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飛
摘 要:學生有效參與課堂教學,體現了生物新課程改革的理念。中學生物教師需要根據教學內容,結合中學生年齡段認知特點,擴大學生參與的程度,調動學生學習熱情和求知欲。
關鍵詞:學習參與;中學生物;課堂教學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課堂教學只有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才能抓住課堂提高效率的關鍵,這也是落實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學生參與課堂的方式、程度與廣度,已成當前教育教學改革的切入點。縱觀高中生物課堂,課堂氣氛比以往更活躍,學生參與的機會更多了。但是,歸因于高考“指揮棒”以及教學的放任與浮躁等問題,提高學生參與實效,仍然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難題。我們只有重視人才培養,才能讓學生有效參與生物課堂更有成效。
一、課堂教學有效參與的內涵
廣義上講,師生雙方的溝通和交流都屬于課堂參與的重要內容。布盧姆認為學習者學習的動機、態度、思維等是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核心。中學生知識的獲得與技能的培養都離不開學生的積極建構。因此,有效參與是指在教師主導下,中學生樂于和教師共同參與學習,使學科思維能力得到發展,課堂學習效率得以提升。中學生物是以實驗為主的一門課程,只有學生情感的充分投入,才能使學生掌握學科概念或原理。
“主體性”是學生有效參與課堂的第一個特征。表現為在學生學習生物知識或技能的認知過程中,能夠調動自身的各種條件對所接收的信息予以主動選擇、判斷、加工與應用。學生在構建新知識的同時,與教師的教學過程產生共振與互動,最終學生收獲主動學習的喜悅,全面素質得到增強。教師既要鼓勵學生個人大膽探索,又要鼓勵合作學習。
“目的性”是學生有效參與課堂的第二個特征。課堂教學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教學活動。學生有效參與課堂是圍繞教學目標展開的,課堂目標制約學生活動的性質、方向,尤其注重創造性思維及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在此過程中,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不斷探索新知,超越自我。當然,學生有效參與課堂離不開教師的指導。教師為學生的思維參與提供范例,促進學生學習目標的達成。
二、有效參與的支持因素
教學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學生有效參與課堂教學既需要學生主體的積極參與,也離不開教師創造的課堂教學的和諧環境,為學生參與提供參與的時間與空間。教師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和民主參與,才能實現學生有效參與。
(1)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是課堂教學中課程實施的具體設計者,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判者。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時時剖析學生的學習過程,指導學生思維的深入進行。缺乏教師的有效指導,學生參與的激情和興趣就難以持續。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教師發揮主導作用的基礎。教師要感動、感染和感化學生,縮小師生情感距離,誘導學生內在發展潛力和主動參與意識的釋放。
(2)發揮教材作用。新課程教材體現了當代教育發展的最新研究成果,教材的插圖、示例以及補充材料具有一定的成熟性和可操作性。教師需要因地制宜重新組織教材,使生物知識系統化。例如學習“減數分裂和自由組合定律”時,教師為有效地控制生物課堂,幫助學生理解簡述分裂和自由組合之間的關系,可以靈活地重新組織教材,加深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系統掌握知識。
(3)教學時空的開放性。生物學科實踐性、應用性比較強,如果課堂教學僅僅局限在教室或者課本,是很難激發學生參與熱情的。教學時空的開放性克服了傳統教學的束縛,生物教學時空由課內延伸到課外,由校內延伸到校外。生物園、圖書館、工廠企業甚至野外、郊區等都是學生學習的好場所。教師要鼓勵并創造條件讓學生到課外、校外,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去觀察、去分析,鼓勵學生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
三、提高課堂教學有效參與的方法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下面,我就提高課堂教學有效參與的做法,簡述個人教學體會。
(1)充分利用教學資源。生物課富有生活氣息,教師要留心生活中鮮活的課程資源,因為常見的事例或實物都可以創設為學生有效參與課堂的情境。如在進行細胞呼吸教學時,教師展示一份甜酒釀,通過學生的看顏色、聞味道、嘗品質,學生會產生很多問題,教學過程就能順利展開。
諺語、謎語、故事以及游戲、活動、實驗等都可以對學生產生很強的吸引力。生動、形象、直觀、有趣的教學情境,對形成學生有意注意、增強學習動機具有重要的意義。如通過學生的屏住呼吸比賽,導入“體液調節”的教學;利用達爾文提到的“貓與三葉草”的故事,分析食物鏈相互聯系與制衡的關系。
(2)擴大學生參與的廣度和深度。新課程改革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生物教師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并將其貫穿教學始終,就能促進學生有效參與課堂教學。生物教師還可以根據特定教學內容,結合中學生年齡段的認知特點,嘗試一些新的參與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欲。
如師生角色反串,就是教師預先指導學生,學生像教師一樣講課,教師則耐心聽課,使教學相長,促進師生雙方情感與信息的交流。現在的中學生普遍自尊心比較強,喜歡表現自己,教學活動可采取小組競答的形式,組織學生搶答;學生興致濃厚,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染色體、DNA雙螺旋、細胞等模型的制作,則能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操作能力。
課堂因為學生的有效參與而生機勃發,教師如何促進學生的參與熱情,不僅體現了教師的智慧,也能促進學生不斷成才。
參考文獻:
[1]楊青.淺談如何提高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中國校外教
育,2010(S2).
[2]李玉巾.怎樣才能學好高中生物課[J].現代教育科研論壇,2011(4).
(江蘇省泗陽縣眾興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