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冬梅
摘要:指出了在新疆水電站項目建設中,施工道路的長度平均為十幾公里,公路建設擾動地表,破壞地表植被和結皮,加劇了區域的水蝕和風蝕,產生的水土流失危害也比較嚴重,重點針對施工道路產生的水土流失影響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水土保持措施。希望在水電站項目的建設過程中,能對施工道路引起足夠的重視,從而減少施工道路的水土流失。
關鍵詞:水電站項目;施工道路;地表植被;水土流失
中圖分類號:X73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4)02004202
1新疆水電站項目施工道路建設特點
新疆的水電站項目多位于山區,施工道路呈線狀分布,施工道路連接了水電站的渠首、引水渠、電站、尾水渠、料場、棄渣場以及施工生產生活區各個區域,施工道路的長度平均為十幾公里。道路的施工對地表的擾動呈帶狀分布,加之道路挖方、填筑、取料和棄渣破壞了施工道路地表的植被和地表結皮,加劇了區域的水蝕和風蝕,造成了水土流失。
2新疆水電站項目施工道路建設水土流
失特點新疆地處歐亞大陸腹地,遠離海洋,降水稀少,氣候干燥,蒸發強烈。蒸發強烈客觀上就決定了新疆內陸干旱區生態環境的脆弱性,其主要表現為植被的生物產出量普遍偏小;土壤的沙質化較強,有機質含量普遍偏低;荒漠環境始終處于主導地位,其主要表現為風大沙多、塵土天氣和土壤鹽堿重。人類的各種不合理活動都極易引起綠洲區和荒漠區環境的逆向演替,且具有極強的不可逆特點。新疆水電站項目施工道路建設水土流失特點如下。
(1)公路為線性工程,決定了其通過的地形、地貌類型較多,地表植被、覆蓋物隨地形、地貌有所不同,造成的水土流失也不完全相同。
(2)新疆大部分地區公路沿線以風蝕為主,水蝕主要集中于公路沿線經過的河流和洪溝,由于內陸干旱區的環境特點,決定了公路沿線的河流、洪溝洪水呈現出季節性的特點,水蝕也呈現出季節性的特點。
(3)公路施工線路較長,由于其挖填方的需要,其沿線占用的料場和施工區域都較多,造成擾動面積較大。
(4)內陸干旱區的環境特點造成公路沿線在未擾動區域存在大量地表結皮或礫幕,這些地表結皮和礫幕在公路施工期間易遭受到擾動和破壞,造成公路沿線水土流失加重。
(5)內陸干旱區的環境特點決定公路沿線地表植被稀疏,一旦地表植被施工期間遭到破壞,植被將恢復困難。
3新疆水電站項目施工道路建設造成的
水土流失危害及防治措施 因公路工程建設擾動地表,破壞地表植被和結皮,加劇了區域的水蝕和風蝕,造成了水土流失。臨河的施工道路,如果不注重道路棄渣的防護,棄渣入河,人為束窄河道,將造成河道淤積,引發水患,加劇水土流失強度,嚴重時還會威脅水電站項目的正常建設和周圍群眾生命財產的安全。
新疆水電站項目施工道路主要涉及料場、棄渣場和施工道路這幾個分區,根據施工道路所處的地貌特點及水土流失特點,采取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以及臨時措施來抑制水土流失的發生。
3.1料場防護措施
料場取土破壞了草地等水土保持設施,料場應綜合進行防治。施工期料場分期分段開采;料場按1∶1.5邊坡開挖。料場開采前需根據地表原生狀況決定表土的保留,對于施工期有腐殖質的料場表土在開采前應分期剝離,需在料場未開采的區域合理堆放,采取臨時壓蓋的防護措施,施工完畢后回填含腐殖質的表土。對于料場不符合開采要求的部分棄土由于施工時序的要求,也應在料場未開采的區域合理堆放,采取臨時壓蓋的防護措施,并及時回填料場跡地,進行土地平整。
3.2棄渣場防護措施
渣場的選擇優先考慮在料場取料坑內,也就是渣料場合并使用,棄渣堆置采取就近堆放料場跡地的原則,渣場利用料場開采跡地,減少了工程占地,減少了擾動地表的面積,對水土流失量的減少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從水土保持角度分析,該區域還需補充和完善的水土保持措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主體設計只要求堆放于料場跡地,未對棄渣堆置方式提出要求,從水保角度認為棄渣堆置應采取平鋪于料場跡地,再進行土地平整的施工方法。
(2)施工完畢后,對在取土坑內的棄渣場采取水保措施進行防護,具體防護主要根據開采料場地表組成和氣候、水源情況來決定。
(3)公路占地中有部分耕地和林地等含腐殖質的表土需進行清除,工程設計上規劃將這些含腐殖質的表土運至附近的棄渣場,因此對這些表土施工期間應進行臨時防護,施工完畢后,將這些表土平攤在渣場表面,并撒播草籽進行植被恢復。
3.3施工道路水土流失防護措施
3.3.1工程措施
(1)排水溝、截水溝。由于路面和路基的匯水會對公路路基產生危害,在路基坡腳布設邊溝或排水溝;在山區挖方段山坡上方有可能產生較大集水地段設置截水溝, 經急流槽將徑流引入排水溝導向天然河道。
(2)路基防護。根據路基所處的不同地貌部位和地質、水文條件,防護措施主要布置于道路與侵蝕溝交匯處,溝坡和山坡棄土、棄石方大的區域,分別采取擋渣墻、邊坡護腳、護坡道、砌石護坡、護面墻等工程措施,以保護公路行車安全。
3.3.2植物措施
新疆屬于內陸干旱區,基于降水少、蒸發量大的特點,植物措施的布設要根據區域的降水條件以及有無水源及灌溉設備來綜合考慮植物措施。在植物種的選擇上,要適地種樹、種草,一般考慮當地適生的物種。有條件的區域在植樹種草前要采取覆土措施,增加植物的成活率。
喬木類:植物選擇要因地制宜,以鄉土植物為主,外來優良植物品種為輔,這樣植物的適應性強,成活率高,能保證行車安全,并具有較強抗污染能力。
灌木類、草類:植物選擇要具有較強的抗逆性,對干旱、潮濕、瘠薄、鹽堿、酸害、毒害等有較強的忍耐能力。
4結語
本文針對新疆水電站項目蒸發量大、降雨少的氣候特點,對施工道路建設水土流失特點、產生的水土流失危害和施工道路水土流失防護措施進行了論證,希望在水電站項目的建設過程中,能對施工道路引起足夠的重視,從而減少施工道路的水土流失。
參考文獻:
[1] 劉衛,朱文. 水利水電工程施工道路建設水土流失特點及防治[C]//.中國水土保學會規劃設計專業委員會.學術研討會2006年論文集.北京:中國水土保學會,2006.
[2]水利部水土保持監測中心.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準入條件研究[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10.
[3]趙永軍.水土保持方案編制技術[M].北京:中國大地出版社,20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