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愛章+任向軍
摘要: 某金礦氰化段因處理量增大造成氰渣品位升高,金銀回收率降低,經過討論驗證將準備作業改變為精礦壓濾-貧液調漿-磨礦-脫藥后進入浸出等后續作業。精礦在再磨過程中邊磨邊浸,經實踐表明改造后金精礦進入浸出作業前金銀浸出率達到70%左右,通過強化浸出不僅減少了氰化鈉耗量,而且提高了0.24%浸出率。
關鍵詞: 氰化;準備作業;貧液磨礦;邊磨邊浸
中圖分類號:TD9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4)24-0020-02
0 引言
某金礦現氰化工藝為二浸二洗、鋅粉置換工藝,同時因環保要求實現含氰污水零排放。在零排放要求下氰化準備作業流程為精礦再磨—脫藥—堿浸—壓濾-貧液調漿后進入浸出等后續作業。具體準備流程見圖1。
該選礦廠近幾年呈現跨越式發展,磨浮段處理量增幅較大,氰化段生產能力已捉襟見肘,不能滿足目前生產,為此氰原品位由原來的60g/t提高到70g/t,氰化再磨精礦細度也達不到要求的-400目含量90%以上,細度的降低造成金單體解理度降低,氰渣品位一度達到3g/t,金銀回收率不同程度下降,嚴重影響了經濟效益。通過工程技術人員仔細研究、反復論證,對氰化準備作業進行改造。將浸前壓濾提高精礦再磨之前,用貧液進行調漿磨礦,通過邊磨邊浸,可以進一步提高氰化回收率,降低氰化物消耗。
1 改造方案及優點
1.1 改造方案
將原來的氰化準備作業流程:精礦再磨—脫藥—堿浸—壓濾—貧液調漿后進入浸出等后續作業經過討論驗證改為精礦壓濾—貧液調漿—磨礦(堿浸)—脫藥后進入浸出等后續作業。具體流程見圖2。
1.2 貧液調漿磨礦優點
該方法可以強化浸出過程,實現邊磨邊浸:
1.2.1 粗顆粒礦料在被磨碎過程中不斷暴露出新鮮的金微粒表面,具有較高的反應活性,有利于氰化絡合反應的進行。
1.2.2 磨礦介質與礦料、礦料與礦料之間強烈的碾磨攪拌作用,破壞或減薄了被浸金粒表面的界面層,強化了CN-離子、O2分子和Au(CN)-2絡合離子的擴散,從而加快了金的氰化絡合反應。
1.2.3 磨礦介質和礦料之間強烈碾磨產生熱量,提高礦漿溫度有利于金的浸出。實踐結果表明,礦漿溫度比一般槽浸礦漿的溫度要提高3~5℃。
1.2.4 在常溫、常壓條件下,黃鐵礦和砷黃鐵礦不與氫氧化鈉反應,但經過細磨后的黃鐵礦、砷黃鐵礦,由于反應活性的提高,能與一定濃度的氫氧化鈉發生反應而溶解:
采用加堿邊磨邊浸工藝可使大部分黃鐵礦、砷黃鐵礦得到分解,使之形成可溶性的砷酸鹽,防止在氰化時,在金的表面形成一種砷化合物的鈍化膜,使金礦物充分暴露,與氰化液充分接觸,促進了Au、Ag的氰化浸出。
2 改造效果
經過生產實踐表明采用邊磨邊浸工藝,當氰原品位在70g/t左右時,浸前底流品位可降低到15g/t左右,邊磨邊浸段的浸出率70%以上。改造后強化了氰化浸出過程,使浸出時間大大延長,比同樣細度下進入浸出作業的精礦回收率高0.24%。
3 經濟效益
采用邊磨邊浸工藝,提高了系統處理能力,目前氰化系統每天處理量為150t/d,氰原品位70g/t,每年運行350天,則可多回收黃金8.82kg,每年因提高回收率多創造經濟效益220余萬元。
此項改造具有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該改造的成功經驗值得向有類似情況的礦山企業推廣。
參考文獻:
[1]閻志華等.邊磨邊浸技術在乳山金礦應用實踐[J].黃金學報,1999,4:259,267.
[2]薛光.邊磨邊浸氰化提高金、銀 浸出率的試驗研究[J].黃金,2010,4 (31):42-43.
[3]儲建華,余繼燮,劉本忠.金礦氰化過程最佳pH[J].黃金,1984(05).
摘要: 某金礦氰化段因處理量增大造成氰渣品位升高,金銀回收率降低,經過討論驗證將準備作業改變為精礦壓濾-貧液調漿-磨礦-脫藥后進入浸出等后續作業。精礦在再磨過程中邊磨邊浸,經實踐表明改造后金精礦進入浸出作業前金銀浸出率達到70%左右,通過強化浸出不僅減少了氰化鈉耗量,而且提高了0.24%浸出率。
關鍵詞: 氰化;準備作業;貧液磨礦;邊磨邊浸
中圖分類號:TD9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4)24-0020-02
0 引言
某金礦現氰化工藝為二浸二洗、鋅粉置換工藝,同時因環保要求實現含氰污水零排放。在零排放要求下氰化準備作業流程為精礦再磨—脫藥—堿浸—壓濾-貧液調漿后進入浸出等后續作業。具體準備流程見圖1。
該選礦廠近幾年呈現跨越式發展,磨浮段處理量增幅較大,氰化段生產能力已捉襟見肘,不能滿足目前生產,為此氰原品位由原來的60g/t提高到70g/t,氰化再磨精礦細度也達不到要求的-400目含量90%以上,細度的降低造成金單體解理度降低,氰渣品位一度達到3g/t,金銀回收率不同程度下降,嚴重影響了經濟效益。通過工程技術人員仔細研究、反復論證,對氰化準備作業進行改造。將浸前壓濾提高精礦再磨之前,用貧液進行調漿磨礦,通過邊磨邊浸,可以進一步提高氰化回收率,降低氰化物消耗。
1 改造方案及優點
1.1 改造方案
將原來的氰化準備作業流程:精礦再磨—脫藥—堿浸—壓濾—貧液調漿后進入浸出等后續作業經過討論驗證改為精礦壓濾—貧液調漿—磨礦(堿浸)—脫藥后進入浸出等后續作業。具體流程見圖2。
1.2 貧液調漿磨礦優點
該方法可以強化浸出過程,實現邊磨邊浸:
1.2.1 粗顆粒礦料在被磨碎過程中不斷暴露出新鮮的金微粒表面,具有較高的反應活性,有利于氰化絡合反應的進行。
1.2.2 磨礦介質與礦料、礦料與礦料之間強烈的碾磨攪拌作用,破壞或減薄了被浸金粒表面的界面層,強化了CN-離子、O2分子和Au(CN)-2絡合離子的擴散,從而加快了金的氰化絡合反應。
1.2.3 磨礦介質和礦料之間強烈碾磨產生熱量,提高礦漿溫度有利于金的浸出。實踐結果表明,礦漿溫度比一般槽浸礦漿的溫度要提高3~5℃。
1.2.4 在常溫、常壓條件下,黃鐵礦和砷黃鐵礦不與氫氧化鈉反應,但經過細磨后的黃鐵礦、砷黃鐵礦,由于反應活性的提高,能與一定濃度的氫氧化鈉發生反應而溶解:
采用加堿邊磨邊浸工藝可使大部分黃鐵礦、砷黃鐵礦得到分解,使之形成可溶性的砷酸鹽,防止在氰化時,在金的表面形成一種砷化合物的鈍化膜,使金礦物充分暴露,與氰化液充分接觸,促進了Au、Ag的氰化浸出。
2 改造效果
經過生產實踐表明采用邊磨邊浸工藝,當氰原品位在70g/t左右時,浸前底流品位可降低到15g/t左右,邊磨邊浸段的浸出率70%以上。改造后強化了氰化浸出過程,使浸出時間大大延長,比同樣細度下進入浸出作業的精礦回收率高0.24%。
3 經濟效益
采用邊磨邊浸工藝,提高了系統處理能力,目前氰化系統每天處理量為150t/d,氰原品位70g/t,每年運行350天,則可多回收黃金8.82kg,每年因提高回收率多創造經濟效益220余萬元。
此項改造具有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該改造的成功經驗值得向有類似情況的礦山企業推廣。
參考文獻:
[1]閻志華等.邊磨邊浸技術在乳山金礦應用實踐[J].黃金學報,1999,4:259,267.
[2]薛光.邊磨邊浸氰化提高金、銀 浸出率的試驗研究[J].黃金,2010,4 (31):42-43.
[3]儲建華,余繼燮,劉本忠.金礦氰化過程最佳pH[J].黃金,1984(05).
摘要: 某金礦氰化段因處理量增大造成氰渣品位升高,金銀回收率降低,經過討論驗證將準備作業改變為精礦壓濾-貧液調漿-磨礦-脫藥后進入浸出等后續作業。精礦在再磨過程中邊磨邊浸,經實踐表明改造后金精礦進入浸出作業前金銀浸出率達到70%左右,通過強化浸出不僅減少了氰化鈉耗量,而且提高了0.24%浸出率。
關鍵詞: 氰化;準備作業;貧液磨礦;邊磨邊浸
中圖分類號:TD9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4)24-0020-02
0 引言
某金礦現氰化工藝為二浸二洗、鋅粉置換工藝,同時因環保要求實現含氰污水零排放。在零排放要求下氰化準備作業流程為精礦再磨—脫藥—堿浸—壓濾-貧液調漿后進入浸出等后續作業。具體準備流程見圖1。
該選礦廠近幾年呈現跨越式發展,磨浮段處理量增幅較大,氰化段生產能力已捉襟見肘,不能滿足目前生產,為此氰原品位由原來的60g/t提高到70g/t,氰化再磨精礦細度也達不到要求的-400目含量90%以上,細度的降低造成金單體解理度降低,氰渣品位一度達到3g/t,金銀回收率不同程度下降,嚴重影響了經濟效益。通過工程技術人員仔細研究、反復論證,對氰化準備作業進行改造。將浸前壓濾提高精礦再磨之前,用貧液進行調漿磨礦,通過邊磨邊浸,可以進一步提高氰化回收率,降低氰化物消耗。
1 改造方案及優點
1.1 改造方案
將原來的氰化準備作業流程:精礦再磨—脫藥—堿浸—壓濾—貧液調漿后進入浸出等后續作業經過討論驗證改為精礦壓濾—貧液調漿—磨礦(堿浸)—脫藥后進入浸出等后續作業。具體流程見圖2。
1.2 貧液調漿磨礦優點
該方法可以強化浸出過程,實現邊磨邊浸:
1.2.1 粗顆粒礦料在被磨碎過程中不斷暴露出新鮮的金微粒表面,具有較高的反應活性,有利于氰化絡合反應的進行。
1.2.2 磨礦介質與礦料、礦料與礦料之間強烈的碾磨攪拌作用,破壞或減薄了被浸金粒表面的界面層,強化了CN-離子、O2分子和Au(CN)-2絡合離子的擴散,從而加快了金的氰化絡合反應。
1.2.3 磨礦介質和礦料之間強烈碾磨產生熱量,提高礦漿溫度有利于金的浸出。實踐結果表明,礦漿溫度比一般槽浸礦漿的溫度要提高3~5℃。
1.2.4 在常溫、常壓條件下,黃鐵礦和砷黃鐵礦不與氫氧化鈉反應,但經過細磨后的黃鐵礦、砷黃鐵礦,由于反應活性的提高,能與一定濃度的氫氧化鈉發生反應而溶解:
采用加堿邊磨邊浸工藝可使大部分黃鐵礦、砷黃鐵礦得到分解,使之形成可溶性的砷酸鹽,防止在氰化時,在金的表面形成一種砷化合物的鈍化膜,使金礦物充分暴露,與氰化液充分接觸,促進了Au、Ag的氰化浸出。
2 改造效果
經過生產實踐表明采用邊磨邊浸工藝,當氰原品位在70g/t左右時,浸前底流品位可降低到15g/t左右,邊磨邊浸段的浸出率70%以上。改造后強化了氰化浸出過程,使浸出時間大大延長,比同樣細度下進入浸出作業的精礦回收率高0.24%。
3 經濟效益
采用邊磨邊浸工藝,提高了系統處理能力,目前氰化系統每天處理量為150t/d,氰原品位70g/t,每年運行350天,則可多回收黃金8.82kg,每年因提高回收率多創造經濟效益220余萬元。
此項改造具有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該改造的成功經驗值得向有類似情況的礦山企業推廣。
參考文獻:
[1]閻志華等.邊磨邊浸技術在乳山金礦應用實踐[J].黃金學報,1999,4:259,267.
[2]薛光.邊磨邊浸氰化提高金、銀 浸出率的試驗研究[J].黃金,2010,4 (31):42-43.
[3]儲建華,余繼燮,劉本忠.金礦氰化過程最佳pH[J].黃金,19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