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桂乾 劉再興
摘要:采用不同清理方式進行了尾巨桉萌芽更新造林,對更新林分的萌芽率、生長情況、林地肥力、經濟效益等方面進行了比較分析,結果表明:免煉山方式林分的萌芽率、平均樹高、平均胸徑、3年生每公頃蓄積比煉山方式的分別高出16%、6.2%、6.4%、36.1%;采用免煉山方式進行萌芽更新造林,能有效提高林地肥力,減少水土流失,保護環境,提高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關鍵詞:尾巨桉;萌芽更新;清理方式;生長情況;林地肥力;經濟效益
中圖分類號:S792.39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49944(2014)02011703
1引言
從1999年開始,廣東省西江林業局桉樹人工林發展快速,在森林資源培育、經濟效益等方面均取得了顯著成效。經過多年的發展,大部分桉樹進入采伐期。但如繼續采用傳統煉山方式進行桉樹萌芽更新,會造成水土流失、萌芽樁損害等方面的問題。因此,為探索林地清理較佳方式,在廣東省西江林業局通門林場三廠工區,采用不同清理方式進行尾巨桉萌芽更新造林。通過試驗,進行總結,為今后桉樹人工林科學經營,實現可持續發展積累經驗。
2試驗地概況
廣東省西江林業局通門林場位于廣東省西部,屬于亞熱帶氣候的低山丘陵地區,一般海拔高150~450m。試驗地面積8.3hm2,坡向西南,海拔433m,平均氣溫21.6℃,年平均降雨量1600mm,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林地土壤為花崗巖發育而成的山地紅壤,土層厚度80~120cm,腐殖質較薄,呈酸性。該林班第一代桉樹為2000年造林的尾巨桉扦插苗,2007年采伐,初植密度為1665株/ hm2,株行距為2m×3m,保留密度1395株/ hm2。
3試驗設計及調查方法
3.1試驗設計
(1)免煉山清理,清帶:在2008年1月沿種植帶水平清理出寬1.0m作業帶,將剩余物清出作業帶外成帶狀堆放,對較高伐樁進行培土。在2月初待雜草萌芽時用0.5kg/畝40%允發達除草劑進行控草。選萌:采用兩次選萌法,第一次在萌芽條高度約1.0~1.5m時進行,保留2株上坡緊貼地面、嵌合度好、健壯的萌芽條。第二次在2008年9月臺風減少后進行,只保留健壯長勢好1株。撫育:第一次撫育每畝用0.5kg除草劑(40%允發達),待林地中雜草萌芽見青后進行,高度不宜高于30cm;第二次撫育,宜結合施肥在次年5月份左右進行,方法同第1次。施肥:第一、二年各施肥1次,施肥應在上半年5月份雨水季節,撫育完成后進行。具體做法:在兩伐樁間偏上位置開坑一次性施入桉樹專用肥每株0.6kg,并回土覆蓋;第二次方法同第一次。
(2)煉山清理:煉山時間在2008年1月進行,其他選萌、撫育、施肥與免煉山清理相同。
3.2調查方法
在免煉山林地a及煉山林地b各上、中、下坡設置一個樣點區。
(1)萌芽率調查,在林地清理完成后按10m×10m樣方在各樣點區調查萌芽初始期、高峰期、結束期,以及萌芽能力、有效萌芽數、萌芽條高度等。
(2)萌芽林分生長的影響,在2010年12月對林分生長狀況進行調查。在樣點區上、中、下坡各選10m×22m標準帶進行每木檢尺。用樹高、胸徑、蓄積以及林分整體長勢作生長情況對比分析。
(3)林地養分調查,在a、b林分各樣點0~40cm土層采集2份混合土樣做養分化學分析。
(4)經濟效益分析,分別記錄3年成本投入,計算3年生公頃蓄積進行經濟效益比較。
4結果與分析
4.1不同林地清理方式對尾巨桉萌芽林萌芽率影響
不同林地清理方式對尾巨桉萌芽林萌芽率的影響見表1。
從表1可看出免煉山比煉山萌芽率高出16%,萌條平均高度在3個月后相差0.24m。免煉山林分采伐后2個月已基本完成,而煉山林分到4個月后才完成萌芽,主要原因是煉山火燒伐根,使伐根休眠芽及皮層燒傷而導致煉山萌芽遲及萌芽率低。但隨著萌芽條的生長,煉山所帶來的早期肥效激發效應,能為伐樁提供較為充足的速效養分,煉山伐樁萌芽條數通常比免煉山多,造成對養分競爭激烈影響到高度和徑的生長,使得其高度和徑粗比免煉山萌芽條小。表1不同林地清理方式4.2不同林地清理方式對尾巨桉萌芽林分生長影響
不同林地清理方式對尾巨桉萌芽林分生長的影響見表2。
不同林地清理方式尾巨桉3年生的生長量差別很大,與煉山相比免煉山林分平均高、平均胸徑及公頃蓄積均增加6.2%、6.4%和36.1%。單株材積及公頃蓄積用平均高、胸徑按V=0.017-0.00429D+0.0002D2+0.000495DH+0.0000113 D2H-0.00178H,V蓄=V×有效株數計算\[1\]。經調查分析,差異原因有三:一是免煉山林分萌芽早,比煉山林分約早1.5個月,春季正值桉樹生長高峰期;二是免煉山保留了原林地養分、腐殖質等有機物質,而煉山造成這些養分損失;三是免煉山林分采伐剩余物平鋪在林地,經過土壤微生物分解,不斷補充營養促進桉樹生長,煉山林分林地裸露,易受雨水沖刷造成表土層流失而降低肥力。除了樹高、胸徑差異對林分蓄積有影響外,萌芽率的高低也是造成免煉山公頃蓄積高于煉山林分的另一個原因。
4.3不同林地清理方式對尾巨桉萌芽林地力影響
不同林地清理方式對尾巨桉萌芽林地力的影響見表3。
4.4不同林地清理方式對尾巨桉萌芽林經濟效益的
影響不同林地清理方式對尾巨桉萌芽林經濟效益的分析見表4。
對不同林地清理方式3年生尾巨桉萌芽林投入成本計算,免煉山比煉山投入成本每公頃多1050元,主要原因是整地時免煉山需要砍雜及噴除草劑來清理,而煉山用火燒清理,另一個原因是免煉山伐樁萌芽率高,保留有效株數比煉山多150株,施肥量及人工相應增加,化除撫育基本相同。但免煉山3年生公頃蓄積比煉山林分多31.36m3,按目前市場價格500元/ m3及出材按蓄積70%計算 31.36×0.7×500=10976元/hm2,除開成本差10976-1050=9926元/hm2,免煉山每公頃比煉山多9926元。從經濟角度考慮,免煉山林分經濟效益顯著。
5結語
試驗分析結果表明:尾巨桉萌芽更新采用免煉山清理方式能促進桉樹萌芽生長,提高萌芽率,維持林地肥力,保持生態環境平衡,提高經濟效益。煉山清理會使地表裸露,地表層易受雨水沖刷,造成水土流失,土壤養分損失,地力衰退。在我國南方地區雨水充足臺風多,煉山對地表影響更大,甚至會造成塌方及泥石流等災害。免煉山林分前期有采伐剩余物,后期有枯枝落葉覆蓋地表,使表土層受雨水沖刷較小,減少養分損失,維持林地肥力。免煉山對林地干擾少,對環境影響低。另外,免煉山能靈活掌握,可操作性強,不受野外用火申報影響。對桉樹人工林的造林,應做到合理規劃,科學管理,適當調節幼林撫育強度、次數和種植密度,增加培育大、中徑材林,延長采伐周期,減少對林地的干擾。尾巨桉萌芽更新采用免煉山清理方法是一種科學的營造林方式,它符合現代林業、生態林業的發展模式,為實現桉樹人工林的可持續性發展提供了一種新思路和方式。
參考文獻:
[1]李寶福,蔣家淡,洪長福,等,巨尾桉二代萌芽更新林地清理方式的研究[J].林業科學,2003(12).
[2]張友育.林地清理方式對巨尾桉萌芽林生態效應的影響[J].安徽農學通報,2008,14(11).endprint
摘要:采用不同清理方式進行了尾巨桉萌芽更新造林,對更新林分的萌芽率、生長情況、林地肥力、經濟效益等方面進行了比較分析,結果表明:免煉山方式林分的萌芽率、平均樹高、平均胸徑、3年生每公頃蓄積比煉山方式的分別高出16%、6.2%、6.4%、36.1%;采用免煉山方式進行萌芽更新造林,能有效提高林地肥力,減少水土流失,保護環境,提高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關鍵詞:尾巨桉;萌芽更新;清理方式;生長情況;林地肥力;經濟效益
中圖分類號:S792.39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49944(2014)02011703
1引言
從1999年開始,廣東省西江林業局桉樹人工林發展快速,在森林資源培育、經濟效益等方面均取得了顯著成效。經過多年的發展,大部分桉樹進入采伐期。但如繼續采用傳統煉山方式進行桉樹萌芽更新,會造成水土流失、萌芽樁損害等方面的問題。因此,為探索林地清理較佳方式,在廣東省西江林業局通門林場三廠工區,采用不同清理方式進行尾巨桉萌芽更新造林。通過試驗,進行總結,為今后桉樹人工林科學經營,實現可持續發展積累經驗。
2試驗地概況
廣東省西江林業局通門林場位于廣東省西部,屬于亞熱帶氣候的低山丘陵地區,一般海拔高150~450m。試驗地面積8.3hm2,坡向西南,海拔433m,平均氣溫21.6℃,年平均降雨量1600mm,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林地土壤為花崗巖發育而成的山地紅壤,土層厚度80~120cm,腐殖質較薄,呈酸性。該林班第一代桉樹為2000年造林的尾巨桉扦插苗,2007年采伐,初植密度為1665株/ hm2,株行距為2m×3m,保留密度1395株/ hm2。
3試驗設計及調查方法
3.1試驗設計
(1)免煉山清理,清帶:在2008年1月沿種植帶水平清理出寬1.0m作業帶,將剩余物清出作業帶外成帶狀堆放,對較高伐樁進行培土。在2月初待雜草萌芽時用0.5kg/畝40%允發達除草劑進行控草。選萌:采用兩次選萌法,第一次在萌芽條高度約1.0~1.5m時進行,保留2株上坡緊貼地面、嵌合度好、健壯的萌芽條。第二次在2008年9月臺風減少后進行,只保留健壯長勢好1株。撫育:第一次撫育每畝用0.5kg除草劑(40%允發達),待林地中雜草萌芽見青后進行,高度不宜高于30cm;第二次撫育,宜結合施肥在次年5月份左右進行,方法同第1次。施肥:第一、二年各施肥1次,施肥應在上半年5月份雨水季節,撫育完成后進行。具體做法:在兩伐樁間偏上位置開坑一次性施入桉樹專用肥每株0.6kg,并回土覆蓋;第二次方法同第一次。
(2)煉山清理:煉山時間在2008年1月進行,其他選萌、撫育、施肥與免煉山清理相同。
3.2調查方法
在免煉山林地a及煉山林地b各上、中、下坡設置一個樣點區。
(1)萌芽率調查,在林地清理完成后按10m×10m樣方在各樣點區調查萌芽初始期、高峰期、結束期,以及萌芽能力、有效萌芽數、萌芽條高度等。
(2)萌芽林分生長的影響,在2010年12月對林分生長狀況進行調查。在樣點區上、中、下坡各選10m×22m標準帶進行每木檢尺。用樹高、胸徑、蓄積以及林分整體長勢作生長情況對比分析。
(3)林地養分調查,在a、b林分各樣點0~40cm土層采集2份混合土樣做養分化學分析。
(4)經濟效益分析,分別記錄3年成本投入,計算3年生公頃蓄積進行經濟效益比較。
4結果與分析
4.1不同林地清理方式對尾巨桉萌芽林萌芽率影響
不同林地清理方式對尾巨桉萌芽林萌芽率的影響見表1。
從表1可看出免煉山比煉山萌芽率高出16%,萌條平均高度在3個月后相差0.24m。免煉山林分采伐后2個月已基本完成,而煉山林分到4個月后才完成萌芽,主要原因是煉山火燒伐根,使伐根休眠芽及皮層燒傷而導致煉山萌芽遲及萌芽率低。但隨著萌芽條的生長,煉山所帶來的早期肥效激發效應,能為伐樁提供較為充足的速效養分,煉山伐樁萌芽條數通常比免煉山多,造成對養分競爭激烈影響到高度和徑的生長,使得其高度和徑粗比免煉山萌芽條小。表1不同林地清理方式4.2不同林地清理方式對尾巨桉萌芽林分生長影響
不同林地清理方式對尾巨桉萌芽林分生長的影響見表2。
不同林地清理方式尾巨桉3年生的生長量差別很大,與煉山相比免煉山林分平均高、平均胸徑及公頃蓄積均增加6.2%、6.4%和36.1%。單株材積及公頃蓄積用平均高、胸徑按V=0.017-0.00429D+0.0002D2+0.000495DH+0.0000113 D2H-0.00178H,V蓄=V×有效株數計算\[1\]。經調查分析,差異原因有三:一是免煉山林分萌芽早,比煉山林分約早1.5個月,春季正值桉樹生長高峰期;二是免煉山保留了原林地養分、腐殖質等有機物質,而煉山造成這些養分損失;三是免煉山林分采伐剩余物平鋪在林地,經過土壤微生物分解,不斷補充營養促進桉樹生長,煉山林分林地裸露,易受雨水沖刷造成表土層流失而降低肥力。除了樹高、胸徑差異對林分蓄積有影響外,萌芽率的高低也是造成免煉山公頃蓄積高于煉山林分的另一個原因。
4.3不同林地清理方式對尾巨桉萌芽林地力影響
不同林地清理方式對尾巨桉萌芽林地力的影響見表3。
4.4不同林地清理方式對尾巨桉萌芽林經濟效益的
影響不同林地清理方式對尾巨桉萌芽林經濟效益的分析見表4。
對不同林地清理方式3年生尾巨桉萌芽林投入成本計算,免煉山比煉山投入成本每公頃多1050元,主要原因是整地時免煉山需要砍雜及噴除草劑來清理,而煉山用火燒清理,另一個原因是免煉山伐樁萌芽率高,保留有效株數比煉山多150株,施肥量及人工相應增加,化除撫育基本相同。但免煉山3年生公頃蓄積比煉山林分多31.36m3,按目前市場價格500元/ m3及出材按蓄積70%計算 31.36×0.7×500=10976元/hm2,除開成本差10976-1050=9926元/hm2,免煉山每公頃比煉山多9926元。從經濟角度考慮,免煉山林分經濟效益顯著。
5結語
試驗分析結果表明:尾巨桉萌芽更新采用免煉山清理方式能促進桉樹萌芽生長,提高萌芽率,維持林地肥力,保持生態環境平衡,提高經濟效益。煉山清理會使地表裸露,地表層易受雨水沖刷,造成水土流失,土壤養分損失,地力衰退。在我國南方地區雨水充足臺風多,煉山對地表影響更大,甚至會造成塌方及泥石流等災害。免煉山林分前期有采伐剩余物,后期有枯枝落葉覆蓋地表,使表土層受雨水沖刷較小,減少養分損失,維持林地肥力。免煉山對林地干擾少,對環境影響低。另外,免煉山能靈活掌握,可操作性強,不受野外用火申報影響。對桉樹人工林的造林,應做到合理規劃,科學管理,適當調節幼林撫育強度、次數和種植密度,增加培育大、中徑材林,延長采伐周期,減少對林地的干擾。尾巨桉萌芽更新采用免煉山清理方法是一種科學的營造林方式,它符合現代林業、生態林業的發展模式,為實現桉樹人工林的可持續性發展提供了一種新思路和方式。
參考文獻:
[1]李寶福,蔣家淡,洪長福,等,巨尾桉二代萌芽更新林地清理方式的研究[J].林業科學,2003(12).
[2]張友育.林地清理方式對巨尾桉萌芽林生態效應的影響[J].安徽農學通報,2008,14(11).endprint
摘要:采用不同清理方式進行了尾巨桉萌芽更新造林,對更新林分的萌芽率、生長情況、林地肥力、經濟效益等方面進行了比較分析,結果表明:免煉山方式林分的萌芽率、平均樹高、平均胸徑、3年生每公頃蓄積比煉山方式的分別高出16%、6.2%、6.4%、36.1%;采用免煉山方式進行萌芽更新造林,能有效提高林地肥力,減少水土流失,保護環境,提高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關鍵詞:尾巨桉;萌芽更新;清理方式;生長情況;林地肥力;經濟效益
中圖分類號:S792.39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49944(2014)02011703
1引言
從1999年開始,廣東省西江林業局桉樹人工林發展快速,在森林資源培育、經濟效益等方面均取得了顯著成效。經過多年的發展,大部分桉樹進入采伐期。但如繼續采用傳統煉山方式進行桉樹萌芽更新,會造成水土流失、萌芽樁損害等方面的問題。因此,為探索林地清理較佳方式,在廣東省西江林業局通門林場三廠工區,采用不同清理方式進行尾巨桉萌芽更新造林。通過試驗,進行總結,為今后桉樹人工林科學經營,實現可持續發展積累經驗。
2試驗地概況
廣東省西江林業局通門林場位于廣東省西部,屬于亞熱帶氣候的低山丘陵地區,一般海拔高150~450m。試驗地面積8.3hm2,坡向西南,海拔433m,平均氣溫21.6℃,年平均降雨量1600mm,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林地土壤為花崗巖發育而成的山地紅壤,土層厚度80~120cm,腐殖質較薄,呈酸性。該林班第一代桉樹為2000年造林的尾巨桉扦插苗,2007年采伐,初植密度為1665株/ hm2,株行距為2m×3m,保留密度1395株/ hm2。
3試驗設計及調查方法
3.1試驗設計
(1)免煉山清理,清帶:在2008年1月沿種植帶水平清理出寬1.0m作業帶,將剩余物清出作業帶外成帶狀堆放,對較高伐樁進行培土。在2月初待雜草萌芽時用0.5kg/畝40%允發達除草劑進行控草。選萌:采用兩次選萌法,第一次在萌芽條高度約1.0~1.5m時進行,保留2株上坡緊貼地面、嵌合度好、健壯的萌芽條。第二次在2008年9月臺風減少后進行,只保留健壯長勢好1株。撫育:第一次撫育每畝用0.5kg除草劑(40%允發達),待林地中雜草萌芽見青后進行,高度不宜高于30cm;第二次撫育,宜結合施肥在次年5月份左右進行,方法同第1次。施肥:第一、二年各施肥1次,施肥應在上半年5月份雨水季節,撫育完成后進行。具體做法:在兩伐樁間偏上位置開坑一次性施入桉樹專用肥每株0.6kg,并回土覆蓋;第二次方法同第一次。
(2)煉山清理:煉山時間在2008年1月進行,其他選萌、撫育、施肥與免煉山清理相同。
3.2調查方法
在免煉山林地a及煉山林地b各上、中、下坡設置一個樣點區。
(1)萌芽率調查,在林地清理完成后按10m×10m樣方在各樣點區調查萌芽初始期、高峰期、結束期,以及萌芽能力、有效萌芽數、萌芽條高度等。
(2)萌芽林分生長的影響,在2010年12月對林分生長狀況進行調查。在樣點區上、中、下坡各選10m×22m標準帶進行每木檢尺。用樹高、胸徑、蓄積以及林分整體長勢作生長情況對比分析。
(3)林地養分調查,在a、b林分各樣點0~40cm土層采集2份混合土樣做養分化學分析。
(4)經濟效益分析,分別記錄3年成本投入,計算3年生公頃蓄積進行經濟效益比較。
4結果與分析
4.1不同林地清理方式對尾巨桉萌芽林萌芽率影響
不同林地清理方式對尾巨桉萌芽林萌芽率的影響見表1。
從表1可看出免煉山比煉山萌芽率高出16%,萌條平均高度在3個月后相差0.24m。免煉山林分采伐后2個月已基本完成,而煉山林分到4個月后才完成萌芽,主要原因是煉山火燒伐根,使伐根休眠芽及皮層燒傷而導致煉山萌芽遲及萌芽率低。但隨著萌芽條的生長,煉山所帶來的早期肥效激發效應,能為伐樁提供較為充足的速效養分,煉山伐樁萌芽條數通常比免煉山多,造成對養分競爭激烈影響到高度和徑的生長,使得其高度和徑粗比免煉山萌芽條小。表1不同林地清理方式4.2不同林地清理方式對尾巨桉萌芽林分生長影響
不同林地清理方式對尾巨桉萌芽林分生長的影響見表2。
不同林地清理方式尾巨桉3年生的生長量差別很大,與煉山相比免煉山林分平均高、平均胸徑及公頃蓄積均增加6.2%、6.4%和36.1%。單株材積及公頃蓄積用平均高、胸徑按V=0.017-0.00429D+0.0002D2+0.000495DH+0.0000113 D2H-0.00178H,V蓄=V×有效株數計算\[1\]。經調查分析,差異原因有三:一是免煉山林分萌芽早,比煉山林分約早1.5個月,春季正值桉樹生長高峰期;二是免煉山保留了原林地養分、腐殖質等有機物質,而煉山造成這些養分損失;三是免煉山林分采伐剩余物平鋪在林地,經過土壤微生物分解,不斷補充營養促進桉樹生長,煉山林分林地裸露,易受雨水沖刷造成表土層流失而降低肥力。除了樹高、胸徑差異對林分蓄積有影響外,萌芽率的高低也是造成免煉山公頃蓄積高于煉山林分的另一個原因。
4.3不同林地清理方式對尾巨桉萌芽林地力影響
不同林地清理方式對尾巨桉萌芽林地力的影響見表3。
4.4不同林地清理方式對尾巨桉萌芽林經濟效益的
影響不同林地清理方式對尾巨桉萌芽林經濟效益的分析見表4。
對不同林地清理方式3年生尾巨桉萌芽林投入成本計算,免煉山比煉山投入成本每公頃多1050元,主要原因是整地時免煉山需要砍雜及噴除草劑來清理,而煉山用火燒清理,另一個原因是免煉山伐樁萌芽率高,保留有效株數比煉山多150株,施肥量及人工相應增加,化除撫育基本相同。但免煉山3年生公頃蓄積比煉山林分多31.36m3,按目前市場價格500元/ m3及出材按蓄積70%計算 31.36×0.7×500=10976元/hm2,除開成本差10976-1050=9926元/hm2,免煉山每公頃比煉山多9926元。從經濟角度考慮,免煉山林分經濟效益顯著。
5結語
試驗分析結果表明:尾巨桉萌芽更新采用免煉山清理方式能促進桉樹萌芽生長,提高萌芽率,維持林地肥力,保持生態環境平衡,提高經濟效益。煉山清理會使地表裸露,地表層易受雨水沖刷,造成水土流失,土壤養分損失,地力衰退。在我國南方地區雨水充足臺風多,煉山對地表影響更大,甚至會造成塌方及泥石流等災害。免煉山林分前期有采伐剩余物,后期有枯枝落葉覆蓋地表,使表土層受雨水沖刷較小,減少養分損失,維持林地肥力。免煉山對林地干擾少,對環境影響低。另外,免煉山能靈活掌握,可操作性強,不受野外用火申報影響。對桉樹人工林的造林,應做到合理規劃,科學管理,適當調節幼林撫育強度、次數和種植密度,增加培育大、中徑材林,延長采伐周期,減少對林地的干擾。尾巨桉萌芽更新采用免煉山清理方法是一種科學的營造林方式,它符合現代林業、生態林業的發展模式,為實現桉樹人工林的可持續性發展提供了一種新思路和方式。
參考文獻:
[1]李寶福,蔣家淡,洪長福,等,巨尾桉二代萌芽更新林地清理方式的研究[J].林業科學,2003(12).
[2]張友育.林地清理方式對巨尾桉萌芽林生態效應的影響[J].安徽農學通報,2008,14(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