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慰慰
有些教師認為,讓學生預習就讓學生提前知道了所要學習的內容,這樣上課就沒有懸念,學生就沒有好奇感,會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其實并非如此,教學的課前預習很有必要。通過課前學生自己的先預習,能讓學生及時發現自己的不明白之處,在新授課學習時就可以帶著疑惑、帶著想法去聽講,這樣學習的效果會更好。
數學學科的知識基本上都是前后緊密聯系的,學習也是循序漸進的,呈遞進的,新知識的學習往往是轉化成舊識來解決。可見,數學課的“前奏”是學好新知識的基石。作為數學教師,我們要結合學生的認知結構,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征,聯系教材的特點,巧妙地指導學生進行課前的預習,最好再精心設計一點點的預習作業,讓預習給學生帶來學習的捷徑。
一、明確預習的重要性
對于“預習”作業,孩子們總是認為這是可做可不做的作業,并且多數的孩子選擇不做。這時,教師可以結合理論給學生講講預習給學習帶來的好處,也可以結合相關的實例,在具體的數學活動中滲透預習的魅力,讓學生明白預習是他們自主探究、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通過課前預習,不僅僅能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還能讓他們受益匪淺。如在三年級學習“千克”時,我前一天晚上讓學生回家稱1千克雞蛋,再數數有多少個,第二天上新課,學生用前一天自己稱的數據解決了課本上的問題,一下子明白了老師的良苦用心。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潛移默化地鼓勵學生進行課前預習,讓他們明白預習給學習新知帶來的好處和重要作用。
二、方法指引,讓學生學會預習
由于知識水平比較有限,不少孩子總以為課前預習就是將課本上的內容看一遍,對于如何進行有效的預習,可謂全然不知。這就要求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科學的預習方法的指導,讓預習發揮真正的作用。
(1)在“讀”中了解所學內容。數學課本是學習數學知識的依據,無論是例題的呈現,還是練習的安排,在預習時學生都要做到心中有數。因此,在閱讀數學內容時,不能一目十行,流于形式,而是要邊讀邊畫,畫出定義或題目中相對說比較重要的關鍵字,以便進一步思考這些關鍵字起的作用,爭取做到能對定義、題目完全理解。對于不懂的地方,在預習時可以做上記號,以便能在第二天的課堂學習中求解。
(2)在“再讀”中把握所學重點。學生通過通讀對數學知識有了大體了解,接著就要再次精讀教學內容。在精讀中可以借助于身邊比較熟悉的事例慢慢地“消化”一些簡單的知識,也可以結合學習內容借助實物幫助自己理解。如在學習圓柱的體積時,學生在預習時可以借助于平時玩的橡皮泥來幫忙,將圓柱形的橡皮泥捏成已經學過的正方體來求它的體積,從而求出圓柱的體積。
(3)多問、多思,突破難點。“為什么?”是數學學習中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當然,在預習中學生也同樣要多問自己幾個“為什么”。學生在數學預習中難免會碰到攔路虎,這時,切不可就此中斷預習。要學會自我分析,爭取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去發現問題,并想辦法去解決。不過,如果經過多方的努力,還是不能將疑難問題解開,那就要做好記號,在第二天的學習中帶著問題去聽課,從而找到解決的辦法。
(4)設計預習題,促進預習效果。在布置學生預習時,教師可以設計與新知學習相關的練習,讓學生通過預習來解決這些比較簡單的數學問題。這樣,學生的預習就有了目的性,就不再是空洞無力。如預習“小數的加減法”時,我設計了這樣的預習題: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與整數加減法計算法則有什么區別和聯系?你會計算小數的加減法嗎?學生經過自己預習課本例題,既能初步理解和掌握新的數學知識,又能自我檢查預習的效果。
三、評價添彩,讓學生愛上預習
教師的評價是每一個孩子都特別在意的東西,教師一個肯定的評價會使學生信心百倍,一個贊許的評價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可見,教師的評價是數學教學中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部分。而對于學生的預習,教師也要及時地檢查,可以通過問題的提出、簡單題目的練習來了解學生的課前預習情況,當然在檢查之后切不可毫無表示,教師要作出及時的評價,讓學生及時了解自己預習的效果,以便學生的下次預習。這樣一來,不僅僅能培養學生良好的課前預習習慣,也能讓教師對學生的預習情況做到心中有數,適時調整自己的教學計劃,促進課堂教學效果。
總之,“課前預習”是學好數學的關鍵。在教學中,教師要通過科學的預習方法的指導,讓學生能有針對性地做好預習工作,從而使得自學能力不斷提升。
(甘肅省通渭縣新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