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葉紅



教材分析:
本課是浙美版第十冊的第十三課,旨在發現、探究中了解裝飾紋樣的特點,基本法則,并學會在生活物品設計裝飾紋樣,培養學生發現生活美并再創生活的能力。根據教學目標,結合古陶紋樣的設計特點,發現古人在設計生活用品中關注實用和裝飾的審美取向。所以,在課前讓每一位學生收集身邊有花的紋樣的物品或圖片,在課中,采用“T”字形座位的排列,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主動探索所帶的有花的紋樣的物品或照片,以及在分析陶罐上紋樣的變化、組合方式時,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討論、處理、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裝飾紋樣的設計規律,融合對古陶設計的視角和智慧的分析,提升學生的探索發現精神,改變原有的學習方式。
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通過之前的學習(如《年年有余》等)已經對設計和設計的創作手法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認識,這些對學習本課有了促進作用。如何讓學生主動探索、合作研究裝飾紋樣的設計方法及組合方式,并運用到生活,成了本課的重點與難點。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裝飾紋樣的設計技法,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學習以花為題材在陶罐上通過簡化、夸張的方法設計一幅裝飾紋樣,培養學生的設計能力。
3.激發學生設計紋樣的熱情和興趣,引導學生從生活出發——藝術升華——回歸生活,增強學生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單幅花紋樣的裝飾設計。
教學難點:
花不同形式的多幅裝飾紋樣的立體設計。
教學準備:
學生:
記號筆、鉛畫紙、陶罐。
教師:
課件、范作、記號筆、陶罐、鉛畫紙紙。
教學過程:
1.交流導入。
(1)學生出示收集的帶裝飾紋樣的物品。
和生活中對比發現。
師:課前布置了大家收集有花的紋樣的物品或圖片,誰來說說看你收集的是什么?上面的紋樣是怎樣的?
生:茶杯墊、枕套、碟子……
師:還有很多同學也都帶來了有花紋樣的物品,請大家在小組里分享、欣賞下,并且來找一找,這些花的紋樣有什么共同點?和平時生活中的花有什么不一樣?
生:顏色很鮮艷。
生:花瓣很整齊。
……
(2)師小結。
師:是啊,更加有規律、規則。
師:也變得簡潔了,把原本復雜的花蕾花瓣簡化了,像是打扮過了一樣。
(3)紋樣的作用。
師:這些紋樣在這個物品上有什么作用?
生:這些紋樣有裝飾、美化的效果。
(4)揭課題。
師:我們常把像這樣“經化妝、打扮出來的圖形”, 用來裝飾、美化生活的圖案形式,稱為裝飾紋樣。
(板書:規則、簡化)
2.深入探究。
(1)出示非洲菊照片。
師:這是一朵生活中的非洲菊,我們試試用最快的時間,最簡潔的線條把它設計在鉛畫紙上,一分鐘的時間。
展示交流:收取一些學生作品進行
師:你有什么發現嗎?
師:和真實的非洲菊相比,他設計的有什么變化?
生:花蕊變成了一個圓圈。
生:花瓣比照片的少了。
師:花瓣數量減少了,用了簡潔的線條來概括出非洲菊的特征,這是簡化的方法。
師:簡化的方法有什么優點?
生:看起來很簡潔。
師:是對自然形態的簡潔化,減去繁瑣細節,以突出整體的特征與個性。
(2)變一變。(簡化、夸張)
師:還有哪兒有變化?他是怎么變的?
生:花瓣變得很尖。
師:這一位學生呢?又有了什么變化?
生:花瓣變得很長。
師:非洲菊的花瓣比較細長,像這位同學,讓尖的更尖,細的更細,這是一種夸張的方法,使特征與個性更加突出、更加典型。
(3)出示陶罐。(幾何化)
師:這些方法其實古人早已發現,并把它裝飾在陶罐上,我們的每個小組上就有一個。除了剛才簡化、夸張的方法,古人的花在形狀上還有什么變化?小組討論下。
師:誰來分享下你們的想法?
生:我們組上陶罐上的花瓣是三角形的。
生:我們組上的是長方形的,很特別!
師:是啊,三角形、長方形也可以來表現花瓣,我們可以把這種方法稱為“幾何化”,你還能用其他幾何形來變嗎?
生:菱形。
生:橢圓形。
師:變了之后有什么特點嗎?
生:很有趣,很有想象力。雖然跟生活中的花不一樣,但還是表現出了它的特點。
師:讓外形更簡潔、更大方,特征更明顯了。還有其他不同之處嗎?
生:花上還有一些點、線、面。
師:你們真厲害,還發現了古人用點、線、面來進行添加裝飾。讓這個裝飾紋樣變得更加完整美觀。
(4)生第二次嘗試畫非洲菊。
師:剛才我們設計過一次非洲菊,現在我們再來設計一下,選擇剛才發現的一種或幾種方法讓這朵非洲菊變成漂亮的裝飾紋樣。
對比學生兩張作品,并進行交流。
生:第一朵和生活中的花差不多,第二朵我把花瓣變成了三角形,加了一些線條來裝飾。
生:第二朵花我把花瓣畫得長長,而且旋轉起來了,有幾個涂上了黑色,看起來很精神。
師:非洲菊可以變出那么漂亮且形式不一的裝飾紋樣。其他的花你會變嗎?
(出示其他的花。)
(5)單個紋樣過渡到組合紋樣。
師:花兒需要葉子來襯托,畫葉子的方法也一樣,我們可以把這樣的單獨紋樣裝飾在我們的日常物品上。
3.平面到立體。
(1)改變觀察角度。
師:剛才,我們是這樣來觀察陶罐的,你猜猜古人是怎樣看陶罐的,為什么?
生:用它來打水、放食物。古人用一種俯視的角度來觀察陶罐的。
師:變換角度后,你看到的花的紋樣有什么不同?
生:起先只看到一朵花,俯視后看到花變多了,圍成了一圈。
(2)組合紋樣探究。
(平視的話是一個單獨紋樣,俯視的話是一個組合紋樣。)
師:這些花是怎么組合排列的?
生:花都朝向外邊。
師:像這位同學,他把花朝向外邊,有一種發散的感覺,我們可以把這種稱為離心式。
生:還有花都朝向里面。
生:向心式
生:旋轉式。
師:無論是平視還是俯視,彩陶呈現完美的畫面,體現出卓越的立體設計技巧。
(3)學生創作。
師:藝術來源于生活,還要服務生活,今天我們就來學一學古人,用我們剛才學過的知識來美化陶罐。你可以選擇剛才設計的非洲菊紋樣用選擇一種你喜歡的組合方式排列在陶罐上,你也可以設計其他的花的紋樣來排列。
師:陶罐是立體的,要邊畫邊轉。
4.展示交流。
(1)學生自主欣賞。
師:畫好的同學可以走動欣賞大家的作品。找一找你最欣賞的作品。
(2)互評。
師:你最喜歡誰的陶罐,為什么?
師:自評(說一說你是怎么來裝飾陶罐的?)。
5.拓展小結。
出示裝飾紋樣圖片。
欣賞民族服飾、瓷器、建筑、生活用品、藝術作品中出現的裝飾紋樣。
師:除了花的紋樣,我們生活中還有什么可以作為紋樣的素材?
師:是啊,人物、動物等都是素材。
師:有些是平面裝飾,有些像我們今天一樣是立體裝飾,正是這些美麗的花紋使得生活中的一些必需品成為一件件美麗的裝飾品。生活中離不開紋樣,美麗的紋樣裝點了我們的生活。希望大家多多用藝術的方法來美化我們的生活。
(平湖市行知小學 浙江嘉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