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鳳

廣東省主要食用農產品年產量約7000萬噸,承載著數量巨大的農產品消費市場,同時也是重要的農產品生產、進出口貿易基地。2013年,全省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946.8億元,增加值3047.5億元,農產品進出口總額227.8億美元。隨著城鄉一體化進程的推進,人們對農產品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形勢,由廣東省農業廳牽頭聯合多單位和媒體,發起“廣東十大名牌系列農產品評選活動”,活動于5月底正式啟動。
7月11日,由廣東省農業廳主辦,梅州市農業局承辦的“廣東省十大名牌系列農產品參選梅州推介會”在梅州舉行,同時為廣東十大名牌系列農產品全省片區推介會拉開序幕。推介會上,來自梅州、汕頭、潮州、揭陽、河源等市的近150種名牌產品參展,粵東五市政府和企業爭相對本市農產品進行推薦,梅州農業十二協會更是借機抱團參展,向與會嘉賓展示客家特產,推介客家文化,活動成為粵東名牌產品集聚的盛會,來自福建、江西、珠三角及港澳臺地區的采購商慕名而來。
梅州站雖是廣東十大名牌系列農產品全省片區的第一站,但推薦會的火熱程度儼然進入高潮,梅州的金柚、平遠慈橙、蕉嶺蜂蜜,潮州的佛手果、鹽焗雞翅,汕頭的橄欖菜、獅頭鵝,揭陽的普寧青梅,河源的白花油茶、板栗等,各品牌農產品有著群雄逐鹿的勢頭。粵東地區的山貨、海貨和各地特產等在品牌推介會上賺足了眼球。
粵東山貨很給力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要說粵東的“山貨”好,歸根結底是這里青山綠水的功勞。當驅車由廣州出發進入河源、梅州地段時,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連綿的青山綠水恍若一幅巧手天公繪制的大型山水畫,新鮮的空氣、適宜的溫度、良好的光照、清新的水源、覆蓋率極高的森林和極少的工業,給了粵東山區一片凈土。原想著山區地帶的農業經濟一定會稍有遜色,應帶著些許鄉土氣息,不曾想,在梅州市大鑫豪客都特產超市(金葉店)的推薦會現場品牌農產品展示中,這些粵東山貨非但不土氣,一些優質“山貨”還有點高、大、上的范兒。就連見多識廣的媒體團,也是不停地品嘗和詢問。“廣東十大名牌系列農產品評選活動”對粵東“山貨”的知名度無疑有著進一步拔高的重大作用。
科學養出“金”雞蛋。“我們的雞蛋中富含亞麻酸和DHA”,來自河源某企業一位操著東北口音的女推介員,向前來觀看的媒體記者進行介紹。聽說過亞麻籽食用油中含有亞麻酸,但雞蛋中含有亞麻酸營養成分還是首次聽說。推介員告訴記者,這是因為在喂養雞的過程中在飼料里加入了亞麻籽成分。同時這位推薦員一再強調,“希望你們媒體多宣傳,像河源、梅州這些以農業發展為主的山區地帶,更應該提倡以養殖業反哺種植業,這樣才能真正減少農民對化肥的過度依賴,綠色養殖產生的有機肥料可以對土壤進行更好的改良,這樣做我們的山區農業才能綠色循環可持續。”這位推薦員的一席話,讓媒體同行都大跌眼鏡,如此先進的養殖理念本身就已經具備了名牌農產品所具有的內涵。
百年培育大個獅頭鵝。推介會的展示現場,有兩只肥肥大大的鵝突兀地站在一角,廣東人最愛吃肥脆油嫩的燒鵝,可這模型有何來歷?原來這是汕頭農業局專程從汕頭拉來的兩只獅頭鵝模型。獅頭鵝是國內最大的肉用型鵝種之一。汕頭市農業局市場與經濟信息科科長陳森勝介紹到,汕頭地區的“獅頭鵝”牌獅頭鵝于2004年被評為廣東省名牌(農業類),該品種鵝具有體型大、生長快、飼料利用率高及抗病力強等優點,尤其是有卓越的產肝性能。可以作為生產高檔食品肥鵝肝的品種。據悉,當地“澄海系獅頭鵝的培育”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先后獲得全國、廣東省科技大獎,這次汕頭市再次派出“獅頭”牌獅頭鵝來爭霸廣東省十大名牌農產品。現場,兩只趾高氣揚的獅頭鵝模型為推薦會增添了不少生氣,同時讓往來賓客再一次認識這種源自廣東民間的具有200多年歷史的優良鵝種的機會。
傳統小食有乾坤。推薦會現場還有潮汕醬菜的代表“玉蕾”牌橄欖菜,橄欖菜雖產自潮汕地區,但深受全國各地民眾的喜愛,尤其是在北方地區更受歡迎。據介紹,汕頭地區橄欖菜帶動著當地每年幾萬畝大地菜的生產,以及當地橄欖的種植。現場,記者還看到,深受消費者喜愛的休閑食品——無窮雞翅,“鹽焗”做法本是客家人的最愛,如今客家人的飲食習慣已經通過一個個小小的雞翅傳給了全國各地萬千消費者。此外,來自河源市東源縣扶貧企業種植生產的天然板栗,包裝精美,個大脆甜;來自揭陽山區的白花油茶,來自“中國長壽之鄉”蕉嶺縣的桂嶺蜂蜜等“山貨”,令人垂涎。
慢城快農有真經
本次推介會所在地梅州,是粵東農業發展的典范。珠三角的繁華,讓廣州周邊城市都跟著快起來,但當走進梅州后,會發現這里的生活有點像某個幽靜的江南小城,清爽、怡人、噪音小、污染少,是一個可以停下來進行思考的地方。無獨有偶,今年6月,在荷蘭舉行的國際慢城聯盟年會上,國際慢城聯盟正式授予梅州雁洋鎮“國際慢城”稱號,梅州成為中國第二個國際慢城雁洋鎮的所在地。此外,梅州市的蕉嶺縣是全世界第7個“世界長壽之鄉”。近期,廣東省地質部門在梅州發現了逾千平方公里的富硒帶,更是引起廣泛青睞。優良的生態環境將慢城梅州推向生態農業之都。
山貨也高端
“八山一水一分田”是梅州的自然資源稟賦,農業在三產中的比例達1/3,農業人口超過75%,是中國南方典型的山區農業大市,是粵東北區重要的飲用水源涵養地、中國第5個文化生態保護區,每年可穩產120萬噸糧食、100萬噸園藝產品、280萬頭豬、6200萬只禽類等。梅州地區農業生產的光、溫、水、氣、土壤等先決條件極佳,成為廣東省高端農副產品生產的最佳基地之一,同時為梅州市農業品牌的發展提供了一片沃土。
“梅州農業的特色是什么?”梅州市農業局局長劉玉濤博士向記者表示:“一是‘山貨多,如柚子、橙子、茶葉、南藥、蜂蜜、鴿子等等都是山地產的;二是梅州優良的自然稟賦,梅州地區常年平均氣溫在21℃,光照好,水源好,土壤又富含硒元素等,使生產出的農產品比較高端;三是梅州市農業企業規模都比較大,近幾年梅州市發展成為珠三角地區的農產品原材料市場,如廣東各地的林芝、蜂蜜等尚好的原材料基本都是從梅州出去的。”
12協會齊抱團
梅州市金柚協會、慈橙協會、南藥協會、蔬菜協會、茶葉協會、農資協會、農技協會、客都稻米協會、客都特產協會、蔬菜協會、水產協會……一個地級市擁有12個農業類協會,聽起來有點不可思議,可這是事實,并且每個協會的成員仍在不斷擴大中。梅州市農業局局長劉玉濤在推薦會現場喊話:“歡迎更多人加入這個客家人的大家族。”據悉,起初梅州市只計劃成立8個協會,并且只是針對梅州市內的,沒想到,隨著各協會影響力的擴大,梅州周邊地區如江門、潮州、東莞等地的涉農企業也申請加入,實質上,梅州市農業12協會已經輻射到整個粵東地區,成為客家農民企業家的大集結。同時,梅州市政府針對每個協會派出一位政府人員進行日常溝通,及時為協會會員答疑解問,與政府銜接好,解決了企業問路無門,農民問技無門等實質性問題。
企業插上“E”翅膀
劉玉濤在推薦會中表示,隨著12家協會的成立,他們組建了多個微信、微博等移動互動平臺。微信圈里有涉農企業、農業干部、專家學者等。“我們每在微信平臺發布一條信息,可以直接和間接影響到1-10萬人次,這些微信平臺等同于是一個移動的‘三農媒體。”劉玉濤如是說。此外,這些平臺還可以為企業免費提供客家地區獨有的農業信息,以及專家信息,如果有農業合作社遇到農技問題,通過平臺還可以免費獲助找專家。有當地企業家表示,梅州市政府為農業企業搭建了一個超級接地氣的‘三農信息服務平臺。
劉玉濤表示,梅州農業品牌建設分三個方面推進:一是企業品牌建設。企業品牌建設與經營主體培育協同共進,目前,全市共41家農業企業的56個農產品獲廣東省名牌產品,涉茶葉、大米、水果、畜禽產品及加工、菌類等六大類。二是區域品牌。梅州重點打造梅州金柚、平遠慈橙、嘉應茗茶“梅州三寶”區域品牌。三是長壽品牌。當前,梅州正在籌建“全國首個安全農產品生產保護區”,以此擦亮“長壽品牌”,為舌尖上的安全提供高端、安全、優質農副產品(食品)。
從散兵游勇到精兵強將
除了優良的自然稟賦和企業的抱團發展等因素,梅州農業得以快速發展,最關鍵的要屬當地政府科學引導和規范。以梅州市農業支柱產業金柚產業為例,雖然當地金柚的種植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民國四年,具有上百年的種植史,但真正得以成規模化發展,品牌能在全國打響是近十年的事情。當地人反映,過去梅州地區的金柚是千家千樣,各行其道,出售時,金柚不分好壞一起賣,品質上不去,包裝不規范,難以形成品牌。近幾年,經政府的引導和規范,柚農們將柚子分品種、分等級,統一包裝,該賣鮮果的賣鮮果,該深加工的深加工,如此一來,梅縣金柚品牌開始在全國響當當,柚農的整體利潤也比過去增加了30%—40%。在整個農業品牌建設道路中,政府歷來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梅州的平遠慈橙,被譽為是“中國的新奇士”。人們都知道,美國的新奇士橙是全世界公認最好的橙子。過去,當地人只知道平遠慈橙好吃,卻沒有挖掘出其最大的價值。后當地政府組織專家進行不斷比對,發現平遠慈橙不論是種植過程,還是營養、口感等各方面都不在美國新奇士橙之下,關鍵是缺在品牌營銷上。如今,經過多年探索與發展,平遠慈橙被業界定位是“中國的新奇士”。
有人說,梅州政府太會炒作了,將梅縣金柚拿去和廣西沙田柚PK,又將平遠慈橙拿去和美國的新奇士PK,結果都把自己PK火了。快言快語的劉玉濤對答到,要是自己沒有料,炒作越多亡的越快,梅州金柚也好、平遠慈橙也好,主要還是由于農產品自身品質好;其次是政府引導和市場規范管理要做好,最后關鍵一點是要大家抱團發展,如果千家萬戶自己去打市場肯定行不通。
編后語:崇文重教、環境優美的梅州市,初一見面,給人感覺這里是一個讓人放松的慢城,當參加完“廣東省十大名牌系列農產品參選梅州推介會”后,所有以前不熟悉這里的人都對梅州市農業發展刮目相看,品牌建設雖非一朝一夕之事,但在梅州、在粵東“山貨”面前,我們不難預見,這些品質優良的品牌農產品的明天一定很精彩,更重要的是,通過評選活動,讓優質農產品品牌形成合力,為廣東省乃至全國的農產品安全生產鳴鑼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