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柱 趙聰 孫楠
摘要:采用不同的造林密度對雜種落葉松的干形進行控制,對林木形數和形率兩個指標進行了計算,結果表明:造林密度對雜種落葉松林木干形有一定的影響,密度相對越大,林木的干形越好。造林密度為4400株/hm2林分,林木干形相對較為飽滿,可見,有效地控制林分密度對干形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關鍵詞:造林密度;雜種落葉松;干形;形數
中圖分類號:S791.2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49944(2014)02010902
1引言
樹木的材積和林分蓄積與林木干形息息相關,許多林業的專家提出了干形指標及模型,多數都偏重于理論上的研究,而在實踐中如何通過經營措施控制林木的干形則涉及較少。本文通過研究初植密度對雜種落葉松形數、形率的影響,從而掌握林分密度與干形的變化規律,以期為雜種落葉松的經營確定合理密度提供依據,同時為經營措施對林木干形的影響研究提供參考。
2材料與方法
2.1試驗地概況
實驗地設置在黑龍江省林科院江山嬌林場,地理坐標為:東經128°53′16″~129°12′43″,北緯43°44′54″~43°54′12″。地處張廣才嶺南端,屬低山丘陵地區,平均海拔400m左右。屬亞寒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在3.5℃上下,年≥10℃積溫在2200℃左右,年降水量在450~550mm之間,全年無霜期在116~125d左右。該地土壤屬棕色森林土,主要成土母質為玄武巖。
2.2研究方法
試驗地在江山嬌林場27林班的1小班,1998年在天然次生柞樹林的皆伐地營造雜種落葉松20hm2,初植密度分別為2500株/hm2、3300株/hm2、4400株/hm2和6600株/hm2。2010年在4種密度的林分選取優勢木、平均木和劣勢木各2株,伐倒后,測量樹的全高和相對全高的0.02、0.04、0.06、0.08、0.1、0.2、0.25、0.3、0.4、0.5、0.6、0.7、0.75、0.8、0.9處的帶皮直徑,計算其胸高形數、正形數和實驗形數,希費爾形率、正形率和絕對形率。
2.3數據處理方法
3結果與分析
3.1造林密度對形數的影響
3種形數中,胸高形數的變異系數最大,達到0.071185,實驗形數次之,正形數的變異系數較小,相對比較穩定。這說明利用正形數描述的雜種落葉松的樹干接近于以立木0.1H處斷面積為底面積,以樹高為高的圓柱體。
4400株/hm2和6600株/hm2的胸高形數要比較小密度林分大些,說明在胸徑和樹高一定時,4400株/hm2和6600株/hm2林分的樹干越飽滿,樹干材積與比較圓柱體的體積相差就越小;反之,密度小的林分(2500株/hm2和3300株/hm2),胸高形率較小,樹干的尖削度越大,樹干材積與比較圓柱體的體積相差就越大(表1)。
不同造林密度下,雜種落葉松的正形數之間有顯著差異。密度為2500株/hm2的正形數最小,4400株/hm2最大,但都在0.412左右(由正形數公式和孔茲干曲線y2=Pxr導出fn=1r+1(11-n)r,即當r=2,n=0.1時,fn=0.412),也就是說,4種造林密度的雜種落葉松的干形均為圓錐體(表1)。
3.2造林密度對形率的影響
從正形率系列來看,樹干體積主要部分的形率(q0.7以下各qn)變動系數均小于10%,而且,q0.1~q0.6的變動系數是逐漸增大的,說明越是越是樹干下部構成樹干體積比重大的部分,形率的變動系數越小,穩定性相對越高,因此用正形率描述干形有一定的可信性。雜種落葉松正形率的變動系數從q0.7開始明顯增大,達到了13.91%,說明雜種落葉松在其樹高的0.7H以上時,干形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即尖削度變大。希費爾形率也可以說明,q3的變動系數也達到了17.39%。雜種落葉松的絕對形率有隨著胸徑的增大而減小的趨勢。
密度為4400株/hm2的林分,其絕對形率最大,平均值為0.62,而3300株/hm2林分的絕對形率最小,平均值為0.55;從希費爾形率系列來看,3300株/hm2林分的q0最大,6600株/hm2的最小,4400株/hm2林分的q1、q2、q3都是4種密度中最大的;在正形率系列中,3300株/hm2林分的q0.0、q0.1和 q0.2最大,從q0.3至q0.9,造林密度為4400株/hm2林分都是最大的。方差分析結果表明,不同造林密度下,雜種落葉松的形率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表2)。
4結論
造林密度對雜種落葉松林木干形有一定的影響,密度相對越大,林木的干形越好。
對雜種落葉松林木的形數和形率兩個指標進行分析,造林密度為4400株/hm2的林分,林木的干形相對較為飽滿,出材率也會相應地大些,可見,有效控制林分密度對干形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參考文獻:
[1] 曾偉生,張會儒,唐守正. 立木生物量建模方法[M]. 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11.
[2] 嚴若海, 關富楨.商品材積變形估測系統的研究[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1992(3).
[3] 曾偉生, 廖志云.削度方程研究[J].林業科學,1997,33(2):127~132.
[4] 曲笑巖,豐興秋,李鳳日.興安落葉松天然林削度方程的研究[J].林業勘察設計,2006,138(2):61~64.
[5] 蔣伊尹,陳雪峰.應用一次性削度/材積預估系統編制材種出材率表初探[J].林業資源管理,1991(6).
[6] 何美成.我國材種出材率表編制技術規程的研究[J].林業資源管理,2004(2):22~25.endprint
摘要:采用不同的造林密度對雜種落葉松的干形進行控制,對林木形數和形率兩個指標進行了計算,結果表明:造林密度對雜種落葉松林木干形有一定的影響,密度相對越大,林木的干形越好。造林密度為4400株/hm2林分,林木干形相對較為飽滿,可見,有效地控制林分密度對干形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關鍵詞:造林密度;雜種落葉松;干形;形數
中圖分類號:S791.2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49944(2014)02010902
1引言
樹木的材積和林分蓄積與林木干形息息相關,許多林業的專家提出了干形指標及模型,多數都偏重于理論上的研究,而在實踐中如何通過經營措施控制林木的干形則涉及較少。本文通過研究初植密度對雜種落葉松形數、形率的影響,從而掌握林分密度與干形的變化規律,以期為雜種落葉松的經營確定合理密度提供依據,同時為經營措施對林木干形的影響研究提供參考。
2材料與方法
2.1試驗地概況
實驗地設置在黑龍江省林科院江山嬌林場,地理坐標為:東經128°53′16″~129°12′43″,北緯43°44′54″~43°54′12″。地處張廣才嶺南端,屬低山丘陵地區,平均海拔400m左右。屬亞寒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在3.5℃上下,年≥10℃積溫在2200℃左右,年降水量在450~550mm之間,全年無霜期在116~125d左右。該地土壤屬棕色森林土,主要成土母質為玄武巖。
2.2研究方法
試驗地在江山嬌林場27林班的1小班,1998年在天然次生柞樹林的皆伐地營造雜種落葉松20hm2,初植密度分別為2500株/hm2、3300株/hm2、4400株/hm2和6600株/hm2。2010年在4種密度的林分選取優勢木、平均木和劣勢木各2株,伐倒后,測量樹的全高和相對全高的0.02、0.04、0.06、0.08、0.1、0.2、0.25、0.3、0.4、0.5、0.6、0.7、0.75、0.8、0.9處的帶皮直徑,計算其胸高形數、正形數和實驗形數,希費爾形率、正形率和絕對形率。
2.3數據處理方法
3結果與分析
3.1造林密度對形數的影響
3種形數中,胸高形數的變異系數最大,達到0.071185,實驗形數次之,正形數的變異系數較小,相對比較穩定。這說明利用正形數描述的雜種落葉松的樹干接近于以立木0.1H處斷面積為底面積,以樹高為高的圓柱體。
4400株/hm2和6600株/hm2的胸高形數要比較小密度林分大些,說明在胸徑和樹高一定時,4400株/hm2和6600株/hm2林分的樹干越飽滿,樹干材積與比較圓柱體的體積相差就越小;反之,密度小的林分(2500株/hm2和3300株/hm2),胸高形率較小,樹干的尖削度越大,樹干材積與比較圓柱體的體積相差就越大(表1)。
不同造林密度下,雜種落葉松的正形數之間有顯著差異。密度為2500株/hm2的正形數最小,4400株/hm2最大,但都在0.412左右(由正形數公式和孔茲干曲線y2=Pxr導出fn=1r+1(11-n)r,即當r=2,n=0.1時,fn=0.412),也就是說,4種造林密度的雜種落葉松的干形均為圓錐體(表1)。
3.2造林密度對形率的影響
從正形率系列來看,樹干體積主要部分的形率(q0.7以下各qn)變動系數均小于10%,而且,q0.1~q0.6的變動系數是逐漸增大的,說明越是越是樹干下部構成樹干體積比重大的部分,形率的變動系數越小,穩定性相對越高,因此用正形率描述干形有一定的可信性。雜種落葉松正形率的變動系數從q0.7開始明顯增大,達到了13.91%,說明雜種落葉松在其樹高的0.7H以上時,干形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即尖削度變大。希費爾形率也可以說明,q3的變動系數也達到了17.39%。雜種落葉松的絕對形率有隨著胸徑的增大而減小的趨勢。
密度為4400株/hm2的林分,其絕對形率最大,平均值為0.62,而3300株/hm2林分的絕對形率最小,平均值為0.55;從希費爾形率系列來看,3300株/hm2林分的q0最大,6600株/hm2的最小,4400株/hm2林分的q1、q2、q3都是4種密度中最大的;在正形率系列中,3300株/hm2林分的q0.0、q0.1和 q0.2最大,從q0.3至q0.9,造林密度為4400株/hm2林分都是最大的。方差分析結果表明,不同造林密度下,雜種落葉松的形率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表2)。
4結論
造林密度對雜種落葉松林木干形有一定的影響,密度相對越大,林木的干形越好。
對雜種落葉松林木的形數和形率兩個指標進行分析,造林密度為4400株/hm2的林分,林木的干形相對較為飽滿,出材率也會相應地大些,可見,有效控制林分密度對干形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參考文獻:
[1] 曾偉生,張會儒,唐守正. 立木生物量建模方法[M]. 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11.
[2] 嚴若海, 關富楨.商品材積變形估測系統的研究[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1992(3).
[3] 曾偉生, 廖志云.削度方程研究[J].林業科學,1997,33(2):127~132.
[4] 曲笑巖,豐興秋,李鳳日.興安落葉松天然林削度方程的研究[J].林業勘察設計,2006,138(2):61~64.
[5] 蔣伊尹,陳雪峰.應用一次性削度/材積預估系統編制材種出材率表初探[J].林業資源管理,1991(6).
[6] 何美成.我國材種出材率表編制技術規程的研究[J].林業資源管理,2004(2):22~25.endprint
摘要:采用不同的造林密度對雜種落葉松的干形進行控制,對林木形數和形率兩個指標進行了計算,結果表明:造林密度對雜種落葉松林木干形有一定的影響,密度相對越大,林木的干形越好。造林密度為4400株/hm2林分,林木干形相對較為飽滿,可見,有效地控制林分密度對干形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關鍵詞:造林密度;雜種落葉松;干形;形數
中圖分類號:S791.2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49944(2014)02010902
1引言
樹木的材積和林分蓄積與林木干形息息相關,許多林業的專家提出了干形指標及模型,多數都偏重于理論上的研究,而在實踐中如何通過經營措施控制林木的干形則涉及較少。本文通過研究初植密度對雜種落葉松形數、形率的影響,從而掌握林分密度與干形的變化規律,以期為雜種落葉松的經營確定合理密度提供依據,同時為經營措施對林木干形的影響研究提供參考。
2材料與方法
2.1試驗地概況
實驗地設置在黑龍江省林科院江山嬌林場,地理坐標為:東經128°53′16″~129°12′43″,北緯43°44′54″~43°54′12″。地處張廣才嶺南端,屬低山丘陵地區,平均海拔400m左右。屬亞寒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在3.5℃上下,年≥10℃積溫在2200℃左右,年降水量在450~550mm之間,全年無霜期在116~125d左右。該地土壤屬棕色森林土,主要成土母質為玄武巖。
2.2研究方法
試驗地在江山嬌林場27林班的1小班,1998年在天然次生柞樹林的皆伐地營造雜種落葉松20hm2,初植密度分別為2500株/hm2、3300株/hm2、4400株/hm2和6600株/hm2。2010年在4種密度的林分選取優勢木、平均木和劣勢木各2株,伐倒后,測量樹的全高和相對全高的0.02、0.04、0.06、0.08、0.1、0.2、0.25、0.3、0.4、0.5、0.6、0.7、0.75、0.8、0.9處的帶皮直徑,計算其胸高形數、正形數和實驗形數,希費爾形率、正形率和絕對形率。
2.3數據處理方法
3結果與分析
3.1造林密度對形數的影響
3種形數中,胸高形數的變異系數最大,達到0.071185,實驗形數次之,正形數的變異系數較小,相對比較穩定。這說明利用正形數描述的雜種落葉松的樹干接近于以立木0.1H處斷面積為底面積,以樹高為高的圓柱體。
4400株/hm2和6600株/hm2的胸高形數要比較小密度林分大些,說明在胸徑和樹高一定時,4400株/hm2和6600株/hm2林分的樹干越飽滿,樹干材積與比較圓柱體的體積相差就越小;反之,密度小的林分(2500株/hm2和3300株/hm2),胸高形率較小,樹干的尖削度越大,樹干材積與比較圓柱體的體積相差就越大(表1)。
不同造林密度下,雜種落葉松的正形數之間有顯著差異。密度為2500株/hm2的正形數最小,4400株/hm2最大,但都在0.412左右(由正形數公式和孔茲干曲線y2=Pxr導出fn=1r+1(11-n)r,即當r=2,n=0.1時,fn=0.412),也就是說,4種造林密度的雜種落葉松的干形均為圓錐體(表1)。
3.2造林密度對形率的影響
從正形率系列來看,樹干體積主要部分的形率(q0.7以下各qn)變動系數均小于10%,而且,q0.1~q0.6的變動系數是逐漸增大的,說明越是越是樹干下部構成樹干體積比重大的部分,形率的變動系數越小,穩定性相對越高,因此用正形率描述干形有一定的可信性。雜種落葉松正形率的變動系數從q0.7開始明顯增大,達到了13.91%,說明雜種落葉松在其樹高的0.7H以上時,干形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即尖削度變大。希費爾形率也可以說明,q3的變動系數也達到了17.39%。雜種落葉松的絕對形率有隨著胸徑的增大而減小的趨勢。
密度為4400株/hm2的林分,其絕對形率最大,平均值為0.62,而3300株/hm2林分的絕對形率最小,平均值為0.55;從希費爾形率系列來看,3300株/hm2林分的q0最大,6600株/hm2的最小,4400株/hm2林分的q1、q2、q3都是4種密度中最大的;在正形率系列中,3300株/hm2林分的q0.0、q0.1和 q0.2最大,從q0.3至q0.9,造林密度為4400株/hm2林分都是最大的。方差分析結果表明,不同造林密度下,雜種落葉松的形率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表2)。
4結論
造林密度對雜種落葉松林木干形有一定的影響,密度相對越大,林木的干形越好。
對雜種落葉松林木的形數和形率兩個指標進行分析,造林密度為4400株/hm2的林分,林木的干形相對較為飽滿,出材率也會相應地大些,可見,有效控制林分密度對干形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參考文獻:
[1] 曾偉生,張會儒,唐守正. 立木生物量建模方法[M]. 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11.
[2] 嚴若海, 關富楨.商品材積變形估測系統的研究[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1992(3).
[3] 曾偉生, 廖志云.削度方程研究[J].林業科學,1997,33(2):127~132.
[4] 曲笑巖,豐興秋,李鳳日.興安落葉松天然林削度方程的研究[J].林業勘察設計,2006,138(2):61~64.
[5] 蔣伊尹,陳雪峰.應用一次性削度/材積預估系統編制材種出材率表初探[J].林業資源管理,1991(6).
[6] 何美成.我國材種出材率表編制技術規程的研究[J].林業資源管理,2004(2):22~2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