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猛+張勝+楊利華
摘要新疆地區地廣人稀,地底蘊含著巨大豐富的礦產資源,但由于其深入中國西北腹地,自然條件惡劣,加之長久以來人們對新疆人文地理缺乏了解,科學勘探工作往往無法順利進行。文章主要圍繞新疆地區成礦地質條件和找礦前景進行分析,在以往地質工作基礎上,對成礦條件進行總結。
關鍵詞新疆地區;成礦條件;找礦前景
中圖分類號:P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97(2014)12-0164-01
1新疆地區礦產資源概述
新疆地區面積廣袤,有1660000平方千米,幾乎占中國版圖面積的六分之一,如此遼闊的領土面積下蘊含的礦產資源豐富,儲量大,種類全,其礦產開采前景相當可觀,僅僅是已經探明的礦中就高達138種之多,煤、石油、天然氣等主要能源礦藏的儲藏量達到全國前五,其中石油、天然氣儲存量高達500億噸,西氣東輸正是源源不斷地將西北部新疆、青海等省份的天然氣運往長江三角洲,上海等地。銅、錳、鐵等在工業上有重要用途的礦種其含量也相當豐富,這些得天獨厚的工業礦產資源將為新疆以后的冶金業、建材業、塑料業、化工業、醫療器械制造及生產提供相當寶貴的契機,重要的稀土金屬如釹、鈧、鑭、鈰、釔、钷等也有巨大的開發前景,在目前已探明的稀土儲量中,約占世界總儲量的47%,美國為28600萬噸,占世界33.25%,位居第二。另外,各種珍稀礦種,如大家耳熟能詳的昆侖山和田玉,阿勒泰地區的寶石、黃金也是大自然對新疆的饋贈,其中和田玉以其溫潤的特性享譽海內外,是珠寶制造行業不可多得的優質玉種。除此之外,各種工業原料不可或缺的礦藏如鈉硝石、白云母、泥巖、黃土、芒硝、玻璃用沙、鹽等等也有大量的儲量[1]。
2新疆地區成礦地質條件分析
2.1 地層與成礦的關系
據研究數據表明,新疆地區古生代寒武紀以前還沒有發現的地層記錄,筆者查閱資料發現從古生代奧陶紀到新生代各時期地層大都有較廣泛出露。在此筆者就古生界地層與成礦的關系加以分析。據以往的勘探結果得知古生界奧陶紀的地層分布主要分布在新疆車排子、甘家湖地區以北,另外中下奧陶紀的地層主要分布在準噶爾西界山帶南部地區,其中蘊含著豐富的四射珊瑚化石,巖層構造多是千枚巖、板巖、中基性火山巖、薄層灰巖。我們所比較陌生的志留紀在沿天山帶的奎屯河—古爾圖河分水嶺地帶,也就是婆羅科努山的北坡,這個時期的地層有較大面積出露。其分布與在準噶爾西界山帶和奧陶紀的分布相似。其礦質類型主要為凝灰巖、石英砂巖、石英片巖、混合巖、硅質巖等,其中也含較豐富的床板珊瑚和日射珊瑚化石。
2.2 構造與成礦的關系
20世紀60年代地質工作者李四光經過考察新疆的地形地貌后指出在地質上屬前寒武紀結晶巖組成的亞歐古陸的一部分,受板塊運動作用由古老的上升地塊經長期剝蝕夷平而成,地形復雜,有盆地,沙漠,山地等地形地貌。板塊的不停運動產生了地震、火山噴發、山脈隆起等自然現象,地底的成礦熱液隨著巖漿的活動被帶至地幔層表面,巖漿的活動主要是受火山的影響,當地質運動造成火山噴發的時候,巖漿就從火山口或者地殼表面薄弱處噴出來,冷卻后就形成了巖石,按照巖漿冷卻的地點把巖石分為玄武巖和花崗巖,玄武巖是火山周圍巖漿冷卻形成的巖石,花崗巖是指巖漿在地殼中冷卻滲透形成的巖石在冷卻后變成巖石。巖石在地下的時間過長,就形成了礦藏巖石或礦產資源[2]。
2.3 巖漿巖與成礦的關系
巖漿巖成礦主要分為兩類,一是噴出巖成礦,二是侵入巖成礦,噴出巖顧名思義就是火山巖,地質勘探工作者在奎屯河、四棵樹河地區和古爾圖河發源地帶以及上游區,也就是天山褶皺帶的高山地段和中山地段,發現有未變質的碎屑巖、古生代海相地層火山噴發巖、陸相火山巖、這些地區的礦層分布為主要含鐵、銅礦層位。侵入巖分布在天山區最為密集。侵入巖的巖性復雜,巖類種類比較齊全,有基性、超基性、中性、堿性、酸性,其中以酸性為主,基性和超基性巖含量次之,堿性巖的分布就較少了。不同時期的巖類有明顯差異,早期侵入巖形成的主要為眼球狀黑云母花崗巖、片麻狀花崗巖、花崗閃長巖等,巖基多呈露出狀態,并且與圍巖界線較為清楚可辨,中期侵入巖多是角化巖、硅化巖、矽卡巖和混合巖,巖漿混雜造成成因類型多變。后期的侵入巖絕大部分為超基性巖以及堿性巖,中性巖也有少量分布,主要為斜長花崗巖、黑云母花崗巖等、狀態上呈巖基、巖枝產出。
3新疆地區找礦前景分析
3.1 寧蕪地區的銅金礦
寧蕪地區地下應該蘊含著大量的銅金礦,其實際礦脈數約為已知礦脈的3倍,因為該地區其中部分是盲礦脈,目前勘探表明存在的礦源有錳鐵礦、鏡鐵礦。一般來說直接找礦的標志是各種硅化破碎帶,間接找礦主要是依靠重砂,次生暈,以及測量電阻率。經驗告訴我們,石英單脈愈長則愈穩定,延深也愈大,寧蕪地區的銅金礦礦脈(帶)有多次破碎,因此不能明確定論到底有幾條礦脈,除了已有的銅金礦之外還有錳菱鐵礦、鏡鐵礦和硫化物組合者對成礦有利。所以,寧蕪地區的礦區可能是以銅金礦為主的顯微金礦區,只能系統取樣分析判定。所以,該地區的采礦前景還是相當誘人的。
3.2 阿爾金南緣斷裂帶成礦
阿爾金南緣斷帶位于塔里木盆地地區和東昆侖褶皺系的巖石圈斷裂帶,長久以來,經過復雜的地質運動,該區內巖漿巖、變質巖的分布基本定型,其中巖層間的裂隙構造間充滿著成礦熱液,為這些高溫炙熱的液體提供了滯存空間,于是,這些熱液冷卻降溫,天長日久,經過物理和化學反應,礦物質逐漸析出,阿爾金南緣斷裂帶就成了一個礦藏帶。經過考察結果分析,該區內目前已有多個不同的成礦類型,鐵、鋁、銅、鋅等金屬均有分布,研究表明,銅礦為該地區的主要礦藏,所以,阿爾金南緣斷帶成礦區已基確定為是一個以銅礦為主的多金屬礦點,并且在其周圍存在不少的礦化點[3]。
4結束語
總而言之,新疆擁有得天獨厚的豐富礦產資源,但是不同的礦種在各地的差異性很大,尤其是目前缺乏對各個地區不同地層的勘探分析,導致在開發利用上造成了局限性。目前已知的是北疆各地煤炭資源較為豐富,開采難度比較高。南疆腹地工作難度低,外部條件差,所以,如何建立起一系列的行之有效的勘探采礦計劃,完善明確新疆各地礦產資源分布圖至關重要,我們要利用淺部資源的開采便捷優勢,層層發掘,力求經濟效益最大化。因此,擺在地質工作者們面前的是一條漫長的求索路,新一代的建設者們肩上的任務還很重大。
參考文獻
[1]李嘉興.薩吾爾山金銅成礦條件與找礦評價報告[J].中國科技,2011(9).
[2]李耀增.新疆主要礦產時空分布規律及找礦方向預測[J].新疆工學院學報,2013(2).
[3]張志德.新疆區域地質基本特征概述[J].地質通報,2012(2).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