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磊
據媒體報道,重慶市榮昌縣20多萬養殖戶有了343位“畜牧家庭醫生”。該縣畜牧獸醫受理服務承諾制度自7月2日正式實施,養殖戶只要一個電話就可以預約畜牧服務,服務質量好不好,該縣畜牧局還要跟蹤督查。
豬、鵝等畜禽品種率先享受畜牧家庭醫生的私人定制,這顯然是件新鮮事。然而,當我們結合“榮昌縣作為畜牧大縣,種豬養殖規模10萬頭,年產仔豬100余萬頭、肥豬80萬頭;鵝養殖規模達100萬只;養蜂業規模效益被認定為全國縣級單位第三名”的現實狀況,就會發現這種“私人定制”其實也是應時而生。
一方面,這種點對點服務的方式縮短了醫治時間,減少了養殖戶苦苦尋醫的波折,需知畜牧業尤其是家禽疫病如果錯過了最佳時機,往往會急速傳染,甚至給養殖戶帶來血本無歸的滅頂之災;另一方面,降低了醫治門檻,提高了救治、預防的專業水平,而以往很多養殖戶在畜牧疫情發生時都束手無策,或只能病急亂投醫。
通過專業的畜牧家庭醫生的即時回應,能夠起到對畜牧養殖進行保駕護航的作用。而通過公開的電話、網絡、微信以及現場申報,完善了溝通渠道,通過對外顯示屏的顯示和電話聯絡則無疑強化了服務的透明度和針對性。但如何確保服務不會流于形式或者及時有效呢?當地給出的答案顯然可以讓人滿意。
作為保障,畜牧家庭醫生的“出診”并非流于形式或虛應事故,而是有著相應的機構和制度體系作為支撐。在他們的服務承諾制度中,按照服務種類的不同,劃定服務期限:防疫閹割服務約定時間3天內辦理、豬人工授精上門服務在受理約定的適配時間2-3小時辦理;畜禽特殊檢疫申報后即時辦理,產地檢疫提前24小時申報,在約定時間內到指定檢疫點現場辦理;屠宰檢疫提前6小時申報,即時辦理。這種限時辦理機制,顯然會倒逼服務效率的提升。
同樣,任務的輕重緩急通過顏色予以區別標記,由各畜牧獸醫站根據不同情形進行安排、提醒、催辦直至督辦。與此同時建立有效的電話回訪服務和現場調查核實,從而對服務進行追蹤跟進,對不作為、亂作為者進行追責,從而確保服務到家、責任到位。
這種私人定制的方式有效整合了各畜牧獸醫站,值得規模化養殖地區借鑒。然而,“功夫在詩外”,300多人對20多萬戶的服務能力首先就要求有較高的畜牧畜醫水平,而對各養殖點的輕重緩急、服務線路規劃又要求有較高的統籌能力。同樣重要的,還有著背后的激勵機制、資金分配、藥品材料配備等等進行支撐,這些顯然也值得深入借鑒并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