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微微
(黑龍江電視臺,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中國的談話節目,最早可以追溯到1992年上海東方電視臺創辦的《東方直播室》,而真正產生巨大影響的則是1996年中央電視臺新聞評論部開辦的《實話實說》的熱播,成為中國電視談話節目迅速發展壯大的催化劑。電視談話節目以其相對低廉的制作成本以及對“受眾本體”的回歸贏得了廣大電視觀眾的喜愛,成為電視熒屏上一道亮麗的風景。
說到電視談話節目中的溝通氛圍,就像在實際生活中一樣,人與人之間的交談不可能一下子進人熱烈狀態,尤其是在電視采訪中,面對陌生的攝像機和攝制組人員,被采訪者通常不容易真正放松自己,以日常閑聊的心態與主持人展開交流。我們知道,最好的電視訪談正是忘記采訪存在的交流。因此,訪談需要預熱、交流,使相互間建立平和的心態,共同創造良好的語境。
真誠最容易打動和感染人,面對一個真誠的人,你會多一分親近,少一些戒心,多一分信任,少一些懷疑。美國談話節目主持人奧帕拉·溫弗麗受人歡迎的原因就是與觀眾真誠的感情交流,既敞開自己的心扉,同時又設身處地體會他人的苦樂。這樣的主持人使大眾進行心靈溝通的愿望獲得滿足。平和指平等、隨和。“平等”要求主持人不管是面對德高望重、學貫中西的學界前輩還是面對普通民眾,都能做到不卑不亢、一視同仁。“隨和”要求主持人在現場提問、交流、傾聽、總結和點評時態度親切、自然得體。
在這方面,曾做過《實話實說》欄目主持人的崔永元有自己的一套“絕活”。每期節目錄制之前,崔永元都會早早來到節目現場,他會主動地和觀眾嘮嘮家常,說個笑話,幾個來回過后,剛剛還對電視臺演播室有著幾分拘謹的觀眾一下子就放松了下來,而哪個觀眾能“出彩兒”崔永元也做到了心中有數。除了這樣的“熱場”外,崔永元在進入正式錄制狀態時也與別人不同。一般情況下,一臺晚會的開場方式往往是由導播高喊“五、四、三、二、一”,然后才開機,而崔永元對這樣一種開場方式卻十分反感,他說:“家里來了客人,你總不至于在倒上一杯茶后說,五、四、三、二、一,咱們開始談話吧。”他的節目,往往在不知還覺中就開始了,崔永元示意導播開始的信號往往是看似不經意的一個動作。在不知不覺中開始的節目錄制,自然少了許多虛偽和做作,主持人與觀眾和嘉賓的距離被拉近,平等和輕松的談話環境出來了,還愁出現不了精彩的段落嗎?
在人與人的交流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發生矛盾沖突。美國的教師效能專家Gordon 認為人們之間的沖突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一方的行為妨礙了另一方需求的滿足即需求沖突;二是,雙方的價值觀不協調即價值觀沖突。[1]從人際溝通的角度看,適當的沖突有利于溝通,它可以幫助人們認清自己和對方的,澄清觀念,促使彼此的了解,引導新的觀點產生并創造新的選擇。對談目來說,特別是問題討論型的談話節目,主持人常會利用適度的語言沖突矛盾,引發人們各抒己見,形成熱烈的討論氣氛。
女觀眾:我同樣是獨生女兒,我小時候,一直到我父母煤氣中毒去世,候我20 歲,我沒有給我爸媽洗一次碗,但是后來我成立家庭了,我也會洗我也會愛丈夫,我也會愛孩子,愛得就像我們民間所說的:捧著怕嚇著,含化了。
主持人:您是在反駁我們場上的專家,就是說“樹大自然直”,這些東用教,長大他們自然就會。閔先生(嘉賓、教育專家),您聽見了,如果我位家長的道理成立,那您的研究就毫無價值了?(《實話實說·學會關心》
在討論怎樣教育獨生子女的問題時,現場觀眾講述了自己作為子女的特殊經歷,主持人不失時機地就觀眾的發言發表議論,揭示出與專家的觀點,以引發對此問題的進一步討論,使各種不同的意見都得到了表達。
由于電視談話節目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和即興的特點,在談話的過程持人會遭遇到各種意外的情況,比如:
主持人:你看得很認真,你覺得苦不苦?
小觀眾一:挺苦的。
主持人:什么地方苦?
小觀眾一:他們自己做飯。(笑聲)
主持人:你在家有沒有吃苦的時候?
小觀眾二:沒有。
主持人:挨過揍沒有?
小觀眾二:挨過。(笑聲)
主持人:但那并不是苦是嗎?
小觀眾二:恩……
主持人:那是苦中有樂。(笑聲)你在家吃過苦沒有?
小觀眾三:(不回答,把頭歪向一邊)……
主持人:你苦大仇深啊!(笑聲)(《實話實說·吃苦讓孩子成材》)
本例中,當主持人提問到第三個小觀眾時,小觀眾突然把頭扭向一邊,不做回答。面對尷尬場面,主持人不慌不忙地一句議論,既避免了冷場,又造成了幽默的效果,使得現場的氣氛重新活躍起來。
主持人先對話題進行簡短的總結歸納,然后結合事先的設計和現場的情況,邀請觀眾和嘉賓參與,運用音樂、道具、表演等多種手段烘托氣氛,創造意境,使談話各方的情感得到升華。例如:
主持人:聯合國兒童公約里有一條:孩子有游戲的權利。孩子們在游戲當中可以學到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所以,我們應該保持孩子游戲的天性,應該讓孩子們有游戲的天地。平時大家都很緊張,學生們的負擔很重,當家長的、當老師的、各行各業的都很忙,今天我們好不容易聚在一起,讓我們把帶來的紙發給大家,每個人都疊一架飛機……都舉起來讓它在自由的天空飛翔!(《實話實說》·《孩子與游戲》)
可見,平等語境是談話節目不可或缺的重要前提,在輕松和諧的氛圍里,在開誠布公的交流中,我們尊重著嘉賓與觀眾,嘉賓與觀眾也會與我們產生熱烈的共鳴。把握住談話的尺度與節奏,讓一份真誠的空氣擴散開來,談話,將會獲得意想不到的精彩。而適度的沖突可以避免氣氛沉悶、激發興趣,但是沖突超過一定的限度,又會引發相互排斥、抵觸、對抗、爭斗等破壞性現象。在談話過程中,主持人需要合理地控制語言沖突的程度,對出現的過于情緒化的評價、攻擊性的言辭、過激的觀點等及時進行引導或截流,避免過度沖突對交流造成不良后果。與此同時主持人要能根據節目的目的和需要,巧妙地把談話中最重要的“只言片語”拼和起來,加以提煉、補充、平衡、生發和引導,以幾句恰到好處、合情入理的議論,或結合必要的敘述和提問,來明揭主旨,提純情感,創造意境。
[1]伍茂國,徐麗君,編.人際交流[M].中國紡織出版社,2003: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