“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為焊接專業建設提供了保障。
[1]陳寶國,史維琴,姜澤東.高職焊接專業實訓基地建設實踐[J].中國成人教育,2010(22).
[2]王俊,薛建榮,王寧.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實訓基地特性研研究[J].教育與職業,2006,529(33).
[3]蘇建軍.校外實訓基地模式開發與建設研究[J].運城學院學報,2009(1).
[4]王麗紅,劉永前.實訓基地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探析[J].中國建設教育,2007(9).
[5]丁金昌,童衛軍.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探索[J].中國高教研究,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