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秋玲
摘 要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步入高速發展的時代,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斷提高,對食品安全問題也更加重視。而農產品作為各種食品的主要加工原料,它的質量安全直接關系到百姓的身體健康甚至是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由此,針對廣東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現狀,圍繞農產品的安全檢測體系建設,創造性地提出了多種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的方法及手段。
關鍵詞 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現狀;對策;廣東省
中圖分類號:F322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
農產品的質量安全事關國計民生,尤其是我國加入WTO以來,農產品的供需形勢發生了一定的變化,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對于高速發展的農業市場來說已經稍顯滯后。廣東作為農產品的生產和消費大省,承擔著內銷與出口的雙重責任,對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強廣東省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對于保障消費者的生命健康,提高該省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打破該省農產品出口的技術壁壘,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1 現狀及問題
1.1 檢測機構建設欠完善
近年來,廣東省積極實施《廣東省農業廳關于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考核的實施細則》,加快農產品檢測機構建設步伐,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檢測機構的城鄉覆蓋率依然不是很高,尤其是在鄉鎮地區,其檢測機構數量明顯滯后于城市檢測點數量,這嚴重制約著對鄉鎮以下的農貿市場的監控。另一方面,農產品各個領域的檢測機構發展不均衡,如水產、農作物等重要領域的安全檢測機構建設比較完備,但個別小型領域的檢測點建設依然處于起步階段。
1.2 專業檢測人員和檢測設備不足
從廣東省各市、縣、區農產品質量檢測機構的人員組成來看,從事一線工作的專業檢測人員不足,已經對檢測效率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現有的檢測機構人員中,檢測與管理類職能分配不明確,常常導致人員的混用現象發生,并且在人員素質上,所學專業與農產品檢測工作不對口的情況很普遍。在某些領域,各部門經常由于人手不足而臨時抽調人員參與檢測工作,從而導致工作效率低下。另一方面,雖然各主要地市安全檢測機構的設備儀器比較充足,但在部分縣區,符合國家標準的檢測設備數量依然匱乏,這也直接導致了一些縣級以下單位的農產品市場準入標準過低,使得在一定程度上對農產品市場的安全和穩定產生不良的影響。
1.3 監管法律體系不健全,給執法增加了一定難度
我國在農產品質量安全方面的法律體系不健全,相關部門的職能分配也存在模糊不清的狀況,在具體的細節方面更是缺乏明確的法律條文。在農業綜合執法方面,普遍存在人員不足的現象,導致執法的覆蓋面大大降低。另外,在農產品前期的相關配套規章制度,比如農產品生產基地的農藥化肥使用細則欠缺,導致不能在源頭上杜絕不良農產品流入市場。
2 對策和建議
2.1 加快農產品檢測機構和基礎設施的建設步伐
為了確保農產品質量檢測和監管等活動的有效實施,應逐步建立覆蓋市、縣、鄉,三位一體、層層遞進的質量安全監測體系。尤其是在鄉鎮地區,檢測機關必須與當地政府部門密切配合,對于檢測點的建設做到經費充足、合理布局、全領域覆蓋,特別是不能忽略某些微型的農產品領域比如林業領域。此外,應著手建立農產品生產基地、交易市場、生產企業以及各市縣檢測站的自檢體系,做到從源頭、流通環節、最終消費環節的全面監控。另一方面,針對檢測機構儀器設備不足、專業化水平低導致的檢測精密度較差、檢測標準與國際不接軌等問題,應該加大先進農產品質量檢測設備的采購力度,引進國內外先進的質檢設備,同時,增加對高新檢測技術研發的扶植力度,再增加投入的同時不忘吸納優秀人才。通過上述措施,可以實現全省農產品質量檢測體系的有序運轉,做到對農產品從“農田到餐桌”的全面監控。
2.2 加強檢測人員的培訓力度,充分發揮技術人才的作用
一個檢測機構的工作效力不僅體現在檢測設備的先進性和精密性上,更體現在從業人員的專業水平和個人素質高低上。從全省范圍來看,很多地方農產品質檢部門的人員對相關法規文件和本單位管理體系文件并不是特別熟悉,對國家的政策及質檢標準了解不夠,同時,對農產品的質量檢測工作也不重視,這直接導致農產品進入市場標準過低,工作效率遠遠不及預期。針對上述問題,必須建立切實有效的檢測人員培訓計劃,逐步過渡到工作人員持證上崗。首先,應該從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所用到的基本技術方法、法律法規、管理政策等方面入手,運用定期技術考核、專題討論、法律宣傳、學術報告等形式,提升從業人員的基本素質和檢測技術,增強人員的法律意識和職業道德修養。對于長期在一線工作、盡職盡責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優秀的技術人才,應給予一定的獎勵,在檢測部門內部形成良好的競爭氛圍,充分發揮檢測機構的作用。
2.3 加強法律法規宣傳,健全農產品監管相關法律體系
成熟且健全的法律體系是保障一項政策能夠切實施行的基礎。各檢測機構應配合當地政府部門做好《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的宣傳工作,在檢測部門內部,應普及對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考核辦法》的認識。通過對有關法律的宣傳及學習,提高農產品生產者的質量安全意識、經營者的遵紀守法意識和消費者的維權意識。同時,由于農產品監管和檢測方面的法律法規還不是太健全,導致農產品質檢工作缺少重要的支撐和保障,為切實維護廣大消費者的權益,使之吃上放心安全無污染的農產品,必須由政府牽頭,加快地方配套規章制度建設,如制定地方綠色農產品生產條例,適度使用農藥、化肥的管理辦法,對農產品不定時抽檢制度,使農產品在生產、流通、消費的各個環節都能做到有法可依,從而在能法律的保護下開展質量安全檢測工作。
2.4 加大財政投入,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經費保障機制
目前,資金短缺是農產品質檢工作中遇到的較大問題,吸納優秀技術人才、引進先進檢測技術、采購高精密性檢測設備都離不開財政支撐。當前,廣東省在各地市、區的檢測站都是由政府財政投入,但在偏遠地區和縣級以下單位檢測站的規模和水平還遠遠沒有跟上,這都需要政府的持續投入。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檢測涉及到國計民生,它不僅是一項技術針對性很強的工作,而且有著更新快、規模大的特點,其間涉及到的農產品種類之多、檢測的環節之復雜都是超出想象的,并且檢測儀器和手段也需要不斷更新換代,而這項工作本身的公益性決定了它不可能通過收益來彌補自身經費的不足,因此,需要政府部門在加大財政投入的基礎上,將其納入國民經濟發展規劃,建立經費保障機制;另外,也可以嘗試吸引企業參與投資創辦農產品質量檢測機構,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經費壓力。
2.5 建立省內主要農產品質檢信息數據庫,促進信息交流
當今社會是一個信息共享的社會,農產品的檢測不同于其它方面,它的檢測信息量是十分巨大的。因此,通過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信息數據庫,可以及時把質檢信息存儲,這對于歸類整理各類農產品安全信息,及時向政府、生產經營者、消費者公布信息來說是非常方便可行的。另外,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提升政府公信力,促進社會和諧。
3 結語
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作,它需要各部門密切配合,硬件和軟件及時跟上,從業人員技術水準一流等。廣東省要充分發揮農業資源的優勢,就必須把農產品的質檢放在基礎性的位置,提高檢測能力,爭取建立覆蓋城鄉的質量檢測體系,從而提升該省農產品的競爭力,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