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 勇 吳梓麗
寧強“草根英雄”當明星
文/劉 勇 吳梓麗
“13位同志的先進事跡,充分體現了共產黨人心系群眾、扎根基層、忠實踐行群眾路線的高尚情操和在平凡崗位上十年如一日的為民情懷,各級黨員干部要以他們為榜樣,切實轉變工作作風,不斷提高服務群眾的能力和水平。”近日,在寧強縣“踐行群眾路線、典型在我身邊”先進事跡宣講報告會上,縣委常委、組織部長、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副組長黃學鋒向全縣黨員干部發出倡議。
此次活動猶如一場細雨,洗滌、滋潤著人們的心靈。
“我不忍看見73歲的老婆婆因為賣菜收到兩百元假鈔在路邊哭泣,迅速從自己的錢包里掏出兩百元真鈔換給她,把假鈔撕了……”
被央視網、人民日報官微、騰訊網、漢中日報等多家媒體稱為“最美城管”的何青松說起自己的經歷,表情很平淡。
“這些典型的評選更加注重廣泛性、代表性、草根性,充分代表了基層的力量,順應了群眾的期盼和呼聲,非常接地氣。他們是普普通通人群中的一員,點滴小事折射光芒,令人感到親切,他們在各自崗位履職盡責,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取得了突出業績,為黨員干部樹立了正能量的典范。
負責報告團聯絡工作的楊發偉認為,別看有些事跡已經為人們所熟知,但每聽一次都會被深深震撼。“典型人物言語質樸,卻落地有聲,行為無華,頂天立地,是真正的‘草根英雄’。”
黃學鋒介紹,這次活動呈現出以下三個特點:一是突出“群眾選、選群眾”,他們中有職工、醫生、教師和鎮村干部,都是群眾推選出來的身邊榜樣,產生于干部群眾之中,來自各行各業,在全縣干部群眾中樹立一個個身邊的典型,他們可敬、可親、可學,讓每個人都可以就近對照,近距離地感受。二是候選人事跡感人、影響廣泛。“創建國家園林縣城先進個人”的縣住建局市政站站長黎斌,從事基層民政工作15年的蔣松昌,“譽滿杏林”的縣中醫院黨支部書記、副院長高靜安和縣天津醫院內二科主任谷欣榮,感動陜西教育人物“最美教師”白元軍,心系村民安危冷暖的村支書張典英、魏志華、張邦生,漢源派出所副所長鄭庭輝,縣食藥監局副局長李軼、縣行政服務中心職工王玲,“最美城管”何青松等先進典型,都為人們所熟知。三是宣講全覆蓋。13名先進典型分成兩組,分片到全縣21個鎮、縣直各部門、各行業進行宣傳,讓黨員學有榜樣,查找問題有鏡子。
6月3日,先進事跡報告團分別到二郎壩、巨亭兩鎮,兩鎮300余名鎮村干部、群眾冒著綿綿細雨趕到會場聆聽報告,并用一次次持久熱烈的掌聲表達對這些先進典型的崇高敬意。
二郎壩鎮黨委書記劉德宏深有感觸地說:“這些先進事跡,對每位干部都是一種昭示,那就是要有抱負、有擔當、有作為。基層的天地很大、舞臺很寬,我們將在全鎮黨員干部中進一步強化扎根基層、真抓實干、服務為民的導向,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
10多天來,13位先進人物不顧酷暑、刮風下雨,道路顛簸,下鄉鎮、入機關,有時一天跑兩個鎮,為近4000余名干部群眾作了20多場報告。
村黨支部書記張典英,來自海拔1300多米的巴山鎮關口壩,在任職的7年里,始終把百姓的幸福當作自己的責任,克服巨大困難打通了20.5公里的茅關公路,帶領群眾發展1380畝高山蔬菜,成立高山蔬菜合作社,形成了“黨支部+基地+合作社+農戶”的新型產業發展模式,在巴山頂上造就了引領群眾致富的傳奇。群眾富了,她日夜操勞村上事務,家里只能靠丈夫打工艱難度日。
采訪中,許多黨員干部不約而同地把張典英大姐當作偶像,“我們應該向張典英大姐學習,立足崗位、堅定信念,用為民服務的實績彰顯共產黨員的情懷”。張典英卻說:“我一個農民能走上今天的崗位,不是因為我來自哪個地方,也不是因為我有多大能耐,而是因為寧強有一系列選人用人的好政策,搭建了成長成才的大舞臺。
她的幸福感發自心底:“這不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事業。我堅信,有組織的支持、群眾的信任,我一定好好干,在村支部書記這個平凡的崗位上,體現自己的價值、干出精彩人生!”
“這些榜樣給了我力量,照亮我們的心靈,驅散我們前進中的迷茫。”鐵鎖關鎮大學生“村官”盧長榮表示,先進人物的事跡令人感動,“一個個生動鮮活的故事,無不折射出時代主旋律、傳遞著時代的感動。”
太陽嶺鎮黨委副書記寇劍說:“李軼、高靜安這些典型,我都非常熟悉,他們的先進事跡令我非常感動和崇敬。”他說,宣傳典型、學習典型、爭當典型,就會涌現更多的好干部。
宣講活動開展以來,縣電視臺、網站、貼吧、微博報道了先進典型們的事跡,引起了社會關注,引發了基層干部群眾的熱議,人們紛紛表示,這些典型奮戰在改革發展的主戰場、維護穩定的第一線、服務群眾的最前沿,工作既瑣碎又辛苦,普通且重要,他們默默堅守、敢于擔當、無私奉獻,為干部群眾樹立了可敬、可親、可學的榜樣。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這些典型為大家樹了一個標桿,立了一面鏡子,以此作比照,量量自己有哪些差距,照照自己有哪些不足。要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把工作做實做好,在全縣形成學先進、爭先進、創一流的熱潮。”寧強縣委書記周景祥說。