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陽 張愛國 薛龍義 王耀麟
摘要:指出了新時期切實做好扶貧移民安置、發展移民經濟,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是當前地方政府的重要工作。而移民滿意度是評價扶貧移民工作成敗的重要因素,由于地區不同因素的影響,扶貧移民工作在效果上是有較大差異的,從而導致移民滿意度的差異也相當明顯。下盤石村和柏坡底村同屬黃河流域晉陜峽谷段的國家級貧困縣,僅一河之隔,同屬于村內扶貧移民搬遷的對象,但在搬遷過程和結果上的差異懸殊,兩村之間通過對比所表現出的問題涵蓋了黃土高原區村內扶貧移民存在的主要問題。在實地調研的基礎上,以晉陜兩省兩個自然村的農戶調查數據為依據,對影響村內搬遷農民滿意度差異的原因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兩村移民滿意度存在著較大的差異,而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現在補助標準、宅基地使用費、 搬遷后移民生活狀況、搬遷后產業狀況及搬遷過程中具體措施上的不同。
關鍵詞:黃土高原;扶貧移民;滿意度;差異性
中圖分類號:F12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4)02024204
1引言
扶貧移民的目的是將身處貧困地區,特別是自然條件惡劣、生活艱苦的農民群眾從交通不便的山區或土石溝壑區遷移到相對平坦條件較好的區域生活,這有利于政府的統一規劃、集中管理,對農民的長期發展也能起到集約經濟和節約資源的效果。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扶貧移民工作作為農村扶貧的一種重要形式為我國的減貧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在扶貧移民的過程中也出現了許多的問題,本文從最直觀的反映扶貧移民結果的農民滿意度出發,以晉陜兩省的兩個自然村為例,分析在扶貧過程中出現滿意度差異的原因,并找出其中的影響因素,為減少今后扶貧移民工作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提出相關的建議和對策。
由于滿意度可以反映政府的工作績效,于是測量滿意度的方法也被慢慢地推廣了,這幾年把滿意度的測量應用在農村移民問題上的文章還是有一些,如:張艷娟等人(2007)在寧夏移民區7處典型村落實地調研的基礎上,運用模糊數學方法對移民的滿意度做了模糊綜合評價,并對影響移民滿意度的經濟、社會、生態環境、資源占有率等4個因子進行了初步分析,以此為依據, 結合寧夏移民地的實際發展情況,提出了4個既能提高移民滿意度,又能促進移民區后續發展的宏觀模式[1];姜冬梅(2012)以內蒙古為例對草原牧區生態移民滿意程度進行了研究,基于移民群體應成為評價遷移效應主體的認識,調查了5個移民新村87戶移民對遷移安置的滿意程度,得出整體評價為“及格”,其中決定長期定居與想回遷原住地的戶比為2∶1[2]。此類文章的增多體現出學者們對農民現實生活的關注和對農村移民問題的重視,在滿意度的分析過程中大多學者都是以一個村子為分析對象或在許多的村子中找共性問題,對不同村子農民滿意度的差異性并沒有太多的解釋,也沒有通過對比找出產生這些差異的原因,這是黃土高原地區扶貧移民滿意度的研究不足之處,本文從兩個差異比較明顯的村子來分析在扶貧移民的過程中究竟該注意哪些問題,才能不斷提高這部分移民的生活滿意度和生活質量。
2 研究方法和研究區域
2.1研究方法
首先是對有關扶貧移民及農民生活滿意度的文獻進行大量的搜集和分析,從中了解每個作者的研究思路,并歸納和總結出自己的研究方法,由此獲得相應的理論依據。隨后則參加了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團隊,并隨隊進行實地調研,獲得了一手數據。案例的選取是在對全部的問卷和訪談進行整理之后,提取出其中在滿意度方面差別比較大的兩個村子進行對比,研究的目的是在比較大的反差中盡可能地發現更多的問題。由于每個人對搬遷所持態度不同,因此調研是以人為單位進行提問的,為保證信息的準確性,調研采用面對面的談話形式進行,問卷設計采取逐級深入和選答的形式,用預先設計的調查問卷,讓農民填寫基本的生產情況、生活滿意度及搬遷前自愿度等問題。兩村最終共調研66人次,其中下盤石自然村42人,柏坡底村(魯家河自然村)24人,每份問卷都較真實和全面地反映了農戶的基本生活和收入情況以及其他重要信息。
2.2研究區及其扶貧移民情況簡介
研究案例的選取主要基于以下兩個因素:①兩個村都屬于黃土高原地區的村內扶貧移民村,自然環境與交通條件相當,具有同類比較的基礎;②兩村地方特征性差異明顯, 在社會經濟發展階段、產業經營水平、文化教育、搬遷效果及群眾滿意度等方面有較大的差別。如下盤石村村民整體受教育程度高,梨果產業發展良好,人均收入水平高,生活條件相對較好,農民們對政府的扶貧政策滿意度也普遍比較高,柏坡底村則與之相反。
下盤石行政村,隸屬陜西省延安市延長縣張家灘鎮,位于延河下游,屬典型的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轄下盤石、運家自然村,是延長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范村。下盤石村建設是以工代賑易地扶貧搬遷的重點項目,全村新建新修磚窯150多孔,道路全面硬化,新建文化廣場,并實施綠化工程,建立沼氣系統,幾乎每戶村民都已用上了太陽能。目前下盤石村共有蘋果園600畝,人均收入已達8500元,成為全縣“搬得出、穩得住、有產業、能致富”的突出典型。其中下盤石自然村有24戶屬于移民搬遷,這24戶原來都居住在山間土窯中,過去的土窯大都成危房或已棄置不用,現在這部分村民都住進了自然村新建的磚窯中,以下所涉及的統計數據皆來自下盤石自然村。
柏坡底行政村位于山西省吉縣城東15km處,吉縣和延長縣隔河相望,吉縣在黃河以東,延長縣在黃河以西,一水之隔的兩縣在自然環境上有很多的共同之處,柏坡底行政村隸屬于吉縣車城鄉,下轄柏坡底、魯家河等11個自然村,該村主導產業為蘋果、核桃和玉米。魯家河自然村的14戶村民是2002年搬遷到柏坡底的第一批村民,資助單位是扶貧辦,雖然在搬遷后村民們的居住條件得到了改善,但村子的整體面貌還是很落后,房屋基本都是原來建成的模樣,村民們的生活在10年后依然很困難,村里的公共基礎設施也不完善,道路基本是土路,全村村民的年人均收入僅為3000元,以下用到的統計數據都來自這部分居民。endprint
3移民滿意度問卷調查結果與影響因素
3.1滿意度的評價分析
滿意度從各個方面間接反映整個搬遷過程對農民生活的影響及扶貧移民的整體效果,效果好則農民們的整體滿意度會很高,否則滿意度也會隨之降低,甚至造成農民不滿。滿意度的問卷統計結果如表1所示。
從表1中可以看出雖然兩村同為黃土高原區村內扶貧移民搬遷的對象,但是搬遷后農民對扶貧搬遷的滿意度大不相同,下盤石村的農民滿意度非常高,100%都滿意,而且非常滿意的占到了調查總人數的90%,從這點上也能看出下盤石村的扶貧移民是成功的,農民們現在的生活也是相當幸福的。而柏坡底村的村民所表現出的滿意程度就很低了,一般以下的占到了調查總人數的75%,不滿的占到了總人數的42%,這部分人的所占比例非常大。
3.2造成滿意度相差懸殊的原因分析
首先拿預先準備好的問卷對村民進行訪問,最終得到了下盤石村42個人和柏坡底村24個人的統計數據,分別對兩個村問卷調查結果進行分析,兩個村滿意原因的問卷中各個數字代表的含義如下:①住上新房;②政府補貼蓋房子;③搬遷后就業機會增多;④搬遷后外出打工方便;⑤搬遷后收入增加;⑥搬遷后水/電/汽/路等條件變好;⑦孩子上學方便或對孩子前途看好;⑧參與村里搬遷的決策過程/充分了解政府對搬遷的相關政策;⑨鄰里交往更方便/鄰里關系更密切;⑩其它原因(文字記錄)。通過調查得到的最終滿意度原因的結果如表2所示。
由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下盤石村村民已經脫離了生活的貧窮窘困狀況,不再過多地發愁生計的問題,而更多地開始關注精神生活。柏坡底村的村民則更多的關注收入和就業等基本的生活問題,也讓人感覺到村民們想盡快改變現在的生活狀況,但就目前的現實來看又沒有什么渠道和方法,村民生活依然很貧困。
另一方面則是對兩村不滿意原因進行統計,不滿原因中各個數字的含義如下:①政府給蓋的房子配套設施不行;②政府補貼太少,搬遷后負債額度增加;③搬遷后新的就業機會太少;④搬遷后收入來源減少;⑤不太適應現在生活習慣/或者生活不方便;⑥生活費用比以前增加太多;⑦院小/或者農具等沒有存儲地方;⑧沒有庭院菜地;⑨受當地人歧視/或者與其他遷入者關系不緊密;⑩其它方面。兩村不滿意的原因統計結果如表3所示。
4對于提高村內移民滿意度的幾點建議
4.1扶貧移民成功的前提是從扶貧政策上給予更多支持
就兩省的扶貧形勢來說,陜西省扶貧資金的投入是非常大的,省市縣各級下撥資金,并有企業集團參與,這使得陜西農民們的搬遷整體成本要低于山西的農民,而蓋房子所需的花費又基本相當,所以山西省的扶貧移民應該相應地增加扶貧資金,多級捆綁,增加企業投入,并想方設法降低農民搬遷中所用到的建筑材料的成本,這樣才使農民因搬遷的負債降到最低。
4.2產業轉型發展和就業機會增加促進搬遷的持續進行
柏坡底村村民搬遷后,之所以更加貧困,是因為搬遷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但在搬遷后農民們經營的產業沒有任何改變,依然延續傳統,種植玉米等低產出的作物,而在打工方面的收入增加又非常有限,所以導致了現在入不敷出的結果。而下盤石村則積極轉型產業,把原來種植玉米的土地拿出一大部分來種植蘋果和梨,這就使得產出成倍增加,村民們的收入也因此提高了。
4.3嚴格監督移民搬遷程序,保證農民房屋和土地質
量安全在經過大量的實地調研之后發現移民搬遷的各個實施階段都可能出現問題,比如在村民房屋位置的選擇中出現了村民哄搶房屋的情況,在扶貧資金發放的過程中出現了村民不知情的情況,這都說明在監督管理工作中出現了問題,下盤石和柏坡底村存在的問題主要集中在房屋的質量上,而房屋和土地都是農民的生存之本,這是在搬遷中最需要給予重視的問題,房屋質量直接影響到農民的生命安全,土地適不適合耕作,也要進行嚴格的實驗才能下定論,因此在這兩個問題的處理上要嚴格把關,以免給農民帶來重大的損失。
4.4規劃時要考慮農民生活習慣
目前的扶貧移民工作都只為保證農民搬遷,但對農民生活上的關照卻很少,比如農民們會覺得統一規劃后自己家附近找不到種菜的地方,農具也沒有合適的地方擺放,這些問題在以后的扶貧搬遷工作中應多注意考慮。
4.5加強文化下鄉并豐富農村文化生活
現如今農民們的生活也在一天天地富裕起來,有些農村因為產業的帶動經濟發展也很快,而在這個過程中,農民們的物質生活得到了極大豐富后,也越來越需要精神上的充實,因此我們也應積極推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促進村民之間、鄰里之間的和睦,營造心齊氣順、團結和諧的文化氛圍。
參考文獻:
[1] 張艷娟,陳忠祥,韓瑛.寧夏移民滿意度的模糊綜合評價[J].寧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28 (4):393~396,410.
[2] 姜冬梅.草原牧區生態移民研究——以內蒙古為例[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2.
[3] 李飛,唐麗霞.農戶生活滿意度及影響因素分析[J].西北人口,2013(1):41~46.
[4] 田野,趙曉飛.新農村建設中農民滿意度影響因素分析及評價——基于湖北省的調查數據[J].財貿研究,2010(6).
[5] 李燕凌,曾福生.農村公共品供給農民滿意度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8(8).endprint
3移民滿意度問卷調查結果與影響因素
3.1滿意度的評價分析
滿意度從各個方面間接反映整個搬遷過程對農民生活的影響及扶貧移民的整體效果,效果好則農民們的整體滿意度會很高,否則滿意度也會隨之降低,甚至造成農民不滿。滿意度的問卷統計結果如表1所示。
從表1中可以看出雖然兩村同為黃土高原區村內扶貧移民搬遷的對象,但是搬遷后農民對扶貧搬遷的滿意度大不相同,下盤石村的農民滿意度非常高,100%都滿意,而且非常滿意的占到了調查總人數的90%,從這點上也能看出下盤石村的扶貧移民是成功的,農民們現在的生活也是相當幸福的。而柏坡底村的村民所表現出的滿意程度就很低了,一般以下的占到了調查總人數的75%,不滿的占到了總人數的42%,這部分人的所占比例非常大。
3.2造成滿意度相差懸殊的原因分析
首先拿預先準備好的問卷對村民進行訪問,最終得到了下盤石村42個人和柏坡底村24個人的統計數據,分別對兩個村問卷調查結果進行分析,兩個村滿意原因的問卷中各個數字代表的含義如下:①住上新房;②政府補貼蓋房子;③搬遷后就業機會增多;④搬遷后外出打工方便;⑤搬遷后收入增加;⑥搬遷后水/電/汽/路等條件變好;⑦孩子上學方便或對孩子前途看好;⑧參與村里搬遷的決策過程/充分了解政府對搬遷的相關政策;⑨鄰里交往更方便/鄰里關系更密切;⑩其它原因(文字記錄)。通過調查得到的最終滿意度原因的結果如表2所示。
由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下盤石村村民已經脫離了生活的貧窮窘困狀況,不再過多地發愁生計的問題,而更多地開始關注精神生活。柏坡底村的村民則更多的關注收入和就業等基本的生活問題,也讓人感覺到村民們想盡快改變現在的生活狀況,但就目前的現實來看又沒有什么渠道和方法,村民生活依然很貧困。
另一方面則是對兩村不滿意原因進行統計,不滿原因中各個數字的含義如下:①政府給蓋的房子配套設施不行;②政府補貼太少,搬遷后負債額度增加;③搬遷后新的就業機會太少;④搬遷后收入來源減少;⑤不太適應現在生活習慣/或者生活不方便;⑥生活費用比以前增加太多;⑦院小/或者農具等沒有存儲地方;⑧沒有庭院菜地;⑨受當地人歧視/或者與其他遷入者關系不緊密;⑩其它方面。兩村不滿意的原因統計結果如表3所示。
4對于提高村內移民滿意度的幾點建議
4.1扶貧移民成功的前提是從扶貧政策上給予更多支持
就兩省的扶貧形勢來說,陜西省扶貧資金的投入是非常大的,省市縣各級下撥資金,并有企業集團參與,這使得陜西農民們的搬遷整體成本要低于山西的農民,而蓋房子所需的花費又基本相當,所以山西省的扶貧移民應該相應地增加扶貧資金,多級捆綁,增加企業投入,并想方設法降低農民搬遷中所用到的建筑材料的成本,這樣才使農民因搬遷的負債降到最低。
4.2產業轉型發展和就業機會增加促進搬遷的持續進行
柏坡底村村民搬遷后,之所以更加貧困,是因為搬遷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但在搬遷后農民們經營的產業沒有任何改變,依然延續傳統,種植玉米等低產出的作物,而在打工方面的收入增加又非常有限,所以導致了現在入不敷出的結果。而下盤石村則積極轉型產業,把原來種植玉米的土地拿出一大部分來種植蘋果和梨,這就使得產出成倍增加,村民們的收入也因此提高了。
4.3嚴格監督移民搬遷程序,保證農民房屋和土地質
量安全在經過大量的實地調研之后發現移民搬遷的各個實施階段都可能出現問題,比如在村民房屋位置的選擇中出現了村民哄搶房屋的情況,在扶貧資金發放的過程中出現了村民不知情的情況,這都說明在監督管理工作中出現了問題,下盤石和柏坡底村存在的問題主要集中在房屋的質量上,而房屋和土地都是農民的生存之本,這是在搬遷中最需要給予重視的問題,房屋質量直接影響到農民的生命安全,土地適不適合耕作,也要進行嚴格的實驗才能下定論,因此在這兩個問題的處理上要嚴格把關,以免給農民帶來重大的損失。
4.4規劃時要考慮農民生活習慣
目前的扶貧移民工作都只為保證農民搬遷,但對農民生活上的關照卻很少,比如農民們會覺得統一規劃后自己家附近找不到種菜的地方,農具也沒有合適的地方擺放,這些問題在以后的扶貧搬遷工作中應多注意考慮。
4.5加強文化下鄉并豐富農村文化生活
現如今農民們的生活也在一天天地富裕起來,有些農村因為產業的帶動經濟發展也很快,而在這個過程中,農民們的物質生活得到了極大豐富后,也越來越需要精神上的充實,因此我們也應積極推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促進村民之間、鄰里之間的和睦,營造心齊氣順、團結和諧的文化氛圍。
參考文獻:
[1] 張艷娟,陳忠祥,韓瑛.寧夏移民滿意度的模糊綜合評價[J].寧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28 (4):393~396,410.
[2] 姜冬梅.草原牧區生態移民研究——以內蒙古為例[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2.
[3] 李飛,唐麗霞.農戶生活滿意度及影響因素分析[J].西北人口,2013(1):41~46.
[4] 田野,趙曉飛.新農村建設中農民滿意度影響因素分析及評價——基于湖北省的調查數據[J].財貿研究,2010(6).
[5] 李燕凌,曾福生.農村公共品供給農民滿意度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8(8).endprint
3移民滿意度問卷調查結果與影響因素
3.1滿意度的評價分析
滿意度從各個方面間接反映整個搬遷過程對農民生活的影響及扶貧移民的整體效果,效果好則農民們的整體滿意度會很高,否則滿意度也會隨之降低,甚至造成農民不滿。滿意度的問卷統計結果如表1所示。
從表1中可以看出雖然兩村同為黃土高原區村內扶貧移民搬遷的對象,但是搬遷后農民對扶貧搬遷的滿意度大不相同,下盤石村的農民滿意度非常高,100%都滿意,而且非常滿意的占到了調查總人數的90%,從這點上也能看出下盤石村的扶貧移民是成功的,農民們現在的生活也是相當幸福的。而柏坡底村的村民所表現出的滿意程度就很低了,一般以下的占到了調查總人數的75%,不滿的占到了總人數的42%,這部分人的所占比例非常大。
3.2造成滿意度相差懸殊的原因分析
首先拿預先準備好的問卷對村民進行訪問,最終得到了下盤石村42個人和柏坡底村24個人的統計數據,分別對兩個村問卷調查結果進行分析,兩個村滿意原因的問卷中各個數字代表的含義如下:①住上新房;②政府補貼蓋房子;③搬遷后就業機會增多;④搬遷后外出打工方便;⑤搬遷后收入增加;⑥搬遷后水/電/汽/路等條件變好;⑦孩子上學方便或對孩子前途看好;⑧參與村里搬遷的決策過程/充分了解政府對搬遷的相關政策;⑨鄰里交往更方便/鄰里關系更密切;⑩其它原因(文字記錄)。通過調查得到的最終滿意度原因的結果如表2所示。
由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下盤石村村民已經脫離了生活的貧窮窘困狀況,不再過多地發愁生計的問題,而更多地開始關注精神生活。柏坡底村的村民則更多的關注收入和就業等基本的生活問題,也讓人感覺到村民們想盡快改變現在的生活狀況,但就目前的現實來看又沒有什么渠道和方法,村民生活依然很貧困。
另一方面則是對兩村不滿意原因進行統計,不滿原因中各個數字的含義如下:①政府給蓋的房子配套設施不行;②政府補貼太少,搬遷后負債額度增加;③搬遷后新的就業機會太少;④搬遷后收入來源減少;⑤不太適應現在生活習慣/或者生活不方便;⑥生活費用比以前增加太多;⑦院小/或者農具等沒有存儲地方;⑧沒有庭院菜地;⑨受當地人歧視/或者與其他遷入者關系不緊密;⑩其它方面。兩村不滿意的原因統計結果如表3所示。
4對于提高村內移民滿意度的幾點建議
4.1扶貧移民成功的前提是從扶貧政策上給予更多支持
就兩省的扶貧形勢來說,陜西省扶貧資金的投入是非常大的,省市縣各級下撥資金,并有企業集團參與,這使得陜西農民們的搬遷整體成本要低于山西的農民,而蓋房子所需的花費又基本相當,所以山西省的扶貧移民應該相應地增加扶貧資金,多級捆綁,增加企業投入,并想方設法降低農民搬遷中所用到的建筑材料的成本,這樣才使農民因搬遷的負債降到最低。
4.2產業轉型發展和就業機會增加促進搬遷的持續進行
柏坡底村村民搬遷后,之所以更加貧困,是因為搬遷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但在搬遷后農民們經營的產業沒有任何改變,依然延續傳統,種植玉米等低產出的作物,而在打工方面的收入增加又非常有限,所以導致了現在入不敷出的結果。而下盤石村則積極轉型產業,把原來種植玉米的土地拿出一大部分來種植蘋果和梨,這就使得產出成倍增加,村民們的收入也因此提高了。
4.3嚴格監督移民搬遷程序,保證農民房屋和土地質
量安全在經過大量的實地調研之后發現移民搬遷的各個實施階段都可能出現問題,比如在村民房屋位置的選擇中出現了村民哄搶房屋的情況,在扶貧資金發放的過程中出現了村民不知情的情況,這都說明在監督管理工作中出現了問題,下盤石和柏坡底村存在的問題主要集中在房屋的質量上,而房屋和土地都是農民的生存之本,這是在搬遷中最需要給予重視的問題,房屋質量直接影響到農民的生命安全,土地適不適合耕作,也要進行嚴格的實驗才能下定論,因此在這兩個問題的處理上要嚴格把關,以免給農民帶來重大的損失。
4.4規劃時要考慮農民生活習慣
目前的扶貧移民工作都只為保證農民搬遷,但對農民生活上的關照卻很少,比如農民們會覺得統一規劃后自己家附近找不到種菜的地方,農具也沒有合適的地方擺放,這些問題在以后的扶貧搬遷工作中應多注意考慮。
4.5加強文化下鄉并豐富農村文化生活
現如今農民們的生活也在一天天地富裕起來,有些農村因為產業的帶動經濟發展也很快,而在這個過程中,農民們的物質生活得到了極大豐富后,也越來越需要精神上的充實,因此我們也應積極推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促進村民之間、鄰里之間的和睦,營造心齊氣順、團結和諧的文化氛圍。
參考文獻:
[1] 張艷娟,陳忠祥,韓瑛.寧夏移民滿意度的模糊綜合評價[J].寧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28 (4):393~396,410.
[2] 姜冬梅.草原牧區生態移民研究——以內蒙古為例[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2.
[3] 李飛,唐麗霞.農戶生活滿意度及影響因素分析[J].西北人口,2013(1):41~46.
[4] 田野,趙曉飛.新農村建設中農民滿意度影響因素分析及評價——基于湖北省的調查數據[J].財貿研究,2010(6).
[5] 李燕凌,曾福生.農村公共品供給農民滿意度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8(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