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勇 汪家壽 陶國齊 黃清樂 黃友生 吳文昌
摘要:調查了紅安縣老君眉茶文化生態旅游建設基本情況,指出老君眉茶文化生態旅游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紅安縣老君眉茶文化生態旅游新型的、低碳的和可持續發展的旅游模式,為科學決策老君眉茶文化生態旅游建設提供建議。
關鍵詞:紅安縣;老君眉茶;文化;生態旅游;建議
中圖分類號:F59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4)02023602
1老君眉茶的基本情況
1.1老君眉茶的生產現狀
紅安縣老君眉茶場充分利用大別山區海拔高、植被豐富、土壤肥沃等優越自然條件,根據茶葉市場需求變化,適時提出“優質、精品、名牌”的茶葉發展戰略,集中人力、物力、財力,擴大基地建設規模,實施良種化種植。目前已建成高山有機茶園基地2.2萬畝,茶園實施“增產提質栽培技術”工程,全面推廣先進技術,達到“兩高一優”。實行有機化種植,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控制茶園使用化肥、農藥等化學物質,確保茶葉產品質量安全。與華中農業大學簽訂了“老君眉高山有機茶產業建設”合作協議,經過試驗、研究,確定了老君眉茶的生產工藝。在生產過程中,創新殺青技術、自動理條、做形技術和增香技術,突出有機茶香氣和色澤的品質特色。全縣國有林場高山有機茶加工廠房現有7處,加工設備都采用針形名優綠茶制作機械,配備有殺青機、揉捻機、理條機、解塊機和整形機等設備。
為了保證“老君眉茶”質量,先后制定頒布了《老君眉茶企業標準》、《老君眉茶種植技術規范》、《老君眉茶鮮葉采摘技術規范》、《老君眉茶加工技術規范》、《老君眉茶出廠檢驗辦法》、《老君眉茶銷售包裝技術規范》等標準和規范,使茶葉生產的每一個環節都納入標準化管理的軌道,在質量控制上做到“層層設卡、全程把關”。2013年,生產“茗宿”牌老君眉高檔名茶8000kg,中低檔茶1300kg,實現產值1600多萬元,實現年產值1000余萬元。茶葉產業的發展帶動了周邊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靠鮮葉采摘可增收100余萬元,茶葉已成為國有林場和鄉鎮農民致富奔小康的主要經濟增長點。2012年,開始研制老眉紅茶“紅安紅”,2013年, 生產“紅安紅”紅茶1500kg,產值500萬元。生產、加工、市場、品牌建設一條龍的企業發展模式和基地連接農戶、加工和銷售以及加工連接銷售公司的多種經營模式正在形成并逐步走向成熟。
1.2老君眉茶文化
老君眉茶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早在南北朝時期,紅安茶就被列為上品進貢朝廷,“西陽、武昌、晉陵皆出好茶,巴東別有真香茗”,當時西陽就包括現今的紅安等地。《紅樓夢》第四十一回曾記載,賈母曰:“我不吃六安茶,要喝老君眉。”據《黃安縣志》記載:“鄉民多植茶,每年清明、谷雨季節,茶芽初發,鄉間況事摘茶、踩茶、焙茶,民無暇刻。”老君眉茶文化古老獨特,絢麗多姿,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歷史悠久,是紅安人民勤勞智慧和文明的象征。“茗宿”老君眉茶在2000年第二屆國際名茶評比會上,榮獲“國際名茶金獎”;2004年通過了中國農業質量認證中心“有機茶認證”,并榮獲“湖北省首屆有機名茶”稱號;2006年被評為“湖北省二十佳名優茶”;2007年取得了“國家食品安全QS認證”;2008年榮獲“中國食品博覽會金獎”、“湖北省用戶滿意產品”、 “湖北茶葉行業先進企業”;2009年被評為“湖北省林業產業化省級重點龍頭企業”及“首界湖北十佳文化旅游名茶”; 2011年榮獲“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稱號;2013年《鐵血紅安》劇組把老君山作為重要的外景拍攝地,老君眉茶場作為協拍單位在拍攝過程中為劇組提供最大的幫助,老君眉茶作為紅安一個獨特的文化元素呈現在劇情之中。
近年來,紅安縣老君眉茶場借助天臺山旅游開發和對天河峽谷漂流的契機,通過“老君眉”茶文化展示,積極開展茶藝表演、品茗休閑、生態茶園觀光和茶葉加工旅游等文化活動,挖掘老君眉品牌深厚的文化內涵,提升了老君眉品牌的美譽度和生命力。
2紅安縣旅游業的基本情況
全縣現有國家4A景區3家,國家3A景區 1家,居全省縣市之首;高星級農家樂3家;省級旅游名鎮1個、旅游名村2個、旅游名街1處;省級工農業示范點2處,位居全市前列。據統計,紅安縣旅游人數和旅游收入迅速增長,2012年旅游收入首次突破10億元大關,2013年上半年全縣共接待海內外游客150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8.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9%和22.65%。紅安縣被省政府授予“湖北旅游強縣”光榮稱號,該縣七里坪鎮被省政府授予“湖北旅游名鎮”光榮稱號。大別山紅色旅游(黃麻紀念園、七里坪鎮)榮獲“靈秀湖北十大旅游名片”稱號。
3老君眉茶文化生態旅游建設存在的問題
老君眉茶產業和旅游業是紅安縣兩大主導產業,各自發展的勢頭強勁,但把二者整合為一體的旅游景區尚未形成。雖然老君眉茶已有在茶園區打造生態旅游的想法,但尚未有專門的編制規劃文本。對基礎設施建設、茶文化挖掘和茶園觀光打造基本還處于構思階段,尚未形成真正的旅游市場。
3.1缺乏政府引導及規劃
從《紅安縣旅游發展總體規劃(2003-2020)》看,茶文化沒有被視為生態文化旅游的一個元素,未被特別強調。這說明政府對茶文化生態旅游的認識與理解還不夠清晰,重視程度還有待提高,而對為什么建設茶文化生態旅游、怎樣建設茶文化生態旅游、建設什么樣的茶文化生態旅游等問題更是沒有提及。現有茶園旅游人數少,也沒有深入挖掘老君眉茶的鄉土文化,尚未達到老君眉茶生態旅游所應有的氛圍與標準。
3.2內容單一,缺乏層次
除部分游客和少數知識層次較高的游客自行開展一些鄉村采風、研習外,目前老君眉茶生態旅游還主要停留在觀光層面上,老君眉茶工藝制作、老君眉茶文化研討、夏令營等內涵豐富的老君眉茶生態旅游活動尚未展開,老君眉茶生態旅游還停留在觀光、品嘗等傳統單一的層次上,缺乏多樣性。此外,老君眉茶園區旅游景點也過分地依賴時令。endprint
3.3配套設施和軟環境不成熟
目前,老君眉茶文化旅游市場配套設施尚未健全,如各個茶文化景點間交通線路的銜接尚未便捷化。相應的服務條件,如專業的導游基本沒有,優秀的解說詞尚未創作,未能真正地帶領人們接受心靈的洗禮,體味茶的儉清和靜。
3.4宣傳還未到位,品牌尚未建立
營銷推介乏力,一是資源挖掘不夠。目前,紅色資源的開發利用還停留在初步階段,只做了一些表面上的文章,綠色山水資源和豐富的人文資源開發不夠,大量特色綠色景點沒有成線、成片、成名。二是市場拓展不夠。長期以來,紅安縣的旅游經濟還停留在“單打一”的層次上,僅憑自身的旅游資源“闖市場”,客源市場只限于周邊地區,無法進一步輻射和擴大。區域旅游合作開展不夠,沒有充分利用周邊資源所帶來的互補效應。
3.5投資渠道單一
紅安是老區、山區、貧困地區,經濟發展較慢、社會發展程度低。紅安旅游也是以紅色旅游為主,是政治品牌,旅游業的發展資源多、優勢足,但苦于項目資金投入少,除了國家對黃麻紀念園、李先念故居紀念園、長勝街等紅色項目有過投入外,其他旅游項目投資渠道十分匱乏。民間資金進入旅游產業的途徑還面臨諸多阻礙。由于資金的不足,以景區(點)、交通、餐飲、食宿等為重點的旅游基礎設施建設不能適應旅游產業發展的需要,旅游發展后勁不足。
4老君眉茶文化生態旅游建設的建議
4.1統籌規劃紅綠相融景區,打造“中國將軍縣,茗宿
老君眉”品牌茗宿老君眉茶品牌已經越做越大,越來越有名。要將中國第一將軍縣的名氣和茗宿老君眉茶品牌有機結合在一起打造老君眉茶文化生態旅游建設新的強勢品牌。規劃老君眉茶文化生態旅游中心、老君眉茶休閑旅游區、老君眉茶旅游休閑度假區、建立老君眉茶“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地標、老君眉茶文化生態博物館,推出老君眉茶文化生態專項旅游線路和旅游產品。
4.2深入挖掘老君眉茶文化內涵
要深入挖掘老君眉茶文化內涵,不斷豐富老君眉茶文化旅游產品,以旅游市場需求為導向,結合當地的歷史文化和老君眉茶文化旅游資源,高度重視旅游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圍繞老君眉茶資源設計、開發出一批書籍、影像、網絡游戲、玩具制品,編制一批戲劇、舞劇、山歌等文藝作品。創造出可以滿足旅客需求的旅游產品,以豐富多彩的老君眉茶文化生態旅游項目來迎合和滿足不同層次、不同年齡、不同職業者的需求。可推出老君眉茶民俗風情游、老君眉茶文化考察游、老君眉茶藝表演游等。
4.3培育老君眉茶文化生態旅游專業人才
采取“請進來”、“走出來”的辦法,培育老君眉茶文化生態旅游專業人才。與旅游行業崗位培訓結合起來,對經理人員、導游人員、茶藝員等進行老君眉茶文化生態旅游相關知識的培訓,使他們盡快掌握老君眉茶的歷史、茶種、茶具、茶飲、茶點、茶道等相關知識,能熟練地為旅游者進行介紹和引導,提高飲茶者的興趣和愛好,增加品茶的氛圍和雅意。
4.4完善機制,健全管理機構,發展中介組織
建議成立統一的加強老君眉茶文化生態旅游產業規劃、建設、開發、經營的領導和指導機構。同時,成立老君眉茶文化生態旅游協會,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對老君眉茶茶文化生態旅游業實行行業監管,促進旅游中介服務的發展,唱響全縣老君眉茶文化生態旅游品牌。
參考文獻:
[1] 梁正海,劉高,張馳.構建茶文化生態博物館 增加梵凈山旅游新元素——關于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茶文化生態旅游建設的調查與思考[J].銅仁學院學報,2013(3).
[2] 楊艷華.某文化生態旅游發展策略研究——以信陽市為例[J].安陽工學院學報,2013(5).
[3] 趙文逸,俞益武.浙江某文化生態旅游發展探討[J].農業考古,2009(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